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保护环境的意识提升,地质灾害治理的作用益突显,矿山地质灾害治理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部分,其灾害治理效果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就兰利煤矿的地质灾害分区治理经验,提供煤矿地质灾害治理的一种思路。文中的矿山地质环灾害治理,通过收集勘查区范围的地形地貌、水文、植被、地质构造,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资料,提取数据依据相关公式计算,定性定量危害程度,为勘查区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做出现状评估,查明矿山开发活动范围内的各类地质灾害,然后综合分析,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分区,提出治理对策,使地质环境治理从工程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力求定性准确,定量合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指导性。最终达到改善矿区的生态环境,保证矿山开发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程虎 《云南煤炭》2006,(2):42-46
文章从工程地质条件及采矿影响等方面,初步分析了矿山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根据矿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开采方式、开采影响范围及产生的损失程度,将矿区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Ⅲ区)和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Ⅱ区);从引发灾害和发生灾害损失的影响程度,规划了两个防治区:重点防治区(A区)和一般防治区(B区).提出了矿山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吴裕年  陈武民 《西部探矿工程》2012,24(3):183-185,194
通过收集杏花山灰岩矿区地质资料,并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初步勘查,然后根据矿山地质条件,结合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程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矿山治理措施,对矿山治理恢复工程费用进行了概算,最后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方案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4.
矿山生态修复是目前矿业领域十分重视的方面,它是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乐都柳湾沙沟青草哇石英岩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以此为研究对象,通过查证矿山地质背景和开采状况,分析矿山地质灾害和土地资源破坏现象,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灾害防治的措施和土地复垦的方法。分析认为,崩塌灾害的防治主要采取危岩体清除的方法,采场不稳定边坡的治理采取削坡反压的方式。矿山土地复垦的方向为恢复天然牧草地,采取工程复垦与生物化学复垦的方法,工程复垦包括拆除、清理、平整和覆土工程,生物复垦主要是以撒播和植生袋的方式种植芨芨草、垂穗披碱草和针茅。该研究对类似矿山开展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赤马山铜矿Ⅰ号塌陷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赤马山铜矿主要存在采空塌陷、危岩体、地表开裂、滑坡、固渣等地质灾害类型。在扼要介绍矿山基本概况与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着重对各灾害体的成因、现状、危害以及破坏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对危岩体、潜滑边坡体现状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了力学计算。综合考虑治理区地层岩性、周边环境以及灾害体的稳定性状况等,提出了本治理工程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与防治方案。综合治理工程措施包括:坡面整形、削方卸载、回填反压、爆破卸除、支挡护坡、拦截坝围护、排水阻渗、生态恢复与工程监测,并介绍了其工程布置与细部结构。根据对工程整治后的不稳定边坡、拦渣坝、废渣堆的稳定性验算,其安全稳定性可满足相关规范要求。通过对本方案的具体实施,不仅可有效消除该矿山地质灾害安全隐患,而且还可达到全面恢复矿山生态环境的目的。该治理模式可为同类闭坑矿井的地质环境保护与灾害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造成了地质环境的破坏,通过对矿体赋存特征,土地资源占用和破坏,地下水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地质遗迹破坏以及矿山地质灾害等问题的分析研究,全面评价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发育程度、表现特征和成因,并对其发展趋势、危害对象、危害程度和防治难度及建设场地的适宜性进行分析论证和评估。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技术方法和监测措施,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避免和减少矿区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瑞平公司张村矿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编制相关内容研究,对张村矿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以此进行治理恢复分区,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预防和治理恢复技术措施,部署了治理恢复和地质环境监测工作,估算了治理恢复工程经费,最终给出相关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鲁塘矿区矿产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由于长期大规模的集中开采,造成矿山地质灾害频发、矸石堆漫山遍野、土地植被损毁严重等一系列问题,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社会经济绿色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亟需开展全面的矿区生态修复工作。本文在对鲁塘矿区矿山地质环境详细调查及其生态修复支撑调查的基础上,分析阐述了鲁塘矿区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及分布特征,其中矿山地质灾害、矸石堆占用破坏土地和水资源破坏问题较严重;以“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导,结合鲁塘矿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以往恢复治理成效,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按照“统筹部署、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思路,采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土壤重构技术、植被重建技术等技术方法,提出了“三大片区、四大工程”的生态修复方案。研究成果可为矿业集中开采区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神府煤矿区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文章以赵家粱煤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外业调查和工程类比法探讨神府煤矿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恢复治理方法。首先研究当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影响程度,然后针对矿山工程可能遭受或工程建设可能加剧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预测评估,最后研究地质环境与保护恢复治理分区,提出了以工程治理、回填裂缝、生态恢复、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系等为主的监测与防治措施,使煤矿开采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恢复治理工作同步进行,为神府煤矿区在保护地质环境下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列出了华蓥市矿山开采产生的一系列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并对详细地质环境现状进行了分 析;然后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划定影响程度分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估分为严重、较严重及一般3个等级,其中严重区及较严重区是本次研究的重点区域;最后,针对华蓥市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结合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及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确定治理范围及内容,并从矿山次生地质灾害、水资源影响和破坏、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及土地资源影响和破坏4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工程与生物恢复治理措施。治理工程的实施,将有利于改善华蓥市矿山地质环境,从而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改善矿区地质环境,履行矿山业主主体责任,对研究范围内的21个图斑进行治理,分为10个治理区进行统一治理。分析了1号、2号治理的矿山环境问题,主要为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等。并对矿区内的生态环境问题、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如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等)进行治理修复,通过拆除工程、危岩清理工程、坑底整平及边坡修整工程、覆土工程、绿化工程、养护工程等工程手段,基本消除治理区内因采矿造成的地形地貌景观破坏与地质灾害隐患等地质环境问题,修复治理区内地形地貌景观,改善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建立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研究最大限度地修复了因矿山建设和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和破坏,实现了生态环境、矿山地质环境的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12.
矿山绿色开采是以先进的开采技术最大限度减轻采矿的环境损伤,促进采矿与环境保护协调一致。为了促进青海省自然保护区矿业权绿色开采以及矿业权退出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以某探矿权和采矿权工程为研究对象,选取了景观一致性、植被恢复效果、管护措施等三个方面的指标,建立了多层次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成效评估体系,采用赋权法对各个工程进行评价指标权重赋值,基于GIS平台采用多因素综合法计算了矿区内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成效,并结合外业核查、低空无人机遥感对矿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恢复治理方法和恢复治理成效进行评估,研究了当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影响程度。根据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实施方案对工程治理、生态恢复、后期管护等为主的监测与管护措施进行监测与评估,旨在摸清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现状,监测恢复治理前后矿山地质环境变化趋势,评估恢复治理成效,制定矿业权退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验收技术、方法和规范,为矿业权退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验收提供支撑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采空区"三带"划分的应用及依据进行了分析,充分说明了"三带"的准确划分在矿山地质灾害评估中是定性及定量的主要参数.并通过工程实例对实际工作中"三带"的划分及其作用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4.
蔡松  李盼  袁勤 《采矿技术》2015,(6):72-73
介绍了某矿山的地质环境背景。根据该矿山地质环境的特点,提出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措施:矿山地质灾害预防措施;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的防治措施以及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建议矿山在今后的生产中加强水文地质勘查工作,预防顶板、采空区透水、断层导水,促进矿山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非煤地下矿山地质灾害性事故进行调查和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针对地下矿山地压灾害、塌陷及冒顶灾害、矿山突水灾害事故的防治措施,为非煤地下矿山回采的减灾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矿区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通过对矿区野外实地调查,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少、危害小;采空区面积小,采动影响较轻;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预测评估,矿区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较严重。综合分析预测矿山地质环境发展趋势,充分考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将矿区划分为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确定地质灾害及影响或破坏的土地资源作为治理防治对象,并提出具体的、针对性的防治工程措施。研究可为指导矿山开拓开采、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为自然资源和环保主管部门矿政管理和日常监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李明  赵星民 《西部探矿工程》2007,19(11):185-188
介绍了安(康)-紫(阳)高速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采用以环境地质条件背景定性、以工程沿线地质灾害种类、灾害点平均密度、灾害分布长度比例等三个量化指标,结合预测评估确定的危险程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确定拟建工程沿线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并以此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阳城县上孔煤矿拟开采3、9、15号煤层,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为了改善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效果,采用矿区地表移动变形预测模型,预测地表移动变形。通过矿山采空区地质环境综合预测,预计地表最大下沉量6 88354 mm,并将其地质灾害影响程度预测评估分为“严重区”和“较轻区”。“严重区”影响范围4397 hm2,“较轻区”影响范围51525 hm2。通过矿山地质灾害预测分析,提高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工作,并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保护人民生命、财产损失,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魏家地煤矿位于甘肃省白银市,矿山采用立井开拓方式综采放顶煤采煤方法,生产能力为300万t/a,矿区内主要采煤区为西一采区1、2、3煤层,东一采区开采1煤层,西二采区开采1、2煤层,煤矿共有采空区1处,面积为5.03 km2,因采煤造成了一系列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通过对魏家地煤矿矿区进行野外实地调查、资料收集与分析、综合研究等,评估矿山地质环境主要为崩塌、地面塌陷等,以及煤矿工程活动对土地造成的损毁,包括土地压占损毁、土地挖损、塌陷损毁等。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业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对魏家地煤矿提出地质环境治理方案,实现了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治理。  相似文献   

20.
排土场的不稳定与水土流失是龙门山石灰石矿区的主要生态地质问题,通过对排土场灾害隐患的治理及复垦造田的探索实践和科学规划,将有效促进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