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声引导脐静脉穿刺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脐静脉穿刺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06例因各种原因行产前诊断的孕妇进行了B超下胎儿脐静脉穿刺术。结果一次穿刺成功1475例;二次穿刺成功18例,失败13例,成功率率99%;374例穿刺经过胎盘均发生胎盘渗血,脐带穿刺后渗血85%(1280/1506),胎心变化(过缓或过快)61例,占4.0%。术后发现胎儿丢失及宫内感染各1例,未发现流产、胎盘早剥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脐静脉穿刺术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是一项较为安全且成功率高的产前诊断取材技术,可作为临床用于产前诊断的首选方法 。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全麻患者颈内静脉横截面积及穿刺置管术的影响。 方法 304例择期心脏手术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PEEP=0 cmH2O)、B组(PEEP=5 cmH2O)、C组(PEEP=10 cmH2O)、D组(PEEP=15 cmH2O)。超声测量颈内静脉横截面;记录误穿动脉例数、进针回抽血液通畅情况、血肿形成及穿刺失败例数、心动过缓及低血压情况。 结果 C、D组PEEP后颈内静脉的横截面积均较PEEP前明显增加(P<0.05)。PEEP后,C组与D组横截面积较其A组与B组明显提高(P<0.05)。C组及D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及B组(P<0.05);在误穿动脉、局部血肿形成及穿刺失败方面,C组与D组均明显低于A组与B组(P<0.05);在心动过缓及低血压次数上,D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 结论 适当的PEEP可以明显增加颈内静脉横截面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两点超声定位法在幼儿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月于我院行择期手术且需颈内静脉穿刺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行两点超声定位,对照组行体表标志,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总成功率,误穿动脉,血肿、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总成功率(87.50% vs 100.00%)均高于对照组(62.50% vs 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两点定位法可有效提高幼儿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降低误穿动脉或局部血肿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羊膜腔穿刺及脐静脉穿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指征差异。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共2052例羊膜腔穿刺和195例脐静脉穿刺进行胎儿染色体检查的产前诊断病历,分析其产前诊断指征及产前诊断结果。结果羊膜腔穿刺主要产前诊断指征为血清学筛查阳性,占75.O%;高龄孕妇,占16.0%;胎儿超声检查异常,占4.5%;其它原因占4.5%;检出率最高的指征为胎儿超声检查异常。羊膜腔穿刺共检出75例染色体异常胎儿,其中非整倍体为51例(68.0%),染色体结构异常24例(32.0%)。脐静脉穿刺的主要指征为胎儿超声检查异常,占55.4%;血清学筛查阳性,占25.6%,高龄孕妇,占14.4%;;其他原因占4.6%;检出率最高的指征为胎儿超声检查异常。脐静脉穿刺共检出22例染色体异常胎儿,其中非整倍体为20例(90.9%),染色体结构异常2例(9.1%)。结论羊膜腔穿刺的主要指征是血清学筛查高风险,脐静脉穿刺指征主要是胎儿超声异常。临床上应根据孕妇不同的适应症及孕周大小,选择最合适的产前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5.
羊膜腔穿刺与脐静脉穿刺指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羊膜腔穿刺及脐静脉穿刺用于产前诊断指征的掌握。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07年2月1583例经羊膜腔穿刺及137例经脐静脉穿刺进行胎儿染色体检查的孕妇产前诊断指征分析。结果羊膜腔穿刺发现异常核型41例(2.59%),脐静脉穿刺检出异常核型28例(20.4%),羊膜腔穿刺主要产前诊断指征为高龄,唐筛高危,B超提示胎儿异常,不良孕史,孕妇本人或丈夫染色体异常,其中B超提示胎儿异常及孕妇本人或丈夫染色体异常者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为8.33%和7.69%,较其他组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脐静脉穿刺的主要指征为B超提示胎儿异常,胎儿宫内发育受限等,其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明显增高分别为21.3%和23.1%。结论B超提示胎儿异常及胎儿宫内发育受限、应积极行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穿刺最佳部位.方法:随机选择择期手术患者39例,全麻后调整手术床头低15°,头偏向左侧45°.采用便携式彩超,高频探头扫描颈内静脉,通过二维显像观察颈内静脉走行及其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及颈总动脉关系,测量颈内静脉内径;超声定位下进行颈内静脉试穿.结果:在甲状软骨上缘水平以下,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后面者为85%,位于内侧者为15%;在锁骨上缘水平,颈内静脉内径为(1.712±0.025)cm;静脉纵轴与穿刺点与同侧乳头连线夹角偏内5°左右.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试穿刺成功率100%.结论: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安全可靠,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或选择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平面,锁骨头前内侧为进针点,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脐静脉穿刺术在产前诊断中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49例因各种原因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脐静脉穿刺术的孕妇的临床资料,观察穿刺术的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一次性穿刺成功为2368例(98.5%),二次穿刺成功为2384例(99.2%)。手术并发症包括:穿刺点渗血3l5例(13.1%),胎儿心动过缓125例(5.2%),胎儿丢失2例。结论脐静脉穿刺术是一项较为安全而简单易行的产前诊断取材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超下经腹脐静脉穿刺术的安全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9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B超引导下经腹脐静脉穿刺术的969例孕妇,包括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96.8%,二次穿刺成功率99.38%。穿刺时间10m in内934例;10m in~15m in 28例。>30m in 7例,并发症:发生脐带渗血(>15 s)148例,发生率15.27%(148/969);穿刺经胎盘338例,胎盘渗血(>30 s)146例占43.19%(146/338),穿刺术中胎心减慢38例,发生率3.92%(38/969)成功抢救37例,2例胎心减慢胎死宫内,流产2例;早产9例。绒毛羊膜炎1例,胎儿丢失8例,占0.825%。结论经腹脐静脉穿刺是产前诊断安全、简便、可行的方法。熟练掌握穿刺手术技巧,配合默契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超声诊断结构异常胎儿进行脐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因产前超声诊断胎儿结构异常而自愿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孕妇176例,行脐静脉穿刺,分析脐血细胞染色体核型。结果脐静脉穿刺成功率为98.86%,脐血细胞培养率为100%。确诊染色体异常胎儿18例(10.23%),其中21-三体综合征6例,18-三体综合征7例,13-三体综合征2例,Turner综合征1例,三体征1例,染色体易位1例。结论对超声诊断结构异常胎儿进行介入性产前诊断,可以明确是否为染色体异常疾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脐静脉穿刺因其对母儿风险小,操作简便,且不受妊娠时间的限制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B超引导下的经皮脐静脉穿刺术在中晚期产前诊断中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前诊断中心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B超引导下的经皮脐静脉穿刺病例249例,对脐血细胞染色体产前诊断结果及相关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异常核型19例,异常核型检出率7.63%,其中数目异常14例,结构异常4例,嵌合1例,脐静脉穿刺术同时行羊膜腔注射利凡诺1OOmg引产102例,术后无保留胎儿发生流产,无感染、羊水栓塞、胎盘旱剥、胎膜早破、死胎(除注射引产外)的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的经皮脐静脉穿刺技术是安全可靠的中晚期产前诊断取材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出生缺陷人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异常孕妇在B超引导下的经皮脐静脉穿刺术在中晚期产前诊断中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前诊断中心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超声异常孕妇在B超引导下的经皮脐静脉穿刺病例120例,对脐血细胞染色体产前诊断结果及相关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异常核型13例,异常核型检出率10.83%,其中数目异常11例,结构异常2例,术后无胎儿发生流产,无感染、羊水栓塞、胎盘早剥、胎膜早破、胎死宫内的发生。结论血清学筛查有一定的漏诊率,对未做血清学筛查的孕妇和血清学筛查低风险孕妇进行超声筛查是产前筛查的重要和必要手段,超声异常孕妇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脐静脉穿刺技术是安全可靠的中晚期产前诊断取材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出生缺陷人数,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评价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安全性和实用性,交流超声定位的方法与经验,提高定位的准确性.方法 超声探查颈内静脉,沿其走行做好体表标记,保持病人头、颈部位置绝对不动,沿体表标记线行血管穿刺术,用sedinger经皮穿刺法留置导管.结果 一次穿刺成功79例,成功率92.9%,二次穿刺成功4例,成功率4.7%,三次以上2例,占2.3%.结论 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简便、安全,成功率高,可缩短穿刺时间,减少危重患者的体位不适及穿刺带来的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罗瑞颜  孔肖华 《医学信息》2010,23(13):2143-2143
目的通过对婴幼儿不同采血部位的对照研究,来探索更适合于婴幼儿的采血部位,以提高采血成功率,减少患儿穿刺的痛苦,减轻患儿家长担心焦虑。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外科及内科患儿90例,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临床上常用的头皮静脉、桡动脉、手背静脉穿刺采血,将三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采血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桡动脉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采血时间明显短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桡动脉是最适合于婴幼儿采血的部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采血时间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皮脂厚度、静脉穿刺困难程度与乳腺癌发病率的相关性,为乳腺癌的发病机制提供参考。方法测定50例乳腺癌观察组患者及50名健康对照组的肩胛皮脂厚和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胆固醇(TC)的含量,同时采用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对乳腺癌进行诊断,探讨静脉穿刺困难与诊断符合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肩胛皮脂厚度、TG、HDL-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C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50例中,静脉穿刺成功40例,诊断阳性39例,符合率为97.5%;穿刺困难10例,诊断阳性4例,阳性率为40.0%。结论皮脂厚度程度与乳腺癌的发生呈正相关,同时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与乳腺癌诊断的阳性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改良穿刺法与传统穿刺法在锁骨下静脉穿刺术中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 探索更加安全、高效的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200例拟行全身麻醉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其中男100例、女100例,年龄17~83岁。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改良组、传统B超组、改良B超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传统穿刺法、改良穿刺法、B超引导传统穿刺法和B 超引导改良穿刺法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比较4组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1)改良组穿刺总成功率为98.0%(49/50)、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0.0%(45/50),高于传统组的94.0%(47/50)和64.0%(32/50);改良组穿刺次数明显少于传统法组,穿刺时间短于传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改良组、改良B超组和传统B超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传统组(P值均<0.01)。(3)改良B超组和传统B超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改良穿刺法较传统穿刺法在锁骨下静脉穿刺术临床应用中的优势明显,其穿刺成功率更高,并发症更少,值得推广;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更加安全高效,尤其对于穿刺困难的患者,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脐静脉穿刺术在孕中晚期产前诊断中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对875例孕周为18~33+4的孕中晚期孕妇因各种原因行超声引导脐静脉穿刺术,并对所抽取的脐静脉血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超声引导脐静脉穿刺成功率为99.5%;胎盘或脐带一过性渗血发生率22.5%;胎儿短暂心动过缓发生率4.0%;胎儿丢失发生率0.5%。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核型异常65例,异常率为7.4%,其中数目异常41例;结构异常24例。另发现重型地中海贫血8例,巨细胞病毒感染2例。异常诊断结果总检出率为8.6%。结论超声引导下脐静脉穿刺术具有很高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弥补了孕中晚期产前诊断方法的空缺,并能从多方面进行病因学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血管导航仪在急诊输液室小儿静脉穿刺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到急诊输液室输液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两组患儿首次穿刺成功率、平均穿刺次数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家属满意度分别为87.50%和85.00%,高于对照组的37.50%和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穿刺次数为(1.15±0.36)次,低于对照组的(1.50±0.7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管成像导航仪下行小儿静脉穿刺,可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增加小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借助可视化3D影像认识肝脐裂静脉(Umbilical fissure vein,UFV)的解剖。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12月期间60例有肝胆相关疾病患者的影像资料,在可视化3D影像下分析肝脐裂静脉的发生率、脐裂静脉的走形及汇入方式、脐裂静脉与Ⅳb段肝静脉的关系。 结果 55例病人发现了UFV静脉,发生率91.6%。UFV发自肝左静脉的有49例,发生率89.1%(49/55);发自肝中静脉的4例,发生率7.3%(4/55);发自肝中肝左共干的2例,发生率3.6%(3/55),17例发现肝Ⅳb段汇入UFV,发生率为30.9%(17/55)。 结论 可视化3D影像对于术前辨明UFV及其走行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避免手术中的副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借助可视化3D影像认识肝脐裂静脉(Umbilical fissure vein,UFV)的解剖。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12月期间60例有肝胆相关疾病患者的影像资料,在可视化3D影像下分析肝脐裂静脉的发生率、脐裂静脉的走形及汇入方式、脐裂静脉与Ⅳb段肝静脉的关系。 结果 55例病人发现了UFV静脉,发生率91.6%。UFV发自肝左静脉的有49例,发生率89.1%(49/55);发自肝中静脉的4例,发生率7.3%(4/55);发自肝中肝左共干的2例,发生率3.6%(3/55),17例发现肝Ⅳb段汇入UFV,发生率为30.9%(17/55)。 结论 可视化3D影像对于术前辨明UFV及其走行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避免手术中的副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穿刺的最佳方法。方法 243例静脉留置输液的新生儿随机分成3组,每组81例,分别为腋静脉穿刺组、头皮静脉穿刺组和前臂头静脉穿刺组,比较分析3组的操作时间、穿刺针留置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合作率及家长满意程度。结果腋静脉穿刺组的留置针留置时间最长(69.48±4.11)h,穿刺时间最短(48.29±11.82)s,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5.06%)、合作率(62.96%)和满意率(79.01%)均最高,其留置针留置时间、穿刺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满意率和合作率与其他两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腋静脉穿刺可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少患儿的痛苦,能够很好地配合临床治疗,是新生儿较为理想的一种静脉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