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耀珍  何巍  陈牡蓉 《江西医药》2011,46(12):1101-1102
目的探讨婴幼儿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的发病原因。方法对近4年338例3个月-3岁IDA婴幼儿进行病因调查(包括生产史、喂养史、既往史)。结果纯母乳喂养、腹泻、呼吸道感染、添加辅食情况是IDA的相关因素。结论缺铁性贫血的婴幼儿针对发病因素尽早防治。  相似文献   

2.
43例老年缺铁性贫血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铁性贫血(IDA)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贫血,在育龄妇女和婴幼儿中发病率很高,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缺铁性贫血已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我院1995年~2004年11月收治IDA共323例,均符合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其中老年IDA43例占13.3%,与老年缺铁性贫血发病统计发病率12.3%相近,现将病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庞敏 《北方药学》2014,(8):169-170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对儿童轻型地中海贫血(THAL)与缺铁性贫血(IDA)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确诊的0~6岁儿童轻型地中海贫血85例、缺铁性贫血100例以及正常儿童100例的血常规结果,比较三组儿童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MCV/RBC)以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结果:THAL组RBC计数高于正常组和IDA组,IDA组低于正常组(P〈0.05);THAL组HB含量高于IDA组(P〈0.05),但低于正常组(P〈0.05);THAL组MCV明显低于正常组和IDA组,IDA组低于正常组(P〈0.05);THAL组MCV/RBC低于正常组和IDA组,IDA组高于正常组(P〈0.05);THAL组和IDA组MCH均低于正常组(P〈0.05),且THAL组显著低于IDA组(P〈0.05)。结论:血常规检测对鉴别儿童轻型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有很大的价值,值得在儿童保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及血清铁蛋白(SF)在缺铁性贫血(IDA)诊断及其不同程度的IDA中的意义。方法 通过对轻度和重度IDA患者及对照组健康者进行sTfR、SF及血红蛋白(HGB)的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IDA患者中sTfR与血红蛋白呈负相关(P〈0.05)、SF与血红蛋白呈正相关(P〈0.05)。结论 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中sTfR与SF的特异性均较高.但对于缺铁的程度的诊断sTfR优于SF。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剂量铁剂补充对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体检的3个月~2岁的婴幼儿125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27例和干预组624例。对照组常观给予科学膳食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每周1次给予小剂量铁剂干预。治疗后比较2组贫血患病率。结果对照组儿童总贫血患病率为15.31%,干预组儿童总贫血患病率为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各年龄段儿童贫血患病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其贫血患病率逐渐下降,〈1岁的儿童贫血患病率最高。结论每周1次小剂量铁剂补充可有效降低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乙二胺四乙酸铁钠(NaFeEDTA)口服液治疗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及对血铅水平的影响。方法:对101例缺铁性贫血(IDA)的患儿给予NaFeEDTA口服液,0.5mg·kg^-1·d^-1,连服8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常规和血铅,并与正常儿童对照。结果:用药8周后93.0%患儿血红蛋白(Hb)恢复至正常水平(P〈0.01);治疗前IDA患儿血铅均较正常儿童高(P〈0.05),治疗8周后血铅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NaFeEDTA口服液治疗婴幼儿IDA临床效果好,可显著降低血铅水平。  相似文献   

7.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指由于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铁储备耗竭,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的贫血。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约有40亿人口处于铁缺乏状态,约15亿人患IDA。我国是世界上IDA发生率较高的地区之一,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全国有2亿多人患IDA,其中儿童患病率在25%左右,妇女达20%,而报告特别指出孕妇贫血患病率为40%,老人的患病率更高。因而非常有必要对缺铁性贫血有个全面认识,不同的人群(主要可以分为成人,妇女、小儿)具有不同的特点,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原因、诊断及其治疗方面除了共同的地方,还有各个人群独有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婴幼儿缺铁性贫血(IDA)与性别、月龄、母亲贫血史的关系。方法本次研究中528例婴幼儿均为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进行保健体检的儿童,根据月龄进行分组,进行血常规与血清铁蛋白检测与问卷调查。结果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6个月组与7~12个月组婴幼儿男女性别组间血清血红蛋白(Hb)平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中7~12个月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最低,婴幼儿贫血发生的高发期为7-12个月。贫血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降低,25~36个月的婴幼儿Hb平均值与其他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结论婴幼儿IDA的发病以7~12个月为多发,母亲孕期贫血发病率较高,针对性预防对于婴幼儿IDA的预防和治疗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探讨儿童缺铁性贫血(IDA)的临床表现、病因以及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对2013年11月至2016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4896例儿童进行血常规检测,使用迈瑞DC-51 8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对检测的148例贫血儿童采用外周血涂片进行显微镜检查,并对贫血病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研究。结果 148例贫血儿童中婴幼儿占68.29%,农村儿童占58.65%,城市儿童占41.35%。母乳喂养但是并不及时添加辅食的儿童占62.35%,奶粉喂养、混合喂养分别占了16.23%和21.42%。外周血检查显示了小细胞低色素贫血饱和度异常率为95.27%和血清铁、运铁蛋白饱和度异常率为100%,同时合并感染者62.85%。结论 IDA比较容易发生在婴幼儿时期,同时农村儿童比较多,母乳喂养不添加辅食比人工喂养、混合喂养患病率要高,同时,IDA髓外追血的婴幼儿多见,合并感染者多同时贫血严重,作为IDA最可靠的指标就是血清铁、运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库尔勒市地区汉族及维吾尔族入托儿童缺铁性贫血(IDA)现状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儿童贫血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库尔勒市部分城乡托幼机构2~6岁的216例儿童进行血常规等的测定及体格检查,同时对其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的216例入托儿童中,轻度IDA患儿38例(17.59%),中度IDA患儿177例(82.41%);男女儿童患病率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维吾尔族入托儿童贫血患病率(57.14%)高于汉族儿童患病率(11.64%)(P<0.05);农村儿童的贫血患病率(35.19%)高于城市儿童(17.59%),P<0.05;饮食习惯淀粉食物含量较高的入托儿童贫血发生率(40.0%)显著高于饮食习惯蔬菜含量比例较高的发生率(12.26%)。结论库尔勒市入托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民族、饮食习惯、居住地是其缺铁性贫血患病的影响因素。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加强儿童抚养人的喂养指导,合理添加辅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青岛市李沧区0~12岁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制定干预措施、减少缺铁性贫血发病率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辖区两所幼儿园和一所学校的1800名健康儿童进行血红蛋白含量测定,并对抽查儿童母亲进行孕期、哺乳期及婴幼儿的饮食、营养补充剂和辅食的添加等营养知识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的1800名健康儿童中缺铁性贫血发病率为5.76%。其中0~3岁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率较高.尤其是0~1岁组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5组,P均〈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率较高,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王晓燕 《首都医药》2008,15(10):21-21
目的 总结缺铁性贫血(IDA)的病因.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256例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资料.分析总结IDA的发病原因.结果 女性生殖道出血占32.8%,胃疾病导致IDA占26.6%,饮浓茶导致IDA占1.6%,由其他原因导致IDA占6.6%.结论 IDA多是由于急慢性失血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科因病住院的0~14岁患儿缺铁及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指导家长采取预防及治疗措施,减少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方法:抽取2012年1~6月我科住院患儿482名进行血红蛋白、血清铁、不饱和铁及总铁结合力含量测定。结果:调查的482名患儿中缺铁及缺铁性贫血发病率分别为28.0%及13.1%,0~1岁组缺铁41例(33.3%),缺铁性贫血24例(19.5%),1~2岁组缺铁57例(40.7%),缺铁性贫血25例(17.8%),与2岁以上患儿的缺铁及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儿童缺铁及缺铁性贫血发病率较高,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洪旭林 《安徽医药》2001,5(3):192-192
缺铁性贫血(IDA)是体内贮存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该病的病因很多,胃肠疾病尤其是胃大部切除术是其重要的发病原因之一.本文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8例因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IDA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5.
早期应用铁剂预防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缺铁性贫血(IDA)是全球性的营养缺乏病之一,而孕妇则是高发人群。长期IDA给孕妇及胎儿带来的危害极其严重,因此进行孕期IDA防治研究,提高孕期铁营养水平是全世界一直关注的问题。我院采用测定血红蛋白(Hb),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IR)及血清铁值(SI)的方法,对孕妇进行筛查,特别是在铁缺乏的早期,及时发现,并开始补充铁剂,有效地预防了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缺铁性贫血(IDA)是由于体内铁缺乏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研究表明,儿童IDA与认知、学习能力存在一定关系,且中重度贫血会增加儿童患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缺铁性贫血(IDA)在学龄前儿童中发病率较高,可达20%~50%[1]。IDA患儿免疫功能低下并易患拘接病等,严重者可并发心功能不全。婴幼儿发生的缺铁对儿童认识功能和行为发育具有较长期的不良影响,因此防治IDA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施治IDA患儿获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病例选择全部病例均按全国会议制定的关于小儿IDA诊断标准和防治建议诊断[3]。40例IDA患儿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1.5~6岁,轻度贫血29例,中度贫血11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贫血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发展在社区儿童保健中的推广应用意义.方法 选择2009年3月~2012年3月在本院社区实施儿童保健的390例儿童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95例)和对照组(19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儿童保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早期综合发展干预.对比两组儿童发育商、营养型疾病发病情况以及保健满意度.结果 随访12个月后,<1岁的观察组儿童发育商显著高于对照组;1~3岁的观察组儿童佝偻病患病率和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在各时间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6岁儿童家长对社区保健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早期综合发展干预,能够明显提升社区儿童发育商,降低其营养型疾病发病率,同时还可增加保健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白碱滩区3~6岁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情况,分析其发病原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9年至2010年我区属幼儿园3~6岁儿童805人的血常规及血清铁蛋白资料。结果 805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为10.7%,少数民族儿童与汉族儿童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碱滩区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总体较低,少数民族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汉族儿童,与其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科学育儿知识密切相关,应对其家长宣教科学育儿知识,平衡膳食结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营养缺铁性贫血的临床发病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治疗的小儿营养缺铁性贫血患者160例的临床资料,对临床发病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出生7个月~1岁的儿童在缺血性贫血中所占比例最高,约69.4%,农村儿童患病多于城市儿童,纯母乳喂养未添加辅食易患缺血性贫血。结论出生7个月~1岁为小儿营养缺铁性贫血高发期,纯母乳喂养未添加辅食为高危因素,应加强缺铁性贫血的健康知识教育,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该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