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玻片浸渍法检测河南和宁夏两地区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和截形叶螨T.truncatus对3种药剂的抗性。结果表明,河南的朱砂叶螨和截形叶螨对三氯杀螨醇、久效磷表现抗性;对氧化乐果仍处在敏感水平。宁夏的两种叶螨对3种药剂都表现敏感。同时,截形叶螨对3种药剂的LC50均高于朱砂叶螨。大田防治时应减少三氯杀螨醇的使用次数。截形叶螨为优势种时,禁止使用久效磷防治。提倡氧化乐果在防治棉花叶螨和兼治棉蚜时应用。  相似文献   

2.
二斑叶螨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及抗性基因的PASA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明确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对阿维菌素的抗性水平,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了北京4个地区二斑叶螨雌成螨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建立了特异性等位基因PCR(PASA)方法,并检测了二斑叶螨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GluCl)基因片段上G323D的突变频率。结果显示,北京昌平、海淀、密云和怀柔4个田间二斑叶螨种群对阿维菌素均达极高抗性水平,其中昌平种群抗性最高,LC50值为448.93 mg/L,抗性倍数为4 988.11倍。室内敏感种群未见抗性个体,昌平和密云种群G323D等位基因突变频率为100.00%,怀柔和海淀种群分别为86.25%和90.00%。北京4个地区二斑叶螨种群对阿维菌素达极高抗性水平,抗性基因的突变频率也很高,表明阿维菌素不适宜用来防治这些地区的二斑叶螨种群。  相似文献   

3.
加州新小绥螨对朱砂叶螨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明确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 californicus(McGregor)国内种群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的控制潜力,应用功能反应、数值反应及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评价了该捕食螨对朱砂叶螨的控制能力。加州新小绥螨对朱砂叶螨的功能反应能很好地拟合Holling Ⅱ方程。在25℃,加州新小绥螨雌成螨对朱砂叶螨卵、幼螨、若螨和成螨的功能反应参数a/Th值分别为42.4195、81.6275、54.3044和17.9399,对朱砂叶螨幼螨、若螨和卵的控制力高于成螨。在19~31℃,加州新小绥螨对朱砂叶螨雌成螨日均捕食量和对猎物的控制能力a/Th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31℃时达最大值,分别为10.80头和29.5364。在28℃时,加州新小绥螨的净增殖率和内禀增长率分别为26.1522和0.2213。表明加州新小绥螨国内种群表现出重要的生物防治潜能。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联苯肼酯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体内解毒酶系的影响,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联苯肼酯对二斑叶螨的亚致死质量浓度LC10和LC30,用这2种浓度分别处理二斑叶螨,并测定60 h内二斑叶螨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和多功能氧化酶(multifunctional oxidase,MFO)的比活力,以及米氏常数Km及最大反应速率vmax的变化。结果显示,经LC10和LC30剂量处理二斑叶螨后,其体内CarE、GST和MFO的活性在6~60 h均受到明显诱导。其中,GST和MFO的比活力在12 h最大,分别为对照的1.25倍、1.60倍和1.63倍、1.84倍,CarE的比活力在48 h最大,为对照的1.27倍和1.37倍;与对照组相比,CarE的Km显著减小,vmax显著升高,而GST和MFO的Km显著增大,vmax显著减小。表明3种酶均参与了二斑叶螨对联苯肼酯的解毒代谢,其中CarE与底物的亲和力最大,反应速率最快,其对联苯肼酯的解毒代谢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香茅精油微乳液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及其解毒酶系活性的影响,采用熏蒸法测定香茅精油微乳液对朱砂叶螨的熏蒸活性及香茅精油微乳液亚致死剂量处理下朱砂叶螨的产卵情况、趋避情况及解毒酶系活性。结果表明,当剂量达到2.5 μL时,香茅精油微乳液处理下朱砂叶螨的死亡率达到80.37%以上;香茅精油微乳液熏蒸24 h时,其对朱砂叶螨的亚致死剂量LD10和LD30分别为0.082 μL和0.284 μL;香茅精油微乳液LD10和LD30处理24 h时,其对朱砂叶螨的产卵抑制率分别为76.30%和78.67%,对朱砂叶螨的趋避率分别为80.00%和88.00%;香茅精油微乳液LD10和LD30处理后,朱砂叶螨体内酯酶活性在0~8 h表现出激活作用,随后一直处于抑制状态,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一直处于激活状态,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处于抑制状态。表明香茅精油微乳液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绿色杀螨剂。  相似文献   

6.
二斑叶螨与朱砂叶螨种间竞争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1997年4~6月对二斑叶螨与朱砂叶螨的种间竞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单种种群还是混合种群,二斑叶螨的活动虫态和雌成虫的rm均高于朱砂叶螨。二斑叶螨具有更强的种间竞争能力,在该螨发生地极有可能取代朱砂叶螨而成为农田中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7.
以北冬虫夏草粉螨作为生物靶标,分别测试了0.9%阿维菌素、73%克螨特乳油及10%红白螨杀乳油的毒力。结 果表明,0.9%阿维菌素乳油的活性最高,LC50为0.031 mg/L;73%克螨特乳油的活性次之,其LC50为0.126 mg/L。  相似文献   

8.
四个二斑叶螨地理种群卵对10种杀螨剂的敏感性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二斑叶螨卵对现有杀螨剂的敏感性现状,采用棉苗浸渍法测定了4个二斑叶螨地理种群卵对10种常用杀螨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昌乐和寿光蔬菜大棚内二斑叶螨卵的敏感性明显低于郑州和沂源种群。其中,4个抗性种群对哒螨灵的敏感性均较低,敏感系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昌乐(216.02倍)、郑州(112.45倍)、沂源(53.56倍)、寿光(12.74倍)。唑螨酯和螺螨酯对卵的毒力均较高,是防治二斑叶螨卵较好的药剂。  相似文献   

9.
地肤提取物杀螨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多种溶剂和方法对地肤全株进行了提取,测定了其中杀螨活性最高的氯仿提取物的多种溶剂萃取物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和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氯仿提取物的生物活性显著高于石油醚和甲醇提取物,提取物的氯仿萃取物对2种螨的生物活性最强。本试验还对该种植物的杀螨活性有效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氯仿萃取物经柱层分离得到流分112个,经薄层层析(TLC)检验后,相同成分者合并,最终得流分11个。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F9活性最高,其对二斑叶螨、朱砂叶螨和山楂叶螨的致死中浓度分别达到了0.390 3、0.298 1、0.256 8 mg /mL。  相似文献   

10.
1996~1997年应用玻片浸液法测定了螨克、克螨特、三氯杀螨醇、螨死净对宁夏永宁、灵武、中卫、彭阳4县果园山楂叶螨的LC50,测定结果表明:2%螨克乳油、73%克螨特乳油、20%三氯杀螨醇乳油杀螨效果较好,5%尼索朗乳油在高浓度下对成螨有一定效果,20%螨死净水悬浮剂效果较差。试验明确宁夏山楂叶螨对5种杀螨剂均产生一定抗性,宁夏灌区的山楂叶螨抗性是山区的1.5~2.5倍。  相似文献   

11.
李一玉  刘召  刘怀 《植物保护》2014,40(3):209-212
采用叶片残毒法测定了6种田间常用杀螨剂对黄瓜新小绥螨[Neoseiulus cucumeris (Oudemans)]和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的毒力,并分析了这几种杀螨剂对这两种螨的选择毒力。结果表明:供试6种杀螨剂中甲氰菊酯与高效氟氯氰菊酯对黄瓜新小绥螨具有较强的毒力,对其成螨的LC50值分别为8.7和6.7 mg/L,且在对两种螨的毒力选择上表现为负向选择性,因此在释放黄瓜新小绥螨协同防治害螨时,需慎重选择使用。6种杀螨剂对两种螨的选择毒力大小依次为:哒螨灵>阿维菌素>炔螨特>毒死蜱>高效氟氯氰菊酯>甲氰菊酯,且哒螨灵对黄瓜新小绥螨的毒力最低,对其成螨的LC50值达到了593.7 mg/L,而阿维菌素对黄瓜新小绥螨成螨的LC50值为90.2 mg/L,对朱砂叶螨成螨的LC50值为17.8 mg/L。哒螨灵和阿维菌素具有较高的正向选择性,表明这两种杀螨剂在利用黄瓜新小绥螨及化学药剂协同防治朱砂叶螨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新乡棉花叶螨及优势种消长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煜 《植物保护》1988,14(5):10-11
1986—1987年,用制作玻片标本和记录叶片上螨量的方法观察新乡棉区棉花叶螨优势种的消长。结果表明:一、新乡地区棉花叶螨为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和截形叶螨T.truncatus构成的复合种群。二、不同年份及同一年份不同时期优势种有变化。1986年朱砂叶螨是优势种,1987年棉花生长初期,朱砂叶螨为优势种,6月中旬后,该螨所占比例开始下降,7月上旬后,截形叶螨成为优势种,并维持优势到危害后期。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恒温条件下阿维菌素(Avermectin)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和二斑叶螨(T.urticae Koch)的致死作用,拟合了阿维菌素对两种叶螨的毒力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分别在16、21、26、31℃和36℃的恒温条件下,对两种叶螨的毒力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即温度越高毒力越强;朱砂叶螨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高于二斑叶螨。  相似文献   

14.
棉叶螨也称为棉红蜘蛛,属蛛形纲叶螨科,其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世代周期短,是为害棉花的一类重要害螨。目前,用于防治棉叶螨的化学药剂主要是神经毒剂及呼吸抑制剂2大类,且棉叶螨对多数药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以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为首的植食性害螨已成为世界上抗药性最严重的节肢动物之一。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棉田二斑叶螨种群对阿维菌素产生了1 415倍抗性,而国内棉花上棉叶螨主要对有机磷类药剂产生了较强抗性,最高为467倍。棉叶螨产生抗药性的机制主要涉及靶标突变及解毒代谢增强,其中靶标突变主要涉及乙酰胆碱酯酶、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和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等;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一种或多种解毒酶共同参与害螨对化学药剂的解毒代谢。该文主要从棉叶螨的种类及分布、用于防治棉叶螨的化学药剂、棉叶螨的抗药性现状、抗药性机制解析和抗药性治理策略5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因地制宜的抗药性治理策略,旨在为棉叶螨的田间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新型复配杀螨剂联肼·乙螨唑对目前蔬菜田常发生的2种优势叶螨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和截形叶螨T. truncatus的杀螨活性,于室内采用离体叶碟法测定其对这2种叶螨产卵及发育的影响,于室外采用活体植株评价该药剂对2种叶螨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经复配杀螨剂联肼·乙螨唑及其单剂处理2种叶螨雌成螨24 h后,死亡率为20.50%~54.98%,均显著高于清水对照;联肼·乙螨唑处理较清水对照显著降低了2种叶螨卵发育至若螨期的比率,联肼·乙螨唑处理后二斑叶螨和截形叶螨的若螨率分别为4.91%和1.63%。田间试验中联肼·乙螨唑对2种叶螨具有一定的速效性,药后3 d对二斑叶螨和截形叶螨的防效分别达95.74%和89.83%,药后7 d防效分别为98.03%和99.44%,显示了优良的防控效果及持效性。表明复配杀螨剂联肼·乙螨唑可用于田间蔬菜优势叶螨种群的高效防控。  相似文献   

16.
二斑叶螨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组建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长仲 《植物保护》2000,26(4):15-17
组建并分析了辣椒上二斑叶螨实验种群生命表。在 23℃恒温条件下 ,种群的内禀增长力rm 为0.1510,周限增长率λ为1.1630/d ,净增殖率Ro为29.1497代 ,平均世代周期T为 22.3291d ,种群增长一倍需要的时间t为4.59d。在稳定种群年龄分布中 ,未成熟期占总量的88.9444% ,成熟期占11.0506%。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对草莓上二斑叶螨控制效果较好的捕食螨,以及对二斑叶螨毒力较强而对捕食螨安全性较高的杀螨剂,通过测定智利小植绥螨、巴氏新小绥螨、加州新小绥螨对二斑叶螨的捕食能力,测定阿维菌素、联苯肼酯、丁氟螨酯、乙螨唑和螺螨酯对二斑叶螨的毒力以及对其雌成螨日均产卵量的影响,分析比较了供试的5种杀螨剂对3种捕食螨的毒力、选择性毒力和安全性。结果表明,3种捕食螨对二斑叶螨均有较强的捕食能力,智利小植绥螨表现最为突出,其对二斑叶螨螨卵、若螨和成螨的捕食能力值分别为23.69、25.92、9.14。在供试杀螨剂中,螺螨酯对二斑叶螨的毒力较高,联苯肼酯对其产卵量的影响较大;联苯肼酯、丁氟螨酯、螺螨酯对智利小植绥螨,联苯肼酯、螺螨酯对巴氏新小绥螨,螺螨酯对加州新小绥螨的毒力低于其对二斑叶螨的毒力。本研究得出智利小植绥螨对二斑叶螨的捕食能力强、螺螨酯对二斑叶螨的毒力较高且对智利小植绥螨较安全的结果,可为防治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常用杀螨剂对二斑叶螨敏感种群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FAO1980年推荐的玻片浸渍法和叶片残毒法,选用12种常用杀螨剂,对二斑叶螨的敏感种群进行了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杀卵活性依次为尼索朗>除尽>螨死净>螨即死>卡死克>扫螨净>齐螨素>螨克;对雌成螨的毒性依次为齐螨素>霸螨灵>三唑锡>除尽>三氯杀螨醇>螨即死>克螨特>扫螨净>螨克。  相似文献   

19.
增效剂与常规药剂混用对抗性二点叶螨增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慧敏 《植物保护》2001,27(1):12-15
供试二点叶螨为抗氧乐果、甲氰菊酯、螨死净和抗螨嗪菊酯混剂种群 ,用 4种增效剂分别与氧乐果、甲氰菊酯、螨死净、螨嗪菊酯混用研究其增效作用。结果表明 :增效磷 (SV1)对甲氰菊酯、氧乐果、螨死净、螨嗪菊酯的增效作用最明显 ,增效倍数分别为23.33、17.26、7.09、9.42 ;其次是八氯二丙醚 (S2)和增效醚 (Pb) ,全能增效剂 (ARS)对4种药剂增效作用最差。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增效剂SV1和S2 与氧乐果、甲氰菊酯、螨死净混用 ,对苹果和豇豆上的二点螨均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释放智利小植绥螨防治设施栽培草莓上二斑叶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斑叶螨是为害草莓的重要害螨之一。随着杀虫、杀螨剂的抗药性问题以及在水果上的残留问题日益严重,生物防治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措施。本文研究了释放智利小植绥螨对温室大棚草莓上二斑叶螨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3个释放密度(240、120、60头/株)的智利小植绥螨对温室草莓上二斑叶螨种群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最高虫口减退率及防效都在80%以上,化学农药43%联苯肼酯SC对二斑叶螨种群的最高防效仅为61.89%;随捕食螨释放量的增加,防治效果也越显著。综合平衡生防成本与防效,推荐释放量为60头/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