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地方报纸的新闻报道中,地方经济生活新闻是—个重要的方面。这不仅是由于人们的经济生活丰富多彩,是新闻报道的广阔天地;更主要的是由于报纸是为广大读者服务的,广大读者除了关心革命斗争、劳动和工作以外,还关心社会和个人的日常生活方面的许多事情。报纸如能及时提出和反映人们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一些切身问题,就能更好地联系群众,把报纸办得更加吸引人看。  相似文献   

2.
新闻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文本劳动,一篇具有真善美价值的新闻作品能达到审美要求,可以更好地表现时代主旋律,反映生活、表现生活、服务生活。真是新闻审美要求的基础。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真实的东西才是最美的。它不会使人失望,只能让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美是一种和谐,不管对自然还是对人类,都是如此:对自然来说,美是一种和谐景致;对人来说,美是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外化,孔子的“里仁为美”就是这个道理。善和  相似文献   

3.
新闻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文本劳动,一篇具有真善美价值的新闻作品能达到审美要求,可以更好地表现时代主旋律,反映生活、表现生活、服务生活。真是新闻审美要求的基础。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真实的东西才是最美的。它不会使人失望,只能让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美是一种和谐,不管对自然还是对人类,都是如此:对自然来说,美是一种和谐景致;对人来说,美是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外化,孔子的“里仁为美”就是这个道理。善和  相似文献   

4.
民生帮忙记者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帮忙行动中来,人人都能参与帮忙行动,人人都能感受帮忙的快乐,让互帮互助成为社会生活的常态,成为一种良好社会风气,成为人们推崇的高尚文化,让互帮互助融入到大家的观念中、行动上。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2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国电视台采访时说:"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据新华社电)习主席关于读书这段谈话,为我们提供了读书的强大动力和学习榜样。他告诉人们,应将读书作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和需要,把读书当成一种快乐和生活方式,而不是任务和负担。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增强精神能量。因为能  相似文献   

6.
关于图书馆深化改革的思索李久炼(黑龙江省图书馆)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劳动是非生产性劳动,图书馆是非生产性的社会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它的任务就是让所有的人不受任何限制地享受获得知识,阅读书籍的平等机会。由这种观念出发,人们视图书馆的所有...  相似文献   

7.
生活励志     
有田有木,自给自足谌淑婷黄世泽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978-7-5680-0348-32014-12 48.00作者采访台湾10个家庭,在农村过上自己种田,自食"齐"力的生活实践,展开一场温柔而坚定的农业革命。本书深入农村现场,以第一手图文,呈现10种农耕生活的创意实践,唤起人们亲近土地与田园生活的向往。这些家庭大多不是出身农家,深知务农维生不容易,却仍坚持信念,尊重自然、友善土地、与万物共生,通过双手与劳动,自己生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情况下,报纸的新闻成为人们最关心的对象,它能满足人们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取更多信息的需求。但是,真正能让人们静下心来耐心去品味的东西还是副刊。因为副刊给读者提供的是令人赏心悦目的精神食粮和总能感染人的饱满的激情和活力。因此,办好副刊还是很重要的,可以利用副刊尽可能地把社会需要的政治的、思想的内涵通过更加艺术的、审美的方式表现出来,让人们在一种轻松娱乐中体验到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9.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劳动最终将成为乐生的手段,人们在解决温饱以后,就要向小康富裕之路走去。在此过程中自然会有一些人先富起来,再有更多的人富起来,然后整体经济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这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之路。一部分人怎么能富起来呢?从理论上讲,劳动致富,即通过各自的诚实劳动,再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能者多劳,多劳多得,一部分能人就可以先富起来了。但在现实生活中,情况要复杂得多。有些人先富起来是由于单位和职业的关系,与个人  相似文献   

10.
刚刚经由媒体推荐、群众投票、专家点评出炉的8位2003年中国记者风云人物,让人们感受到这一群体的力量。他们用手中的笔、用声音和画面警醒地守望和记录着世界的角角落落,追踪甚至改变着社会发展的进程。8位记者是中国50多万名新闻记者的代表。在即将过去的2003年,他们不仅让人们足不出户即能遍知天下大事小情,还以对新闻事业的神圣使命感,让亿万人为记者这个职业而感动。在每天的大街上,在行色匆忙的人群中,有一些人名字叫"记者"。和别人不同,当普通人关注自己的生活时,他们关注着普通人,不断地提醒人们注意和捍卫知情权、健康权、受教育权等这些人们自己都经常忽视的生存权利。因为有了这样的记者,人们生活的环  相似文献   

11.
人类离不开劳动。劳动创造了人自身。人类又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劳动本领,运用新的劳动工具,扩大劳动的对象,创造出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要。人是社会的动物。人是作为社会的人诞生的。人的生活是社会生活,人的劳动是社会劳动。人的社会分工提高了人的劳动效率。人类社会越进步,劳动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高。这是全部人类历史告诉我们的事实。社会化的劳动需要有组织地进行,需要解决劳动力的配置和劳动资源的配置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是冶金报记者,长驻在宝钢已13年。我对这片土地,对在这片土地上创业的人们,有着深深的感情。我希望把宝钢日新月异的变化,及时地介绍给冶金系统职工,让他们能快节奏地一览无余,因此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创意。Walkman摒弃了设备的束缚,让人们边走边听;电纸书显示如纸,既环保又不伤眼,让没有阅读习惯的人也重拾书本,可谓创意改变生活;抱抱团冰释了陌生人之间的冷漠,让人们的幸福感倍增,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lomo热潮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摄影观念,让摄影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蔡小华 《新闻窗》2011,(6):112-113
互联网的出现在很多方面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交往方式:语言的出现,让人与人面对面进行交流;文字的出现帮助人们异地传播;电子传媒则使人类异地实时传递信息;网络媒体让人类异地实时能享受到面对面交流的效果。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微博借助方便快捷的手机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容易,它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交往方式。  相似文献   

15.
眼下人们大都很忙。“一杯茶,几支烟,两张报纸看半天”的人虽未绝迹,但很少了。多数人是在工作、劳动之余读报纸杂志,时间有限。因此,千方百计让读者用最少时间看到最多最有用的东西,就成为记者、编辑、作家、讲话人的一大群众观点。人们花钱订报纸杂志,希望在并不集中、连贯的时间内,得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社会立  相似文献   

16.
《新闻世界》2008,(1):41-41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生活总是试图让我们感到这是一个幸福的时代。然而现实总是不及想象,生活在浮躁烟雾笼罩之下的人们变得互不信任,累;人们背负着太多的社会、家庭、亲情、友情、爱情的责任,累;大部分人都在为别人活着,累;各种心理压力考验着美丽生活中的人群,累…… 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活得如此累?我们用什么办法解除这样的累?  相似文献   

17.
自从电视诞生以来,它的教育与娱乐的功能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有的是以此为目的,而更多的则是来自观众自己的感受。电视节目的教育性具有现实性和多元性的特点。在电视节目中,大到天文地理,小到人的喜怒哀乐无所不包,仿佛是百科全书一样,给人们的视野提供无限的延伸,让人们不仅能清楚地审视自己周围的事件及形形色色的人等,同时也通过荧屏的表现洞察那些无法接触到的生活与自然的课题,从而充实自己的经历和生活经验。  相似文献   

18.
现在中国有1亿台电视机,每天有5亿多人收看电视。为什么这个“魔盒”能如此引人入胜。从现代心理学、行为科学来看,电视无非就是满足了人们无休止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因而人人乐于为此化费时间,慷慨地让它进入自己的精神生活。电视节目,是  相似文献   

19.
浅谈一种全新的网络技术——物联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物联网(TheInternet of things)概念是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概念提出的初衷让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也能像人与人那样相互沟通,传递信息,“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人类的传统思维。从前,人们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截然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不管是钢筋混凝土还是电缆,都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到时候,世界的运转包括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就在它上面进行。所以,人们说,物联网是继互联网、无线互联网和绿色革命之后全球重大的科技革命。也是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历史的大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20.
毫无疑问,离别的情绪让人哭哭啼啼,也让人诗情饱满,人们很自然的达成共识:分离是一件比较悲伤的事。但如果没有分离,只有没完没了的捆绑生活,我相信那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