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简林忠  易兵 《中外医疗》2011,30(6):57-57,59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我院于2002年6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169例老年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其中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70例(A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54例(B组),内固定治疗术45例(C组),采用Harris评分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的Harris评分及优良率显著高于B、C2组,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作为髋关节重建的一种有效方法,是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和非创伤性)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刘振青  朱东海  葛武 《安徽医学》2013,34(5):606-607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6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4例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B组34例采取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24 h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对近/远期的优良率进行分析。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24 h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随访1年的优良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在术后随访2年、3年的优良率明显优于B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术后恢复快,出血量也比较少,但是从远期效果来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不同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人股骨头坏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0例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采取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采用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差别。结果两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增加(P〈0.01)。观察组术后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具有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好等优点,可在老年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该院收治的62例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B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各31例。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手术相关指标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5%(2/31),低于A组的25.81%(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和住院时间相当,但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手术时间短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全髋关节置换术,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髋关节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1年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术后3年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全髋关节置换术远期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两组,A组21例采用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B组12例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结果:B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P〈0.05)。A组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明显少于B组(P〈0.05),而两组引流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关节功能优良率较高,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相对少的优点,临床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评估,选用不同术式。  相似文献   

7.
赵进征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0):125-125,129
目的分析、对比内固定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2年6月~2007年6月收治的169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70例(A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54例(B组)、内固定治疗术45例(C组),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时间、三组患者术后下地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并采用Harris评分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及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优于B、C两组(P〈0.05);但B、C两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A组(P〈0.05)。结论三种术式均为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措施,对于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应根据骨折类型、患者的身体情况及经济条件选择适合患者的恰当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全髋关节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4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组并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对评价指标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对比。结果:全髋关节置换组(观察组)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对照组)的手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量比较差异 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1.30%优于对照组的81.82%,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预后效果优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9.
管永青 《中外医疗》2011,30(11):37-38
目的分析、对比内固定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4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169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70例(A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54例(B组),内固定治疗术45例(C组),比较3种手术方式的时间、3组患者术后下地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并采用Harris评分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及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优于B、C2组,P〈0.05;但B、C2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A组,P〈0.05。结论 3种术式均为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措施,对于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应根据骨折类型、患者的身体情况及经济条件选择适合患者恰当术式。  相似文献   

10.
魏廷连   《中国医学工程》2013,(10):75-75
目的探索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1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A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56例,B组(全髋关节置换术组)54例,术后观察两组手术的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第1、3、5年的临床疗效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A组中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本组患者术后随访:术后第1年根据髋部骨折的评定标准: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优良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5年,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优良率相比,B组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在治疗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中各具优势,术后近期的临床效果基本一致,对于术后远期的临床效果全髋关节置换术明显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但临床上也应根据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11.
邹岩山 《中外医疗》2012,31(30):2-3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两种不同的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临床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与术后情况。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血液引流量明显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P〈0.05);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明显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各具优点与缺点,总体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Ⅰ组)及全髋关节置换术(Ⅱ组)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各34例,总结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早期并发症,并对所有患者进行追踪随访,观察远期治疗效果。结果:Ⅰ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Ⅱ组患者,Ⅰ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血量明显少于Ⅱ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5.88%,Ⅱ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8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术后随访3~5年,术后1年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及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Ⅱ组患者Harris评分及优良率明显高于Ⅰ组,术后5年Ⅱ组患者Harris评分及优良率明显高于Ⅰ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各具有优缺点,近期效果基本相同,全髋关节置换术远期效果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07年8月,采用DHS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56例。根据Evans分型,Ⅱ型13例,Ⅲ型25例,Ⅳ型16例,Ⅴ型2例。骨质疏松Singh指数分级(股骨颈小梁指数法):Ⅱ级4例,Ⅲ级36例,Ⅳ级16例。对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56例术后随访12~39个月,平均18.6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DHS组33例,优良率84.8%(优11例,良17例,可4例,差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23例,优良率95.7%(优13例,良9例,可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和髋关节优良率方面均显著优于DHS内固定组。结论DHS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均须严格掌握病例选择标准、手术适应证和术中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双盲法将我院收治的17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术中情况、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等.结果 BH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均显著低于THA组(P<0.05);术后1年THA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BHA组(P<0.05),Harris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BHA组(P<0.05);THA术后1年生活质量总评分显著低于BHA组(P<0.05);THA总并发症率显著低于BHA组(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各具缺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PFN内固定手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高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29例,给予参考组患者PFN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完全负重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1年后的Harris评分。结果:参考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及明显少于观察组组(P〈0.05),参考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完全负重时间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与参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人工股骨头置换,PFN内固定手术时间短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然而早期功能康复效果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有一定的差距,两种手术方式远期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讨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分别接受人工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评价关节功能效果。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均低于观察组,其中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优良率达62.5%,观察组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各具有优缺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围手术期有很大优势,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更佳。  相似文献   

17.
王帮远 《黑龙江医学》2014,38(9):1047-1048
目的分析研究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采取不同麻醉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2-08-2014-01间100例在我院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高龄患者采取数字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实验组对患者实施腰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对照组对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对两组临床麻醉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肢肌肉松弛效果以及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采取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麻醉效果,具有麻醉起效快、维持时间长以及镇痛效果好等特点,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孟长安 《河北医学》2013,19(3):374-376
目的:探讨分析运用小切口股骨头置换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79例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患者进行小切口股骨头置换治疗。结果:手术时间是40-65min,平均为(58±5.3)min;术中出血量200mL-370mL,平均为(265±36)mL;术后1例出现泌尿道感染,感染率为1.3%;骨折均愈合,未发生感染、髋内翻、脱位和假体松动及脏器损伤等并发症。以上病例均随访0.8-4年,按照Harrisll标准评定为优38例,良24例,可13例,差3例,总优良率为78.4%,总有效率96.2%。结论:运用小切口股骨头置换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具有创伤小,副作用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不同直径股骨头假体行全髋置换术后的近期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对2008 年12 月至2010 年3 月期间
因股骨头坏死而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术后疗效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共31例(Ficat-Arlet 分期:Ⅲ~Ⅳ期,其中3 例行
髋关节表面置换),其中大直径组(A 组)14 例19 髋,小直径组(B 组)17 例17 髋。平均随访时间为A组9.69 个月,B 组9.74 个
月。所有病例均进行Harris评分和影像学随访。结果术后Harris评分和髋关节屈伸活动范围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大直径股骨头可获得较好的近期Harris 评分和关节活动度的改善,但其中、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