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因冠心病而死亡的占其死亡总数的50%左右.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具有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的优点,已成为当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常用的穿刺路径为股动脉和桡动脉,经股动脉途径(TFA-PPCI)是PCI的常规途径,随着穿刺技术及器设备的改进,经桡动脉途径(TRA-PPCI)越来越受到重视,临床应用逐渐增多.两种不同途径的(PCI)术均需穿刺动脉来完成,属于有创手术,且随着各种大管径导管,血管鞘的应用及围手术期抗凝药物的使用,使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所致的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如处理不当可引起出血、皮下血肿等严重的血管并发症,重者还需外科手术或输血治疗,增加病人卧床时间及痛苦.因此,护士应充分认识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注意识别危险因素,正确掌握预防处理的护理措施,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本文现就两种路径PCI术后常见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陈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腓骨高位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归属于Leuge-Hansen旋前外旋型Ⅲ度损伤,常合并内侧三角韧带损伤,是否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仍未获得一致的意见.为此笔者介绍一种创伤较小的手术方法,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整理我院收治的42名腹部创伤手术患者的CT诊断资料和手术治疗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4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发现有40例患者的CT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准确率达到95.24%,2例CT检查未能全面反映患者腹部损伤病情,血管损伤未能诊断出来.结论:CT检查是腹部损伤的重要诊断手段之一,通过CT检查可以清楚显示创伤的位置、面积、类别等信息,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准确信息,对患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髁间粉碎骨折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肱骨髁间粉碎骨折是比较严重的肘部创伤.骨折发生后,肘部迅速肿胀,而影响骨折复位手术的开展.同时,手术时存在骨折碎裂难复位、骨折块固定困难、易损伤周围血管神经等特点,内固定后容易发生再移位和关节粘连,对肘关节功能有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5.
膝关节脱位是一种严重的创伤,一旦脱位易造成血管、神经、韧带的损伤,治疗护理不当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致残率很高.尽管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即可诊断膝关节脱位,但对于膝关节脱位后自动复位的患者,就诊时并无明显的膝关节脱位体征和X线表现,临床上容易忽略而延误诊断,所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血管、神经是否损伤非常重要[1].  相似文献   

6.
牛贵陆 《中医正骨》2004,16(7):17-17
股骨下端及胫骨上端是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根治的方法是手术彻底切除或截肢治疗.自1990年10月~2003年5月,我们采用经股动脉插管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26例,阻断肿瘤供血动脉,使肿瘤细胞坏死,瘤体萎缩变小,为手术治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结合术后进一步化疗或放疗,疗效显著,病人存活率明显提高.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腔内心造血管内支撑术在治疗血管外科疾病中早期临床疗效。方法9例病人接受腔内人造血管内的支撵术治疗。其中腹主动脉瘤6例,在锁骨下动脉瘤1例,左髂股动脉瘘1例,左髋股动脉重度硬化性狭窄1例。术前均行DupIex彩超、四肢节段性测压和X线DsA造影,6例动脉瘤病人术前行三维重建螺旋CT。结果术后即刻x线DsA造影显示,7例动脉瘤消失,近远端人造血管与宿主动脉结合处均未见渗漏;1例左髂动静脉瘘及瘤体消失;1例左髂股动脉重度狭窄消失,人造血管通畅;1例腹主动脉瘤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手术后第3天死亡。临床成功率88.88%,术后1年螺旋CT或Duplex彩超随访显示;5例腹主动脉瘤和l例髂总动静脉瘘腔内人造血管无移位,无渗漏,动脉瘤腔无增大;l例左髂股动脉重度狭窄术后间歇性跛行消失;1例锁骨下动脉瘤术后存在少量渗漏,2个月后自闭合。结论近期随访表明,腔内人造血管内支撑术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治疗腹主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新方法及新进展,但近期疗效还有待进行继续观察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高压油漆注射伤新西兰大白兔血管神经组织病理变化及肢体血循环变化的规律,为临床治疗该类损伤提供病理学依据。方法取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耳缘静脉麻醉后用高压油漆喷枪向新西兰大白兔的腹股沟区喷射工业用油漆,注射后8 h内每隔1 h切取新西兰大白兔的股动脉、股神经、股静脉制作切片,HE染色后分别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肉眼观察各时点新西兰大白兔伤肢肢体血液循环情况。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西兰大白兔的股动脉搏动逐渐减弱消失,肢体远端毛细血管回流消失。光镜下股静脉出现静脉炎表现;股动脉内膜的连续性发生破坏,内有血栓形成;股神经的外膜连续性发生破坏,外膜周围附着有大量炎性细胞。电镜下发现血管内膜破坏,肌层细胞向血管内膜突入,纤维条索形成,神经髓鞘松弛排列紊乱,线粒体空泡形成。高压油漆喷枪注射伤后8 h,兔的股动脉、股静脉、股神经出现了不可逆性严重损伤。结论对于高压油漆注射伤这类严重的复合性损伤,应尽可能在伤后8 h内进行彻底手术清创,避免重要血管神经出现不可逆性、灾难性损伤,最大限度降低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介入止血术在盆部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的应用。方法:本组20例病人均为男性,均为盆部创伤伴严重的失血性休克,到医院时血压30~70/0-20mmH(平均42/17mmHg)。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于来院后1.5h内急诊行选择性盆部动脉造影及损伤血管栓塞止血治疗,再予相应外科处理和其他综合救治措施。结果:20例病人均可见盆腔髂内动脉分支损伤,其中右侧臀上动脉及其分支损伤8例、右侧臀下动脉损伤z例、右侧阴部内动脉损伤1例、左侧臀上动脉损伤6例、左侧臀下动脉损伤2例、左侧闭孔动脉损伤1例,均成功进行选择或超选择性损伤血管栓塞止血。然后经短时间继续扩客后所有病人血压迅速回升,平均30min内血压升至90~110/50-80mmHg(平均102/68mmHg)。20例病人未出现严重的栓塞并发症,全部救治存活。结论:急诊介入止血术是救治盆部创伤合并大出血、失血性休克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臂双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5例前臂双骨折病人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分别采用前臂尺骨背侧入路及桡骨掌侧入路,分别放置前臂自动加压(DCP或LC-DCP)接骨板或锁定钢板(LCP),钻孔旋入螺钉内固定.术后依骨折固定牢固程度决定是否加用外固定.结果:所有病人半年后X线片见骨折均愈合,前臂旋转功能满意.结论:钢板内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能有效地恢复前臂的旋转功能,但需掌握好手术指征和手术技巧.桡骨骨折的掌侧手术入路能有效避开桡神经深支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如何减少四肢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方法:主要根据我院骨科2007—2009年度进行四肢创伤手术的2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系统分析。结果及结论:调查的患者中发生院内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有8名,占全部手术病人的4%,对其原因分析高龄,手术清创不够彻底,术前未使用有效的抗生素进行预防,有基础疾病,四肢主干血管损伤缺血严重未及时再通,手术季节和情绪与伤口感染有确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创伤性胰腺炎CT表现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提高对创伤性胰腺炎的诊断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临床随访证实的15例闭合性腹部外伤致胰腺损伤的CT表现。男11例,女4例,年龄16~53岁,平均年龄(28.6±11.32)岁。结果:胰腺局限性或弥漫肿大10例,明显局限性血肿形成2例,网膜囊积液8例,胰周积液及左侧肾前筋膜增厚11例,其中3例主胰管损伤中仅1例CT检出。假性囊肿5例,于伤后5—7天内出现3例,于外伤3周后出现2例;而其中1例患者于1周内出现囊肿的基础上,在3周后出现多发囊肿。4例首次CT检查阴性。结论:多层螺旋CT在胰腺损伤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早期可对多数病例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腹部闭合性损伤常见于生产、交通和生活事故中.病人的预后决定于有无内脏损伤,常伴有其他部位伤,如脑外伤、胸外伤和骨折等,掩盖了病史和体征,而使其诊断不易明确;又因某些表现轻微的损伤,也可能有腹内脏器损伤.因此,对腹部闭合性损伤,必须密切观察,反复检查,妥善处理,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血管意外(CVA)合并糖尿病者临床、预后及诸多因素与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对53例CVA患者进行意外分析,根据诊断标准对患者的病情做判断.结果:CVA患者的死亡率为感染率为27.23%1,CVA合并高血压患者48.39%,72.72%的存活者合并偏瘫或肢体感觉障碍,死亡率为小部分(22.59% )出现低血糖和合并酮症酸中毒(9.6% ).结论:CVA的意外的发生要进行相对的治疗,同时注意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预防糖尿病合并急性南血管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病人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其主要针对特定的病人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和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通过制成一个日程计划表,对何时该做哪项检查、治疗及护理,病情达到何种程度,何时可出院等目标进行一个详细的描述与记录.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或等医生指示后才为病人实施治疗护理,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病人亦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主动参与护理过程,增强病人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达到最佳护理效果,护患双方相互促进,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此类模式对促进病人的愈合具有很大的帮助.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是经皮股动脉穿刺,在全身肝素化下通过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的血管内介入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外周动脉穿刺插管的方法,经血管造影明确供血血管的位置,经导管向其内灌注扩张血管药、舒筋活血中药和溶栓药物,以改善股骨头供血状况;并追综随访1—3年,根据杨白明评定标准从疼痛、功能、X片3个方面进行判定,观察其临床症状的改善。结果:Ⅰ~Ⅲ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病人的临床症状减轻,甚至消失;痊愈50%、显效25%、有效15%,(p〈O.05)。结论:通过对介入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疗效观察,发现其介入治疗Ⅰ~Ⅲ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冠脉搭桥(CABG)患者术前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后随访1年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6月1日的冠心病(CAD)患者,经冠脉造影证实为严重的三支血管病变不适宜行内科介入治疗,需外科冠脉搭桥(CABG)治疗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予以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围手术期间经上述药物治疗病情稳定者32例作为对照组.经上述药物治疗后仍反复出现心绞痛发作者28例作为观察组,予以盐酸替罗非班连续静脉应用24-72h,用至术前停用24h.随访1年,观察用药后两组患者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有无差异.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得出观察组在随访1年时与对照组相比,心血管意外事件无显著降低.结论:外科冠搭桥患者术前使用盐酸替罗非班远期无明显降低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重型颅脑损伤是当今颅脑损伤治疗的重点,不论是原发性颅脑损伤,还是继发性颅脑损伤,其最终会导致颅内压急剧升高.外伤性颅内血肿,在闭合性颅脑损伤中占10%左右,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占40-50%.在其早期,急诊手术治疗是减少或去除颅内高压的重要举措.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为12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开颅手术,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动脉血管的异常改变而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多因蛛网膜下腔出血而引起,部分病人是因脑血管痉挛、闭塞或因动脉瘤压迫周围组织造成,导致病人致残或死亡,主要见于中年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也是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病死率较高(35~60%),严重威胁病人的安全.我科近期成功救治了1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后合并ARDS的病人.  相似文献   

20.
眼是人体暴露的器官,眼组织结构精细而脆弱,受伤后往往发生单眼或双眼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甚至眼球丧失,是单眼失明的最主要原因.机械性、物理性和化学性等因素直接作用于眼部,引起眼球或附属器的结构和功能损害,统称眼外伤.玻璃体切割术具有手术难度大,眼内操作时间较长,组织损伤重等特点.患者对该手术的恐惧心理严重,对手术的期望值较高.眼外伤玻璃体割术患者的护理对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