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海南岛位于祖国最南方,虽属海洋性气候,但蒸发量较大,尤其在海南岛南部地表水源远不能满足发展灌溉及供水的要求,因此对地下水资源的调查与勘探是发展本区农业及亚热带经济作物,急不容缓的任务;为此我们继发现雷州半岛与海南岛北部湛江系自流水盆地之后,根据湛江系地层沉积环境的特点与分布规律,井分析了海南专署水利处打井队的资料赴海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长昌盆地始新世孢粉植物区系共计种子植物32科40属,蕨类植物8科11属。分析其中的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并与海南岛现代植物区系进行对比,结果显示:(1)在科级水平,长昌盆地始新世孢粉植物区系以泛热带科占优势,为37.5%;热带-亚热带科占6.25%;而亚热带-温带科所占比例相对较高,达到31.25%。海南岛现代植物区系泛热带科高达48.07%,热带-亚热带科的比例也达到18.88%,而亚热带-温带科仅占15.88%。显然,长昌盆地始新世植物区系的组成亚热带性质较强。(2)在属级水平,长昌盆地始新世孢粉植物区系泛热带属占7.5%;热带-亚热带属占17.5%;而亚热带-温带属多达67.5%。海南岛现代植物区系泛热带属高达23.9%,热带-亚热带属更是高达57.5%,而亚热带-温带属仅占13.7%。对比表明,长昌盆地始新世植物区系明显以亚热带-温带性质为主,甚至出现了很多现今生活在较高海拔的山地植物,如冷杉(Abies)和铁杉(Tsuga)等。科属组成的分析表明,海南岛长昌盆地始新世的气温比现代要低,其周缘地带很可能分布有较高的山地。  相似文献   

3.
关于湛江组时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湛江组一名,是1954年李树勋在广东雷州半岛湛江市附近进行地质调查时建立的,时代归属于第三系—第四系。张治平(1957)、广东省地矿局地质队将湛江组时代定为早更新世。 湛江组分布于整个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北部,主要出露在滨海和沟谷被割切处,地表分  相似文献   

4.
贵州西部晚二叠世大羽羊齿类植物的生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大羽羊齿伴生植物群、叶相、生活型、钩状物、表皮、气孔、叶子解剖、分泌结构、保存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认为本区大羽羊齿类植物为热带一亚热带季雨林植物。但大羽羊齿类不是本区的主要成煤植物。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玻璃陨石中某些微量元素组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我国的玻璃陨石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的东部沿海地区,产于新第三纪——更新世的湛江组中,或产于更新世形成的第一与第二海成平台上。在海岸堆积的海砂中也发现有较多的玻璃陨石。  相似文献   

6.
海南岛北部第四纪玄武岩岩石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南岛(琼)位于太平洋沿岸火山岩带内,北部广泛发育着第四纪玄武岩。随着对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的深入研究,以及本区与玄武岩有关矿产的发现,本区第四纪玄武岩已被地质工作者所关注。  相似文献   

7.
对南海西北部近海陆架273个站位表层沉积物稀有金属矿物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沉积物粒度和沉积物类型,及与之相关的稀有金属元素分析,探讨了研究区稀有金属矿物的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本区沉积物中稀有金属矿物的分布主要受沉积物物源、沉积物类型和水动力条件等因素的控制,稀有金属矿物与相关元素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不能仅凭沉积物中相关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布来确定金属砂矿的有利富集或成矿区。根据沉积物中稀有金属矿物质量分数的分布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初步划分出5个稀有金属矿物富集区,分别对应于水东湾及附近海域、珠江口南外海、上下川岛与海陵岛之间外海、湛江湾及附近海域和海南岛东南近岸海域,且每个海域富集的稀有金属矿物种类有所不同,有望成为本区不同种类稀有金属砂矿的有利成矿区,其中钛铁矿、锆石和白钛石是本区最有成矿潜力的稀有金属矿种。  相似文献   

8.
高维  郭志宏  周坚鑫  孟庆奎  舒晴  王纯 《地质学报》2020,94(11):3249-3262
海南岛高精度航磁数据分析及其居里等温面反演,对于探究海南岛及其相邻的南海大陆边缘的深部热结构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通过对海南岛航磁异常数据的化极和上延处理,分析了岛内不同构造单元的磁异常特征及其空间展布。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功率谱法,反演计算出岛内区域居里等温面的深度分布,结合海南岛区域地质演化、大地热流值、莫霍面与岩石圈深度以及地震测深剖面等资料,获得了如下认识:① 海南岛航磁异常带主要呈现近东西向与北东向展布,近东西向磁异常带被北东向异常错断和干扰,揭示了近东西向构造带要明显早于北东向构造带。② 海南岛居里等温面深度变化于16 ~ 34 km 之间,平均深度为24 km,其中,琼北新生代火山- 沉积盆地居里等温面深度明显偏深,大致相当于本区莫霍面深度,最深可达35 km,相对应的大地热流值偏低。③ 琼中- 万宁与东方- 昌江褶皱造山区的居里等温面深度明显偏浅,最浅仅为16 km,明显低于本区莫霍面深度,对应较高的大地热流值。④ 综合本文与前人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岩石圈厚度为55 ~ 90 km,为典型的去根减薄的岩石圈,莫霍面的温度为600 ~ 900 ℃,局部异常高的莫霍面温度,可能与本区软流圈地幔置换古老岩石圈地幔提供了热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张之淦 《中国岩溶》1996,15(1):1-10
中国南方岩溶区地处湿热带,亚热带,水资源充沛,是我国南方水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就地开发20%左右的天然水资源即可满足水稻灌溉的需求,但由于(1)季风固有年际和季节降雨分布不均和(2)裸露岩溶特有的河川径流的剧烈水文变化,旱季河川径流(含地下径流)多数只能满足25%~30%灌溉用水的需求。由于缺调蓄雨季水资源用于旱季灌溉的手段,迄今本区水稻灌溉主要利用未经调蓄的旱季天然径流。这是因为在非岩溶区行  相似文献   

10.
穆恩之 《地质论评》1948,13(Z1):158-159
海南岛为一巨大火成岩侵入体,水成地层多被冲刷,榆林港位岛边缘水成岩存留尚多、走向?皆东北西南,大致向西北倾斜。 (一)大安村石英岩——为本区最老地层,以岩性论与李承三氏之海南岛北部牛屎山石英岩相若,似可与广东北部盲于峡石英岩相比,可能为泥盆纪  相似文献   

11.
王韦玉 《地质论评》1965,23(5):431-431
广西富、贺、钟区姑婆山花岗岩虽可肯定侵入于大宁花岗闪长岩之中,但其地质时代过去一直未能确定,因为花岗岩所侵入的最新地层为石炭系。南岭区测队曾在本区下侏罗统长石砂岩中发现过锡石,本区锡矿床肯定与花岗岩有生因上的关系。但他们一则因为所见锡石量少,二则他们认为长石砂岩未见有姑婆山花岗岩中的特征锆英  相似文献   

12.
海南岛蓬莱地区幔源包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付建明(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湖北宜昌433003)关键词幔源包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海南岛本区幔源包体的寄主岩石有橄榄玄武岩、碱性橄榄玄武岩和碧玄岩,它们的K-Ar年龄为3.04~5.43Ma,属晚第三纪火山喷...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我国华南地区花崗岩类侵入体分布很广,过去地貭学者曾对本区花崗岩类作过不少調查研究工作,但大多是在填制小比例尺地貭图和研究区域地貭及矿产时順便观察,对这些花崗岩类大多只作了一些概略描述;关于其侵入时代問題,过去虽曾提出不同的見解和  相似文献   

14.
华南玻璃陨石的原生层位及其事件地层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华南大玻璃陨石分布于广西、广东和海南。根据广东西部和海南岛实测的两类含玻璃陨石的地层剖面——第四系北海组与湛江组界线附近的连续剖面和与湛江组顶部剥蚀面相当的原始台地剖面。玻璃陨石从产状来看可分为埋藏的原生撒落型、暴露的原生撒落型和次生搬运型等几类,赋存的原生层位是北海组中-下部的组内剥蚀面,而不是北海组与湛江组的界面;发现了玻璃陨石及其层位附近的某些元素异常以及早更新世晚期-中更新世早期存在的环境事件与灾变,指出将华南玻璃陨石事件与华北黄土和南海深海盆沉积中的微玻璃陨石进行准确地层对比的必要性,并从玻璃陨石的研究中引入事件地层学及其与全球变化关联研究的新思路。谨以此文深切悼念我国第四纪地质及第四纪冰川地质的优秀科学家吴锡浩先生。   相似文献   

15.
南岭地区矿山环境地质调查的意义、目标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稀有金属资源开发基地,长时间大规模的矿山开采引起的水土环境变化诱发各种地质灾害,对矿山及其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其已超越自然地质作用而成为导致本区环境地质问题的主要因素。运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环境地球化学等理论和方法,以及3S技术、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开展本区矿山环境地质调查,研究本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对于矿山环境治理、资源开发规划决策、安全开采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雷琼地区新构造运动的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琼地区系广东省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的简称。以王五-文教断裂为界,本区可分为两部分:北部的雷州半岛和琼北,通称“雷琼坳陷”,为新第三纪和早更新世大幅度沉降区,兼有剧烈而频繁的火山活动和地震活动,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南部是以五指山为中心的隆起区,发育多级剥夷面,由隆起中心向海呈阶梯状下降,该区隆起幅度虽大,却基本上没有火山活动,地震活动亦弱(图1)。本文根据若干典型的第四系剖面、火山活动、14C测年数据、测震及地形变等资料,初步探讨雷琼地区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戈枕金矿带煌斑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对海南岛戈枕金矿带与金矿脉在空间上紧密共生的暗色脉岩的地质特征、矿物学、主要元素、微量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确定这种脉岩为煌斑岩。岩石类型以钙碱性煌斑岩为主,呈现两种稀土配分模式,即平坦向右倾斜型和星四重效应的W型;Sr、Nd同位素及元素地球化学综合研究表明,本区煌斑岩可划分为两组类型,它们时代相同但地幔源区相异,可能形成于特殊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8.
抚顺盆地下第三系经系统的采样、分析、鉴定,发现了丰富的孢粉化石,特别是首次在耿家街组内发现了大量的孢粉化石,填补了以往的空白,为本区有争议的地层(耿家街组)的时代讨论提供了重要的化石依据。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将耿家街组的时代定为始新世中晚期,孢粉植物群表明该组沉积时期本区发育了常绿、落叶阔叶树为主的森林植被,反映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暖温带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南方岩溶区地处湿润热带、亚热带,水资源充沛,是我国南方水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就地开发20%左右的天然水资源即可满足水稻灌溉的需求。但由于①季风固有的年际和季节降雨分布不均和②裸露型岩溶特有的河川径流的剧烈水文变化,旱季河川径流(含地下径流)多数只能满足25%~30%灌溉用水的需求。 由于缺少调蓄雨季水资源用于旱季灌溉的手段,迄今本区水稻灌溉主要利用未经调蓄的旱季天然径流。这是因为在非岩溶区行之有效的利用地表水库调蓄雨季径流的办法因不利的地质条件在岩溶地区收效甚微,以致天然径流未获有效的调控,终于导致旱涝灾害频繁。 探寻和开发有效的地下调蓄技术,从而建立起适合岩溶地区双层水文网特点的水利建设模式,是当前摆在我国岩溶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本文根据南方岩溶地貌景观特征进行了农业环境分区,并对现有岩溶水人工调蓄技术及其在三个地貌景观大区中的适用性做了评述。  相似文献   

20.
根据古交市狐偃山区矿区地质、航磁、地磁成果与近年来野外工作成果,结合省内、外铁矿工作经验分析,矽卡岩型铁矿最有利的母岩是中性岩中的闪长岩,二长岩成矿有限,正长岩基本不成矿。本区岩体侵入部位较高,奥陶系下部的大部分灰岩与岩体的接触部位还未查明。本区现已查明的浅表矽卡岩型铁矿体虽多,但规模小,形态不规则,分布零乱,因此深部还具有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