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52例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常规做颈动脉B超检查。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痛组和对照组。根据冠心痛组冠状动脉造影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个亚组。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之间呈线性相关,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显著的相关性。对于冠心痛高危人群,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可用于估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CAS)患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2009—2013我科及心内科住院的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为CAS患者268例,经中医辨证分为精髓亏虚证、痰瘀互结证及肝阳上亢证。观察各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累及支数)及病变支与中医证型间的关系。结果冠脉病变轻、中、重度狭窄均以痰瘀互结证为主,分别是19/268、64/268、24/268,与肝阳上亢证、精髓亏虚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单支病变者以肝阳上亢证为主(27.27%),多支病变以痰瘀互结证为主(32.33%),痰瘀互结证明显多于肝阳上亢证及精髓亏虚证(P0.05)。三个证型均以狭窄"26%~50%"例数及狭窄支数为多。各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中左前降支(LAD)病变密切相关,单支病变中LAD最多(32.19%),并且冠脉病变中存在LAD病变最多(67.80%);单纯左主干(LM)病变4例,多有合并其他支病变;左回旋支(LCX)与右冠(RC)病变在中医各证型分布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变加重,痰瘀互结证逐渐增加,而肝阳上亢证与精髓亏虚证有所减少(P0.05).左冠病变主要证型是痰瘀互结证。与右冠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证与冠脉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血瘀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将冠心病组5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通过中医辨证分为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73例非冠心病对象(门诊体检者)做为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中医证候评价。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占91.4%,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占74.1%;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占71.2%,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是49-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冠心病血瘀证患者中92.5%有内中膜增厚,90.0%被发现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非血瘀证组内中膜增厚占88.9%。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占38.9%。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二元定序变量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0.540,P=0.000,P〈0.01,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瘀证显著相关。结论 冠心病血瘀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关系,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可能成为诊断冠心病血瘀证的依据之一。尽早在中医临床上干预治疗血瘀证,可能有助于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急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血瘀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将冠心病组5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通过中医辨证分为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73例非冠心病对象(门诊体检者)做为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中医证候评价.结果 冠心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占91.4%,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占74.1%: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占71.2%,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是49.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冠心病血瘀证患者中92.5%有内中膜增厚,90.0%被发现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非血瘀证组内中膜增厚占88.9%,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占38.9%.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二元定序变量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peannan等级相关系数为0.5柏,P=0.000,P<0.01,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瘀证显著相关.结论 冠心病血瘀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关系,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可能成为诊断冠心病血瘀证的依据之一.尽早在中医临床上干预治疗血瘀证,可能有助于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急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颈部血管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对48例出现临床症状的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和血管造影检查,计算诊断颈部血管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算出两检查对硬化斑块检出率的差异。结果超声检查与血管造影在诊断颈动脉狭窄尤其对重度狭窄及闭塞动脉的诊断,超声检查对硬化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血管造影,特别是在一些动脉分叉的血管处超声诊断更有意义。结论血管造影与超声检查具有高度一致性,但超声检查具有方便、快捷、经济的优点,提倡采用颈部超声来筛选和诊断颈部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事件之间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其病变的出现与主动脉粥样硬化大约同时进行,而往往早于冠状动脉,是预测冠心病的独立因素。研究表明心血管危险因素导致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超声检测到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脉造影所示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明显相关。自2006年1月-2008年7月,通过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和有关指标的测定,探讨IMT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纤维蛋白原(FIB)、血尿酸(UA)及脉压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窗口,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笔者观察了彩色多普勒超声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现将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导致的血管狭窄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与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国内外已有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CAS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及梗死的部位关系密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随着中医治疗颈  相似文献   

9.
患者对 80例临床上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和有吸烟史的患者做颈部动脉彩超检查 ,结果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达 98% ,因此对此类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显得非常必要 ,也是发现此类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 4 5~ 72岁 ,平均 5 8.5岁 ;男 6 5例 ,女 15例。高血脂者 30例 ,高血压者 2 0例 ,糖尿病者 30例 ,其中血脂增高伴高血压者 2 3例 ,糖尿病伴高血脂者19例高血压并糖尿病者 16例 ,有吸烟史者 4 9例。2 仪  器采用美国ATL公司产HDI35 0 0型彩超仪 ,探头频率为 5~ 7MHz。3 方  法仰卧于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 )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拟诊冠心病患者120 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时记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并对发现的粥样硬化斑块根据其超声特征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斑块.对各组病例的斑块发生率及不稳定型斑块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CAD) 组的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心肌梗死(MI)组的不稳定型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肌梗死组(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冠心病有明显相关性.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型斑块的存在与心肌梗死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脂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选择372例来我院疗养的军队在职和离退休干部,分别检测身高、体质量(BMI)、血压及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值,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颈总动脉内膜厚度(IMT)值。结果双高组的IMT、PWV和斑块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高胆固醇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不明显,高三酰甘油组的PWV高于正常组。结论三酰甘油和胆固醇同时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血脂代谢紊乱能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0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武  温红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3):1684-1685,1688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颈部动脉血管形态的变化,为脑梗死二级预防提供治疗依据。方法应用PHLIPS-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200例经CT、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脑梗死按脑CT或MRI结果分为皮质组、皮质下组、皮质与皮质下混合组和椎基底动脉供血组,观察血管形态、内膜情况,有无斑块及斑块大小、形态、性质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管腔是否狭窄及狭窄程度。结果脑梗死患者大部分存在颈动脉斑块及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170例检出颈动脉斑块的患者中,以不规则、不均质性回声斑块多见(P<0.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所致颈动脉血流动力学障碍及斑块性质与各种类型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CAS,有利于脑梗死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TIA患者89例,并随机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中老年人12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检测血糖、血脂、血压、体质量指数等指标,分析TIA与颈动脉病变及各项检测值的相关性。结果 TIA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血压、血脂及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或0.05)。高血压病及糖尿病患病率,TIA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糖是导致TIA的重要危险因素,血脂异常是促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早期发现和防治TIA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和高危因素,可有效防止TIA向缺血性卒中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国产辛伐他汀(京必舒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国产组31例给予国产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31例内服进口辛伐他汀。2组患者均连续用药2 a。治疗前后采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颈动脉结构及血流状态,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脂各参数,并与同期选择的30名健康人做对照分析。结果2组患者经辛伐他汀治疗1 a,颈动脉IMT开始变薄(P<0.05),2 a治疗后显著变薄(P<0.01)。用药后6,12,24个月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下降(P均<0.01);组间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IMT、血脂(TC、TG、LDL-C)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期间未见国产辛伐他汀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国产辛伐他汀可作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国产辛伐他汀(京必舒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国产组31例给予国产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31例内服进口辛伐他汀。2组患者均连续用药2a。治疗前后采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颈动脉结构及血流状态,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脂各参数,并与同期选择的30名健康人做对照分析。结果2组患者经辛伐他汀治疗1a,颈动脉IMT开始变薄(P〈0.05),2a治疗后显著变薄(P〈0.01)。用药后6,12,24个月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下降(P均〈0.01);组间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IMT、血脂(TC、TG、LDL-C)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期间未见国产辛伐他汀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国产辛伐他汀可作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缺血性眼病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以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判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在山西大医院行颈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患者97例,采集患者病史,主要包括一过性黑蒙、视野缺损等.记录患者颈动脉DSA及CDFI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眼部检查,明确有无缺血性眼病.统计处理数据,分析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眼病的相关性,评估颈动脉CDFI的准确性.结果 缺血性眼病发生率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s=0.9,Spearman秩相关分析).以DSA结果为金标准,CDFI诊断颈动脉有无狭窄的灵敏度为86.6%,特异度为82.9%,准确度为85.1%,阳性预测值为87.4%,阴性预测值为81.9%.CDFI诊断颈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时与DSA结果比较的加权Kappa值为0.8011.结论 缺血性眼病的发病与颈动脉的狭窄关系密切,颈动脉CDFI与DSA对于判断颈动脉狭窄有很好的一致性,颈动脉CDFI可作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鳖甲煎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纳入60例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常规抗血小板聚集、稳定血压、控制血糖等基础治疗上,采取随机分组研究方法,分为鳖甲煎丸微粉组30例,每次3 g,每日3次,口服;辛伐他汀钙对照组30例,每次20 mg,每晚餐后顿服。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观察两组研究对象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血管内径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的变化。[结果]经过3个月到6个月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口服鳖甲煎丸治疗组与辛伐他汀治疗组同样对颈动脉IMT、颈动脉血管内径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有明显的改善作用(P0.05),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作用效果明显,早期治疗中鳖甲煎丸与辛伐他汀对血管内径的改变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后期治疗中鳖甲煎丸与辛伐他汀对粥样斑块的改变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使用鳖甲煎丸可与辛伐他汀对减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改善动脉血管内径有着同样明显效果,后期使用鳖甲煎丸可与辛伐他汀有同样的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高危颈动脉狭窄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25例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率>70%,NASCET法),于围手术期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临床随访2~12个月。结果25例患者手术操作完全成功,术后残余狭窄<20%。术中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治疗后好转;术后1例发生缺血性事件,经治疗后无神经系统后遗症。2~12个月后颈动脉彩超未显示再狭窄。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短期疗效肯定。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熟练操作可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9.
兔颈动脉狭窄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一个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简单、重复性好的方法。方法利用双氧水化学烧灼12只、大白兔颈动脉内膜,并分别在术后3 d、1周、4周行DSA检查,观察颈动脉狭窄模型的动态变化。结果成功获得颈动脉狭窄模型。结论本方法可以建立一种成熟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而且此方法简单、重复性好,有利于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