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基于3G无线传感的桥梁集群健康实时监测系统。系统将3G无线模块与ZIGBEE无线传感网络模块统一于AT91SAM9G20 ARM微处理器芯片,嵌入LINUX操作系统,设计了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下位机系统。采用VC6.0软件,设计了桥梁健康监测中心上位机系统。在桥梁集群上80个采集点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数据存储和无线传输稳定可靠,可满足桥梁集群无线健康监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基于USB控制器芯片CY7C68013A和无线射频芯片nRF2401,设计了一种无线USB接口的数据传输系统,并详细介绍无线USB接口的软硬件设计。与采用多芯片实现USB接口的系统相比,使用单芯片完成USB接口的设计,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下位机由FPGA作为主控芯片,使得硬件设计更加灵活,提高了硬件部分的可移植性。该系统具有USB接口所支持的可热插拔、即插即用的特点,并且实现了数据的无线传输,无需布置通信电缆。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国内氧化锌避雷器在线监测的研究发展,分析了在线监测的原理方法,进行了基于nRF903无线传输的氧化锌避雷器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设计,采用MSP430系列的MSP430F169作为微控制器芯片。  相似文献   

4.
根据竞走运动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传输的竞走训练裁判系统。本系统主要有竞走犯规信号的捕获、信号的无线传输和USB上传等功能。主控制芯片采用超低功耗单片机MSP430F133,连接DS1302时钟芯片、Nord ic公司的无线收发芯片nRF905、Cygnal公司的UART转USB芯片CP2101等。给出了电路的设计,试验表明该系统取得了一定的预期效果,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粮库有线温度监测布线复杂的缺点,设计并实现了粮库无线温度监测系统。系统采用MSP430F149作为MCU,结合温度传感器DS18B20与n RF24L01+射频芯片完成温度的采集与数据的无线传输,同时利用C#.NET完成了上位机监测软件的开发。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实时地监测粮库的温度状况,并且测量精度高,符合预期设计结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过去的以固定电话作为远距离沟通的主要形式,逐渐转化为以移动设备无线通信作为日常生活的主要沟通方式,代表着无线语音传输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了进一步探究基于STM32芯片的无线语音传输系统的构建与实现,文章从STM32芯片的特点和无线语音传输系统的含义入手,详细分析了基于STM32芯片的无线语音传输系统的整体设计思路和大体结构,对该无线语音传输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结构进行了分类阐述,展现了基于STM32芯片构建的无线语音传输系统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周茜 《信息技术》2014,(10):207-210
系统以单片机STC89C52RC作为控制处理核心,采用芯片nRF905为无线传输模块,HS1100/HS1101传感器采集湿度信号,设计了一种无线仓储湿度检测仪。经实验测试表明:系统湿度检测范围为10%RH~100%RH;精度达±1%RH,数据无线传输距离200米。设计的系统符合预期要求,可在仓储日常管理、气象、酒厂等不易布线,且需要实时监测湿度参数的场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AT89S52单片机和射频芯片nRF24L01模块设计了一种的低功耗无线温度监测系统。该系统能实现在恶劣条件下的实现对温度的远程采集和无线传输,并可利用RS-232串口与PC联机。它具有电路简单、功耗低、数据传输可靠性高等特点,能满足恶劣条件下的环境温度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监测系统的局限性,结合单片机控制技术和射频无线通信技术,设计了基于无线数据收发芯片nRF905、以MSP430F149为主处理芯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系统,详细阐述了设计原理以及无线通信协议,并对部分基本电路和软件流程进行了介绍。无线监测系统相比有线监测系统应用灵活,可移动性强,将是未来监测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Zig Bee无线组网的桥梁索力测量系统。该系统采用TI公司的CC2530芯片组建无线数据传输网络,采用MEMS传感器对桥梁多个拉索进行布点,用STM32芯片组成控制处理模块,实现一次性同步得到桥梁多拉索的索力数据,解决了桥梁监测数据采集麻烦问题。该系统具有节点功耗小、传输距离远、组网容易、成本低、网络容量大等优势,现场应用实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海洋环境中最重要的应用是海洋环境的实时监控系统。与其他监测系统相比,海洋实时监测系统具有实时传感器节点,独立性高,精度高的特点。为了提高传感器的监测能力和稳定性,针对海洋环境管理的需求,提出并研究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并采用了将ZigBee通信与GPRS和GPRS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卫星通信,可以有效地监测海洋污染状况,为海洋环境监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技术,对于后期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针对通过住院观察病人的心电图来对心血管疾病进行诊断的方法的不足,文中采用无线传感网络作为监控系统的信息采集平台,将其应用于人体健康监控领域,设计并实现了一款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手机实时医疗监护系统。系统通过无线传感网络来对患者的心电数据进行集中式管理.并可通过医生工作站来实现对患者的远程病情诊断。与目前现有的远程医疗监护系统相比,基于无线佳感网络的手机实时医疗监护系统具有精确度高、实时性好、能耗低、部署方便、设备廉价等一系列优势。  相似文献   

13.
本设计采用ZigBee无线网络和STM32F103微控制器实现H2S,CO和CH4三种有害气体浓度的采集,并采用周立功公司的ZICM2410模块组建的ZigBee无线网络进行数据通信,通过上位机软件实现对气体浓度的实时监测.系统包含硬件设计、软件设计、ZigBee无线网络通信建立等.通过实验证明,本系统检测有害气体精度高,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喻言  欧进萍   《电子器件》2005,28(3):461-465
针对传统的应变采集传输方法存在的问题,结合电阻应变片工作机理,提出了一种用于结构局部应变监测的无线传感器及其系统;重点介绍了系统的核心部分。即无线应变传感器,的组成及功能;并详细讨论了该无线采集传输装置中典型电路的设计,给出了软件流程图;最后对所研制的系统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无线传感器及其系统,具有采集准确、传输可靠、价格低廉、携带方便、简单实用等特点,适合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的角度测量设备体积庞大,测量精度低,实时性差等问题,介绍了一种空间物体三维姿态监测系统,其使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监测空间物体的横摆角和俯仰角,使用三轴地磁传感器,结合加速度传感器对其进行修正,监测空间物体的滚转角,监测数据通过Zigbee无线通信网络传输至监测终端进行数据的实时显示与存储.测试实验证明系统具有使用灵活、测量精度高,实时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摘要:当前市场上甲醛监测仪监测区域点固定,功耗高,性能单一,无法分析房间各区域内甲醛流向及分布。文中采用低功耗MSP430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多子机网点辅助监测,通过NRF24L01无线模块进行无线通信。在数据采集可靠性、数据噪声滤波方面给出了一定的分析及解决方法,提出了间歇式数据采集方案,利用均值滤波器及扩展卡尔曼滤波器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滤波,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试验结果表明,系统检测精度高,误差小于3%;功耗低,采用5号2000 mA干电池4节供电,则子机系统连续工作时间可达6个月以上,主机系统可连续工作5个月以上。系统能自动判断甲醛含量趋势走向,并能对高含量区域进行重点监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适用于民用检测场合。  相似文献   

17.
由于监测点偏远、分散和监测对象多样性,使无线监测系统的应用受到局限。对此作者提出了一种基于射频通信技术的解决方案。首先叙述了系统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给出了系统节点的硬件设计和通信协议。系统以超低功耗16位微控制器MSP430和单片射频收发芯片nRF905为核心,在通信协议中引入跳频机制,提高了系统抗干扰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实时性好、稳定性高、功耗低、实用性强、灵活性高,可以实现多种信号的高精度监测,对于设计通信数据量小的无线监测系统具有良好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国辉 《电子测试》2013,(10):19-21,11
本文采用x波段雷达测距技术实现施工周围的高压输电线进行测距,识别能力强,检测精度高。本系统还可将测量结果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传至操作室进行数码显示。当进入危险距离范围内时,自动启动声光报警系统和视频监测系统,并将报警信息进行存储备查;同时系统向附近的安全监督员发送报警信息。可以有效地保证高压施工现场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针对分布比较分散,场所不固定,或是环境比较恶劣的监测现场,提出了一种通用的远程监测终端的设计方法。终端具有模块化的数据采集功能,并采用ARM9处理器和Linux操作系统,用Qt/Embedded编写终端应用程序,使其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GPRS(通用无线分组业务)无线通信技术将处理过的数据发往监测中心,存入数据库。实际实验证明,该终端数据处理速度快,精度高,实时性好,可以满足一般监测现场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deals with a wireless pervasive communication system to support advanced healthcare applications. The proposed system is based on an ad hoc interaction of mobile body sensor networks with independent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lready deployed within the environments in order to allow a continuous and context aware health monitoring for patients along their daily life scenarios with an unprecedented precision and flexibility of sensing. After an accurate protocol characterization, simulation results are provided, underlining remarkable performance with respect to existing solutions, for different mobility models and node density val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