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7):3109-3111
目的探究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对改善儿童口腔卫生状况、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市几所幼儿园大班儿童家长共计240例,对所有纳入儿童家长开展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干预前后均予以问卷调查,依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干预前后效果。结果干预后幼儿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儿童口腔认知及行为依从性为97.50%,高于干预前8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儿童口腔疾病发生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儿童家长开展口腔健康知识教育,能改善儿童口腔卫生情况,提高对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程度及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盐城市亭湖区不同地区小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现状,以便为不同地区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盐城市亭湖区小学297名二年级学生和312名五年级学生进行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问卷调查和口腔卫生状况检查。[结果]市区小学生对于口腔疾病自我诊断、牙菌斑致牙病、刷牙控制菌斑和预防龋齿基本方法这4项口腔卫生的知晓情况明显好于乡村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市区小学生的口腔健康行为和口腔卫生状况都明显好于乡村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对小学生特别是乡村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措施,提高小学生口腔卫生知识水平,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3.
高薇  刘洪  严俊  乘红 《护理研究》2015,(2):220-222
[目的]研究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效果。[方法]将400名12岁小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人。观察组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同时在家长的监督下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干预6个月后对两组学生口腔卫生状况进行检查,并对口腔健康知识及口腔卫生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6个月后,对照组的龋病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简化软垢指数(DI-S)、简化牙石指数(CI-S)和牙龈指数(GI)等口腔卫生指数明显低于干预前;对照组CI-S和GI高于干预前;观察组对刷牙能预防牙龈疾病、甜食能导致龋坏、使用含氟牙膏能预防龋病的认知率高于干预前。[结论]对儿童进行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儿童的口腔卫生状况,提升儿童的口腔健康知识和口腔卫生行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化教育课程对高职护生老化知识、对老人态度与老人照护意向的影响。[方法]以福建省某高职三年制护生112人为研究对象,以班级群体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6人,观察组给予老化教育课程干预,对照组给予一般老年护理学课程干预,教学时间8周。教学干预前后应用老化知识、对老人态度、老人照护意向量表进行评价分析。[结果]高职护生的老化知识与照护意向呈正相关(r=0.69,P0.05),对老人态度与老人照护意向呈正相关(r=0.53,P0.05);教学干预后观察组高职护生老化知识、对老人态度及老人照护意向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职护理专业开设老化教育课程教学,可提高护生老化知识水平,改善护生对老人正面的态度,增强护生从事老年照护工作的意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幼儿园延续性口腔健康教育对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行为依从性的影响,优化传统口腔健康教育方式,提高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行为依从性。[方法]选取沧州市区4所幼儿园330名3岁~4岁儿童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其中2所幼儿园168名儿童及其家长为干预组,实施延续性口腔健康教育模式,另2所幼儿园162名儿童及其家长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追踪调查2年后两组儿童患龋病率情况及口腔保健行为依从性情况。[结果]2年后干预组儿童患龋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儿童对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优于对照组,干预组儿童口腔保健行为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幼儿园延续性口腔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行为依从性,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口腔保健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盐城市亭湖区不同地区小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现状,以便为不同地区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盐城市亭湖区小学297名二年级学生和312名五年级学生进行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问卷调查和口腔卫生状况检查.[结果]市区小学生对于口腔疾病自我诊断、牙菌斑致牙病、刷牙控制菌斑和预防龋齿基本方法这4项口腔卫生的知晓情况明显好于乡村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市区小学生的口腔健康行为和口腔卫生状况都明显好于乡村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对小学生特别是乡村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措施,提高小学生口腔卫生知识水平,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构建的健康教育模型对牙周病病人健康行为管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5月在我院就诊的340例牙周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58例)和观察组(18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牙周病治疗和传统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实施常规牙周病治疗和基于跨理论模型构建的口腔健康行为管理。干预前后比较两组牙周病病人行为改变阶段、口腔健康行为管理水平、口腔卫生指数。[结果]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牙周病病人行为改变阶段明显前移,口腔健康管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口腔卫生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构建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牙周病病人口腔健康管理水平,对于牙周病的治疗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合并牙周炎病人口腔基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复诊率、口腔卫生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治疗效果等。[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复诊率高于对照组,口腔卫生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能够增加糖尿病合并牙周炎病人的口腔卫生知识,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李丹  邢琰  陈长香 《护理研究》2009,(11):3044-3045
[目的]探讨口腔健康教育对石家庄市小学生不良口腔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口腔调查问卷标准,自行设计调查表。采用课堂式口腔健康教育,并于干预前后调查小学生口腔健康行为习惯情况。[结果]干预前后小学生没有使用儿童含氟牙膏的比例占52.1%、11.8%,错误使用含氟牙膏剂量的占69.8%、11.0%,新牙刷在沸水浸泡中的占60.6%、6.8%,甜点代替正餐占51.0%、10.1%等。干预前后小学生口腔健康行为及态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课堂式口腔健康教育对纠正小学生错误的口腔健康行为及态度有积极作用,应在学校大力开展常规口腔卫生教育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同伴教育对高职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影响,评价在高职院校进行同伴教育的效果.[方法]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陕西省咸阳、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试验组,对试验组学生进行艾滋病同伴教育干预,汉中、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对照组,对学生采用学校常规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分别用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教育前两组在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试验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问卷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伴教育在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方面具有一定效果,但其促进行为转变方面的收效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干预措施,为制订学龄前儿童口腔疾病防治策略及改善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行为提供依据。方法在遵义市随机抽取2所幼儿园大班儿童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问卷调查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辅助刷牙行为、儿童刷牙行为等情况,以"知-信-行"(KAP)理论为基础,以《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为指导,对干预组家长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对照组进行常规教育。干预后6个月,再次问卷调查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与辅助孩子刷牙行为及儿童每日刷牙情况,并对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儿童刷牙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家长对"窝沟封闭、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六龄牙是萌出时间最早的恒磨牙,不会更换""龋齿可引起心、肾等全身疾病""刷牙可以有效去除牙菌斑""乳牙龋病对恒牙及恒牙列有影响"等口腔健康知识回答正确率明显提高,家长每日检查孩子刷牙效果及辅助孩子刷牙行为明显改善,儿童每日2次刷牙率增加,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的家长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KAP理论,以《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为指导的健康教育方式,能有效提高学龄前儿童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改善其辅助刷牙行为,提高儿童每日2次刷牙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营养健康教育扑克牌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对改善单纯性肥胖儿童营养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选取我院管辖下的某社区单纯性肥胖儿童180例,并采用随机数字法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营养健康教育扑克牌模式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育模式干预,对比两组儿童的不同营养认知水平。结果干预前,两组儿童的营养知识、饮食态度、饮食行为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儿童的营养知识、饮食态度、饮食行为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儿童的饮食行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饮食行为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儿童饮食行为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单纯性肥胖儿童应用营养健康教育扑克牌模式干预,能够提高儿童的营养认知水平,改善儿童的饮食态度及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智谋理论的健康教育在口腔种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口腔种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智谋理论的健康教育课程,观察两组病人智谋水平、口腔种植成功率、失约率、对护理满意率及对口腔种植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智谋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口腔种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对护理的满意率及对口腔种植知识知晓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失约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智谋理论的健康教育能提高口腔种植病人智谋水平,提高病人对口腔种植知识的知晓率,降低病人失约率,提高病人对护理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4.
黄文杰  王玉香 《全科护理》2016,(12):1282-1284
[目的]探讨出院计划模式的干预效果是否优于现有的常规出院健康指导。[方法]干预组和对照组病人均接受常规出院健康指导,在此基础之上对照组只发放脑卒中自我护理健康教育手册,干预组发放脑卒中自我护理健康教育手册并实施出院计划模式,比较两组病人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出院计划模式总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前后自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病人各维度得分比较,其中饮食知识、生活起居、疾病知识、康复知识4个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干预组病人自身各维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对照组自身比较,饮食知识、用药知识、生活起居、疾病知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院计划模式可提高病人脑卒中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金蒲解毒口腔护理液在留置胃管病人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留置胃管伴有口腔异味的病人按病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银尔通活性银离子抗菌液,试验组使用金蒲解毒口腔护理液。两组均按操作常规进行口腔护理,每天2次,共10 d,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口臭程度评分及口腔健康状况评分(OHAT)的差异性。[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后口腔OHA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10天口臭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口臭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HAT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前后口臭评分及OHAT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口腔护理液对病人口腔健康状况改善均有明显效果;金蒲解毒口腔护理液对口腔异味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银尔通活性银离子抗菌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动机访谈技术的健康教育对牙周病病人口腔健康行为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选择在上海某口腔医院就诊的182例牙周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基于动机访谈技术的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比较牙周病病人口腔健康行为自我管理情况及口腔卫生指数。[结果]干预前后牙周病病人刷牙频率、时长、方式及每日漱口水漱口频率、洁牙用具使用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软垢指数(DI)、牙石指数(CI)、牙龈指数(GI)、牙龈出血指数(SBI)分别为2(2,3)分、3(2,3)分、2(2,3)分、4(4,4)分;干预后DI、CI、GI、SBI分别为1(0,2)分、1(1,1)分、1(0,2)分、1(0,2)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动机访谈技术的健康教育,有助于牙周病病人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提高口腔健康管理水平,对于牙周病的预防、治疗、康复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同伴教育对高职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影响,评价在高职院校进行同伴教育的效果。[方法]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陕西省咸阳、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试验组,对试验组学生进行艾滋病同伴教育干预,汉中、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对照组,对学生采用学校常规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分别用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教育前两组在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试验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问卷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伴教育在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方面具有一定效果,但其促进行为转变方面的收效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李丹  邢琰  陈长香 《护理研究》2009,23(33):3044-3045
[目的]探讨口腔健康教育对石家庄市小学生不良口腔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口腔调查问卷标准,自行设计调查表.采用课堂式口腔健康教育,并于干预前后调查小学生口腔健康行为习惯情况.[结果]干预前后小学生没有使用儿童含氟牙膏的比例占52.1%、11.8%,错误使用含氟牙膏剂量的占69.8%、11.0%,新牙刷在沸水浸泡中的占60.6%、6.8%,甜点代替正餐占51.0%、10.1%等.干预前后小学生口腔健康行为及态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课堂式口腔健康教育对纠正小学生错误的口腔健康行为及态度有积极作用,应在学校大力开展常规口腔卫生教育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对性健康教育方案对涂阳肺结核病人家庭密切接触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涂阳肺结核病人家庭密切接触者100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方案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健康教育前后结核病核心信息总知晓率、因症就诊率及患病率。[结果]两组干预后及组内干预前后结核病核心信息总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因症就诊率及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涂阳肺结核病人家庭密切接触者实施结核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家庭密切接触者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认知程度,达到提高家庭密切接触者因症就诊率,降低患病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服务性学习应用于脑卒中家庭照护者院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区组随机法将32名初发住院脑卒中病人家庭照护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人,对照组采用随时口头宣教;观察组采用有计划的服务性学习方法进行为期7d的院内健康教育。[结果]两组教育质量、成绩评价及病人满意度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93.75%家庭照护者对服务性学习持肯定态度。[结论]服务性学习可提高家庭照护者健康教育效果,增强照护能力,间接提高病人满意度及对医疗措施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