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患者 ,男 ,5 1岁 ,“右侧面瘫 16年 ,伴听力下降 2年”来诊。就诊前曾在外院多次就诊 ,诊断为“Bell氏麻痹”,行针灸和中药治疗 ,效果不满意而来我院就诊。检查见右侧完全性面瘫 ,额纹消失 ,双侧鼓膜完整 ,无穿孔及鼓膜内陷等征。纯音测听结果为 :右耳混合性耳聋 ,0 .5 ,1.0及 2 .0 k Hz三个频率的气导为90 d B,90 d B及 80 d B,骨导为 4 0 d B,5 0 d B及 4 0 d B;镫骨肌反射未引出。面肌电图结果为 :右侧重度面瘫。味觉试验结果为 :右侧味觉减退 ;泪液试验结果未见异常。行颞骨 CT检查 ,发现右侧颞骨为先天性胆脂瘤 ,病变波及乳突、鼓…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28岁。因头外伤后右耳道溢液右耳聋2d,右侧口眼歪斜1d而请我科会诊。体检:神志清醒,右耳廓周围淤斑、肿胀,触痛阳性,右耳道后上壁有少许血痂,右鼓膜紧张部前下象限见一较小穿孔,有无色液体流出,液体实验室检查为脑脊液,右侧完全性周围性面瘫、味觉消失,流泪试验阳性,纯音测听:右侧重度感音神经性聋。阻抗测听:右耳无图,左耳“A”形曲线,镫骨肌反射引出,对侧镫骨肌反射均未引出。颞骨CT示右侧颞骨多发性骨折,听骨链完整,乙状窦无前移。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47岁。因右耳痛、听力下降伴耳鸣7年,右侧面瘫20d于2005年4月11日入院。入院前曾用抗生素消炎治疗无效。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可,右侧外耳道深部见色污暗之肉芽状肿物,右侧周围性面瘫征,耳后乳突表面及颞部无肿胀、压痛等。  相似文献   

4.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8岁,以“出生后双耳听筛未通过、双侧耳廓畸形、右侧渐进性周围性面瘫”入院。患儿自出生后行双耳听筛未通过,1岁左右可以正常学习说话,家长未进一步评估其听力情况,2年前上学后家长及老师发现患儿双耳听力明显弱于正常儿童,同时右侧周围性面瘫渐进性加重。专科查体:双侧杯状耳,右侧耳屏前见副耳,双侧耳轮脚前方各见一瘘孔,周围皮肤正常,无异常分泌物。左侧外耳道狭窄,右侧正常,双侧鼓膜完整,标志清。音叉RT:BC>AC;WT→R。  相似文献   

5.
颅内脑膜瘤侵及中耳误诊为原发性中耳脑膜瘤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患者 ,女 ,40岁。 4年前出现右侧耳闷、听力下降 ,当地医院诊断为渗出性中耳炎 ,多次鼓膜穿刺、置管及激光打孔 ,症状无改善。最后一次鼓膜置管时发现中耳腔有肿物 ,病理报告为中耳鳞癌。发病以来 ,患者无眩晕、面瘫及其他脑神经症状。入院时检查见右侧鼓膜前下象限约 5mm× 5mm范围呈灰白色 ,鼓膜下方有少量红色肉芽样肿物 ,咽鼓管不通畅。纯音测听示右耳混合性聋 ,以传导性聋为主。复习原病理切片 ,报告为上皮性脑膜瘤。颅脑CT、颞骨CT(均未增强 )见右侧鼓室及咽鼓管内有软组织充填 ,周围骨壁未见破坏 ,颅内未见异常。考虑原发性…  相似文献   

6.
以分泌性中耳炎为表现的中耳胆脂瘤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男,34岁。因右耳听力下降1年于1999年3月入院。l年前开始右耳鸣、闭塞感、听力下降。无明显耳流脓病史。在当地医院就诊,先后5次行鼓膜穿刺抽液,每次均抽得淡黄色液体,最后一次抽液是入院前40天,抽得淡黄色液体0.1ml,来院就诊,以分泌性中耳炎拟鼓膜置管入院。检查:左鼓膜完整,紧张部内陷,混浊,咽鼓管吹张右侧阻力大。鼻咽部、颈部未见异常。纯音测听示右耳传导性聋,气导平均损失60dBHL,鼓室曲线B型。局麻下手术拟鼓膜置管。显微镜下发现鼓膜松弛部饱满,上鼓室似有病变,停止手术,行CT检查,报…  相似文献   

7.
我科自2002年4月收治1例面神经麻痹患者,男,42岁,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闭睑困难,口角向左偏斜逐渐加重,在当地医院拟诊面神经麻痹、按贝尔面瘫治疗未见好转,无耳流脓及头痛眩晕史,听力正常。体检:右侧面神经麻痹,两耳外耳道正常,鼓膜标志正常无穿孔、两侧腮腺区无肿块,纯音测听检查两耳听力正常。CT检查右侧鼓室面神经水平段与垂直段交接处有软组织增生影,  相似文献   

8.
不同造模方法的病毒性面神经麻痹动物模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建立的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感染性面神经麻痹(面瘫)的动物模型,以选择发病率高、较稳定的造模方法。方法:Balb/c小鼠120只,分为4组,每组30只。A组:切断右侧面神经耳后支,于神经断端接种25plHSV-1病毒液;B组:右侧耳廓背面皮肤划痕接种25ul HSV-1病毒液;C组:右侧耳廓背面皮下注射25ul HSV-1病毒液;D组:右侧耳后皮下注射100ul HSV-1病毒液。观察小鼠双侧面部运动的对称性和全身情况,比较各组间面瘫发生率和动物死亡率。对面瘫鼠行颞骨连续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A组13只出现右侧面瘫(43.33%),持续3~7d恢复,死亡0只;B组6只出现右侧面瘫(20%),持续2~9d恢复,死亡0只;C组没有动物出现面瘫或死亡;D组1只出现右侧面瘫(3.33%),持续6d恢复,死亡12只(40%)。颞骨连续切片显示面瘫鼠右侧面神经肿胀、神经周围间隙变小,面神经横截面积/面神经管横截面积的比值变大。结论:经面神经耳后支接种HSV-1可以引起小鼠暂时性面瘫,和其他接种方法相比,面瘫发生率较高,死亡少,造模可靠。  相似文献   

9.
患者 ,男 ,6 2岁。因右耳后肿胀痛并渐加重 1个月于 1998年 3月 2 3日入院。初起耳后疼痛伴有耳内隐痛 ,逐渐出现间歇性高频耳鸣 ,听力下降 ,右侧头部隐痛。无耳闷、耳漏、无面瘫、无血性涕。活动后有胸闷气急 ,夜间有阵发性胸闷。查体 :外耳道无狭窄 ,鼓膜完整 ,标志清 ,右乳突部肿胀 ,范围 4.0 cm× 4.0 cm大小 ,扁平 ,边界清 ,质硬 ,稍压痛。心界扩大 ,心音遥远 ,心律不齐 ,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全身浅表淋巴结均未触及肿大。CT:右侧乳突部分气房消失 ,耳后软组织肿胀 ,其毗邻骨质稀疏 ,鼻咽部未见占位。心包少量积液 ,纵隔淋巴结无肿…  相似文献   

10.
不典型Ramsay Hunt综合征误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增加对不典型Ramsay Hunt综合征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分析3例不典型RamsayHunt综合征误诊误治原因.例1无面瘫,首先出现其他颅神经症状:声嘶(左喉返神经麻痹)和左梨状窝积液(咽缩肌麻痹),第5天才于耳廓后方出现2粒疱疹.例2首先出现面瘫,面瘫后一周才于右侧颊粘膜部出现小疱疹.例3一侧剧烈头疼,2天后鼓膜轻微充血,5天后出现面瘫,一周后颈部才出现疱疹.结果例1误诊为下咽癌;例2误诊为Bell面瘫;例3误诊为脑血管疾病.结论疱疹延迟出现、异位疱疹、首先出现其他颅神经损害的症状,是造成不典型Ramsay Hunt综合征误诊甚至误治的原因.临床医生应加强对不典型Ramsay Hunt综合征的认识,注意鉴别诊断,提高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