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人 T细胞白血病 (adult T cell leukemia,ATL)是周围性T细胞淋巴瘤的一种特殊类型 ,早在 1976年 ,由日本高月清教授首先提出 ,它是由人 T细胞白血病毒 (human T cell leukemialymphoma virus- 1,HTL V- 1)感染引起的一种高度白血病样的疾病。各个脏器可有明显浸润 ,并多有皮肤浸润 ,治疗不利 ,预后凶险。以白血病病态占优势者 ,称为 ATL,以淋巴结肿大占优势者 ,称成人 T细胞淋巴瘤。由于 HTL V- 1型病毒与一部分 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的发病确有关联 ,故又称为成人 T细胞白血病 /淋巴瘤 (adult T cell leukemia/ lymphoma…  相似文献   

2.
NK/T细胞淋巴瘤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NK/T细胞淋巴瘤的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误诊的1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本例2年前以周身乏力、食欲缺乏、双下肢有出血点发病.查丙氨酸转氨酶100 u/L.B超检查提示脂肪肝.继之出现双下肢水肿,先后误诊为脂肪肝、紫癜性肾炎.入院前3个月反复发热.全身皮肤出现暗红色出血性皮疹,骨髓穿刺检查示增生活跃,酶谱均增高,后行皮肤活检诊断为NK/T细胞淋巴瘤.结论:NK/T细胞淋巴瘤发病率低,地域性差别大,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误治.临床应注意与母细胞性NK/T细胞淋巴瘤、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瘸相鏊剔,确诊需依靠-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三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病毒学和血清学研究证明,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和T细胞型NHL与人类T细胞白血病I型病毒(HTLV-I)有密切关系,二者统称为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L)。关于ATLL的CNS受累(CNS-L)描述较少,部分原因是全身情况迅速恶化,较少注意到CNS-L。CSF中发现ATL细胞为软脑膜  相似文献   

4.
【病例】男,53岁。因右腰部和右下肢红肿疼痛1月余,外院以"右下肢丹毒"予抗感染治疗无效,急诊转入我院。查体:体温39.8℃,心率72/min,血压150/100 mmHg,右腰背部,右腿部及脚踝、足背部重度红肿,非凹陷性;边界清楚,压痛明显,右侧膑骨与膑骨下周径分别  相似文献   

5.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来源于胸腺淋巴组织,可以表现为淋巴瘤、白血病或两者同时存在,它的发病同抗原受体基因、染色体异常、抑癌基因失活、癌基因激活等有关.根据临床表现、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等检查可以对其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上仍以化疗为主.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关于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鼻NK/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恶性淋巴瘤,其瘤组织常侵犯鼻腔、上呼吸道和消化道,以往称之为中线致死性肉芽肿、血管中心性淋巴瘤等。其发病与EB病毒感染有密切的关系。由于肿瘤表面有大量坏死组织,肿瘤细胞大小不一并伴有多种炎性细胞浸润,所以病理诊断常遇到极大的困难。鼻NK/T细胞淋巴瘤的进展较快,预后差,5年生存率小于50%。对于局限性病灶患者,放射疗法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而对于播散性病灶患者,通常使用化学疗法。本文将对鼻NK/T细胞淋巴瘤近年来在病理学、病因学、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56岁.因"反复右下腹痛3个月余,血尿1个月"于2007年1月17日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持续性钝痛,不放射他处,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腹泻,无便血、黑便.  相似文献   

8.
正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是近年来发现的两类CD4+T细胞亚群,目前认为Th17具有明显促进炎症的作用,引起组织炎性病理损伤;而Treg细胞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作用,维持机体的免疫耐受,两者对立统一,维持着机体平衡。Th17/Treg细胞平衡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尤其是类风湿关节炎免疫调节中  相似文献   

9.
病例男,59岁。5年前出现左侧鼻塞,睡眠张口呼吸,无憋气憋醒。3周来鼻塞加重,流涕,涕中少量带血,左侧鼻腔嗅觉减退,自行口服药物不见缓解,于外院行鼻CT,提示左侧鼻腔上中鼻道软组织病变,伴局部骨质吸收,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以"左鼻腔占位"为诊断收入院。病来无面部麻木感,无张口受限,无耳闷、耳鸣及听力下降,无视力下降,饮食佳,睡眠可,无明显消瘦及乏力史,二便如常。  相似文献   

10.
11.
血管内NK/T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NK/T cell lymphoma,IVNKTL)罕见,其特征性表现为肿瘤性淋巴细胞选择性生长于血管腔内。不同地域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因此临床诊断困难。IVNKTL具有病程进展快、伴EBV感染、好发于亚洲,且以中国人多发等特点。在肿瘤未累及到多器官前进行早期诊治可有效改善IVNKTL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1病例报告 男,47岁。因左侧鼻阻、流涕伴鼻腔有异味3个月于2005-05-13入院。体重下降5kg。既往寻常型银屑病史十余年,间断服用乙双吗啉200mg,3次/d。长期服中药治疗。无放射性物质及化学毒物接触史。无遗传病史。查体:全身皮肤可见片状皮癣,可见皮肤脱屑,颜面部肿胀,尤其以左侧颜面部肿胀明显,眼睑水肿,双侧鼻腔通气正常,全身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未见异常。左侧鼻腔病检:组织变性、坏死显著,可见炎细胞浸润,少量淋巴组织有一定异型。免疫组化CD56(+),CD57  相似文献   

13.
1病例资料女,27岁。因畏寒、发热4 d入院。孕32+周,孕期检查均正常。多在夜间发热,体温最高39.2℃,可自行降至正常,伴周身乏力、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夜间症状明显,无咳痰。当地医院按呼吸道病毒感染予奥司他韦口服,症状无缓解,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查体:体  相似文献   

14.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NK)/T-cell lymphoma,ENKTL]具有独特的地域分布,病理特征为显著血管破坏和组织坏死。典型的NK细胞亚型一般表达CD2+,CD3(ε)+,CD56+,EBV+。MRI检查可以帮助确定局部病灶侵犯情况,PET/CT检查可以帮助了解病变的受累情况。目前国际上普遍使用国际预后指数(IPI)作为预后因子,同时行血EBV-DNA测定。对于局限于鼻腔的病变,即使在化疗有效的基础上,放疗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超过一半的患者可以获得持续缓解,鼻型和播散型NK/T细胞淋巴瘤通常预后较差,目前以系统性全身化疗的治疗方案为主流。含蒽环类药物的方案疗效并不令人满意,含左旋门冬酰胺酶及其他新药的治疗方案的研究正在进行中。预后不良的患者应考虑早期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移植治疗本病有效,但移植相关死亡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15.
张秋波  黄开红 《新医学》2015,(2):127-131
NK/T细胞淋巴瘤是恶性淋巴瘤中一类少见特殊类型,其恶性细胞来源于T淋巴细胞或自然杀伤(NK)细胞。该病多原发于鼻腔,而原发于鼻以外的NK/T细胞淋巴瘤则称为鼻型NK/T细胞淋巴瘤。该文报告1例以发热、腹泻为初发症状的29岁男性肠道NK/T细胞淋巴瘤患者。肠道NK/T细胞淋巴瘤多起病较急,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以发热、腹痛、腹泻、便血为主,重者可因出现肠梗阻、穿孔等急腹症而就医。  相似文献   

16.
2020年10月15日,GE公司最新一代7.0 T磁共振,SIGNATM7.0 T,喜获FDA认证。一石激起千层浪,社会各界对这款超高场磁共振跨代产品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积极的评价。SIGNATM7.0 T的磁体是定向科研的专用磁体,具有更高的场均度以及独有的高阶超导动态匀场功能。此外,SIGNATM7.0 T还配备了业内最新的"PRECISION"自适应8通道动态射频发射架构。  相似文献   

17.
富于T/组织细胞的B细胞淋巴瘤(T/HRBCL)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少见类型,病理学上表现为大量反应性T细胞和组织细胞中有少量肿瘤性B细胞。临床以中年男性发病为主,主要发生部位为淋巴结,确诊时有较高的临床分期,比其他B细胞淋巴瘤更易于侵犯肝、脾和骨髓。因其表现与霍奇金淋巴瘤相似,诊断常常十分困难,依赖于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及炎症反应的微环境进行仔细的分析。目前,T/HRBCL的治疗仍与其他处于相同临床分期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相同,两者的自然病史及治疗反应也类似。现将T/HRBCL在临床、组织学表现、生物学特征和治疗预后诸方面与其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差异性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世界范围的蔓延,己引起各国密切关注。目前的研究表明,致AIDS的病原是人类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病毒(HTLV)。HTLV属逆转录病毒科的RNA肿瘤病毒亚科,目前己分离出三个亚型,分别称HTLV-Ⅰ、-Ⅱ和-Ⅲ亚型。现就近期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鼻NK/T细胞淋巴瘤1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我院1999-2003年鼻部组织活检,经病理证实为NK/T细胞淋巴瘤1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CL)多见于亚洲和中南美洲,病因可能与EB病毒感染有关,病理学表现为多形态肿瘤组织侵犯血管。肿瘤细胞特异性表达CD2、CD56和胞浆CD3,但TCR基因重排阴性。确诊需病理组织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可对诊断提供帮助。化疗主要用于疾病播散、复发和放疗失败者。在传统的CHOP方案基础上加用足叶以甙、亚硝基脲类、左旋门冬酰胺酶等可能提高疗效,并可作为复发患者的挽救治疗。预后因素的研究显示分期、B组症状、LDH水平、初治疗效、血清nm23-H1水平与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