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医疗保险谈判机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保险谈判机制作为医疗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服务购买方与提供方通过谈判,就服务范围、价格、标准以及付费方式等内容达成协议,明确双方的责、权、利的一种制度安排.文章对医疗保险谈判机制的产生背景、内涵和总体目标、基本框架以及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谈判的优势进行了浅析,并对今后医疗保险谈判机制的建立提出了几点思考,以期对我国医疗保险谈判机制的发展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积极探索建立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发挥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和药品费用的制约作用”[1].谈判机制能够形成一个最能合乎所有利益相关者期望的最可行协议.相比较发达国家,我国医疗保险谈判机制在医疗价格形成方面的应用明显滞后[2].随着北京市开展按诊断相关组(DRGs)付费试点工作的开展,医疗保险谈判显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3.
医疗保险机构通过谈判机制进行医疗服务项目采购,是规范医疗保险制度、协调相关方利益的必然选择。谈判机制在医疗保险业务管理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可以不断提高医保经费使用效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切实有效地维护参保人的利益。镇江市医保管中心通过实践,对推进医疗保险服务采购谈判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为医疗保险相关业务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已进入全民医保时代,人民群众对医保的诉求从可以报销医疗费用升级为获得物美价廉的医药服务。这必然要求医保经办机构强化参保人经纪方的角色和功能,通过谈判为参保人购买物美价廉的医药服务。目前,江苏镇江、四川成都等地对医疗保险谈判机制进行了先行先试的积极探索。那么,到底什么是医疗保险谈判机制?如何构建医疗保险谈判机制呢?笔者提出“有管理的代理谈判机制”,并从委托代理和激励相容的视角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5.
谈判理论在医疗保险领域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医疗保险谈判独具特色,具备经济及公共管理二重特质。从经济学价值探索医疗保险谈判过程的确定风险值、预测合作剩余、分配合作剩余三阶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从公共管理价值探索医疗保险谈判公共决策强调社会效益前提下的规律性,最终针对障碍因素的消除提出宏观层面的医疗保险谈判机制四条政策思路:医改配套措施支撑、医疗服务信息强制披露、提高合约层次、建立谈判主体平等地位。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医疗保险费用支付的三种方式,初解了医疗保险总额预付制,提出了实行医疗保险费总额预付制后医疗机构的对策分析:加强政策学习,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设立管理机构;加强“医保”交流,完善谈判机制;加强指标测算,合理分配科室;加强质量管理,控制医疗费用;加强信息建设,提升管理效力;加强绩效考核,建立奖惩制度;加强医患沟通,满足双方需求.  相似文献   

7.
从医疗费用、医保基金风险、现行支付制度的困境分析我国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医疗服务提供方的角度,探讨支付制度改革对医院管理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从医疗质量、临床路径、成本管理、信息化管理、谈判机制等5方面提出应对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医疗保险谈判机制作为我国新医改背景下出现的新事物,在我国的实践还处于探索阶段,学者们在该领域的研究时间不长,研究成果有限,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总结出近几年来学者们的研究内容、研究特点以及现阶段研究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近几年来医疗保险谈判机制的研究做一个清晰的发展轨迹总结,从而更好地展望医疗保险谈判机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合理性是保证医疗资源有效利用,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关键。本文介绍基于谈判机制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及其研究现状,提出对付费方式进行改革的建议,以期达到实现医、患、保各方利益关系的平衡,控制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山东省青岛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医疗保险特殊用药谈判制度的基本情况。方法:查阅山东省青岛市、江苏省和浙江省与医疗保险特殊用药谈判制度相关的政策法规,从谈判机制、保障对象、支付范围、筹资机制及补偿水平五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青岛市筹资来源于财政拨款,谈判涉及药品和医用材料,覆盖重大疾病、罕见病及慢性病;江苏省无进行额外筹资,有针对性地救助乳腺癌和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并将仿制药纳入了谈判范围;浙江省建立了财政补贴与个人缴费的分担机制,没有限定医疗保险特殊用药的临床指征,实行按费用分段补偿。结论:为进一步完善制度,可鼓励医疗保险特殊用药赠送谈判;增加罕见病用药,逐步纳入医用材料;建立医疗保险特殊用药保障目录的动态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