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脊柱骨样骨瘤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脊柱骨样骨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 3例小儿脊柱骨样骨瘤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腰背部疼痛和代偿性脊柱侧凸是常见的临床表现 ,且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疼痛 ;CT检查可见典型的“牛眼征” ;3例均手术切除病灶 ,术后症状全部消失。结论 :小儿脊柱的骨样骨瘤可引起疼痛和代偿性脊柱侧凸 ;骨扫描结合CT检查是早期诊断的最好方法 ;早期手术切除病灶 ,症状可全部消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骨样骨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8例小儿骨样骨瘤的临床特点、X线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经手术治疗,术后无复发,病变部位疼痛、跛行、脊柱侧凸症状均消失.无植骨反应,无病理性骨折.[结论]根据小儿骨样骨瘤的临床特点、患病部位疼痛及X线可见典型的瘤巢,诊断并不困难.因本病痛苦大,确诊后应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后路半椎体切除器械矫正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后路半椎体切除、器械矫正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7月~2006年12月,后路半椎体切除、器械矫正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39例,男22例,女17例;平均年龄8.3岁(3~15岁).完全分节性半椎体30例,部分分节性半椎体9例.内固定器械包括ISOLA 16例、CD-Horizon 10例、MOSS-Miami 10例、TSRH 3例.术前后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片,观察手术前后侧凸的矫正率及躯干平衡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4.5年,平均2.8年,术前冠状面Cobb's角平均48°,术后13°,末次随访平均13.2°,平均矫正率70.2%.矢状面Cobb's角术前平均39°,术后12.1°,末次随访12.7°,平均矫正率68.7%.所有患儿植骨融合牢固,躯干平衡良好.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无植入物折断及松动、无感染等并发症,1例出现曲轴现象.[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器械矫正内固定对先天性脊柱侧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矫治方法.先天性脊柱侧凸应提倡早期手术矫治.  相似文献   

4.
一期后路楔形截骨治疗青春期后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一期后路楔形截骨治疗青春期后严重的先天性脊柱畸形的安全操作及探讨其融合固定范围的选择.[方法]自2000年2月~2006年7月对16例青春期后严重的先天性脊柱侧弯采用一期后路楔形截骨内固定矫形.男10例,女6例;年龄16~29岁,平均21.4岁.其中单纯半椎体11例,半椎体合并对侧骨桥或肋骨融合5例,既往有脊柱矫正手术史者2例.术前脊柱侧凸Cobb' s角64°~108°,平均84.7°;脊柱后凸角28°~91°,平均52.6°;躯干偏移3~23.6 mm,平均15.4 mm.CT或MRI显示椎管内骨性分隔2例.[结果]手术时间平均231 min,术中出血平均1 400 ml.术后平均随访2年6个月.固定融合节段8~14个椎体,平均10.6个.侧凸Cobb' s角18°~47°,平均38.5°,平均矫正率54.5%;后凸Cobb' s角15°~40°,平均27.7°,平均矫正率47.4%;术后躯干偏移0~11.4 mm,平均为4.6 mm.侧、后凸和躯干偏移无明显矫正丢失.手术并发症包括术中椎弓根骨折2例;L1神经根损伤1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例;术后切口渗液1例.[结论]采用一期后路楔形截骨内固定治疗青春期后严重的先天性脊柱侧弯是一个安全、可靠的方法,矫形效果满意,远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和总结万向椎弓根螺钉在治疗重度脊柱侧凸患者手术矫形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3月~2009年4月期间本科使用万向椎弓根内手术矫形的66例重度脊柱侧凸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5例,女性41例;平均18.2岁.侧凸主弯Cobb角平均113.4°(80°~165°),后凸角度平均90.5°(49°~165°),旋转Ⅱ-Ⅳ度.手术行后路矫形38例,截骨矫形28例,其中二期手术矫形13例.[结果]全部病例均安全完成矫形手术,手术时间3.5~6.5 h,平均5.6 h,出血450~3 300 ml,平均1 577 ml.术后出现一过性单侧下肢不全瘫1例,给予甲强龙冲击、神经营养治疗3个月后完全恢复.术后侧凸Cobb角平均42.9°,矫形率62.1%,后凸角度平均32.3°,矫形率64.3%,身高平均增长8.9 cm.[结论]万向椎弓根螺钉是治疗重度脊柱侧凸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矫形率.  相似文献   

6.
骨样骨瘤是一种病因不明、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由Jaffe于1935年首先报道,以疼痛特别是夜间疼痛为主要表现,最常发生于四肢长骨,脊柱较少,约占10%,在我国约占良性骨肿瘤的1.66%。口服非甾体类镇痛药物治疗有效,但症状明显时仍建议积极手术处理,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开放肿瘤完整切除手术,由于瘤体较小,位置较深,其手术创伤相对较大,对脊柱稳定造成影响时需内固定辅助。近年来采取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RFA)治疗的报道较多,大大降低了手术创伤,但其有造成神经损伤风险,术后不能进行病理诊断,且由于未行病灶切除,术后复发率较高。随着脊柱内镜技术的发展,已经有应用于脊柱肿瘤治疗方面的报道。其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安全的优点。我们应用脊柱内镜下手术治疗1例脊柱骨样骨瘤患者,结合文献分析脊柱内镜下手术治疗脊柱骨样骨瘤的可行性,以提高对脊柱骨样骨瘤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椎体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后凸畸形的手术效果.[方法]应用骨水泥强化椎后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矫形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后凸畸形病人16例,观察后凸Cobb角矫正角度、内固定稳定情况及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结果]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无松动、脱落、断裂.后凸畸形Cobb角平均矫正22.1°,疼痛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8分降至术后平均2.1分,ODI评分由术前平均86.5%改善至术后平均31.2%.[结论]应用骨水泥强化椎体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后凸畸形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少年胸椎半椎体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2001年1月~2007年6月应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及骨嵴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15例患者,男6例,女9例;年龄16~24岁,平均21.2岁.15例均为完全分节半椎体,半椎体位置T113例、T1212例.术后观察脊柱融合、畸形矫正率及内固定稳定情况.[结果]随访19~45个月,平均34个月,术前Cobb's角平均为52.3°±3.8°,术后为10.2°±1.4°,末次随访有1.6°的角度丢失,身高平均增加3.76 cm.均获得良好骨融合,融合时间3~5个月,平均3.6个月.无内固定失败及假关节形成.[结论]一期后路半椎体及骨嵴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是治疗青少年胸椎半椎体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的有效方法,具有较好植骨融合和稳定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一期前路半椎体切除后路矫形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一期前路半椎体切除后路矫形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CS)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3年5月到2007年5月,采用一期开放前路或胸腔镜辅助下前路半椎体切除联合后路矫形内固定治疗31例CS患者.手术时患者平均年龄为14岁3个月(4岁8个月~21岁3个月).随访观察对侧凸、后凸以及躯干平衡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160~450min.平均为333min.术中出血210~1900ml,平均750ml.固定节段为2~6节,平均3.7节.1例患者术后1周出现切口感染,经清创换药2周后痊愈.2例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一侧大腿前方感觉过敏、疼痛,观察1周后症状消失.随访7~54个月,平均18.5个月.侧凸Cobb角术前平均为48.9°,末次随访时为16.30°平均矫正率为66.7%.后凸Cobb角术前平均为31.10°,末次随访时为16.2°,平均矫正率为47.9%.躯干偏移和腰椎前凸角度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无明显改变.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现象,所有患者植骨均融合.结论一期前路半椎体切除后路矫形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安全可行,且可以获得良好的矫正效果和融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脊柱截骨矫形联合应用前方钛网支撑治疗100°度以上胸腰段角状后凸畸形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3月~2011年3月采用经后凸顶椎全脊柱截骨矫形内固定、前方钛网植骨支撑治疗18例重度胸腰段角状后凸患者,男13例,女5例;年龄16 ~34岁,平均22.4岁.术前后凸Cobb角平均为122°(102°~ 175°),其中先天性脊柱后凸8例,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6例,陈旧创伤性后凸2例,神经纤维瘤病性后凸2例.术前Frankel分级C级2例,D级3例,E级1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背疼痛.截骨部位均位于胸腰段后凸顶点.[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5 h(3.5 ~5.5 h),术中平均出血量2020ml(1 200~4500ml),术后后凸Cobb角平均28°(5°~51°),平均矫正率77%.术后平均随访23个月(11 ~33个月),末次随访Cobb角平均33°,平均丢失4°,X线显示截骨部位骨性融合.术中2例出现脑脊液漏,1例血压(—)过性下降.3例术后出现双下肢不全瘫痪,其中1例因截骨近端固定不稳再次翻修手术后恢复,2例保守治疗后恢复.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D级2例,E级16例.[结论]全脊柱截骨术联合应用前方钛网支撑治疗100°度以上胸腰段角状后凸畸形矫形效果良好,可避免脊柱过度短缩造成脊髓折皱,提高了手术安全性,但因畸形严重仍存在神经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