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康复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具有多种优势和发展方向.中医康复医学和现代康复医学有共同的理论基础.可以发挥中医优势,结合中医康复医学的发展趋势,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中西医结合的康复医学科.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疼痛康复医学体系的诊疗范围、病种及治疗特点,从国际、国内等多个方面探讨疼痛康复治疗理念和最新发展趋势。提出疼痛康复医学的发展必须得到重点关注。从中国国情需要出发,利用业已成熟的中医疼痛康复治疗技术结合西医慢性疼痛诊断治疗,提倡中西医结合"大康复"治疗理念。在实践中提出目前中国发展疼痛康复医学存在的问题,给出医疗模式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正>中医康复医学是促进伤残身心功能康复的新兴医学学科,进入21世纪以来,中医康复医学在我国的发展比较迅速。作为湖北省第三批博士团医疗队成员,笔者有幸参与了巴东县及黄冈地区的巡回调研,发现基层医院中医康复医学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若干思考。1对中医康复医学的认识亟待提高在调研过程中,见到较多错过最佳康复治疗时机的脑瘫患儿,询问病史,患儿家属称曾做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但未见  相似文献   

4.
康复医学是继,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之后的第三医学,是20世纪中期才出现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康复医学的发展是人类医学事业进步的重要趋势。康复医学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各种有效的功能训练,辅以药物、手术、饮食疗法。中医康复医学是运用针灸推拿、药物食疗、导引吐纳、药浴熏蒸、自然疗养康复法的一门中医应用学科,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和特点。中西医结合的康复学能够充分发挥中西医的长处,能够促进中西医之间取长补短,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张泓  何可 《中医药导报》2008,14(10):92-93
从康复医学的兴起与发展对康复医学教育的重要性进行简要介绍,指出我国康复医学发展的两个瓶颈问题,论证康复医学与针灸推拿学科之间的密切关系,提出解决我国康复医学发展瓶颈问题的探索性建议,并指明中医院校针推专业目前开设康复医学必修课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中医康复治疗技术近年来日益受到康复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在近年骨科康复领域,吸收中医学理论及传统的治疗方法,追根寻源结合运动医学的治疗,在各型骨折、脱位复位后等骨科常见疾病的治疗方面有着药物和手术治疗所不能取代的优势。本文主要探讨和总结中医康复治疗技术在临床上对骨性关节炎的的康复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医院校《康复医学》教学应突出中医特色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上个世纪80年代康复医学传入中国后,迅速发展。同时唤起了人们对中医康复方法的极大热情。在康复医学的教学中,特别感到应突出中医特色,并对此撰写本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医康复是呼吸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医学理论与现代康复医学相辅相成。康复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根据《中西医结合呼吸康复学》《中医肺康复学》的编写经验、结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呼吸康复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及临床经验,深入探讨如何更有效地推进中西医结合呼吸康复学的教学工作,以期培养出更多具备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康复专业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创伤骨科患者出院后风险管理与中医康复效果,并分析中医康复技术对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22年接受骨伤治疗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医学服务,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医学服务的基础上接受中医康复技术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随访期间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活动能力、药物管理、营养水平、心理支持等管理质量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康复技术对创伤骨科患者的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够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康复水平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中医康复技术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具有历史悠久、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费用低廉等诸多优势,受到广大医患双方的普遍青睐。与现代康复方法相比,它具有独特的理论特色和治疗优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传统康复方法不断与现代康复方法相结合,催生出了一大批具有中医康复特色的康复治疗器械,特别是物理治疗类仪器。研究将传统康复方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康复理疗仪器,对传统康复医学的发展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康复医学是集中医、西医两大生命科学为一体的特色医学,现代康复与传统康复并存、融合是中国特色康复医学的灵魂.四川大学康复教学中深化康复治疗专业传统康复医学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学目标、授课内容、思维培养、教学实训、教学评估等多方面探索.康复人才培养重视学生的中医思维及实用传统康复技术,提升传统康复和现代康复的结合能力,培...  相似文献   

12.
通过参阅古典医籍及对现代康复书籍,明确了中医康复及现代康复的概念。回顾中医康复近10年的研究成果,认为康复人员缺少及教育不足是目前中医康复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医康复教育应引起高度重视,提出中医康复教育中中西医并重的必要性。对于在职人员的康复教育,在工作中以学习为主,以理论为指导,通过进修得以提高。本科中医康复教育要在临床康复学、针灸学、推拿学等必修课程基础上,重点突出康复医学评定、康复治疗学的课程教育,推动中医学在康复领域的广泛应用,以提高中医康复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参阅古典医籍及对现代康复书籍,明确了中医康复及现代康复的概念。回顾中医康复近10年的研究成果,认为康复人员缺少及教育不足是目前中医康复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医康复教育应引起高度重视,提出中医康复教育中中西医并重的必要性。对于在职人员的康复教育,在工作中以学习为主,以理论为指导,通过进修得以提高。本科中医康复教育要在临床康复学、针灸学、推拿学等必修课程基础上,重点突出康复医学评定、康复治疗学的课程教育,推动中医学在康复领域的广泛应用,以提高中医康复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4.
通过探讨骨伤康复医学的发展历程,发现导致中医伤科康复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指导理论的缺陷,究其根源是由于指导医学发展的基础理论不同,因此要实现中医伤科康复的可持续发展,让中医走向世界,就应从其渊源上来解决其发展缓慢的问题,即有效地将生物力学的概念引入中医伤科康复医学的领域,以力学实践为指导,深入探讨力系系统不平衡与解剖学微细变化的关系,从而剖析骨伤康复发展的种种局限,为骨伤康复未来力学发展模式的蓝图作一尝试性勾画。  相似文献   

15.
中医康复治疗在眼病中的应用高健生康复医学逐渐受到医学界和患者的重视,并已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医学领域中发展起来,而在我国则刚刚起步。关于眼科疾病的康复治疗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上中医对眼科疾病的康复治疗,早在三千多年前即有记载,如疾医、疡医、兽...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发挥推拿疗法的优势,国家863计划“缺血性中风中医综合方案早期康复和避免复发的研究”中的推拿康复操作程式充分体现中西医汇通特色,应用中医推拿手法和经穴为蓝本,借鉴西医康复医学理论和技术方法,经临床试验对中风病早期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具有较好的疗效,现将该方案中风病推拿治疗的思路与经验总结如下。1推拿治疗辅以西医康复手段早期介入推拿治疗中风病古已有之,但今人多用于中风后遗症期。但鉴于中风后遗症期患者中枢神经恢复迟滞的特点,推拿治疗很难取得显著疗效。而现代医学的发展认识到中风患者神经损伤后的恢复过程包括病理性方面的恢复和功能性恢复两个部分,而功能性恢复主要依靠大脑的可塑性机制,即大脑功能  相似文献   

17.
借鉴康复医学成果促进针灸推拿学科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借鉴康复医学成果促进针灸推拿学科的发展。方法:参阅相关文献资料、当代研究成果,结合临床体会进行论述。结论:在探索发展我国中医和康复医学事业过程中,我们要重视继承发挥中医药学的优势,注重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经验,针灸、推拿的优势及可进一步发展之处。反之,针灸推拿某些方面是可以借鉴康复医学理论与技术,促进针灸推拿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康复医学作为与预防、临床、保健并列的第四类医学,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全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从中西比较医药学角度研究康复医学的意义,并从文化背景与思维模式、产生与发展源流、原则与观点3个方面对中西康复医学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各自的特点、优势和不足,指出康复在未来医学体系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中西医的融合将成为未来康复医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浅谈五禽戏在康复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五禽戏的简介,阐述了其主要内容、运动治疗作用以及中医治疗作用.针对现代康复医学的疾病功能降碍,介绍了五禽戏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提出中医传统康复治疗方法包括五禽戏在内,将在康复临床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中医康复学专业是结合我国国情和康复发展需求而产生的一个新兴专业。发展中医康复学专业是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需要,亦是建立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康复发展之路的需要。高等中医院校作为培养中医康复学人才的前沿阵地,应坚持继承创新、守中融西的思想,探索与构建适用于高等中医院校中医康复学专业的课程知识体系,为中医康复人才的培养提供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