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李芳玉  吴岩 《河南建材》2022,(4):147-149
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城市交通的"快"与"慢".以自行车、步行为代表的慢行交通方式,因为低碳、绿色等特点,正越来越受到重视.慢行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理念的重点研究领域.慢行交通是一种最低碳、最环保的交通,也是一种健康方便的出行方式.在绿色交通和低碳交通的引领下...  相似文献   

2.
《门窗》2014,(5)
中国城市中居民最普遍的出行方式是以自行车和步行构成的慢行交通。当前,城市机动化飞速发展,出行环境越来越恶劣,悸动交通不断侵犯着城市慢性者的出行权。深入研究城市慢行交通的规划理论以及方法是城市慢行交通发展的必然过程。本文分析了城市慢行交通发展的目标,对慢行交通换乘方式和慢行交通行为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不断来完善城市慢行交通规则。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效发展,人们对城市街区品质的要求逐步提高。慢行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国家层面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入推进绿色交通发展的意见》(2017年),提出全面开展绿色出行行动,加强自行车专用道和行人步道等城市慢行系统建设,改善自行车、步行出行条件。在沈阳市层面,提出完善慢行交通系统是沈阳市解决城市"出行难"的重要抓手。本文以问题为导向,在借鉴国内外其他城市慢行交通治理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沈阳市特点,提出沈阳市慢行交通系统改善思路及方法,为其他城市慢行交通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基于南京六合生活片区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分析生活片区慢行交通现状问题,提出系统规划的技术路线;确定城市内部慢行出行的主要脉络,进行慢行系统结构性布局;遵循城市功能、慢行出行特征差异,进行慢行分区划分与慢行交通设施分类分级;结合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合理配置慢行交通设施。最后强调在"公交优先、慢行友好"理念下,完善慢行交通系统,引导居民公交+慢行方式出行,将成为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面对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大城市病,人们渴望一种绿色、环保、低碳的出行方式.于是,在公共汽车和轨道交通之外,慢行系统成为一个必然选择. 慢行系统不仅是将步行和自行车路权还给市民,而且是对城市大交通格局的优化、重塑,让慢行理念真正融入城市现实生活,涉及一系列公共空间的调整、公共资源的配置.慢行系统本质上蕴含了公平和谐、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在构建绿色出行方式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倡导了健康从容的生活方式,象征着现代人对浮躁都市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对环境的关注和人本主义的回归正在使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在城市中成为受鼓励的出行方式。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为主体的城市慢行系统,体现了公平和谐、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满足城市居民通勤、休闲、观光等交通需求的同时,也使人们有暇去欣赏和体味城市个性化空间的魅力,与此同时,城市慢行系统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还体现在减少资源消耗和对城市环境的积极影响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7.
概念:慢行交通与慢行交通系统 “慢行交通”是相对于快速和高速交通而言的,有时也可以称为非机动化交通,一般情况下,慢行交通是出行速度不大于15 km/h的交通方式.慢行交通包括步行及非机动车交通,由于许多大城市的非机动车交通主要是自行车交通,慢行交通的主体就成为步行及自行车交通.  相似文献   

8.
<正>根据丽水生态宜居城市的特点,结合道路资源构建自行车通勤骨架系统,结合山水资源构建自行车游憩休闲系统,通过公共自行车、自行车停车场地等设施的规划配置,完善自行车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换乘体系,对老城区局部交通拥挤路段打造"公交+慢行"的绿色交通示范区,引导市民绿色出行习惯。  相似文献   

9.
机动化的迅猛发展,高速的城市建设导致我国城市空间缺失、环境日益恶化,城市交通问题越发严重。建立低碳绿色的出行方式,营造特色的慢行空间,需要摆脱以往的惯性思维,解决城市慢行空间问题,建立慢行出行机遇,引导城市居民选择步行、自行车、公交出行的绿色出行方式,进一步提升城市空间活力。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更好地推动传统村落发展,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南口镇侨乡村结合该村现状,尝试引入了慢行系统。所谓"慢行系统"即是指把步行、自行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主要交通方式,引导居民共同营造舒适、安全、便捷、清洁、宁静的交通和生活环境的一套系统。慢行系统的引入,既契合了侨乡村的古村传统  相似文献   

11.
在低碳出行与城市街道可达性的关联性分析基础上,从宏观城市路网与中观街道空间两个层面提出了引导低碳出行的出行动线空间模式。在宏观层面上,研究了高可达性的道路路网形式、适宜的街区尺度与道路间距,提出了"公交廊道+步行网络"的方格网城市路网模式。在中观层面上,从步行出行与自行车出行两个方面,提出了慢行友好的街道空间模式与街道断面模式。  相似文献   

12.
站城协同,指铁路客站与城市日常运行相互融合、联动发展的过程,包括机动交通和骑行步行在内的运动系统是其重要内容。欧洲铁路车站作为铁路建设先驱,在绿色出行趋势下,不断实践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等高效可持续的站城协同模式。通过实地调研欧洲铁路站区的运动模式组织,总结其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私家车及出租车等系统在绿色出行趋势下的协同策略。步行系统以立体交通高效组织;自行车和公共交通以高可达性和高路权分配提升服务;小汽车以压缩路权、限制停车降低使用强度,推行差别化交通管理。并希望以此作为中国“站城协同”探索和实践之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合肥市弱势群体出行需求的角度出发,运用现场考查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文献参考,结合合肥市现状,剖析了优先发展公交系统在交通改善中的作用与意义,提出优化公交线路的创新思路,将公交服务分为四类,并用红、绿、蓝、黄四种颜色加以区别;增加公交数量、一卡通按距离收费、控制公务车、调整出租车运营模式、设计自行车专用车道、改善步行系统的环境,引入"人行+公交车+自行车"的出行模式,创造低碳便捷的交通出行。  相似文献   

14.
张琬乔  张译文 《四川建材》2016,(4):166-167,169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为缓解机动车为主导的城市出行压力,大城市或特大城市已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及慢行出行系统,但对于大部分已经以机动车为主导但公共交通发展尚为欠缺的中小型城市来说,慢行出行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因此,以慢行出行为导向的城市设计或多交通模式出行为导向的慢行系统设计成为"路权归还行人"的主要方式。由步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构成的慢行网络是依托机动交通路网而形成的街道网络,而山地城市的城市形态及街道网络结合地形地势等环境特点发展,因此其慢行网络也具有三维特性。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选取酉阳县总体城市设计实践中以慢行为导向的街道网络形态研究,并基于该研究对酉阳县慢行系统设计的实践进行实验性探索。本文以空间句法及GIS平台分析为主要量化研究工具,分析研究范围内以慢行为导向的街道网络现存问题,并提出优化解决方案及具体控制措施,从而指导相应慢行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5.
分析总结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国内城市旧城中心区的交通疏解可采取设立交通限速区,合理分流、疏导穿越交通,减少停车供给,引入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设置区内公交环线与慢行优先网络等模式和策略.南宁市朝阳地区交通拥堵治理采取三级分区差异化管理、合理疏导内外交通以及"公交干线+步行网络"的快慢交通结合方式,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思维为城市交通系统规划研究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更多可能,对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色慢行交通系统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探索了运用大数据思维,融合多元数据,通过与平台对接开放数据、共享数据,采集准确的基础出行数据,分析绿色慢行出行的规律和特点,制定了"公交+慢行"发展的战略定位;其次,做出了绿道慢行系统的总体规划及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收集分析基础资料,运用大数据思维,构建符合厦门自身特点的绿色慢行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国民汽车保有量不断上升。城市交通建设主要集中在车行道路、地铁等大型交通设施方面。论文基于厦门市出行结构的分析,以及城市步行及自行车交通设施现状,提出作为全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的厦门,城市步行与自行车绿色交通系统规划建设战略定位与总体布局,重点是建设高效率的公交运输体系,适度的控制机动车发展;协调城市发展的骨干运输网络系统;建立完善的现代化交通管理体系,提高道路交通系统运行效率。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是构建低碳环保、健康快捷的城市绿色交通体系的重要内容,对打造"宜居城市"和"健康城市"具有重要意义。规划建设良好的步行和自行车绿色交通系统,对优化完善城市综合交通环境,提升城市吸引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和社会近年来的突飞猛进使得城市交通系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其中,城市步行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共享单车等新兴出行方式的出现解决了公共交通使用者在轨道交通站和目的地之间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但是,我们也发现慢性交通方式的环境还并不理想,存在快慢车混行、慢行系统缺乏吸引力等诸多问题。本文以厦门轨道交通集美学村站与周边地区之间的接驳慢行系统为研究对象,在TOD和城市意象等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城市轨道交通站和慢行交通之间的换乘接驳系统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城市核心区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的情况下,规划完善的慢行交通系统,对于促进城市核心区交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昆明市三市街东侧城市核心片区慢行交通系统现状的研究,分析片区交通现状与问题,提出片区慢行交通系统改善对策:建设慢行道路系统,完善慢行交通设施;加强慢行交通设施管理与维护,规范慢行交通运行秩序;减少慢行交通高峰时段交通量,使慢行交通量与慢行交通设施交通容量相匹配。最后指出引导居民采用公交+慢行方式出行将成为解决城市核心区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祝烨 《重庆建筑》2015,(2):15-17
北碚组团位于重庆主城区西北部,一直以来具有组团内部出行比例高、慢行交通出行比例高的特点。该文从组团城市扩展与交通出行发展相结合的角度,分析城市面积扩展后对交通出行结构、居民出行距离等带来的影响。结合绿色城市、慢行城市的规划理念,从城市组团功能的划分调整入手,通过对组团的功能拆分,结合功能布局和交通走廊,重点布置以有轨电车、自行车系统相结合的慢行交通网络;对组团中心的集中步行区域,按照人车特性划分完全步行区、慢速区、普速区三个圈层,有效减小人车干扰,构建以人为本的城市中心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