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马铃薯晚疫病感病品种费乌瑞它为材料,每667m2用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75mL+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150g组合、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40g+18.7%吡唑醚菌酯·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75g组合、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00g+18.7%吡唑醚菌酯·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75g组合对马铃薯晚疫病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用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75mL+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150g组合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次药后7d,68. 75%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和50%氟啶胺悬浮剂防效最好,分别达到81. 02%和80. 24%;其次为60%霜脲·嘧菌酯水分散粒剂防效达75. 26%;防效在60%~70%之间的有60%锰锌·氟吗啉可湿性粉剂、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10%氰霜唑悬浮剂; 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防效相对最低。上述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均有一定防效,建议在生产上轮换使用,其中代森锰锌为保护性杀菌剂,应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其他药剂兼具保护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评价分析了几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氟菌·霜霉威68.75%悬浮剂+丙森锌70%可湿性粉剂+赤·吲乙·芸薹0.136%可湿性粉剂组合处理的防效和经济收益最高,其次依次为氟啶胺50%悬浮剂+氰霜唑10%悬浮剂、霜脲·嘧菌酯60%水分散粒剂、枯草芽孢杆菌1 000亿芽孢/克可湿性粉剂。  相似文献   

4.
在田间出现晚疫病中心病株时,每667 m2用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00 g、枯草芽孢杆菌15 g、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75 g、50%氟啶胺悬浮剂30 g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试验结果表明,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和50%氟啶胺悬浮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基本相同,且防治效果优于枯草芽孢杆菌和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相似文献   

5.
通过田间试验,分别调查了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30%醚菌·啶酰菌悬浮剂、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4种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对照药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以上5种药剂处理的末次药后防效依次为75.78%、72.68%、60.49%、51.98%和11.06%,4种供试药剂的防效均显著优于对照药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结合3次施药防治后各处理区黄瓜白粉病病情指数的变化还发现,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和30%醚菌·啶酰菌悬浮剂防治该病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明显优于其他供试药剂。  相似文献   

6.
不同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了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52.5%噁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等8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作用,通过差异显著性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分析得知:52.5%噁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最佳,其他依次为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250g/L嘧菌酯悬浮剂、25%甲霜灵.霜脲氰可湿性粉剂、25%丁吡吗啉悬浮剂。  相似文献   

7.
用68.75%银法利悬浮剂、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2.5%抑快净水分散粒剂、72%克露可湿性粉剂、25%双炔酰菌胺悬浮剂、8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和80%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等7种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施药3次,防治效果在81.00%~94.89%,马铃薯增产5.5%~24.5%。  相似文献   

8.
试验表明50%烯酰吗啉等九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初期均有好的防效,药后7d防效均在81.5%以上。在马铃薯晚疫病初期施药,各药剂防效差异明显。第2次用药后7d,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在83%以上,且最后增产效果均在40%以上。而70%甲基硫茵灵可湿性粉剂等其它5种药剂的防病效果只在70%左右,增产幅度也低。各药剂对马铃薯安全,无药害表现。建议向农民首推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其次是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和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  相似文献   

9.
2006-2008年在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共分离获得61株马铃薯晚疫病菌,测定了这些菌株对交配型、氟啶胺和甲霜灵的敏感性。交配型测定结果显示所有菌株都显示A1交配型。甲霜灵测定结果显示10个菌株(16.4%)显示为敏感性,11个菌株(18.0%)显示为中抗,40个菌株(65.6%)显示为抗性。这说明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发生的晚疫病菌已对甲霜灵产生抗性。氟啶胺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分离的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 其敏感性呈连续的单峰曲线分布, EC50在0.203 3~0.783 7 μg/mL之间, 最不敏感菌株是最敏感菌株的3.85倍, 平均值为(0.4781±0.0163)μg/mL, 未出现敏感性下降的抗药性群体, 因此可作为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基线;83.6%的供试菌株对甲霜灵的敏感性下降, 甲霜灵与氟啶胺之间不存在交互抗药性。测定氟啶胺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氟啶胺可湿性粉剂、氟啶胺悬浮剂和烯酰吗啉能很好地控制晚疫病,防治效果分别为85.71%、87.00%、82.19%,而甲霜灵的为23.9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5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对棉花蚜虫的防治效果、最佳使用剂量及其安全性,为生产上使用推广提供指导.[方法]以当地常用药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为对照药剂,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测定了5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75,60,45 g/hm23种剂量对棉花蚜虫的防治效果.[结果]5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3个剂量处理药...  相似文献   

11.
几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晚疫病是贵州省都匀市马铃薯生产上常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给马铃薯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该研究对目前常用于马铃薯晚疫病防控的7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7种药剂在推荐剂量下施用对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没有产生不良影响,对生产安全,可有效防控马铃薯晚疫病,实现马铃薯的保产增收.其中,1%申嗪霉素悬浮剂100g/667m2、60%霜脲·嘧菌酯水分散粒剂75g/667m2和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75g/m2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良好,连续3次施用防效可达70%以上,对马铃薯的增产效果也可达20%以上,可作为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2.
在马铃薯齐苗期和旺盛生长期用68.75%银发利悬浮剂800倍液喷雾一次;在马铃薯开花前和开花盛期用50%氟啶胺悬浮剂2000倍液喷雾一次,对马铃薯晚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后,防治区马铃薯比对照区增产40%,病株率和病叶率降低。  相似文献   

13.
选用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和68. 75%银法利悬浮剂进行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均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及较低的烂薯率。其中,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40 g/667m2在第3次施药后的防治效果达到85. 96%,增产率最高为7. 9%,烂薯率最低为3. 8%,是筛选的较为理想的杀菌剂。  相似文献   

14.
用混配剂51%烯酰吗啉.嘧菌酯水分散粒剂与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和25%嘧菌酯乳油对马铃薯晚疫病进行田间防控试验。结果表明,第二次药后10 d,混配剂51%烯酰吗啉.嘧菌酯水分散粒剂每667 m2剂量25 g的防治效果最高,达到82.5%,而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每667 m2剂量25 g和25%嘧菌酯乳油每667 m2剂量15 g两种单剂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5.4%和67.7%。说明混配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有较好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防治柑橘沙皮病的高效低毒药剂,连续两年进行了新型复配药剂50%克菌丹·啶氧菌酯水分散粒剂防治柑橘沙皮病的田间药效试验,对该药剂防治柑橘沙皮病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了评价。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50%克菌丹·啶氧菌酯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用量625 mg/kg对柑橘沙皮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2018年药剂处理两次后对柑橘叶片和果实沙皮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46%和76.84%,2019年药剂处理两次后对柑橘叶片和果实沙皮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79%和75.59%,显著优于对照药剂80%克菌丹水分散粒剂800 mg/kg的处理,优于对照药剂22.5%啶氧菌酯悬浮剂150 mg/kg的处理。50%克菌丹·啶氧菌酯水分散粒剂对柑橘安全,值得应用于柑橘沙皮病防治的示范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通过选用白术根腐病常用药剂50%多菌灵粉剂以及供试药剂的两种单剂作为对照,研究评价了40%氟啶胺·异菌脲悬浮剂对白术根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0%氟啶胺·异菌脲悬浮剂1000倍液与1250倍液的防效分别为85.24%与80.74%,显著高出所有对照药剂;40%氟啶胺·异菌脲悬浮剂1500倍液的防效为68.53%,与对照药剂50%氟啶胺悬浮液570倍液的防效(67.01%)相当,显著高于常用药剂50%多菌灵粉剂的防效(53.21%),表明40%氟啶胺·异菌脲悬浮剂对白术根腐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以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试验表明,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防治棉花蚜虫效果较好,以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4.7g/667m^2处理防效94.01%~100%,达到有显著水平,其速效性、持效较好。供试药剂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作物安全,是防治棉花蚜虫较理想的药剂。  相似文献   

18.
布顿大麦草为麦田入侵杂草, 为尽早建立对该杂草的化学防除技术, 本研究采用室内盆栽法测定了布顿大麦草对21种除草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土壤处理剂41%氟噻草胺悬浮剂对布顿大麦草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 42%氟啶草酮悬浮剂?60%丁草胺乳油?40%砜吡草唑悬浮剂?960 g/L精异丙甲草胺乳油对布顿大麦草的防除效果一般, 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45%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50%吡氟酰草胺可湿性粉剂防除效果不理想; 茎叶处理剂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12.5%烯禾啶乳油?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对布顿大麦草防除效果好, 5%咪唑乙烟酸水剂?8%炔草酯水乳剂?30 g/L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8%烟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7%双唑草腈颗粒剂?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对布顿大麦草的防除效果一般, 5%唑啉草酯乳油?7.5%双环磺草酮颗粒剂?69 g/L精噁唑禾草灵水乳剂防除效果不理想?氟噻草胺?在推荐剂量492 g/hm2下, 处理21 d后对布顿大麦草的鲜重抑制率为75.40%; 啶磺草胺?草甘膦异丙胺盐?烯禾啶在推荐剂量14?1 500?187.5 g/hm2下, 处理21 d后对布顿大麦草的鲜重抑制率分别为73.96%?60.60%?65.07%?综合本研究结果及除草剂使用特性, 麦田布顿大麦草可采用氟噻草胺土壤封闭或者啶磺草胺茎叶喷雾处理进行有效防除; 油菜田布顿大麦草可采用烯禾啶进行防除; 非耕地布顿大麦草可采用草甘膦异丙胺盐进行防除?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25%氟吡菌胺·吡唑醚菌酯(fluopicolide·pyraclostrobin)水分散粒剂的配方并明确其田间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本文在选定氟吡菌胺与吡唑醚菌酯的最佳混配比例的基础上,通过“干法”加工工艺筛选出25%氟吡菌胺·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的优化配方,并制备了达到应用标准的试验样品,开展了该样品田间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以Terwet1004、Tersperse 2700、Morwet D425、尿素、超细煅烧高岭土等为配方助剂,加工出的25%氟吡菌胺·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样品崩解迅速,悬浮率高于90%,热贮稳定性合格;在喷施剂量(按有效成分)为480、360、288 g/hm2时,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效分别为93.96%、92.31%、89.04%.25%氟吡菌胺·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可有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明确氟啶虫胺腈对枸杞棉蚜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采用浸虫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在田间进行小区药效试验。氟啶虫胺腈对枸杞棉蚜的LC50值为77.6215 mg/L。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在田间对枸杞棉蚜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55.56、83.33、111.11 mg/L在药后3、7、14 d的防效分别为72.38%~78.96%、80.15%~92.59%、79.71%~93.09%。药后7 d低剂量处理防效低于对照处理,其他处理的防效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吡虫啉的防效,且各剂量处理均对枸杞树安全。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对枸杞棉蚜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