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衡阳关帝庙花岗岩体附近分布着大量的脉岩,岩石类型复杂,主要为细粒花岗岩、花岗斑岩、辉绿岩、煌斑岩等,它们是深源岩浆浅侵位的产物。通过对它们的研究,可提供有关壳-幔演化及构造-岩浆演化的重要信息,在地球动力学、岩浆起源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2.
铜石杂岩体是燕山早期侵入的中偏碱性浅成—超浅成杂岩,主要由闪长对岩、正长斑岩及隐爆角砾岩所组成。岩浆活动具由中性向中偏碱性演化的趋势。岩相学及岩石化学研究表明,岩浆演化机制是矿物分离结晶作用。该杂岩体中的正长斑岩类岩石可能是金的矿源。  相似文献   

3.
虹螺山—杨家杖子地处华北地台北缘的燕山台褶带,位于燕山斑岩铜钼成矿带的东端。区内花岗岩类岩体呈北东向带状分布,且为复式岩体;岩浆演化经历了从安山质岩浆到酸性(或超酸性)的流纹质岩浆约80Ma的历程,成岩系列为闪长岩—花岩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似斑状粗粒花岗岩—细粒花岗岩—花岗斑岩构成的岩石组合;钼矿化的成矿系列为斑岩型—岩浆喷气交代矽卡岩型—斑岩叠加岩浆喷气交代矽卡岩型—气液充填交代脉状型。  相似文献   

4.
西秦岭造山带发育大量的印支期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它们的成岩时代和岩石成因对认识西秦岭岩浆活动和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对西秦岭多哇地区萨日加岩体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观察、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旨在查明该岩体的年龄、成因类型以及成岩地球动力学背景。结果表明:萨日加岩体由英安斑岩、花岗斑岩及少量石英闪长岩组成;花岗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38.2±2.6)Ma(平均标准权重偏差(MSWD)为1.7);萨日加岩体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Th、Rb、K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等,指示其岩浆源区具有壳幔混合的特征;岩石的主量、微量元素特征显示,英安斑岩属于I型花岗岩,形成于洋-陆俯冲岛弧环境;花岗斑岩倾向于S型花岗岩,形成于大陆碰撞构造环境。由此认为,萨日加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西秦岭由洋-陆俯冲岛弧向陆-陆碰撞转变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5.
出露于鲁西徂徕山南部的花岗闪长斑岩是鲁西中生代岩浆活动的重要记录,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其进行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得到了花岗闪长斑岩的形成时代,并对鲁西地区中生代的岩浆活动进行了讨论。研究得到,谐和度90%的锆石中存在~2.5Ga的继承性岩浆锆石和125~130Ma的岩浆锆石。经分析,得到其加权平均年龄为(127.3±1.2)Ma(MSWD=1.3),认为这一年龄代表了花岗闪长斑岩的形成年龄,而~2.5Ga的继承性岩浆锆石的存在说明了花岗闪长斑岩的源区可能来自于华北古老基底或在岩浆侵位过程中遭受了古老基底的混染作用。  相似文献   

6.
母岩浆富水(H_2O质量分数高于4%)被认为是斑岩体中Cu、Au等成矿元素富集成矿的关键因素,是形成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必要条件之一,主要表征为成矿斑岩中角闪石斑晶发育,轻稀土元素富集而中稀土元素亏损,w(Sr)/w(Y)和w(La)_N/w(Yb)_N值高(w(Sr)/w(Y)40,w(La)_N/w(Yb)_N20)等特征。弧环境下形成的斑岩成矿系统中的水主要来源于俯冲洋壳或交代岩石圈的脱水作用;而后碰撞环境下形成的斑岩成矿系统中的水可能主要源自矿区内同时代、共空间产出的镁铁质岩浆的混合注入,或含矿岩浆自身的分异结晶。尽管不同地球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斑岩成矿系统母岩浆中水的来源和富集机制不同,然而它们仍然被认为具有统一的成矿机理:母岩浆在地幔源区或地壳岩石部分熔融过程中,水的加入可以降低其熔点,促进源区含Cu、Au硫化物重熔,或萃取岩石中Cu、Au成矿元素,或聚集岩浆中分散分布的金属元素,形成富金属的岩浆;含矿岩浆就位后,富水岩浆很快达到水饱和,大量流体出溶,岩浆水会与各类卤化物一起以独立流体相形式从熔体中分离出来,这种富含挥发分和高盐度的流体具有很强的金属携带能力,为随后发生的斑岩矿化提供热液和金属来源,提高母岩浆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7.
色潘铜金矿集区是老挝镜内最大的铜金生产基地。铜金矿床的成矿作用与斑岩体密切相关,发育4种矿化类型,分别
为斑岩体内部的斑岩型铜钼金矿化、斑岩体边部的类矽卡岩型铜金矿化、邻近斑岩体的碳酸盐岩交代型铅锌银矿化、远离斑岩体
的沉积岩容矿型(类卡林型)金矿化。前三者成矿模式类同斑岩体系的“正岩浆模式”,成矿作用与花岗闪长斑岩岩浆流体有关。
沉积岩容矿型金矿化类同卡林型金矿化,但成矿热源及金属元素的来源可能与花岗闪长斑岩岩浆流体有关,大气降水混合循环作
用是金沉淀的关键因素。因此,在矿集区范围内存在着成矿元素东西分带、内外分带现象,总体表现为斑岩体内部的高温矿化组
合到远离中心的中低温矿化组合演化规律,即:Cu+Mo→Cu(Mo+Au+Ag)→Cu+Au(Ag)→Pb+Zn(Au+Ag)→Au+Ag。   相似文献   

8.
一、成矿岩体特征识别方法与标志 1.地质体标志 复式岩体是沿相同或相近构造通道多次发生岩浆侵人活动,而形成的复式侵入体。复杂的脉岩组合的存在表明,矿床中有和深部岩浆房保持长期勾通联系的构造一岩浆事件,对成矿有利。脉岩种类有辉长岩,闪长玢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细晶闪长岩、细晶花岗岩、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和煌斑岩等。  相似文献   

9.
作为扬子、华夏古板块的结合带 ,奠基于四堡—晋宁期形成的陆间造山带 ,表现出有别于两翼而独特的地球物理、地质构造特征。其发展演化主要是伴随华南板块的形成过程 ,历史比较复杂。由于活动性较大、多期次裂谷、造山作用和多期岩浆活动 ,使结合带成为一条深源岩浆活动带。结合带的构造—岩浆—成矿基本特点表明 ,燕山期的成矿作用具“成因多类型 ,定位多部位”特点 ,是一条潜在的巨大弧型斑岩成矿带。  相似文献   

10.
临朐铁寨杂岩体为燕山晚期侵入的中性、中偏碱性浅成—超浅成岩类,主要由闪长岩、闪长玢岩及二长斑岩等组成,为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闪长( 玢) 岩为成矿母岩,与金矿关系密切,金矿( 化) 体产在闪长( 玢) 岩与朱砂洞组蛇纹石化大理岩、泥质灰岩接触带上及其附近。  相似文献   

11.
新疆包古图斑岩铜矿中性复式岩体的同化混染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包古图斑岩铜矿位于新疆西准噶尔地区东南部,是一大中型斑岩铜矿床,赋存于包古图中性复式岩体中。包古图中性复式岩体是由早期闪长岩株和晚期闪长玢岩脉组成,以前者为主;该岩体侵位于下石炭统包古图组酸性火山-沉积岩中。对包古图闪长岩株及其围岩进行岩相学、岩石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及Sm-Nd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闪长岩株由(石英)闪长岩(含少量辉长岩)、似斑状(石英)闪长岩及少量斜长花岗斑岩组成;其岩石是由偏基性的中性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及岩浆与酸性围岩同化混染作用形成的。同化混染作用的程度不同,则形成不同的岩石:①岩浆直接结晶作用形成辉长岩;②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和少量同化混染作用形成(石英)闪长岩和似斑状(石英)闪长岩;③强烈的同化混染作用形成斜长花岗斑岩,斑岩基质主要由混入岩浆的围岩细碎屑经重结晶作用形成,斑晶是晚于基质结晶的"晚生斑晶"。总之,岩浆与围岩的同化混染作用是包古图岩体的重要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12.
江西德兴斑岩铜矿是中国东部大型斑岩铜矿,由朱砂红、铜厂及富家坞三大矿床组成。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德兴地区朱砂红斑岩铜矿含矿花岗闪长斑岩进行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和磷灰石ID-TIMS 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71.3±1.7)Ma,平均标准权重偏差(MSWD)为1.4;热液蚀变磷灰石ID-TIMS U-Pb年龄为(170.6±1.0)Ma,MSWD值为0.49。上述年龄数据表明:朱砂红斑岩铜矿含矿斑岩侵位和铜钼成矿作用均发生在中侏罗世,从岩浆侵位到热液成矿具有较短的岩浆热液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石炭系—二叠系沉积以剥蚀残余状分布在渤海湾盆地之下,在已发现油气的部位均发现浅层侵入岩。通过侵入岩产状、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等地质和地球化学分析,发现侵入岩主要为富二氧化硅、钠、钾和镁的闪长玢岩以及贫二氧化硅和钠、富钾和镁的煌斑岩,它们与鲁西隆起同层位侵入岩具有很多相似之处。研究认为它们是侏罗纪断陷形成初期上地幔物质上涌、沿深大断裂侵入形成的,以富钾偏碱性或偏中性两种岩浆侵入在煤系烃源岩中。研究还发现,煤系地层中的这些侵入体规模不大,对烃源岩的烘烤作用范围不超过侵入体的厚度,对整体的煤系生烃演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钢屯-杨家杖子钼矿田,地处华北地台北缘燕山钼矿带的东段,与燕山期虹螺山花岗杂岩体有关。花岗斑岩为钼矿化的成矿母岩。矿体受北东和东西向的断裂构造结节控制。钼元素随岩浆热液的演化逐步富集,并与演化晚期含矿热液中的SiO_2、K_2O关系密切。与成矿有关的蚀变有钾长石化、硅化、伊利石-水白云母化。成矿金属组合为单钼建造,成矿期为晚侏罗-早白垩世,矿床成因类型为斑岩型。  相似文献   

15.
大桥坞斑岩型铀矿床产于中生代蒙山破火山口中一石英斑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及其隐爆角砾岩筒中。铀成矿主要与斑岩体的“双层结构”有关,即”双层结构”成矿模式。浅部石英斑岩为含矿岩体,深部花岗斑岩为矿源岩体。矿化以裂隙型、角砾型为主,矿体的形态主要呈细脉状、浸染状,与围岩界线不清。成岩物质来源于壳幔混源的富铀钙碱性岩浆。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该深部富铀花岗岩浆冷凝结晶分异产生的富铀岩浆期后热液。其成矿过程主要是富铀岩浆期后热液流体沿断裂构造系统上升、运移,在浅部石英斑岩体内外接触带发生隐爆,成岩成矿。早期铀-赤铁矿化阶段形成贫铀矿化,晚期铀-金属硫化物矿化阶段,形成富铀矿化,两期叠加作用致富。  相似文献   

16.
通过论述中—晚元古代碧口火山岛弧岩浆建造(喷发、侵入)特征、成岩成矿时代、成矿作用类型,探讨了碧口地体古岛弧岩浆带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类型和矿床成矿系列的关系。中—晚元古代碧口火山岛弧构造演化期,约为10亿年。可以分为武陵期(1800~1400Ma)、四堡期(1400~1000Ma)和晋宁期(1000~800Ma)。碧口地体经过这三个时期完成了从岩浆岛弧的形成与发展,到板块俯冲和碰撞造山的连续演化过程。武陵期是该区岛弧火山岩带的发育期,生成与蛇绿岩有关的铬铁矿、熔离硫化镍矿床及与细碧-角斑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四堡期,主要表现为中酸性深成岩体与钠质辉绿岩的侵入活动,生成岩浆热液及接触交代型铁、铜矿床。晋宁期为碧口地体与扬子板块强烈碰撞造山期,除了生成与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矿床外,主要生成与韧性剪切、构造动力变质热液成矿作用有关的金、银矿床。  相似文献   

17.
华熊地块区金、铅、银矿床矿集区与中生代隆起带、断陷盆地、燕山期花岗岩基及小花岗斑岩体空间关系密切。隆起带抬升、断陷盆地下降、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在白垩纪同时发生。区内金矿早期成矿热液以岩浆水为主,晚期有大气降水参与成矿。成矿物质及介质来源于太华群及下部地层、花岗岩浆和中生代湖盆。成矿机理是:区域板块运动使本区在侏罗纪末下地壳形成花岗岩浆熔融层。白垩纪始,区内以断块差异升降为主,形成掀斜式断陷盆地和掀斜式隆断带,差异性升降最大超过1000m。盆地中的湖水向下渗流,被岩浆吸收或在太华群地层中加热循环,萃取金属,在岩浆结晶晚期与残余岩浆形成流体,沿构造薄弱带再上侵至构造扩容带形成小斑岩体和矿床。熊耳群与太华群不整合面上下是小花岗斑岩体、爆发角砾岩体的“多发层”和“矿集层”  相似文献   

18.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野外考察,论证了位于赣东北德兴地区德乐中生代火山盆地中的德兴铜矿、银山银铜铅锌矿和金山金矿及蛤蟆石金矿属于同一成矿系统。德兴铜矿是典型的斑岩铜矿,成矿流体和金属元素主要来自岩浆;银山银铜铅锌矿是一个下部为斑岩铜矿、上部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成矿流体早期以岩浆为主,晚期有较多的大气降水参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金山和蛤蟆石金矿是远接触带热液矿床,成矿流体为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产物,金主要来自围岩——双桥山群浅变质岩。这3套矿床以中酸性花岗斑岩或石英斑岩(高钾钙碱质花岗岩)为核心具有明显的分带性,自中心向外或深部向浅部为:斑岩铜金钼矿、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和远接触带热液型金矿。这种矿床组合关系不同于已知的经典斑岩铜矿模型和斑岩铜矿浅成低温热液金银矿床模型,因而,有必要提出一个新的模型:斑岩铜矿浅成低温热液银铅锌矿远接触带热液金矿模型。这套矿床形成于中侏罗世,抑或是古太平洋俯冲板片局部重熔或撕裂重熔的产物,抑或是在活动大陆边缘岩浆弧后伸展带由地幔底侵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广西区域成矿谱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论述了中元古代以来广西的建造、改造、岩浆活动、成矿作用等的性质、发展、演化,使读者对广西的地质发展、成矿作用及它们的演化轨迹能得到规律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煌斑岩与金矿在空间上、时间上具明显的对应关系。埠上金矿位于胶东玲珑金矿田西南方向的金岭金矿田的中北部;有关该矿区煌斑岩的研究资料较少。该文结合岩石学、矿物学、大地构造学等特征,对区内煌斑岩的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揭示其内在成因,认为区内煌斑岩是因该区受到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华北板块与杨子板块碰撞造山及郯庐断裂带等构造岩浆活动的影响,俯冲洋壳析出的流体交代地幔形成的具氧化性的EM1型富集型地幔岩浆于造山拉张期在大陆活动边缘浅成侵入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