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对于电镀挂具处理主要解决两大问题:其一,挂具绝缘层破损而造成携带镀液而造成各种镀液的相互污染引起故障。其二,挂具导电头粗大而引起导电不良,挂具痕迹增大造成镀层疵病。目前自行车零件电镀环形线的常见挂具处理如下:有些厂家将电镀自行车车圈环形线上第一工位将原来清水洗改为挂具退铬,以 NaOH40~60g/L,Na_3PO_4 20~25g/L 去铬。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Cr~(6+)污染严重,造成车圈表面点蚀严重(车圈毛坯与挂具一起入槽)镀后出现明显麻坑、针孔、花斑,光亮度显著下降等疵病。也有些厂家将电镀自行车车圈环形线上的第一工  相似文献   

2.
在诸多自行车零件的电镀中,车圈电镀属于难度较大的.因其受镀面积大,形状复杂,所以出现的疵病也较多.笔者根据自己的体会,将较普遍的各种疵病与解决方法介绍如下.发雾车圈发雾,形似镀层烧焦.其发生相当普遍.此疵病虽对镀层内在质量影响不大,但严重影响镀层外观,所以不能不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电镀层脱皮或起泡的疵病是工艺上的老大难问题,在多种常见故障以脱皮、起泡、毛刺、针孔、露黄、烧黑以及光泽不均等故障中,以脱皮、起泡的疵病最为多见,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很大,自行车电镀件尤其是车圈的脱皮、起泡更是个常见  相似文献   

4.
自行车车圈电镀“双层镍铁合金/微孔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上海市轻工业研究所根据轻工业部下达的科研项目——自行车车圈电镀的研究和国内自行车电镀的具体情况,参考了国外防护装饰性电镀的发展动态,于1976年初开始试验电镀镍铁合金(这是美国和英国分别于1971年和1974年投产应用的电镀新工艺)和微孔铬;1976年底到1978年先后与上海自行车三厂和青岛自行车厂进行了扩大试验,并确定了以“双层镍铁合金/微孔铬”作为自行车一类一级件车圈的多镀层体系;为了进一步验证在生产上的稳定性和实用价值,于1978年8月先用“单层镍铁合金/微孔铬”作为自行车一类二级件的镀层体系,在青岛自行车厂飞轮车间投入生产。经过半年多的实际考验,又于1979年  相似文献   

5.
前言我厂是生产各种规格自行车车圈的专业厂,现有环型、直型、手工三条电镀线,镀层结构是氰化镀铜—光亮镍—装饰铬组合体系,自从1982年开机电镀到1987年止,由于镀铬清洗水没能及时处理,造成了大量积压,估计总共有四十多吨废铬液,据了解,浙江省的其它几家主要自行车和零件厂,象杭州、绍兴自行车总厂,兰溪自行车零件厂等都存有许多废铬液,废铬液的贮存,占据了大量的槽位,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镍铁电镀工艺是七十年代开发出来的新工艺.上海轻工所和青岛自行车厂协作于1978年,在飞轮生产自动线上实现了单层镍铁/微孔铬工艺;又于1980年在车圈生产自动线上实现了双层镍铁/微孔铬工艺.为我国自行车电镀工艺开辟了一个新的镀层体系.1981年5月,上海轻工所与济南自行车厂协作,为车圈电镀线由原设计的镍/铜/镍/镍封/铬工艺改为三层镍铁/铬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自1981年7月开始,经过  相似文献   

7.
一次特殊镀铬灰雾故障排除吴伯勇(广西玉林市自行车四厂,537002)1994年8月初,我厂环形电镀线上电镀的车圈及车把经亮镍套铬后,表面突然出现不规则的灰雾状花纹和紫褐色的斑点镀层,严重时车把弯头面上出现点状暗灰雾镀层,而其上的四孔眼则有露黄发生。镀...  相似文献   

8.
我厂是生产自行车和摩托车车圈的专业工厂,原有两条直线式电镀自动线,采用双层镍/铬电镀工艺生产,但存在成本偏高,镀层韧性差,返工率高,镀液处理复杂等问题。为解决这几个问题,82年初在上海轻工业研究所的支持帮助下,将原有的一条12000升双层镍镀液的自动线扩建为16000升双层镍铁合金镀液,采用双层镍铁合金/铬的电镀工艺。经过两年半的生产实践,生产各种车圈约130万只,证明双层镍铁合金/铬工艺与双层镍/铬工艺相比,确有降低成本,质量稳定,返工率低,操作维护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选择自己合适的电镀方法孙增,葛国君(绍兴自行车总厂,绍兴电镀车圈厂)ChoosethePlatingProcessRightforYourJob¥bySunZeng-xun;GeGuo-jun得悉原用常规镀镍添加剂的某村办电镀小厂改用进口的添加剂,并...  相似文献   

10.
邹坚 《电镀与涂饰》1991,10(1):36-39
概述了黑铬镀层性能、黑度与硬度关系,目前出现的工艺类型、辅助添加剂和镀层应用等状况.详细介绍了应用于相机构件装饰的硝酸盐一氟化物型黑铬工艺.概括了槽液成分及工作条件对工艺的影响,获得镀层的性能,工艺产生的疵病、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文明 《电镀与精饰》1990,12(6):36-38
一前言我厂活塞环外园尺寸镀铬一度出现不少问题,镀层产生麻点、针孔、结合力不良,局部镀不上铬等疵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现场分析,认为:基体材料为铸铁件,具有特殊性,必须采用相应的工艺;电解除油槽液根据化验分析烧碱含量过高,会与基体中含的硅产生作用重新污染镀件;除油液长时间没有进行清理,不溶性沉淀物在电解除油过程中,随着在表面上一旦清洗不彻底,就影响镀层质量;活化槽酸洗液中铜杂质积累多,在除氧化膜的过程中有铜置换带入镀铬工序,引起麻点,粗糙等疵病的产生;酸洗液用盐酸作为基本成份,对活化铸铁工件,容易产生过度腐蚀,使铸件局部的碳游离出来,电镀过程中,氢过电位较低,只产生氢气,而不沉积镀层,局部无镀层.  相似文献   

12.
光亮镍-铁合金镀层做为保护-装饰性电镀的底层或中间层,整平性好、光亮度高、韧性特别好,易套铬,是它的独特之处。然而,如果对这种工艺掌握不好,操作不善,尤其是该工艺的主要镀槽——镍铁合金镀槽维护管理得不好,镀层会出现发花、局部腐蚀、脱皮、孔眼周围等低电流密度区镀不上、阴阳面等疵病。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镍铁合金(Niron) 电镀是国际七十年代的新工艺;高耐蚀装饰性镍封分散镀层(Nickel Seal)——微孔铬(Microporous Chromium)新体系,亦是国际电镀业正在崛起的新工艺。我厂与上海轻工所协作,进行车圈双层镍铁微孔铬小型、中型试验与中型规模试生产,并于七九年九月配制大联合机药水进行试生产运转。该机总长50米,宽7.2米,升降高度1.2米,共有102工位,其中空位7只。原设计年生产能力为925,700付车圈。它采用双层镍铁,并在镍封分散镀层上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4.
动态简讯     
上海市科学技术员委会和上海市轻工业局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行车电镀零件的抗锈质量,指定上海市轻工业研究所和上海自行车厂共同研究多层镀镍新工艺。经过两年左右的试验,并根据自行车镀件的特殊要求,研制成了:暗镍—半亮镍—亮镍—镍封—铬多层镀镍新工艺。通过700升槽连续生产一年多时间,对车圈、车把等四大件进行大量的实际考验,结果表明,该工艺槽液稳定,易于维护,镀层质量良好,如期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上海市轻工业局于1985年12月26日在上海自行  相似文献   

15.
一次镀镍故障的消除汪业生(柳州市自行车厂,545005)我厂电镀自行车车圈生产线,采用的是氰铜一亮镍一装饰铬一步法工艺。读工艺比较成熟,但也出现故障,主要是镀前处理。一次我们发现部分车圈在靠挂具顶部正面部位,镀镍后产生花斑,似乎象毛坯过腐蚀引起的连片...  相似文献   

16.
两例故障     
某厂两条自行车车圈铜—镍—铬电镀生产线位置图如下:电解去锈采用盐酸溶液,电流为5~8A/dm~2,电解去锈吸风已坏,不起作用,铬槽无吸风,采用F—53抑雾剂。本来墙四周有窗户,但最近由于某些原因,把所有的窗户均堵塞,室内环境很差,通风不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两例质量故障,现按时间先后分述如下。故障一:酸雾造成电镀成品车圈防锈能力极差。  相似文献   

17.
氰化镀铜—光亮镍—装饰铬组合镀层是防护—装饰性镀层,工艺虽老,但仍是目前国内应用较广泛的镀种,在这套工艺中,铜作为打底镀层要求是:结晶细密,均匀,孔隙率小。如果底层钢结晶粗糙、不亮等等,将造成下道电镀工序的困难,引起镀层起泡,脱壳,粗糙等电镀疵病。而对氰化镀铜影响最敏感,也最难处理的是六价铬。六价铬进入镀槽中有以下  相似文献   

18.
消息     
常州自行车总厂自85年1月起,在车把、车圈电镀生产线上应用微孔铬工艺。该工艺不同于高应力镍和镍封,是在镀铬后阴极电解处理形成200—600万孔/厘米_2,明显的提高镀  相似文献   

19.
济南市科委于1982年7月20~22日在济南自行车厂召开了《自行车车圈电镀三层镍铁合金/铬新工艺技术鉴定会.上海、天津、沈阳、青岛等地自行车厂,以及山东省、济南市的上级主管部门、环保、科研、军工单位、大专院校、工厂企业等三十三个单位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前言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目前国内厂家采用氰化镀铜——光亮镍——装饰铬组合电镀层这一工艺还相当普遍。我厂大批量生产的各种车圈表面也采用这一组合镀层。该电镀工艺的特点是槽液维护方便,工艺成份控制比较简单,但镀层防锈性能不稳定。为提高防锈性能,目前国外厂家已较多采用新工艺(如镍封、微孔铬等),国内厂家也正在应用推广这些新工艺。考虑到我厂的实际情况(设备、经济效益等),要引进新工艺困难很多。我们就以现在的电镀工艺为基础,加强管理,寻找提高镀层防锈性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