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重症监护病房(ICU)人工气道病人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11年11月-2012年8月在我院ICU建立人工气道的52例病人作为干预组,选取2011年1月-2011年10月在我院ICU建立人工气道的51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病人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病人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病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建立人工气道病人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提高机械通气的疗效,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的人工气道口腔护理对脑出血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控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经口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脑出血病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口腔护理,观察组采用改良的人工气道口腔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机械通气48 h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48 h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的人工气道口腔护理可降低脑出血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程序化气道管理在人工气道病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ICU收治的68例建立人工气道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程序化气道管理,比较两组病人痰液黏稠度Ⅲ级情况、肺部湿化情况、肺部感染情况、气道黏膜出血、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痰痂形成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痰液黏稠度Ⅲ级比例及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肺部湿化率及病人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PI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痰痂形成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程序化气道管理能有效降低人工气道病人痰液黏稠度及减少呼吸道感染,可缩短病人机械通气及入住ICU时间,改善人工气道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方案在危重症病人人工气道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42例应用人工气道的病人为观察组,选择2013年8月—2014年2月收治的148例应用人工气道病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人工气道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工气道精细化管理的集束化方案,对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使护士遵循此集束化方案。观察两组病人住院期间人工气道建立后3d~5d、6d~10d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机械通气病人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人工气道建立3d~5d观察组病人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2.0%、VAP发生率为13.3%,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19.6%、VAP发生率为25.0%,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及VAP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气道建立6d~10d观察组病人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6.9%、VAP发生率为17.3%,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43.9%、VAP发生率为38.5%,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及VAP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机械通气病人机械通气时间为7.61d±2.16d,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为10.74d±2.77d,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危重症病人人工气道精细化管理中应用集束化方案,可降低人工气道病人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及机械通气病人VAP的发生率,缩短病人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多学科康复训练改善机械通气病人重症监护室(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在本院住院治疗的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病人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多学科康复训练。对比两组病人ICU-AW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过渡时间、入住ICU时间及护理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ICU-AW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过渡时间及入住ICU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学科康复训练能有效降低机械通气病人ICU-AW发生率,并缩短康复时间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和研究集束干预对ICU机械通气病人动态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的影响,以期降低VAP感染率和死亡率,分析APACHEⅡ评分的价值。[方法]选取60例使用呼吸机且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病人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措施;对两组病人结局、VAP发生病原体监测结果、呼吸机导管留置时间和ICU入住时间以及不同时间段APACHEⅡ评分,并对死亡者与存活者不同时间段APACHEⅡ评分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导管留置时间和ICU入住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下降(P0.05);死亡者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干预在ICU机械通气病人中应用效果显著,可降低VAP发生率和死亡率,缩短呼吸机导管留置时间及ICU入住时间,改善APACHEⅡ评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气管导管改造和护理改良对重症监护病房(ICU)人工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效果。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选取滨州市中心医院(ICU)收治的呼吸机机械通气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行常规呼吸道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气管导管改造及护理改良。比较两组患者使用呼吸机3 d后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次数、VAP发生率、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患者治疗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痰液黏稠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痰痂形成率、VAP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气管导管改造和护理改良能有效促进ICU人工机械通气患者痰液排出,降低患者的VAP发生率,有利于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治疗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病人停止机械通气后采用高流速加温湿化氧疗序贯通气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2018年9月—2018年10月选择入住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颅脑损伤后行气管切开的7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病人停用机械通气后使用一次性气管切开面罩进行氧疗,观察组病人停用机械通气后采用高流速加温湿化的方法进行氧疗,观察两组病人氧疗效果、痰液黏稠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氧疗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气道湿化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流速加温湿化氧疗能有效改善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病人的氧合情况,改善病人痰液黏稠度,促进病人痰液排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气管导管改造和护理改良对ICU中人工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80例,根据入院顺序编号,单号者分入实验组,双号者入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呼吸机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气管导管改造和护理改良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行机械通气后4周通气改善效果、VAP及死亡发生情况,同时记录机械通气及入驻ICU时间。结果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通气时间及入住ICU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导管改造和护理改良能有效降低ICU人工机械通气患者的VAP发生风险,缩短其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提高了整体的诊护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维口腔护理方法在机械通气病人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重症监护室(ICU)行机械通气的住院病人10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护理方法,治疗组给予二维口腔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病人口腔护理前后口腔细菌菌落数、口腔溃疡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结果]治疗组病人口腔护理2h后口腔内细菌菌落数、口腔溃疡和VAP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口腔护理方法能有效维持机械通气病人口腔清洁,减少病人VAP的发生,缩短病人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  相似文献   

11.
曾敏 《护理研究》2010,(1):222-223
[目的]探讨人工鼻应用于危重病病人机械通气中的加温湿化作用,研究人工鼻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危重病需行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呼吸机上的加温湿化和雾化装置及湿化液的滴入进行气道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所采用的气道护理基础上,于气管导管端和呼吸机送气端各连接一个人工鼻,并对两处人工鼻4个面进行细菌培养,比较4个面的细菌培养结果和两组气道湿化情况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与气管导管端连接的人工鼻近病人面细菌总株数显著高于近机器面;与呼吸机连接的人工鼻近机械面的细菌总株数显著高于近病人面,实验组在机械通气期间每天气管导管的储水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气道阻塞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人工鼻可截留人工气道及呼吸机内外管路中的细菌,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鼻应用于危重病病人机械通气中的加温湿化作用,研究人工鼻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危重病需行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呼吸机上的加温湿化和雾化装置及湿化液的滴入进行气道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所采用的气道护理基础上,于气管导管端和呼吸机送气端各连接一个人工鼻,并对两处人工鼻4个面进行细菌培养,比较4个面的细菌培养结果和两组气道湿化情况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与气管导管端连接的人工鼻近病人面细菌总株数显著高于近机器面;与呼吸机连接的人工鼻近机械面的细菌总株数显著高于近病人面,实验组在机械通气期间每天气管导管的储水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气道阻塞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人工鼻可截留人工气道及呼吸机内外管路中的细菌,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田志英  赵延云 《全科护理》2020,18(9):1115-1117,112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重症病人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某院ICU收治的机械通气重症病人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选择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为3.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75%(P0.05);观察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长、ICU住院时长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ICU机械通气重症病人中的应用,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改善治疗效果,优化各项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和集束化干预护理(治疗组)机械通气病人时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结果]治疗组VAP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下降;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的实施能有效预防和降低机械通病人VAP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有助于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臧正明  宫海鹏 《全科护理》2013,11(8):707-708
[目的]探讨呼吸道囊上分泌物冲洗联合氯己定口腔护理能否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方法]选择124例于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治疗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执行常规气道护理及持续呼吸道分泌物囊上吸引。对照组病人给予生理盐水棉球口腔护理,每日2次;实验组病人在口腔护理前先行囊上分泌物冲洗,后以0.12%氯己定棉球进行口腔护理,每日2次。比较两组病人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痰液培养结果及VAP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分泌物囊上冲洗配合氯己定口腔护理能缩短病人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间歇声门下吸引对预防气管切开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将重症监护病房(ICU)173例行气管切开并给予机械通气病人按入科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普通气管切开套管,并采取常规VAP预防管理策略;观察组采用可冲洗气管切开套管,常规VAP预防管理策略,2h声门下吸引1次。比较两组病人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间歇声门下吸引方法可降低VAP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7.
廖书娟 《全科护理》2013,11(11):974-975
[目的]探讨经可吸引导管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对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32例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导管进行机械通气,观察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法,观察两组病人机械通气过程中VAP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机械通气过程中VAP发生率分别为19.7%和45.5%,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可吸引导管持续吸引声门下滞留物能明显降低机械通气病人VPA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陈鑫 《全科护理》2016,(11):1118-1120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干预预防机械通气病人重症监护病房(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4年6月入住ICU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50例,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7月—2014年9月入住我院ICU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5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病人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病人采取早期综合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病人机械通气第3天、第7天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第3天、第7天ICU获得性衰弱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早期综合干预措施能很好地预防机械通气病人ICU获得性衰弱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两种呼吸机管道湿化模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为预防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6例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28d以上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106例与对照组100例,对照组使用一次性普通型无加热丝的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观察组使用一次性密闭式双加热丝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两组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分别于上机第3天、第7天、第10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比较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观察两组在机械通气过程中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气道痉挛、气道黏膜损伤、气管导管堵管发生率及呼吸机管道更换次数、管道使用时间、倾倒冷凝水量和呼吸机管道护理时数。[结果]两组机械通气过程中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气道痉挛、气道黏膜损伤、气管导管堵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第14天、第21天、第28天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机管道更换次数、管道使用时间、倾倒冷凝水量和每日呼吸机管道护理时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密闭式双加热丝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的湿化效果更符合人体的生理要求,能保证机械通气的湿化质量,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减轻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管理在急诊ICU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常熟市中医院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机械通气期间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工气道精细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误吸发生率、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CPIS评分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管理能有效降低ICU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及VAP发生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