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现代的概念,牙周疾病主要由菌斑所引起,而某些牙齿形态发育异常,就可提供菌斑的聚集和停滞。因此在牙周组织损害中,菌斑滞留和牙体形态异常二者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延伸到根分叉区的颊面釉质突起对牙周组织损害有一定的影响。本文观测了云南地区2853个上、下颌第一、二、三磨牙,现将观察结果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2.
章程 《口腔医学》1987,7(3):113-115
<正> 菌斑为龈炎的病因,但对于刮治后的牙周疗效与龈上、下菌斑数量变化的关系,国內尚少报道。本文报道在刮治及指导患者控制菌斑后,牙周情况及龈上、下菌斑数量的变化,并分析影响牙周疗效的因素。资料和研究方法选20~60岁,无系统疾病及咬(牙合)创伤的龈炎,牙周炎患者85人的103只前牙,对其在治疗  相似文献   

3.
经过大量研究,目前公认菌斑是引起大多数牙周疾病的病原。1976年Loesehe提出特异性菌斑学说后,菌斑微生物的研究,进入新的阶段。随着许多现代技术的应用,对菌斑微生物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同时,一些传统方法,在牙周疾病研究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牙龈卟啉单胞菌在龈下菌斑和颊黏膜中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检测牙周健康者及牙周炎患者在颊黏膜和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阳性率,探讨其与牙周炎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40例牙周健康者和39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分别收集颊黏膜和龈下菌斑样本,提取细菌DNA,设计细菌通用引物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特异引物用于PCR扩增,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的阳性率。结果 牙周健康组菌斑样本和颊黏膜样本牙龈卟啉单胞菌的阳性率分别为37·5%和32·5%,而牙周炎组菌斑样本和颊黏膜样本牙龈卟啉单胞菌的阳性率分别为69·23%和46·15%。牙周炎组菌斑的牙龈卟啉单胞菌阳性率高于牙周健康组,颊黏膜的牙龈卟啉单胞菌阳性率在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牙周炎组菌斑牙龈卟啉单胞菌阳性率高于颊黏膜, 牙周健康组两部位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牙龈卟啉单胞菌除在菌斑中有高检出率外,在颊黏膜中也有较高的检出率,提示颊黏膜也是牙周细菌在口腔定植的重要部位,牙龈卟啉单胞菌也可在健康人群中检出,提示其有可能是口腔内固有菌群之一。  相似文献   

5.
牙周治疗学范围较广,目前由于菌斑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的进展,牙周的初期治疗更系统化了。虽然临床处置可控制龈上菌斑,但要控制牙周袋内的龈下菌斑就很困难。作者介绍了控制深牙周袋内龈下菌斑的新方法。临床经验表明,若能彻底控制菌斑,牙周病就有治愈的趋势,或者至少使牙龈炎症减轻。刷牙和牙线仅能控制龈上菌斑。针对菌斑中的细菌及其代谢产物而口服药物,或通过渗出液控制龈下菌斑而采用化学方法几乎无效。可以肯定,洁治术和根部刮治术对  相似文献   

6.
重视和规范牙周基础治疗的必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慢性感染性疾病,无论是局限于牙龈组织的菌斑性牙龈病,还是破坏牙周支持组织的各类牙周炎,都是以菌斑微生物为主要病因.20世纪60至70年代的研究表明,去除龈上和龈下细菌沉积物是牙周治疗的首要环节;80年代后的研究则认为通过龈下机械性治疗使得微生物转向非致病菌或益生菌,可以大量改善临床症状.迄今为止,以清除和控制菌斑微生物为核心内容的牙周基础治疗是控制牙周疾病的主要方法[1].  相似文献   

7.
牙周病是由菌斑微生物所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慢性感染性疾病。菌斑微生物的控制是牙周病重要的治疗手段。由于口腔环境及牙周组织结构的特殊性,牙周系统治疗无法一劳永逸,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牙周维护治疗应贯穿整个治疗过程,是牙周系统治疗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牙周疗效得以长期保持的重要手段。文章就牙周系统治疗中牙周维护治疗的重要性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重度牙周炎患牙往往存在创伤、局部解剖异常、膜龈异常等加重菌斑滞留或牙周破坏的因素。对于这些重症患牙, 本文提出标本兼治的牙周组织再生策略, 即通过分析病因并在解除根本性致病因素的基础上对患牙实施牙周组织再生手术治疗。本文通过回顾文献, 对上述加重牙周破坏的因素进行详细阐述, 同时结合病例展示, 进一步论述了标本兼治策略对重度牙周炎患牙的治疗效果, 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牙周致病菌和致龋菌间生长关系的体外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6种代表性牙周致病菌和致龋菌在菌斑生物膜和悬浮液中的消长关系。方法将双菌组(致龋菌+牙周致病菌)接种于改良恒化器中,连续培养1h、24h、48h和96h,然后取在羟基磷灰石表面形成的生物膜和悬浮液再进行细菌培养。结果与血链球菌混合培养时,菌斑生物膜和悬浮液中牙周致病菌均增多,而血链球菌明显减少(P〈0.05);具核梭杆菌与变形链球菌培养时,菌斑生物膜和悬浮液中具核梭杆菌明显增多,而变形链球菌减少(P〈0.05)。菌斑生物膜中致龋菌占优势,相应的悬浮液中牙周致病菌96h开始占优势。悬浮液中细菌量波动更明显。结论2类致病菌在菌斑生物膜与相应的悬浮液中的生长是不一致的。2类致病菌之间相互作用也许是决定菌斑生物膜内部生态环境发展方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和牙周健康者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PG0717基因,探讨PG0717基因与牙周临床指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CP)患者90例和牙周健康者90例,共采集龈下菌斑标本540个;记录临床牙周指数(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和探诊出血);设计特异性引物检测P.gingivalis阳性龈下菌斑标本的PG0717基因。结果在P.gingivalis阳性龈下菌斑中,CP组PG0717基因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6.22%和41.27%(掊2=4.50,P<0.05);随着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加重和探诊出血趋势的增加,CP组该基因检出率呈现增高趋势。结论PG0717基因与P.gingivalis的致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对于牙周炎患者来说,如果细菌的作用未能得到控制,那么就有牙周附着继续丧失的危险。目前,尚无针对性的牙周治疗方法可以使得治疗后的疾病部位不遗留任何可导致复发的因素;并且尚未找到一种方法可以提高患者对这些细菌的免疫力。因此,只有彻底控制菌斑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牙周疾病的复发。然而许多年来,尽管作者等人进行了很多尝试,但依旧没有能够长期地彻底控制牙周炎患者的菌斑。控制菌斑始终贯穿于牙周疾病的预防、治疗后的愈合及牙周健康的维持过程中,虽然三者的菌斑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不同牙周健康状况者龈下菌斑中龈沟产线菌的检出率差异及其与牙周临床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分别检测17例牙周健康者的68个牙周健康位点、19例菌斑性牙龈炎患者的64个牙周健康位点和76个病变位点、14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的36个牙周健康位点和56个病变位点的龈下菌斑中龈沟产线菌的检出率,并分析检出率与牙周临床检查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龈沟产线菌的检出率在不同人群的健康位点组及不同人群疾病位点组依次分别增高,其中牙周健康者龈下菌斑中龈沟产线菌检出率最低,为30.88%(21/68),而慢性牙周炎患者病变位点组龈下菌斑中龈沟产线菌检出率最高,为91.07%(51/56)。龈沟产线菌与位点发生牙周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其检出率与位点牙龈出血指数、临床探诊深度、临床附着水平的比值比分别为5.26、8.85、11.65。结论 牙周炎患者口腔中携带龈沟产线菌的风险升高;局部携带龈沟产线菌增加了位点牙周临床指标(牙龈出血指数、临床探诊深度、临床附着水平)异常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和牙周健康者龈下菌斑中福赛斯坦纳菌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探讨福赛斯坦纳菌与牙周炎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集经常规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福赛斯坦纳菌为阳性的61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和12例牙周健康者的龈下菌斑,应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菌斑的细菌总量和福赛斯坦纳菌的数量进行定量检测,构建含有福赛斯坦纳菌和真细菌靶基因的重组质粒,建立定量标准。结果本研究设计的引物和探针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慢性牙周炎患者病变位点的福赛斯坦纳菌数量和细菌总量均高于牙周健康者的健康位点,且福赛斯坦纳菌在龈下菌斑中的比例也比健康位点高(P<0.05);龈下菌斑的细菌数量与探诊深度呈正相关(P<0.001);龈下菌斑中福赛斯坦纳菌所占比例在不同的探诊深度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龈下菌斑中福赛斯坦纳菌的数量与牙周状况有密切关系,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是研究牙周病病因及治疗方法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不同牙周状况龈下菌斑中福赛斯坦纳菌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牙周健康者和慢性牙周炎病人龈下菌斑中福赛斯坦纳菌的分布情况,探讨该菌与不同牙周状况的关系。方法:收集111例牙周健康者、108例慢性牙周炎病人,病变位点和健康位点共327个龈下菌斑,采用16S rRNA PCR方法检测福赛斯坦纳菌的分布。结果:牙周炎病人病变位点福赛斯坦纳菌检出率为56.5%,显著高于牙周健康者(10.8%,P〈0.001)。慢性牙周炎病人健康位点福赛斯坦纳菌检出率为3.7%,显著低于病变位点(P〈0.001),牙周健康者该菌的检出率比牙周炎健康位点高(P〈0.05)。结论:龈下菌斑中福赛斯坦纳菌的存在与牙周炎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不同牙周状况龈下菌斑中齿垢密螺旋体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慢性牙周炎、牙龈炎患者和牙周健康者龈下菌斑中齿垢密螺旋体的分布情况,探讨该微生物与不同牙周状况的关系。方法:收集12例慢性牙周炎、5例牙龈炎患者和5例牙周健康者,共70个位点的龈下菌斑,采用Taq Man16Sr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齿垢密螺旋体的分布。结果:慢性牙周炎病变位点齿垢密螺旋体检出率是86%,牙龈炎的是86%,牙周健康的是1.0%,3组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微生物的检出量经对数转换后,3组之间及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微生物灵敏度高,检出率高;龈下菌斑中齿垢密螺旋体与牙周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牙周情况及龈下菌丛分布特点。方法 对 4 7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牙周检查和龈下菌斑涂片并与 35名健康者进行对比。结果 慢性肾功能衰竭组菌斑指数高于对照组。牙龈指数和出血指数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 ,牙周探诊深度大于对照组。肾功能衰竭组龈下菌斑革兰阴性杆菌比例高于对照组 ,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阳性杆菌比例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对牙周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韦侃侃  胡滨青 《口腔医学研究》2014,(5):474+478-474,478
慢性牙周炎是由龈下菌斑中的微生物引发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感染性疾病,菌斑微生物及其产物长期作用于牙周组织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并使牙龈、牙周膜及牙槽骨等出现进行性的破坏,龈下刮治术和根面平整术(scaling and root planning,SRP)作为牙周基础治疗的重要措施,能够有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着手于在对适宜控制菌斑的病人的牙周骨下缺损中,进行全范围的骨质变化的定量测定。作者从9名病人中,选择15个骨下缺损的牙,仔细地除去菌斑,并教会病员除去菌斑的方法。当病员确有控制菌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慢性牙周交患者和牙周健康人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总菌量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所占比例,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与牙周炎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集经常规PCR方法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为阳性的7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和25例牙周健康者的龈下菌斑,应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样本中牙龈卟啉单胞菌、总菌量;构建含有牙龈卟啉单胞菌和真细菌扩增片断的重组质粒,建立定量标准.结果 本研究设计的引物和探针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病变位点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数量和总菌量均比健康位点高(P<0.001),两组位点牙龈卟啉单胞菌在菌斑中的比例没有差异(P>0.05);细菌数量与探诊深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不同的探诊深度牙龈卟啉单胞菌所占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数量水平及细菌总量与牙周状况、牙周炎发展有密切关系,实时荧光定量PCR对牙周病学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牙周病基础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彻底清除菌斑以及为菌斑提供附着场所的牙结石,+清除龈下菌斑和牙石的传统方法是使用手动器械行牙周基础治疗.但其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技术逐渐成为牙周基础治疗的主流.然而.传统超声系统治疗过程中产热较多、产生大量的带菌气溶胶形成医源性污染.并且超声工作尖与牙根表面接触的手感较差等缺点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