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济南市学龄前儿童乳牙的患龋情况及与其家长口腔卫生知识认知度的相关性,为针对性开展儿童口腔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济南市4个地区的幼儿园(城乡各2个)抽取学龄前儿童共538人,城市儿童282人,农村儿童256人。运用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诊断标准进行乳牙龋病情况检查,并对受检者家长行口腔保健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率为71.95%,龋均(dmft)3.84,城市儿童乳牙患龋率为62.18%,农村儿童为81.72%,两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学龄前儿童进食含糖食品的频率偏高,农村儿童进食碳酸饮料、果汁、糖果等方面的频率高于城市儿童,城市儿童开始刷牙时间早于农村儿童,刷牙频率和使用含氟牙膏的比例均高于农村儿童;学龄前儿童家长的口腔卫生知识认知度相对不足,知晓率为59.48%,其中城市家长(66.07%)要好于农村家长(52.88%),城乡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状况与家长口腔卫生知识认识度呈正相关。济南市亟待加强儿童家长尤其是农村家长的口腔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3~6岁孤独症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以期为孤独症儿童的龋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哈尔滨市3个城区3~6岁孤独症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口腔检查,问卷调查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饮食习惯、口腔保健意识和行为等方面内容,问卷由儿童家长填写,专人发放与回收;口腔检查采用儿童龋补牙数作为评价儿童乳牙龋病的指标.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调查孤独症儿童93例(男81例,女12例),患龋率为59%( 55/93),龋均为3.245.随年龄增长,儿童患龋率增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龋齿、每天喝甜饮料量、吃甜食频率、睡前吃零食是孤独症儿童龋齿的危险因素;饭后漱口、谁给孩子刷牙、每日刷牙次数、父母文化程度是孤独症儿童龋齿的保护因素.结论 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及口腔卫生习惯对龋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影响,孤独症儿童乳牙龋病及口腔卫生状况的改善有待于家长及医护人员的配合和努力.  相似文献   

3.
780名5岁儿童乳牙患龋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四川省5岁儿童乳牙患龋情况,为制定龋病防治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4版),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在四川省3个城市、3个农村随机抽样选取调查点,共调查780名5岁儿童的患龋情况,并将调查结果与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四川省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58.72%,龋均为2.77,龋齿充填率为2.32%;乳牙患龋率和龋均在男性和女性、城市和农村儿童之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乳牙龋齿充填率则存在性别和地区间的差异。与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相比,四川省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和龋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龋齿充填率有所下降(P<0.05)。结论四川省5岁儿童乳牙龋齿患病率仍然较高,而龋齿充填率相对较低,今后儿童龋病防治工作应加强乳牙保健的口腔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对乳牙龋充填重要性的认识,促进乳牙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5岁儿童乳牙龋病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5岁儿童乳牙患龋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儿童龋病预防提供资料。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720名5岁儿童进行乳牙龋病检查,同时对其家长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先采用卡方检验行单因素分析,再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乳牙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57.50%、2.90,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家庭的孩子数、儿童进食甜食的习惯、儿童开始刷牙的年龄、每天刷牙的次数、父母是否检查孩子的刷牙效果、对含氟牙膏的知晓率、对孩子口腔健康的评价、家长的学历等相关因素都对乳牙患龋有明显影响。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儿童进食糖水的频率、家长对口腔健康的评价、家长的学历是儿童乳牙患龋的危险因素。结论儿童家长应提高对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主动采取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以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口腔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城乡3~5岁儿童家庭口腔健康行为与乳牙患龋状况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吉林4个地区幼儿园(城乡各2个)抽取3~5岁儿童共512例,城市儿童268人,农村儿童244人进行乳牙龋病检查,并对受检者的家长进行家庭口腔健康行为问卷。结果:①3~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71.23%,龋均4.16;城市儿童乳牙患龋率62.26%,农村81.41%,城乡儿童之间乳牙患龋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②农村儿童进食甜点心、碳酸饮料、果汁、糖果/巧克力等的频率高于城市。城市儿童开始刷牙时间、频率、用含氟牙膏的比例高于农村。城市家长对儿童定期检查和采取预防措施的人数高于农村。结论:加强对农村儿童家庭口腔健康行为的教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影响学龄前儿童龋病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济宁市两城区8个幼儿园1 875名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龋病检查,并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儿童出生状况、喂养方式和父母患龋情况等。结果1 875名学龄前儿童中,121名为早产儿,1 754名为足月儿,早产儿和足月儿的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6,P〈0.01)。1 125名儿童的家长在喂养时有加糖习惯,750名儿童的家长在喂养时无加糖习惯,喂养时加糖的儿童和喂养时不加糖的儿童患龋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62,P〈0.01)。父母双方均患龋的儿童341名,父母单方患龋的儿童784名,父母双方均无龋的儿童750名。父母双方均患龋的儿童和父母单方患龋的儿童的乳牙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P〈0.05),父母双方均患龋的儿童和父母双方均无龋的儿童的乳牙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9,P〈0.01),父母单方患龋的儿童与父母双方均无龋的儿童的乳牙患龋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17.79,P〈0.01)。结论出生状况、喂养方式、父母患龋情况与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成都市1~3岁低龄儿童的龋患情况及家庭口腔卫生行为习惯。方法:选取成都市5所幼儿园1~3岁儿童共计1000名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口腔卫生检查,根据是否患龋分为病例组与对照组。向2组儿童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口腔卫生习惯相关情况,对比、分析调查结果。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有331名儿童患龋,患龋率为33.10%。病例组与对照组儿童在性别、低体重儿、胎龄、病史、父母最高学历、主要抚养人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年龄分布、喂养方式、家庭年收入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家长使用牙线和家长刷牙频率2项外,2组儿童的其他家庭口腔卫生行为(定期检查牙、儿童吃甜食频率、儿童睡前进食频率、家长吃甜食频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家庭年收入、含奶瓶睡觉、定期检查乳牙、儿童吃甜食频率、儿童睡前进食频率均是低龄儿童患龋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成都市低龄儿童的龋患率较高,低龄儿童患龋与家庭口腔卫生行为有显著相关性,是低龄儿童患龋的因素之一。建立良好的家庭口腔卫生行为习惯,有助于降低低龄儿童龋齿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及其家庭口腔健康行为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家庭口腔健康行为对辽宁省城乡儿童乳牙患龋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运用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诊断标准对辽宁省城乡792名5岁儿童进行乳牙龋病检查,并随机抽取50%受检者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辽宁省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73.86%,龋均(dmft)为4.38;其中城市儿童乳牙患龋率为64.14%,农村儿童乳牙患龋率为83.59%,城乡之间儿童乳牙患龋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2)口腔健康行为分析表明,农村儿童进食糖果、巧克力、糖水、碳酸饮料、果汁等的频率高于城市。城市儿童开始刷牙时间、频率、用含氟牙膏的比例均高于农村。城市家长普遍学历高,收入多,儿童定期检查和采取预防措施的人数高于农村。结论辽宁省,尤其是农村地区应加强对家庭口腔健康行为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市3~6岁儿童龋齿发病情况及影响龋齿的相关因素,为学龄前儿童防治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6所幼儿园的1358名3-6岁儿童进行口腔龋齿检查,并对其口腔卫生、生活习惯等进行问卷调查。使用Epidata3.0软件录入问卷,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58名儿童乳牙龋患率为51.3%,6岁组儿童龋患率较高为68.3%,龋均为2.77,不同性别龋齿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5)。经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喂养方式、早晚坚持刷牙、甜食摄入及家长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与儿童龋患有着密切关系。结论本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率较高,应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家长定期检查口腔卫生问题,促使儿童尽早刷牙,控制儿童龋齿患病率。  相似文献   

10.
2004—2008年汕头市3岁儿童龋病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汕头市3岁儿童龋病情况,为儿童口腔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4—2008年来汕头市妇幼保健院例行幼儿园入园体检的汕头市3岁儿童进行龋齿检查,2008年增加对儿童口腔清洁卫生及家长对婴幼儿口腔卫生知识认知程度的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4—2008年平均患龋率为16.53%,5年来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3),龋均1.28,5年来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经常清洁口腔的儿童患龋率低于偶尔清洁及未清洁口腔的儿童(P〈0.05);家长对婴幼儿口腔卫生知识认知程度较低。结论5年来汕头市3岁儿童患龋率没有明显下降趋势,提示对婴幼儿口腔保健重视不足,应加强对家长的宣教工作,提高家长口腔保健意识,帮助婴幼儿做好口腔卫生工作,培养儿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西安市小学生第一恒磨牙患龋率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西安市10所幼儿园3~5岁412名儿童乳牙患龋情况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并对其家长进行儿童日刷牙次数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结果:412名儿童乳牙平均患龋率41.99%,女童乳牙患龋率高于男童,分别为47.03%和3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龋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分别为29.32%、41.91%和53.85%;日刷牙次数增加显著降低了乳牙的患龋率,其中日刷牙≥2次者为81.82%,偶尔或从不刷牙者为34.60%。结论:西安市儿童乳牙患龋率与年龄、性别、日刷牙次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广西5岁儿童乳牙患龋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儿童龋病预防提供资料。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西420名5岁儿童进行乳牙龋病检查,同时对其家长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乳牙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80.7%、6.06,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城乡差别、是否壮族、家长职业、学历、父母有无获得口腔健康知识途径、对含氟牙膏知晓率、是否检查孩子刷牙效果、儿童开始刷牙年龄、儿童喝奶习惯等相关因素都对乳牙患龋有明显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壮族儿童、家长没有听说过含氟牙膏、家长不检查孩子刷牙效果是儿童乳牙患龋的危险因素。结论:广西儿童口腔健康工作的重点对象是农村、壮族儿童,通过提高儿童家长应对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主动采取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以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口腔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上海市3~5岁儿童低龄儿童龋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龋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第4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要求,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1 296名4个区、12个幼儿园中3~5岁儿童进行龋病检查,对其家长进行口腔健康知识问卷调查。采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上海市3~5岁儿童的乳牙患龋率、龋均分别为58.07%、2.99,各年龄组及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龋病相关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均显示,饮用甜饮料频率高、睡前吃甜食、刷牙频率少于每天1次、开始刷牙年龄大于2岁、家长受教育程度低及口腔健康知识水平差是患龋的危险因素。结论 上海市3~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较高,加强儿童的饮食习惯及口腔卫生行为教育,提高家长口腔健康知识水平,是防治儿童龋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上海嘉定区2~3岁儿童乳牙龋病及相关因素,为开展学龄前儿童的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降低乳牙龋病发病率.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嘉定区2个社区的582例2~3岁儿童进行口腔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乳牙萌出情况及龋患情况,并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幼儿的口腔卫生行为和饮食习惯等,调查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82例受检儿童中,患龋率48.45%,龋均为2.21,男女患龋率分别为50.00%和46.81%,男性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日刷牙次数的增加,乳牙患龋率明显下降(P<0.05).乳牙龋与喂养方式有关,完全母乳患龋率最低39.55%,人工喂养患龋率最高60.54%.结论 嘉定区2~3岁儿童乳牙龋病严重,每日糖摄入次数,刷牙次数和喂养方式与龋病密切相关,应加强龋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5岁儿童龋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福建省5岁儿童乳牙龋病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开展儿童口腔预防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 ,抽取福建省城乡5岁年龄组儿童共720名,使用CPI探针检查全口乳牙牙冠龋病情况.同时随机对其中1/2的儿童家长就儿童的生活习惯、口腔卫生习惯和就医情况等进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乳牙患龋率为75.8%,龋均4.92,龋齿充填率为0.34%.患龋率在城乡、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龋均城市高于农村,不同性别之间乳牙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牙充填率城市高于农村,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活在城市、睡前吃甜点或喝甜饮料、过去12个月内有过牙痛或不适因素与儿童患乳牙龋有关.结论 应加强儿童乳牙龋的预防工作,增强口腔健康教育,减少睡前进食甜食,控制儿童龋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广州市儿童乳牙龋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广州市5、6、9岁儿童乳牙龋病流行的现状,为广州市儿童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越秀、海珠、白云、花都、增城、从化6个区5、6、9岁城乡常住城市儿童3 240人,农村儿童1 080人,男女各半。调查标准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龋病检查标准》,使用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4版推荐的CPI探针,检查全口乳牙,采用SAS6.12软件统计乳牙患龋率、龋均。结果广州市5、6、9岁儿童乳牙患龋率分别为56.11%、60.76%、64.86%,龋均分别为3.04、3.36、3.29。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城市为48.52%,农村为78.89%;龋均城市为2.28,农村为5.33,乳牙患龋率和龋均城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牙患龋率和龋均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广州市农村儿童乳牙患龋情况严重,龋齿治疗率非常低,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广州市农村儿童龋病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789名5岁儿童乳牙患龋状况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1995-2005年上海市儿童乳牙患龋10年变化情况,为政府制订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整群抽样方法,按照2005年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和技术要求,对上海市789名5岁儿童的乳牙患龋率、龋均和龋失补构成比进行调查,并与1995年儿童的乳牙患龋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005年上海市5岁儿童的乳牙患龋率、龋均、龋齿充填构成比分别是71.74%、4.17、7.70%,与1995年相比分别下降了6.54%、0.59、1.1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海市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和龋均呈现下降趋势,儿童口腔健康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是乳牙龋齿充填构成比的下降,提示对儿童口腔卫生防治服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庆市3~5岁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学龄前儿童龋病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相关资料。方法 参考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对重庆市4个区学龄前儿童进行抽样调查,同时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利用Epidata 3.1和SPSS 21.0软件进行结果录入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计1 350名学龄前儿童纳入调查分析,口腔检查相关数据显示乳牙龋好发牙位是上颌乳中切牙和下颌乳磨牙,乳牙患龋率为51.4%(694/1 350),龋均为2.34,各年龄组间患龋率和龋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二者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P<0.05)。除5岁组男、女龋均有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余患龋率和龋均在不同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1.7%龋坏集中在36.1%个体口腔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家长的最高学历、甜饮料(包括碳酸饮料等)摄入频率、过去1年是否有牙痛或不适、是否看过牙、牙齿和口腔健康状况自评对乳牙患龋有重要影响(P<0.05)。结论 重庆地区3~5岁儿童超过半数患龋,多数龋齿集中发生在少数患儿口内。乳牙患龋与年龄、家长的最高学历、甜饮料(包括碳酸饮料等)摄入频率、过去1年是否有牙痛或不适、是否看过牙、牙齿和口腔健康状况自评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唾液变形链球菌与儿童龋病的关系。方法:通过口腔健康检查,问卷调查等全面了解并分析350名3~7岁在园儿童龋患情况及影响乳牙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直接接种轻唾培养基法检测唾液中变形链球菌浓度,探讨其与患龋情况的关系。结果:350名被检儿童中263名患龋,总患龋率75.14%,龋均4.73,龋面均11.1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牛奶或饮用水加糖、吃甜食及糖果糕点次数、父亲刷牙情况及月家庭经济收入与儿童的龋患程度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牛奶或饮水加糖、每日进食糖果糕点次数、父亲刷牙情况是乳牙龋的重要影响因素。350例儿童唾液变形链球菌菌落数中位数为1.61×105 CFU/mL,无龋(dmfs=0)、低龋(1≤dmft〈6)、高龋(dmfs≥6)儿童间变形链球菌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84名早期入园的儿童通过为期一年的追踪观察显示唾液变形链球菌浓度与新增dmfs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儿童唾液变形链球菌浓度与龋患严重程度以及龋活跃性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桐城市5岁年龄组儿童乳恒牙龋患情况。方法按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标准抽样调查2000年桐城市549名5岁儿童龋患情况。结果桐城市5岁组城区和乡村的乳牙龋均分别为5.49、3.01,患龋率分别为88.41%、79.64%,充填率分别为3.35%、0.45%,3项指标城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恒牙儿童比例42.62%,恒牙患龋率1.28%。结论桐城市5岁年龄组儿童乳牙龋齿患病率高,充填率低。儿童龋病防治应注重加强对家长和教师的幼儿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及方法的宣传,对幼儿进行定期检查,采用简便可行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