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介绍了以太无源光网络(EPON),在此基础上提出了EPON的上下行帧结构,以及基于固定长度的一种EPON动态带宽分配方案。该方案以。APON为借鉴,将EPON中以太网帧长度固定下来,采用对业务分时延优先级的动态分配算法。并对此方案的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文中介绍了以太无源光网络(EPON),在此基础上提出了EPON的上下行帧结构,以及基于固定长度的一种EPON动态带宽分配方案。该方案以APON为借鉴,将EPON中以太网帧长度固定下来,采用对业务分时延优先级的动态分配算法。并对此方案的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APON的帧结构和MAC协议设计及其性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参照以ATM为基础的无源光网络(APON)的G.983建议,提出了一种新的传输帧结构和媒质接入控制(MAC)协议.传输帧长选为125μs,这有利于STM业务的接入.考虑到话音业务对时延敏感并且传输速率较低的特点,MAC协议对话音业务实行固定带宽分配.对其它类型的业务则采用基于预留的动态带宽分配方案.通过建模仿真分析了协议的信元时延(CD)和信元时延变化(CDV)特性.  相似文献   

4.
作为共享介质的接入网络,APON需要介质访问控制协议用于协调各终端对介质的存取.本文提出了一个符合ITU-T建议的MAC协议,采用了时延分优先级,对高优先级的实时业务按照的均匀间隔的原则分配带宽,低优先级业务的带宽按次序循环分配.上行帧长度根据处于连接的用户数动态变化,各终端的带宽申请时隙由系统动态分配.最后给出了由该协议确定的网络性能的计算机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5.
首先分析了EPON系统中IPACT MAC协议,然后提出一种改进的MAC协议。该协议根据服务等级协议(SLA)以动态带宽分配方式对于带宽需求不同的用户分配不等的可用带宽,采用固定周期轮询,并改进授权表的产生方法。最后给出了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改进协议减少了在不同光网络单元(ONU)数据传输时的平均时延和丢包率,提高了在不同授权方法时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6.
一种支持多用户SLA的EPON上行带宽分配算法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东  邱昆  王利村 《通信学报》2005,26(6):87-93
在接入网服务等级协定的基础上,分析了以IPACT和CyclicDBA为代表的EPON上行动态带宽分配算法,讨论了其对EPON上多用户SLA支持所存在的固有缺陷。提出了适合SLA应用的EPON控制帧结构:授权帧和请求帧。根据这两种控制帧,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支持多用户SLA的EPON上行信道带宽分配算法,等级轮询固定周期算法。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测试表明该算法针对EPON不同类型的接入用户均达到了较理想的性能指标,高优先级业务良好的时延和时延抖动特性,各种业务队列的尺度平稳,同时HPFCT还解决了传统轮询算法中低负载时下行带宽浪费明显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高度概括来观察MAC协议,分别从APON承载的业务、带宽分配的对象、承载请求信息的通道和动态带宽分配算法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当前MAC协议研究的进展。最后,提出了一个有待研究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8.
余稀  胡鸿豪  陈昌虎 《信息技术》2010,(7):132-134,137
EPON以其各方面的优点即将成为接入网的主流技术,但现有的EPON上行链路动态带宽分配算法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对结合EPON中的算法对现有的算法进行了改进,提高了带宽利用率和时延抖动。在对MAC进行描述的基础上进行了EPON系统仿真模型,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具有较高的带宽利用率和较EF业务时延抖动,与此同时,也明显降低了AF、BE业务的队列时延抖动。  相似文献   

9.
以基于异步传送模式(ATM)的无源光网络(PON)基本结构为基础,阐述ATM-PON(APON)宽带接入系统传输帧格式;对传输帧结构内信元构成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媒体接入控制协议(MAC)阐述带宽的动态分配;对基于APON宽带接入系统在物理层传输上的测距技术、突发模式同步技术、突发信号的收发技术和搅码技术进行讨论,同时提出设计的基本框架;APON系统在分光比为1:32时,支持光分支级数可达3级,实现传输距离为20km的多业务、多速率接入。并指出了APON和EPON宽带接入系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EPON上行信道中的动态带宽分配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EPON系统的上行动态带宽分配方案是类似于IPACT的基于时隙长度分配的,这样虽然使上行信道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但是由于包延迟变化较大,不适合实时业务的传送.文章提出了一种多级授权分离发送动态带宽分配算法,它可以为不同业务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既满足了实时业务的需要,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网络的利用率.通过仿真测试,发现这种算法均有良好的时延特性和较稳定的队列尺度,能较好地支持多业务优先级的EPON系统.  相似文献   

11.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和IEEE 802.16(WiMAX)的融合网络在固定移动混合接入网中被认为是很有前景的接入方式.文中提出了3种WiMAX无线网络与EPON网络系统融合架构,融合系统同时具有光网络的高带宽和无线网络的灵活性.为了在接入网中支持QoS,本文为融合结构提出了一种动态带宽分配算法(DBA)和调度机...  相似文献   

12.
PON发展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无源光网络(PON)是近几年兴起的新技术,包括ATM无源光网络(APON)、以太无源光网络(EPON)和千兆无源光网络(GPON).指出了它们的关键技术和系统特点,并进行了详细比较.同时,介绍了PON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PON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何骏  胡刚  范戈 《光通信技术》2003,27(2):43-45
APON网络属于分布式媒质共享拓扑结构,所承载业务的QoS要求各异,如何在保证系统传输效率的同时满足用户对服务质量的需求,是APON MAC算法的关键。本文分析了APON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分布式分层调度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何骏  胡刚  范戈 《通信技术》2002,(1):28-29
ATM PON网络属于分布式媒质共享拓扑结构,所承载业务的 QoS要求各异,如何在保证系统传输效率的同时满足用户对服务质量的需求,是APON MAC算法的关键。分析了 APON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分布式分层调度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李立  张禾  吴遥  谢瑜  李玲 《现代电子技术》2010,33(15):77-79
无源光网络一直被认为是光接入网中颇具应用前景的技术,它打破了传统的点到点接入方法,在解决宽带接入问题上是一种经济的、面向未来多业务的用户接入技术。目前用于宽带接入的PON技术主要有ATM PON、Ethernet PON、和GPON。随着因特网的快速发展和以太网的大量使用,针对APON标准过于复杂、在传送以太网和IP数据业务时效率低和EPON无法对传送实时业务提供高质量保证、缺乏电信级的网络监控等缺陷,由FSAN组织在2002年9月提出了具有高速率、高效率、支持多业务传输的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伴随着通信业务形式的改变,用户对整个通信网络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最新技术的GPON能比较好地满足接入网的要求,有望成为下一代网络系统的主要接入技术。  相似文献   

16.
An alternate solution for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EPON) providing local area networking (LAN) capabilities is proposed in this article. Our solution adopts a star coupler-based PON architecture and uses radio frequency subcarrier multiplexed transmission for the LAN traffic delivery. The proposed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protocol supports a fully distributed control plane among the optical network units (ONUs) for ONU–ONU communication as well as upstream access to the OL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MAC protocol outperforms the others in terms of the average packet end-to-end delay, especially for LAN traffic.  相似文献   

17.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将千兆以太网与无源光纤接入的优势相结合,实现低成本、高速、远距离接入。EPON中光分路器耦合器(Splitter/Couple)与每个光网络单元的距离各不相同,传输延时也不同,来自不同ONU的数据帧可能在OLT处出现碰撞冲突。为实现EPON系统上行TDMA接入,用OPNET创建了一个光网络节...  相似文献   

18.
EPON系统上行接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一种新的基于以太网的无源光网络(EPON)。由于其点到多点的特殊共享结构,EPON系统需要不同于传统以太网(CSMA/CD)的新接入机制(Request/Grant)。文章提出了这种机制的初步数学模型,并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给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