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安维汀、Avastin)是一种重组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可以选择性的与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合并阻断其生物活性,减少肿瘤的血管形成,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国内应用贝伐珠单抗治疗肿瘤的经验比较缺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2.
贝伐单抗及其联用化疗方案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贝伐单抗(Bevacizumab,Avastin)是一种重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是首个批准上市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通过抑制能够刺激新血管形成的VEGF,使肿瘤组织无法获得所需的血液、氧和其他养分而最终″饿死″,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功效。于2004年2月26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贝伐单抗联合5-Fu化疗方案用于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一线药物,贝伐单抗单药治疗的有效率为15%-20%,与化疗联合应用的有效率为30%-50%。贝伐单抗及与化疗方案联用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出血、血栓形成、蛋白尿、心脏毒性等,严重罕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穿孔、伤口愈合并发症等。贝伐单抗单药使用的不良反应程度轻微,联用后贝伐单抗并不增加化疗方案的毒副作用,多数患者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3.
人脑动静脉畸形是由供血动脉、异常血管、引流静脉构成的畸形血管团,与血管的异常增殖、新生有关.研究证实,VEGF、Notch4、EphrinB2与人脑动静脉畸形血管的发生、进展关系密切.其通路导致VEGF升高,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能力,进而使畸形血管进一步增生,或致血管发生破裂出血.目前对于其治疗有显微手术治疗、血管内栓塞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三种方法各有利弊,具体选择哪种还需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我们考虑药物治疗,研究贝伐单抗对血管畸形的作用.贝伐单抗是VEGF的单克隆抗体,可阻断VEGF作用于内皮细胞,从而影响畸形血管的产生和进展.有报道称能部分正常化这些BAVM.因而有可能是一种BAVM的治疗手段.本文就VEGF、Notch4、EphrinB2通路与内皮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机制和贝伐单抗的药物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VEGF高表达的人卵巢癌细胞株OVCAR3裸鼠腹水移植瘤模型,探讨贝伐单抗联合顺铂对荷卵巢癌裸鼠腹水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VPF/VEGF高表达的卵巢癌细胞株OVCAR3建立裸鼠腹水瘤模型。用贝伐单抗、顺铂、贝伐单抗联合顺铂及PBS分别处理各组裸鼠,观察其对腹水形成、腹水中VEGF含量、腹膜渗透性、脉管密度和肿瘤细胞及红细胞的作用,并比较与化疗药物顺铂联合应用的疗效。结果:使用贝伐单抗治疗组裸鼠的腹水量、腹膜渗透性受到明显抑制,腹水中的红细胞、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及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明显减少,除腹膜渗透性外,贝伐单抗与顺铂联合治疗进一步加强上述治疗效果。结论:贝伐单抗联合细胞毒药物的生物化疗治疗模式有望成为治疗癌性腹水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白琼 《首都医药》2006,13(22):49-5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肿瘤生长、转移十分重要。抗VEGF受体的人源单克隆抗体贝伐单抗,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因而起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为治疗靶点,提供了恶性肿瘤治疗的又一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据统计,2008年新增的肿瘤患者达1270万,新增的肿瘤死亡例数已达760万,其中发展中国家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6%、63%[1]。所以,肿瘤的治疗尤其是药物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抗肿瘤的药物主要有:细胞毒类药物、激素类、生物反应调节剂、单克隆抗体以及其他种类的药物等[2]。贝伐单抗作为单克隆抗体中的一种,是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靶向药物,近年来其与化疗药物联合被广泛用于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以及子宫内膜癌的治疗[3]。多项临床研究报道指出,在不同部位肿瘤的化疗过程中,加用贝伐单抗或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并且延长患者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然而,肿瘤患者在应用贝伐单抗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穿孔、出血、高血压、蛋白尿、血管栓塞等[4]。因此,关于贝伐单抗对肿瘤的治疗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对贝伐单抗联合化疗药物治疗中晚期肿瘤的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是抗肿瘤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作用靶点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VEGF是一类对上皮细胞有高度亲和力的糖蛋白,在各种细胞内均有表达,尤其在多数肿瘤细胞中呈现过度表达[1]。VEGF调控血管增殖,诱导血管通透性增加,在肿瘤生成中起重要作用。贝伐珠单抗通过防止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贝伐单抗对胃移植癌裸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8(IL-8)、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n(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BALB/c 裸鼠为研究对象,于颈背部皮下注射胃癌细胞株以建立胃移植癌裸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低剂量贝伐单抗组和高剂量贝伐单抗组。低剂量组注射11 mg/kg贝伐单抗,高剂量组注射22 mg/kg贝伐单抗,空白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比较三组裸鼠的肿瘤生长情况、血清以及肿瘤组织VEFG、IL-8、bFGF 含量。结果 治疗7 d、14 d、21 d 后,贝伐单抗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空白组,且高剂量贝伐单抗组明显小于低剂量贝伐单抗组(P<0.05)。治疗21d 后,贝伐单抗组的肿瘤质量明显低于空白组,且高剂量贝伐单抗组明显低于低剂量贝伐单抗组(t=2.189~4.807,P<0.05);贝伐单抗组裸鼠血清与肿瘤组织中VEGF、IL-8、bFGF 含量均明显低于空白组,且高剂量贝伐单抗组血清与肿瘤组织中VEGF、IL-8、bFGF 含量明显低于低剂量贝伐单抗组(t=2.443~7.745,P<0.05)。结论 贝伐单抗对胃移植癌裸鼠模型的肿瘤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同时能够降低VEGF、IL-8、bFGF 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王卓  刘怀莹 《药学研究》2016,35(12):683-686
目的:研究贝伐单抗与肿瘤微环境中的巨噬细胞间相互关系,初步探讨临床贝伐单抗治疗肝癌无效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肝癌微环境中巨噬细胞表型。巨噬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培养体系中加入贝伐单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培养体系中炎症因子及血管生长因子的分泌。采用划痕实验检测共培养体系上清对肿瘤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临床标本检测肿瘤微环境中的巨噬细胞为 M2型,贝伐单抗显著增加 M2型巨噬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培养体系中炎症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0)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肿瘤细胞迁移显著增加。结论贝伐单抗激活 M2型巨噬细胞,促进炎症因子及血管生长因子分泌,促进肿瘤细胞迁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化疗联合贝伐单抗靶向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60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应用ELISA法检测化疗前及化疗4周期后血清VEGF水平,其中30例患者联合贝伐单抗治疗。结果 30例联合贝伐单抗治疗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分别为(422.5±39.4)、(331.4±49.8)ng·L^-1,另外30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分别为(418.1±32.4)、(371.7±26.3)ng·L^-1,是否联合贝伐单抗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下降率平均值分别为21.18%和10.8%,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变化与疗效有关,患者血清VEGF水平下降程度与疗效存在正相关关系(r=0.750,P〈0.005)。结论转移性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联合贝伐单抗靶向治疗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下降更明显,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1.
李泓  刘天舒 《上海医药》2011,32(4):170-174
在肠癌的生长和侵袭过程中需要血管新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贝伐殊单抗是目前唯一在肠癌中有明确疗效证据的VEGF抑制剂,此外,临床上还有许多针对其它促血管新生系统的靶向药物.从目前的研究结果看,贝伐珠单抗可以改善转移性结肠癌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但在辅助治疗模式中没有显现长远益处,VE...  相似文献   

12.
贝伐单抗:一种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新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2月,贝伐单抗(Avastin,基因泰克生产)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为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药物。行业人士预测,在近年内,贝伐单抗还有可能被批准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和肾细胞癌等其他癌症的治疗,因此,作为首个获准上市的直接靶向于肿瘤新血管生成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体,贝伐单抗极有希望成为又一个重磅炸弹式药物。  相似文献   

13.
贝伐单抗对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贝伐单抗(bevacizumab)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MTT法检测贝伐单抗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RT-PCR分析肝癌细胞株VEGF、Flt-1、KDR 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不同质量浓度的贝伐单抗对肝癌细胞株HepG2的增殖有抑制作用;贝伐单抗可诱导肝癌细胞株HepG2的凋亡;贝伐单抗作用于肝癌细胞株HepG2后,其VEGF、KDR mRNA表达量均减少。结论贝伐单抗可能通过阻断VEGF的促增殖作用而抑制HepG2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4.
新一代抗癌药贝伐单抗致静脉血栓栓塞风险增加一项新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贝伐单抗(bevacizumab,Avastin)可能会导致患者腿部或肺部静脉血栓栓塞风险增加。贝伐单抗是血管生成抑制剂类抗肿瘤药,能阻止和延缓新生血管的生成,阻碍肿瘤的生长及转移。由于其具有较好  相似文献   

15.
2011年10月4日,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发布公告,要求在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的说明书中增加卵巢衰竭、下颌骨坏死和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提示[1]。贝伐珠单抗为重组的人源化IgG1单克隆抗体,可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合,阻碍VEGF与其受体在内皮细胞表  相似文献   

16.
胡亚杰  韩天  陆滔  胡庆华 《药学研究》2022,41(5):322-325
贝伐单抗是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的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其耐药问题的出现对临床治疗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阐明其耐药机制、延缓、克服耐药可提高贝伐单抗的临床效果,有效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在贝伐单抗治疗过程中,巨噬细胞被招募到肿瘤组织或微环境中,并进一步转变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从而驱动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就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参与贝伐单抗耐药机制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旨在系统性地阐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肿瘤增殖和转移中的作用,为缓解或消除贝伐单抗的耐药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眼内新生血管是引起多种眼内血管疾病、导致视力障碍的重要原因.目前普遍认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VEGF 抑制剂贝伐单抗(bevacizumab,Avastin)因具有对眼内新生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被许多眼科专家尝试用于各类眼内新生血管疾病的治疗,显示出较好的安全性和疗效.本文综述了最近两年国外有关贝伐单抗治疗眼内新生血管疾病的研究,对其应用情况作一评估.  相似文献   

18.
抗血管生成疗法有可能成为癌症化疗增敏新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现使癌细胞对化疗药物更加敏感而不明显增加正常细胞毒性的有效药物一直是癌症治疗的重要目标。,近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一些抗血管生成药物可能产生这种效果。与单一化疗相比,患转移结直肠癌的患者接受化疗和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联合治疗后生存期延长,贝伐珠单抗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人源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和化疗在美国及许多其他国家已获准作为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19.
抗肿瘤新药——贝伐单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琳  彭金兰 《医药导报》2006,25(10):1087-1088
贝伐单抗(bevacizumab)是Genentech公司开发的一种重组人源化单克隆IgG1抗体,它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高亲合力结合,通过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减少肿瘤的血供、氧供和其他营养物质的供应而抑制肿瘤生长.临床试验显示,贝伐单抗与抗肿瘤方案联合治疗癌症,可明显提高生存率、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该药于2004年2月首次获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商品名为Avastin,成为第一种获得FDA批准的血管生成抑制药[1].……  相似文献   

20.
恶性胶质瘤是成人最常见的具有侵袭性的原发性脑肿瘤。恶性胶质瘤患者尽管通过手术、放疗和替莫唑胺化疗进行了最佳治疗,但肿瘤仍有很大可能复发,预后效果较差。恶性胶质瘤通常高度血管化。过去几十年中,肿瘤血管生成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贝伐珠单抗在复发性胶质细胞瘤中显示出较强活性。本文对贝伐珠单抗治疗恶性胶质瘤的原理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望能够为贝伐珠单抗的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