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介绍PLC控制的主变风冷系统智能控制装置的设计原理及实现方法。该装置实现对主变风冷系统工作状态和故障情况实现本地和远距离在线实时监控。根据变压器负荷大小、油温高低进行最优化判断,自动投入或退出冷却器的运行,节能降耗,提高寿命。本装置具有完善的保护、监控、显示及通信功能,适用于变电站、发电厂作为主变冷却设备的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2.
当前状态监测技术有监测参数不全、实时性不高等缺点,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嵌入式Linux的油浸式变压器状态监测数据采集系统,利用该平台实现对智能变压器中轻重瓦斯含量、油温等模拟量和轻重瓦斯状态、冷却器状态等开关量信息的实时在线监测,监测参数较全、实时性较高,经实际检验,本系统能够良好的评估变压器的运行状况,提高了油浸式变压器的在线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3.
变压器作为电网中最为关键的设备之一,其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运行的效率。冷却器是保证变压器安全可靠工作的关键。变压器冷却器的风机温度冷却系统在监控应用中,有可能经常遇到温度控制回路系统较复杂、风机的过热、参数精度均比较低和控制信号误差范围大的问题,无法进行在线监测。因此,主要采用最新西门子的PIC16F877单片机系统控制器对智能电网变压器冷却控制系统进行设计。首先概述了智能电网变压器冷却控制系统的系统构成及原理;其次,阐述了冷却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和软件设计。该设计实现了对风机故障的实时的检测及控制,使整套系统长期安全运行,提高了工作条件的可靠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保证变压器连续安全稳定地工作,就必须确保变压器在一定温度下运行,而油温是变压器温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油温状况不能得到实时监控,变压器运行异常也就无法及时发现,因此实时监测油温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设计变压器油温监测系统,为判断变压器是否正常运行提供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5.
运行温度是影响变压器绝缘的重要指标。为确保变压器安全运行,工程中常对变压器顶层油温进行实时监测,但在高峰负荷来临前,只依赖于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的方法不能通过预测油温提前采取措施防止变压器温度越限。本文基于变压器热电等值电路,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电路参数,建立变压器内部温度动态方程,在负荷改变后预测变压器各组件的稳态温度,能够有效预防变压器热点温度、铁芯温度及顶层油温越限。  相似文献   

6.
新产品超小型控制数控机床液压油温风冷却器研究成功江苏南京翰坤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自行研制了控制液压系统油温的新一代超薄、超小型铝制风冷却器,它采用当今世界空气散热最新技术,在市场上深受用户好评。产品已销往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已被国内二百多家国营、中外合资、外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灰色理论的研究,建立了能够预测变压器顶层油温的灰GM(1,1)数学模型,介绍了变压器油温监控系统的各模块功能及软硬件实现方案。通过与传统变压器油温监控系统的对比试验,验证了该系统的预测控制功能及可靠性,可有效保证变压器油温不超限,符合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8.
无锡县换热器厂为了开拓螺旋板式换热器的应用领域,1991年9月通过了两种新产品的鉴定:BLS0.6型变压器用螺旋板式强油水冷却器和BLC1.6型重油燃料加热器。BLS0.6型变压器用螺旋板式强油水冷却器能在盛夏高温季节里使变压器油温从65℃降低到58℃,保证变压器在安全范围内满负荷运行,从而取代了传统沿用的YSB列管冷却器,完全可以进一步在冶金等工业部门推广使用; BLC1.6型重油燃料加热器主要使用于冶金工业重油加热炉,它是利用工厂的废气过热低压蒸汽,经过螺旋  相似文献   

9.
文中针对电磁屏蔽和密封环境等特殊环境下传统电磁波通信和线缆通信效果不佳、实施不便的情况,设计了一种以超声波作为载波,固体介质作为媒介,STM32F407为控制核心的信号传输系统。通过场效应管和变压器设计了超声换能器驱动电路,根据接收信号的特性设计了由保护电路、滤波电路和信号判定电路构成的信号调理电路。最后对信号传输系统进行了实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能够完成通过超声波加载信号在高纯度尼龙棒中进行低速率信号传输。  相似文献   

10.
单片机的液压系统油温控制系统是把单片机作为控制器,把温度传感器作为测量元件,把冷却器作为执行装置的温度闭环控制系统,它是机械设备的重要配套设备,用于对机械设备液压系统中油液温度的监测控制需求,对有效降低由于单片机油液温度过高而产生的损失有重要价值。该文对单片机的液压油温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设计开发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1.
变压器的油温直接影响到变压器的使用寿命。采用光栅测温技术检测变压器的油温变化,可以及时发现隐患,并为变压器的状态检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D11T推土机在矿山开采工艺采运排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其中液压系统的稳定运行是推土机正常施工作业的必要条件,然而由于冷却器设计不当,常常导致液压系统油温升高。长期高温运行会对机械设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从而严重影响作业进程。针对D11T推土机设备现状,通过热力学液压系统能量损失功率及液压油温升计算,提出了冷却系统技术改造的相关措施并现场实验验证。经技术改造试运行后,液压油温升得到有效控制,为设备稳定、长周期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智能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度监测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度在线监测仪。该监测仪实时采集变压器负荷电流和变压器顶层和底层油温,依据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推荐的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绕组热点计算公式,实时监测绕组热点温度。文中介绍了监测仪的测量原理及硬件电路和软件流程,给出使用后的数据记录。结果表明,该监测仪的稳定性与精度均满足现场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14.
陈晴  吴国忠  孙翔 《机电工程》2010,27(12):94-97
为解决500 kV大型变压器过载能力制约电网变电容量的问题,从技术角度探讨了变压器的过载能力承受范围,开展了变压器的过载理论分析,提出了包括环境温度、起始负荷、过负荷倍数、油温及热点温度等参数形成的核算边界条件,按照过载能力的核算模型校核变压器本体的过负荷能力,以尽可能释放其过载能力。研究结果表明:500 kV大容量变压器可按照环境温度35℃、起始负荷100%、过载倍数1.8倍、控制变压器油温100℃和绕组热点温度150℃,历时20 m in过载的原则进行生产及运行。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保证重型装备企业减速机型式试验中升温试验的顺利完成,需要对减速机油温进行全面监测.系统采用CAN总线和数字化温度传感器DS18B20相结合的设计理念,解决了减速机油温监测实现难的问题.通过对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CAN总线通信、数据显示部分的硬件设计,以及对下位机软件的编写,实现了对重型设备减速机油温的全面监测.  相似文献   

16.
我公司一台CATD8R推土机,工作过程中出现变速器油温升高报警且工作无力的故障。待温度降低后再试,工作不到30min.变速器油温就急剧升高到140℃以上,同时蜂鸣器报警。经检查.无机械异响、电路正常,因而初步确定为液压系统有故障。 导致变速器油温高的原因可能是:液压油量过多或过少;冷却器堵塞;行走液压泵损坏;变矩器内泄;变速器离合器打滑。 排查时.进行了逐一检查分析:首先检查液压油尺.发现油面远低于规定刻度;加足油后试机.仍是高温且油面又降至规定刻度以下;查看底板处并无油迹.从而排除了泄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基于USB通信的智能温湿度检测系统,在设计上采用MSP430F123单片机作控制器,通过温湿度传感器SHT11进行温湿度采集,单片机与PC机之间的通信采用USB通信技术,通过USB接口芯片CH375将接收到的数据上传到PC机进行处理。文中从硬件电路和软件两个方面阐述了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包括电路原理图设计、固件设计、单片机控制程序设计及应用软件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及时检测电力变压器的早期故障对于防止潜在故障至关重要。油温包含了变压器的大部分健康诊断信息,是故障诊断的最关键参数,因此,有必要对变压器绝缘油的状况进行实时监测。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传感器测量变压器油分布式温度的新方法,采用分布式光频域反射(OpticalFrequencyDomain Reflectometry,OFDR)传感技术和光纤光栅(FiberBraggGrating,FBG)传感技术,对100kVA变压器油储罐内外的温度进行监测,采用分布式方式对不同负载条件下的绝缘油温度进行监测,并与传统的单点热电偶法和红外热成像法进行比较。测试结果表明,传统方法与提出的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监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证明了应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对变压器油温度进行实时监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配电变压器数量众多、布置分散、运行管理困难和没有通信功能的特点,研制一种应用GPRS无线通信技术的配电变压器在线监测系统。采用高性能DSP控制器、高精度数据采集模块和SIM300通信模块,实现配电变压器的运行参数远程查询、历史曲线显示和报警等多种功能。监测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结构简单、功能实用、可靠性高,符合现代配电自动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一种基于DDS技术的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方案.确定了节点的主控电路、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对项目的设计思路、功能实现和关键技术进行了说明;描述了选择DDS技术的原因及实现原理,以及该技术在水声通信中的应用方法;最后对所设计的系统进行了测试分析,初步的水下实验结果表明了系统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