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客体关系心理治疗对尿毒症患者预期性悲伤评分、病耻感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服务总满意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行血液透析的80例尿毒症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加用客体关系心理治疗。3个月后测定两组患者的预期性悲伤评分、病耻感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统计护理服务总满意率,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服务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的预期性悲伤评分、病耻感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客体关系心理治疗能够降低预期悲伤以及病耻感,融洽护患关系,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王莹  马艳  张运磊  高原  张莉洁  高大杰 《护理研究》2023,(22):4032-4037
目的:探讨高龄流产孕妇预期性悲伤变化轨迹,分析高龄流产孕妇预期性悲伤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相关决策树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10月在我院门诊手术治疗的106例高龄流产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调查高龄流产孕妇一般资料,采用预期性悲伤量表调查高龄流产孕妇门诊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及术后1个月时预期性悲伤水平。以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分析高龄流产孕妇预期性悲伤变化轨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流产孕妇预期性悲伤的影响因素,构建高龄流产孕妇预期性悲伤的决策树模型。结果:识别出2条高龄流产孕妇预期性悲伤变化轨迹,其中下降缓慢组高龄流产孕妇(51例)预期性悲伤评分相对较高,且术后1周、术后2周及术后1个月各时段预期性悲伤评分下降缓慢;下降快速组高龄流产孕妇(55例)预期性悲伤评分开始处于中等水平,但术后1周、术后2周及术后1个月各时段预期性悲伤评分下降较明显。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居住地、家庭人均月收入、主要照顾者及术后并发症是高龄流产孕妇预期性悲伤的影响因素(P<0.05)。构建的高龄流产孕妇预期性悲伤决策树模型选择了文化程度、主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团体辅导对中青年乳腺癌患者预期性悲伤及社会参与水平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医院乳腺科两个病区住院的中青年乳腺癌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将一病区作为观察组(44例),二病区为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团体辅导干预。采用癌症患者预期性悲伤评估量表和自主参与问卷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1个月及3个月,两组预期性悲伤得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自主参与问卷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辅导能够减缓乳腺癌患者的预期性悲伤程度,但对于社会参与水平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人围化疗期预期性悲伤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6月在我院住院并行化疗的151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预期性悲伤评估量表分别于化疗前、化疗后、化疗中期及化疗结束后进行4次追踪调查,以潜类别模型、增长混合模型识别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人术后预期性悲伤变化轨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病人预期性悲伤变化轨迹的影响因素。结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人围化疗期4个时段的预期性悲伤水平变化轨迹呈逐渐下降趋势,通过模型拟合识别出持续高表达组(7.28%)、下降回升组(56.29%)及持续下降组(36.42%)3条预期性悲伤变化轨迹类别。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居住地、化疗副反应数量、疲乏、活动障碍均是影响乳腺癌病人预期性悲伤变化轨迹类别的影响因素。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人围化疗期预期性悲伤变化水平分为持续高表达、下降回升及持续下降3种轨迹,医务人员可结合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案,重点关注低收入、低文化程度、农村、化疗副反应数量>2种、伴有疲乏和活动障碍的乳腺癌手术病人,改善其预期性悲伤,提...  相似文献   

5.
王陆宇  李岩  杨先荣   《护理与康复》2022,21(1):86-88
对肿瘤患者照护者预期性悲伤的相关概念、评估工具及影响因素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肿瘤照护者预期性悲伤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描述老年髋骨骨折患者主要照顾者预期性悲伤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108名老年髋骨骨折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以一般资料调查表,照顾者负担量表(caregiver burden inventory,CBI)和预期性悲伤量表(anticipatory grief scale,AGS)为工具进行调查。结果:老年髋骨骨折患者主要照顾者预期性悲伤得分为(65.52±8.30)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髋骨骨折患者主要照顾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照顾时间、与患者关系、照顾者负担程度、专业人员指导(社区)及患者的自理能力是照顾者预期性悲伤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居家老年髋骨骨折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存在中等水平的预期性悲伤,医护人员关注患者心理问题的同时,应将照顾者也列入心理护理对象的范畴,并积极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照顾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情绪释放技术对改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预期性悲伤的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情绪释放干预疗法。比较干预前后2组心理痛苦程度和预期性悲伤得分水平。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心理痛苦程度低于对照组(t=-17.930,P<0.001);预期性悲伤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应用情绪释放技术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心理痛苦程度,降低患者预期性悲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晚期肺癌患者配偶恐惧疾病进展及预期性悲伤的现状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配偶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及预期性悲伤量表对天津市173例晚期肺癌患者的配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晚期肺癌患者配偶恐惧疾病进展得分为(45.37±8.76)分;预期性悲伤总分为(91.36±12.58)分;二者总分及各维度呈正相关,年龄、性别、宗教信仰、恐惧疾病进展是晚期肺癌患者配偶预期性悲伤的影响因素。结论晚期肺癌患者配偶恐惧疾病进展、预期性悲伤处于较高水平,其恐惧疾病进展越高,预期性悲伤越严重。护理人员应加强对于晚期肺癌患者配偶心理问题的关注,做好心理健康的疏导工作,帮助其建立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做好情绪的管理,适应角色的变化,降低对于疾病进展的恐惧,缓解预期性悲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情绪释放技术对肿瘤病人焦虑、抑郁、预期性悲伤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情绪释放技术治疗病人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由2名评价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使用RevMan 5.4软件对焦虑、抑郁、预期性悲伤指标采用多时间点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篇文献,包括657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情绪释放技术对焦虑、抑郁、预期性悲伤可产生一定的改善效果(P<0.01)。结论:情绪释放技术与常规护理相比能够改善病人的焦虑、抑郁、预期性悲伤情绪,但限于纳入文献数量及质量,后期需更多高质量研究进一步验证情绪释放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王志文  权海善 《全科护理》2022,20(4):473-475
介绍癌症病人主要照顾者预期性悲伤的现状、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等,以期为临床预期性悲伤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叙事理论构建晚期癌症患者家庭照护者预期性悲伤干预方案, 为预期性悲伤护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2年10月至2023年5月, 通过文献检索、半结构式访谈和头脑风暴法构建晚期癌症患者家庭照护者预期性悲伤干预方案初稿, 采用德尔菲法对15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 根据专家意见对各级指标进行修改, 形成干预方案终稿。结果 15名专家均为女性, 年龄(49.67 ± 5.83)岁。2轮专家的权威系数均为0.87, 第1轮专家函询后的一、二、三级指标的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195、0.113、0.093, 第2轮专家函询后的一、二、三级指标的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200、0.119、0.10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8.76 ~ 107.21, 均P<0.05)。最终形成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72个三级指标的基于叙事理论的晚期癌症患者家庭照护者预期性悲伤的护理干预方案。结论晚期癌症患者家庭照护者预期性悲伤干预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可行性, 可用于家庭照护者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患儿家属预期性悲伤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224名PICU患儿家属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预期性悲伤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心理弹性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PICU患儿家属预期性悲伤量表得分为(89.51±13.47)分,得分率为66.31%。家属性别、家庭平均月收入、社会支持水平及心理弹性水平均为影响其预期性悲伤的主要因素(均P<0.05)。结论PICU患儿家属预期性悲伤水平较高,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应当对家属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其社会支持、心理弹性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晚期癌症患者预期性悲伤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6—9月在天津市某肿瘤专科医院住院的225例晚期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预期性悲伤量表、死亡焦虑量表、希望水平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对象预期性悲伤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预期性悲伤得分为(45.69±15.73)分,与死亡焦虑呈正相关(P<0.05),与希望水平、社会支持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家庭人均月收入、疼痛反应、死亡焦虑、希望水平、社会支持进入回归方程(P<0.05),共解释晚期癌症患者预期性悲伤总变异的74.5%。结论 本组晚期癌症患者的预期性悲伤呈中等水平,医务人员要关注女性、收入较低、疼痛严重、死亡焦虑大、希望水平低、社会支持低的晚期癌症患者,并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其预期性悲伤水平。  相似文献   

14.
阐述晚期痴呆病人主要照顾者预期性悲伤的概念和不良影响,介绍晚期痴呆病人主要照顾者预期性悲伤的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及主要干预措施,为以后的干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云  管云 《循证护理》2023,(23):4322-4326
目的:分析肺癌晚期病人主要照顾者创伤后应激障碍、预期性悲伤、疾病不确定三者的相关性以及疾病不确定感在创伤后应激障碍与预期性悲伤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南通市肿瘤医院181例晚期肺癌病人主要照顾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预期性悲伤、疾病不确定进行调查。应用分层回归分析法探索疾病不确定在创伤后应激障碍与预期性悲伤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肺癌晚期病人主要照顾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得分为(35.78±10.33)分、预期性悲伤得分为(41.38±12.49)分、疾病不确定得分为(81.34±15.29)分。疾病不确定、创伤后应激障碍与预期性悲伤呈正相关(P<0.05)。疾病不确定在创伤后应激障碍与预期性悲伤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3.6%。结论:肺癌晚期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预期性悲伤、疾病不确定水平有待提高,疾病不确定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对预期性悲伤均有一定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16.
预期性悲伤指预感到亲人即将离世而出现的丧失经历及体验。文章介绍了预期性悲伤的相关概念,明确了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预期性悲伤现状和表现,并以预测丧亲结果的综合风险因素框架作为理论指导,从压力源、个人因素、人际因素、应对方式等方面对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预期性悲伤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并提出建立家庭支持系统、成立心理支持辅导小组、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跨学科合作的建议,以期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探索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个体怀旧疗法对年轻晚期癌症患者预期性悲伤和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7月在某肿瘤专科医院就诊的90例年轻晚期癌症患者配偶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和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个体怀旧疗法。采用中文版预期性悲伤量表、癌症患者照顾者生活质量调查表进行干预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除失去的感觉维度外,预期性悲伤总分及其他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维度得分和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怀旧疗法可降低年轻晚期癌症患者配偶的预期性悲伤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青壮年脑胶质瘤患者配偶的预期性悲伤(Anticipatory Grief,AG)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预期性悲伤量表(AGS)、配偶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O-SF/P)、照顾者负担量表(ZBI)对164名青壮年脑胶质瘤患者配偶进行调查,同时采用中文版安德森脑肿瘤症状评估量表(MDASI-BT)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青壮年脑胶质瘤患者配偶预期性悲伤得分为(81.61±7.95)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配偶疾病复发恐惧程度、照顾负担及患者病理分级、症状困扰程度、生活自理能力是青壮年脑胶质瘤患者配偶预期性悲伤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青壮年脑胶质瘤患者配偶的预期性悲伤感较为明显,医护人员应及时准确识别配偶的预期性悲伤感,通过提供有力的医护支持,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及对患者的照顾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家庭照顾者预期性悲伤与照顾负担的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治疗的胃癌患者的135例家庭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 调查其预期性悲伤程度及照顾负担程度, 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对两者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胃癌患者家庭照顾者预期性悲伤最低分为51分, 最高分为125分, 平均(79.26±15.58)分, 以失去的感觉维度条目均分最高(3.71±0.67)分, 易怒维度条目均分最低(2.29±0.63)分, 其照顾负担最低分为15分, 最高分为66分, 平均(35.76±9.89)分, 且个人负担高于责任负担, 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 胃癌患者家庭照顾者预期性悲伤与照顾负担呈正相关关系, 总相关系数为0.454。结论大多数胃癌患者家庭照顾者存在预期性悲伤, 且伴有中等程度的照顾负担, 同时, 胃癌患者家庭照顾者预期性悲伤与照顾负担呈正相关关系, 因此, 在临床工作中, 医护人员应对胃癌患者采取积极治疗的同时, 加强对患者家庭照顾者开展有效的健康指导, 通过缓解预期性悲伤程度, 降低其照顾负担及压力, 避免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主要照顾者预期性悲伤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改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主要照顾者身心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主要照顾者215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汉密顿焦虑/抑郁量表和预期性悲伤量表(AGS)进行现况调查,分析预期性悲伤影响因素。结果: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主要照顾者预期性悲伤得分(87.35±7.41)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丧失的感觉维度得分最高(4.08±0.55)分,完成任务的能力维度得分最低(2.21±0.65)分;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焦虑、性别、照顾意愿、与患者关系、患者病程是影响主要照顾者预期性悲伤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主要照顾者预期性悲伤情绪较为明显,性别、焦虑水平、照顾意愿、与患者关系和患者病程影响照顾者悲伤情绪,医护工作者应根据个体情况及早介入干预,提高照顾者身心健康,进而提升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照护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