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樊泉桂 《动力工程》2007,27(3):332-335
研究了国内2类不同型式的1000 MW超超临界锅炉的中间点温度控制、主蒸汽和再热蒸汽的汽温特性、各受热面的吸热比例和煤质变化对水煤比控制的影响等问题.结果表明:蒸汽参数基本相同的1000 MW超超临界锅炉,虽然采用了不同的水冷壁结构形式、不同的受热面布置以及不同的汽温调节方式,但反映运行特性的关键技术参数的控制值基本相同;过热汽温变化特性主要表现为辐射特性;再热汽温特性主要表现为对流特性;水冷壁吸热变化对中间点温度和汽温控制起主导作用;分隔屏对汽温特性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锅炉的汽温特性及控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樊泉桂 《动力工程》2007,27(1):34-37
探索了几种超临界锅炉的汽温变化特性.根据实际数据获得了不同型式超临界锅炉过热器系统吸热量变化特性都是辐射特性的结论,并论证了此结论的合理性;分析了影响超临界锅炉汽温特性的几个主要因素;分析了1000 MW超超临界锅炉采用烟气挡板与摆动式燃烧器配合调温的技术优势;提出了超临界锅炉启动过程及变压运行各阶段汽温控制的要点.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锅炉中间点温度控制问题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结合国内新一代600 MW超临界锅炉的实际,综合分析了超临界锅炉中间点温度的控制与水冷壁传热特性以及汽温调节的关系,对超临界锅炉工质的热物理特性、水冷壁的类膜态沸腾、管壁过热以及汽温调节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地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4.
针对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直流锅炉水冷壁的结构特点,将水冷壁划分为由压力节点和管组构成的汽水网络系统。根据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了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直流锅炉水冷壁压降、流量及出口汽温的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某电厂1 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螺旋管圈直流锅炉在不同负荷时上升系统的总压降、流量分配及上下炉膛水冷壁工质汽温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下炉膛水冷壁流量分配较为均匀,上炉膛水冷壁呈现出正流量响应特性,低负荷时工质温度出现"吸热平坦区",各面墙中部出口汽温最高。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机组全负荷变压运行使锅炉水冷壁在额定负荷与低负荷区的吸热分配差距扩大,过热器超温加剧。针对此问题,计算分析了660 MW超临界锅炉在机组全负荷变压运行的汽水参数变化和汽水系统热量分配关系。提出了在低负荷汽水相变区应适度降低中间点温度,并降低屏式过热器进口汽温,以解决低负荷变压运行中频繁出现的超温问题的方法;提出了缓减水冷壁在不同运行压力区吸热需求矛盾的方法是在低负荷区减少水冷壁的吸热量,增加过热器系统的吸热量,保持比较平稳的中间点汽水焓。可供开发700℃级超超临界机组及锅炉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樊泉桂 《动力工程》2006,26(1):38-41,100
分析了600MW超临界锅炉下辐射区水冷壁出口工质温度与水冷壁安全性和汽温调节的关系。系统地分析了超临界压力下水和水蒸汽的热物性和在燃用不同煤质对下辐射区水冷壁出口和中间点工质温度的影响。指出水冷壁辐射传热量变化和工质热物性剧烈变化是决定水冷壁工质温度的主要因素,另外,还包括省煤器出口工质温度、蒸发系统的储热量、直吹式磨煤系统调节动态响应特性等。提出了超临界锅炉汽温调节和煤水比调节应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电厂1 000 MW超超临界塔式锅炉结构特点,采用流动网络系统,根据质量、动量、能量守恒方程,建立了适用于超超临界塔式锅炉水冷壁水动力计算的模型。水动力计算结果得到:某电厂1 000 MW超超临界塔式锅炉在1 000 MW负荷、750 MW负荷和400 MW负荷下,压降计算结果与实炉数据吻合,并且,程序计算得到的上下炉膛出口汽温与某电厂实际运行数据整体上也比较符合。计算结果表明:下炉膛和上炉膛的水冷壁内壁温度、外壁温度、中间点壁温与鳍片温度均处于材料许用范围之内,水冷壁运行是安全可靠的。并对锅炉在400 MW低负荷运行时的流动稳定特性进行了计算校核,校核计算表明:在400 MW负荷下,流动处于稳定区,水冷壁不会发生流动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乐海南 《动力工程》2007,27(5):662-662
冯伟忠:1000 MW超超临界汽轮机蒸汽参数的优化及讨论(P305);王坤等:基于弹塑性理论的汽轮机转子应力在线监测模型(P310);李军等:汽轮机动叶顶部间隙泄漏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P314);李祥晟等:燃气轮机燃烧室振荡被动控制方法的数值研究(P318);马文通等:基于平均微元级特性的压气机特性线外推方法(P323);胡琦等:大型汽轮发电机组基础的优化设计(P327);樊泉桂:1000 MW超超临界锅炉中间点温度和汽温控制(P332);吕俊复等: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的热流密度分布(P336);孟德润等:200MW水煤浆锅炉的低NOx燃烧试验(P341);唐强等:低热值煤层气燃烧…  相似文献   

9.
《电力与能源》2013,(3):293-296
介绍AGC负荷指令频繁变动、中间点温度修正控制器、水冷壁后墙悬吊管金属温度、煤质变化、给水泵再循环在低负荷阶段及减温调节设备等,对超临界600MW锅炉主汽温、再热汽温影响的原因与控制难点。总结了运行控制措施,并为设备进一步整改、热工控制系统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国电泰州电厂的1 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塔式锅炉为单炉膛布置。由于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锅炉汽水流程复杂,工质温度水平较高,容易出现水冷壁超温现象。锅炉在低负荷运行时,省煤器出口工质欠焓减小,容易造成工质汽化以及流动不稳定现象。采用流动网络系统的水动力计算模型,对锅炉在不同负荷时上、下炉膛水冷壁出口汽温进行了计算,与实炉数据进行了比较,并对30%THA负荷进行了流动不稳定性校核。计算结果表明:100%负荷及75%负荷时,上、下炉膛水冷壁出口汽温运行偏差低于设计编差;施加热负荷扰动后流量在一定时间后能恢复稳定,锅炉水冷壁的运行是安全稳定的。由此表明所建立的1 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塔式锅炉水动力计算模型和所开发的程序是可靠的,研究结果为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锅炉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热虹吸管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影响热虹吸管管壁温度波动的因素。同时基于两相流动及热力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这些因素影响热虹吸管温度波动的内在机理,这一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热管内部的传热机理和指导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设计一套基于芯片存储的稳定工况活塞温度测量装置,该装置具有测试精度好,系统测量误差达±1℃;测量系统与活塞没有相对运动,可靠性高,大大提高了活塞稳定工况测试效率。在活塞温度测试试验中,隔温减震盒使存储器的环境温度降至90℃之内。根据所测试验结果,利用反算法进行活塞三维温度场的计算,分析了天然气发动机活塞温度随工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在测温工作中,如何处理恒温带观测资料和确定简易测温孔的孔底平衡温度时,通常遇到的两大问题.文中通过分析,对统计分析法进行介绍,能有效的解决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大型燃煤电厂锅炉启动时为防止再热器管子超温,在炉膛出口处设计烟温探针来检测锅炉出口烟气温度.针对国内电厂烟温探针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介绍先进的非接触式红外线温度测量技术,用来取代常规的烟温探针,保证锅炉运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栾庆亮  孟琦 《锅炉技术》2000,31(2):31-32
介绍220t/h高温高压煤粉炉主汽温度和排烟温度偏低的处理过程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许圣华  冯踏青 《节能》1999,(9):20-22
介绍了一种新型高温热风炉的工作原理、性能及结构特点。实际应用表明,采用以高温热管为主,同时配以部分中、低温热管作为传热元件制造而成的高温热风炉具有独特的优点和显著的节能效果,有着重要的推广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介绍锅炉在点火、正常运行时床温及汽温的调整方法,以及异常情况下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18.
王华军  雷廷宙 《节能技术》2003,21(4):7-8,47
本文建立了低温半导体热电堆的一维非稳态导热方程,并采用Binder—Schmidt显式方法,对低温热电堆内部温度分布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表明,低温半导体热电堆内部温度场在发电循环建立后6—lOs内能够达到平衡状态,具有较好的动态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19.
柴油温度对燃烧火焰温度和碳烟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定容燃烧弹,采用双色法研究不同柴油温度对冷起动过程中燃烧火焰温度和碳烟生成特性的影响,获取缸内燃烧火焰温度分布和表征碳烟分布的KL因子.结果表明:在喷油后3.5 ~ 6.0 ms的燃烧稳定时期,柴油温度为40℃的火焰中大于2 200 K的区域约占60%,柴油温度为20℃的火焰中大于2 200 K的区域约占55%,柴...  相似文献   

20.
王然 《锅炉制造》2010,(5):8-10,18
本文探讨了降低锅炉排烟温度,减轻低温腐蚀的有效措施,并提出了采用流化床换热器回收排烟预热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