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联合吗啡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与芬太尼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用于宫颈癌根治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研究。方法:择期经腹宫颈癌根治术80例,随机分为两组:PCIA组和PCEA组,每组40例。PCIA组全麻下行宫颈癌根治术后即给予静脉芬太尼病人自控镇痛;PCEA组术前行硬膜外穿刺并置管,接着在全麻下行宫颈癌根治术后给予硬膜外罗哌卡因加芬太尼病人自控镇痛。记录术后48h病人疼痛水平(VAS:0-10)、额外镇痛药物使用、不良反应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以及失血量和尿量无统计学差别。PCIA组患者术后6h、12h、24hVAS评分明显高于PCEA组患者。PCIA组有9例要求额外镇痛药物,而PCEA组仅有3例有额外镇痛要求。PCIA组恶心发生率明显高于PCEA组。另外,PCEA组患者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PCIA组。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6h到24h,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明显优于静脉芬太尼自控镇痛,且副反应小,尤其病人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
杨瑞  兰自侃  张昕  李寿昌 《陕西医学杂志》2002,31(10):896-897,904
目的 :比较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 ( PCEA)用芬太尼配伍布比卡因和静脉病人自控镇痛 ( PCIA)用芬太尼在上腹部手术后的镇痛作用。方法 :60例病人 ,进行随机分组 ,PCEA组 0 .1 1 2 5 %布比卡因 +芬太尼 2 μg/ml+氟哌定 0 .5 mg/ml;PCIA组芬太尼 1 0 μg/ml+氟哌定 0 .5 mg/ml。参数设定 :负荷量 ( PCEA组 5 ml,PCIA组 3ml)、持续流量 2 ml/h、锁定时间 1 0 Min,病人自控量 ( PCA) 1 ml。结果 :PCEA组不论在休息或咳嗽时其镇痛评分均低于 PCIA组 ( P<0 .0 5 ) ,以咳嗽时评分较低为著。但两组均达到 80 %有效镇痛 ,PCEA组嗜睡发生率明显低于 PCIA组。结论 :硬膜外芬太尼配伍布比卡因和静脉芬太尼同样可以达到有效镇痛 ,但硬膜外芬太尼比静脉芬太尼更有优势 ,嗜睡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老年人术后静脉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2003年5月~2008年4月54例年龄〉65岁择期手术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两组,PCEA组(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术后硬膜外布比卡因+芬太尼自控镇痛)和PCIA组(单纯全麻+术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观察术后镇痛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CEA组VAS评分比PCIA组低(P〈0.01);腹部手术肛门排气时间,PCEA组(36±12小时)显著短于PCIA组(48±12小时)(P〈0.05)。术后恶心呕吐,PCEA组3例,PCIA组4例(P〉0.05),两组相似。PCEA组嗜睡2例,PCIA组7例(P〈0.05)。两组血压、心率稳定,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CEA和PCIA均可安全地应用于老年病人术后镇痛,总体镇痛质量,PCEA组优于PCIA组,但PCEA镇痛需加强硬膜外导管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全切术后行芬太尼+氟哌利多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和自控静脉镇痛(PCIA)效果比较观察。方法:选择80例ASAⅠ~Ⅱ级硬膜外麻醉下行腹式子宫全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n=40),A组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和B组自控静脉镇痛(PCIA)。术毕均从硬膜外导管注入吗啡2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均以芬太尼1mg+氟哌利多5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分别接硬膜外管和静脉输液三通管,以2ml/h输入,锁定时间15min,维持镇痛48h,记录镇痛效果、病人满意度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等。结果:自控静脉镇痛(PCIA)效果稍优于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P<0.05),PCEA与PCIA在呕吐与胃肠功能恢复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镇痛满意度两组相同,优良率达90%(P>0.05)。结论:两种镇痛方法均可以满足临床需要,但PCIA便于管理,脱出再穿刺容易。PCEA导管易脱出,再次穿刺置管,病人较难接受,感染机会较PCIA多。  相似文献   

5.
刘伟  肖占元  李立光 《黑龙江医学》2002,26(10):742-744
目的 比较硬膜外与静脉自控镇痛 (PCEA、PCIA)在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 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妇科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硬膜外注射吗啡病人自控镇痛 (PCEA)组和静脉注射吗啡病人自控镇痛(PCIA)组。PCEA组在手术结束时 ,经硬膜外导管注入负荷量 (吗啡 1mg + 0 9%生理盐水至 5ml) ,然后连接镇痛泵在术后患者感到疼痛时自行给药镇痛 ,给药剂量每次吗啡 0 2mg ,锁定时间为 2 0min ;PCIA组在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入负荷量 (吗啡 0 5~ 1mg)然后连接镇痛泵在术后患者感到疼痛时自行给药镇痛 ,给药剂量每次吗啡 1mg ,锁定时间为 5min。术后 4、8、12、2 4h进行观察 ,并记录吗啡用药量、疼痛评分 (VAPS)、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镇静程度和恶心、呕吐等情况。结果 术后 2 4h用药总量PCIA组明显高于PCEA组 ;术后疼痛评分PCIA组在术后 4、8、12h高于PCEA组 ;PCIA组术后镇静程度明显高于PCEA组 ;PCI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及程度明显高于PCEA组 ;患者对术后镇痛总体满意度评估PCEA组略高于PCIA组 ,但无统计学差异 ;2组患者术后各时相呼吸频率及平均动脉压都在正常范围 ,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PCEA、PCIA均达到较好的镇痛效果 ,减轻术后应激反应。PCI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 ,且易发生明显镇静。对于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6.
开胸手术后选择静脉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铸强 《海南医学》2005,16(5):25-26
目的观察开胸手术后选择静脉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的比较。方法选取择期胸部手术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Ⅰ组为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CIA),Ⅱ组为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全麻实施前对PCEA组病人先施行胸6~7或胸7~8硬膜外腔穿刺置管,给试验量2%利多卡因4ml以确定阻滞平面满意,术中不在硬膜外腔使用任何药物。两组病人均采用静脉复合全麻,关胸后开始术后镇痛用药,用药后由专人分别于术后4h、8h、12h、20h、24h、30h、36h和48h各时间点进行随访评估。并用VAS评分法对镇痛病人进行评分;记录病人自行按键次数;舒适度BCS(brungmanncomfortscale)模拟评级;镇静评级和不良反应。计量数据采用ˉ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结果PCIA组患者舒适满意度(BCS评分)低于PCEA组(P<0.05),两组患者的VAS评分、镇静评级和病人自行按键次数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以PCA组高于PCEA组;在PCIA组有2例发生呼吸抑制。结论开胸手术后应用经硬膜外或经静脉PCA,均可产生良好的镇痛和镇静效果,病人接受良好,PCEA病人的舒适满意度优于PCIA组;PCIA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PCEA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在上腹部术后镇痛的比较.方法 选上腹部手术100例,随机分为PCEA组和PCIA组.PCEA组行气管插管全麻加硬膜外联合麻醉(T8-9或Tg-10间隙穿刺),术后行PCEA.PCIA组行气管插管全麻,术后行PCIA.观察术后48h内两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不良反应的比较.结果 (1)两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无明显差异.(2)在不良反应上,PCEA尿潴留明显高于PCIA组,P<0.01,其余无特殊影响.结论 PCEA和PCIA均能很好的用于上腹部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术后经硬膜外和静脉应用芬太尼病人自控镇痛 (PCA)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6 0例上腹部和胸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经硬膜外注射芬太尼病人自控镇痛 (PCEA)组和静脉注射芬太尼病人自控镇痛 (PCIA)组 ,每组 30例。 2组芬太尼负荷量为 0 0 0 1mg/kg ,PCA药物配方均为芬太尼 0 5mg +氟哌利多10mg + 0 9%氯化钠至 10 0ml ,持续给药注速 2ml/h ,单次PCA剂量 0 5ml ,锁定时间 15min。术后定时进行镇痛、镇静评分 ,2 4h芬太尼用量 ,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的观察比较。结果 PCEA组 2 4h用药量、按键次数及术后视觉模似评分 (VAS)均明显高于PCIA组 (P <0 0 5 )。 2组镇静评分低且无明显差异。患者对术后镇痛总体满意程度良好至优秀均在 83 3%以上 ,不良反应发生率 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安全有效。但芬太尼PCIA镇痛效果明显优于芬太尼PCEA ,且用药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自控硬外镇痛和自控静脉镇痛两种方法的镇痛效能及对剖胸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40例剖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自控硬外镇痛(PCEA)组。每组20例病人PCEA组术中应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IA组术中应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结果 两组术后VAS评分优良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RR增快,VT、Vc和SpO2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尤以PCIA组为甚,术后各时间点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CEA组对呼吸的抑制程度明显低于PCIA组。结论 PCIA和PCEA皆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硬膜外镇痛可使病人的呼吸功能得以明显改善,更有利于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静脉和硬膜外应用曲马多在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和比较静脉与硬膜外应用曲马多病人自控镇痛 (PCIA、PCEA)在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术后病人 10 0例 ,根据用药途径 ,随机分为 PCIA组和 PCEA组。 PCIA组用曲马多 6 0 0~ 80 0 mg加氟哌利多 5 mg,生理盐水加至10 0 m L ,术毕经静脉用输注泵连续输入。PCEA组用曲马多 6 0 0~ 80 0 mg加氟哌利多 5 mg和布比卡因 15 0 mg,生理盐水加至 10 0m L,术毕经硬膜外导管用输注泵连续输入。两组病人可根据镇痛情况自行单次加量 2 m L,作为补充用药。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镇痛均取得良好效果 ,PCEA组稍优于 PCIA组 ,差异不显著。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 PCEA组稍高于 PCIA组 ,有一定差异。结论 :应用曲马多 PCIA、PCEA均为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 ,且不良反应少 ,应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腹部手术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与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对腹部手术后行PCEA(72例)和PCIA(72例)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毕初始l2小时内PCEA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PCIA组(P<0.05),24~48小时两组疼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术后PCEA患者的下肢麻木、低血压及硬膜外导管脱落的发生率显著高于PCIA组(P<0.05),而PCIA患者血压升高的发生率更高(P<0.05).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皮肤瘙瘁等发生率两组相似.结论:腹部手术术后PCEA的效果优于PCIA,但镇痛管理更困难,不良反应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自控硬外镇痛和自控静脉镇痛两种方法的镇痛效能及对剖胸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40例剖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自控硬外镇痛(PCEA)组。每组20例病人PCEA组术中应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IA组术中应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结果两组术后VAS评分优良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RR增快,VT、Vc和SpO2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尤以PCIA组为甚,术后各时间点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CEA组对呼吸的抑制程度明显低于PCIA组。结论PCIA和PCEA皆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硬膜外镇痛可使病人的呼吸功能得以明显改善,更有利于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老年病人上腹部手术后应用PCEA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老年人上腹部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 (PCEA)的疗效及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6 3例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 ,ASAⅠ -Ⅱ级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2 1例 ) :A组术后行硬膜外镇痛 (PCEA) ;B组术后行静脉镇痛 (PCIA) ;C组术后按需肌肉注射哌替啶镇痛 ;对比术后镇痛效果并分别于麻醉前 ,切皮后 90分钟 ,术后 6 0及 1、2、3天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糖、胰岛素、皮质醇、肾上腺素浓度。结果 A、B组镇痛效果均满意 ,C组镇痛效果欠佳 ,综合镇痛质量A组优于B组优于C组 ;3组于切皮后 90分钟血皮质醇、血糖浓度均升高 ,但A组低于C、B两组 (P <0 .0 5 ) ,术后 6 0分钟均达高峰 (P <0 0 1) ,术后 2 4至 4 8小时虽有下降 ,但仍明显高于麻醉前水平 (P <0 0 5 ) ;血胰岛素水平 ,A、B组术后 3天无明显变化 ,C组术后第 1、2天升高显著 (P <0 .0 1及P <0 .0 5 ) ;肾上腺素A、B组术后无明显升高 ,C组术后 6 0分钟明显升高 ,于术后 3天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老年病人上腹部术后PCIA及PCEA均能达到优良的镇痛效果 ,PCEA能有效地抑制术后机体的应激反应 ,有利于术后病人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李海万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9):1085-1087
目的:对骨科下肢术后应用不同自控镇痛法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对比分析。方法:选择骨科下肢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即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及硬膜外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平衡镇痛)组。观察术后4、8、12、24、48 h镇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术后自控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EA组和PCIA组比较,恶心呕吐、尿潴留、呼吸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衡镇痛组和PCEA组比较,尿潴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衡镇痛组和PCIA组比较,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联合静脉自控镇痛不但安全有效,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张雪峰 《吉林医学》2011,(17):3430-3431
目的:观察自控镇痛(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EA,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对于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及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观察了PCEA镇痛110例及PCIA镇痛67例选择性剖宫产患者的镇痛效果,并且观察了PCEA与PCIA镇痛对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结果:PCEA对于剖宫产术后6 h、12 h镇痛有效率分别为98%和95%,PCIA 6及12 h镇痛有效率分别为63%和47%(个体差异性或未予手控追加剂量)。另外,PCEA比PCIA术后开奶时间提前(P<0.05)。而产妇出血发生率,肠蠕动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EA与PCIA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有一定差别,PCEA效果更确切一些,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观察不同镇痛方法用于胸科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120例ASAI-II级的开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肌注哌替啶组、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和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每组40例。PCIA药物以芬太尼为主,PCEA药物以低浓度布比卡因和吗啡为主,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观察3组术后镇痛效果,监测术前、术毕、术后6、24、48h的HR、RR、MAP、SpO2及其他临床指标。结果:PCIA组和PCEA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肌注哌替啶组(P<0.01);术后6、24h的HR、RR值PCIA和PCEA组也明显低于肌注组;而SpO2则高于肌注组(P<0.01或P<0.05),3组之间MAP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皮肤瘙痒及拔尿管后排尿困难主要发生在PCEA组。结论:PCIA和PCEA用于胸科手术后镇痛都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后经静脉自控镇痛 (PCIA)与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的镇痛效果及对血浆催乳素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 36例择期行剖宫产术产妇 ,随机分为PCIA组 (n =12 )、PCEA组 (n =12 )和对照组 (n =12 )。镇痛药应用芬太尼 ,PCIA组持续剂量 15~ 2 0 μg/h ,PCEA组持续剂量 8~ 9μg/h ,PCEA组镇痛液中含 1 2 5g/L的布比卡因 ,镇痛时间均为 48h ,对照组不用止痛液。采用VAS评分比较两组镇痛效果 ;放射免疫法 (RIA)测血浆催乳素 (PRL)含量。结果 :两组镇痛后各时点VAS评分无差异 (P >0 .0 5 ) ;PCEA组术后 2 4h ,48h血浆PRL含量显著高于PCIA组和对照组 (P <0 .0 5 ) ;初乳时间PCEA组早于PCIA组 ,PCIA组早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两种镇痛方法均安全确切 ,PCEA组初乳时间提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硬膜外术后镇痛(PCEA)与静脉术后镇痛(PCIA)对病人夜间SPO2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0例ASA-Ⅰ级的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分2组.Ⅰ组20例,连续硬膜外麻醉术毕应用PCEA;Ⅱ组20例,全麻术毕应用PCIA.术后当日7h记录病人SPO2的变化,用SPSS软件包做统计学处理.结果Ⅰ组和Ⅱ组记录的时间点SPO2变化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我们得出术后病人应用PCEA和PCIA同样可使病人处于较长时间的轻度缺氧状态,老年患者及ASAⅡ级以上的病人术毕应用PCEA或PCIA应严密监测夜间血氧变化,必要时适量吸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可塞风与芬太尼联合应用于胸科手术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和副作用,并探讨这种镇痛方法的可行性。方法:胸科手术病人200例,随机分成:PCIA组(100例),术后应用自控静脉镇痛,泵内置可塞风和芬太尼;PCEA组(100例),术后应用自控硬膜外镇痛,泵内置吗啡和布比卡因。用VAS评分标准随访两组病人术后1h、4h、12h、24h、48h时的镇痛效果,记录副作用的发生率和镇痛期间的生命体征。结果:两组病人镇痛的效果相同(P>0.05),而PCEA组比PCIA组的恶心呕吐、头晕、皮肤瘙痒的发生率较高(P<0.05),两组嗜睡发生率相似(P>0.05)。结论:可塞风与芬太尼联合应用于胸科手术术后的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好,副作用少,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不同镇痛模式对老年病人术后血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宏军  刘芳  张文革 《吉林医学》2002,23(4):205-206
目的:观察术后不同镇痛模式对老年病人术后血糖、血浆胰岛素、皮质醇的影响来研究糖代谢。方法:30例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病人,按术后不同镇痛模式,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0例。PCEA组:硬膜外腔给少量吗啡和低浓度(0.1%)布比卡因进行自控镇痛;PCIA组;静脉应用吗啡进行自控镇痛;对照组:术后应用哌替啶肌注。检测围术期血糖、血浆胰岛素、皮质醇。结果:对照组VAS明显高于PCEA组和PCIA组(P<0.05),对照组和PCIA组在术毕、术后4h、24h时点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较麻醉前明显增高,有显著差异;PCEA组术毕各时点与麻醉前比较血糖、血浆胰岛素、皮质醇无显著差异。结论:有效镇痛不一定能降低老年病人术后高血糖反应发生,应用PCEA能有助于抑制高血糖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