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Ⅲ型胶原(Col3a1)在泡球蚴感染C57BL/6小鼠早期(1月,Em-1m)和中期(3月,Em-3m)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门静脉注射法建立泡球蚴感染小鼠模型,分别于感染后1个月和3个月将小鼠处死,取肝脏,HE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检测Col3a1的表达。用60μg/ml泡球蚴蛋白体外刺激人肝星状细胞(LX-2)12h、24h、48h和72h后,qRT-PCR检测LX-2细胞中Col3a1mRNA表达水平。结果 HE染色显示泡球蚴感染组小鼠发生肝脏纤维化。天狼星红染色显示泡球蚴感染Em-1m组和Em-3m组胶原纤维阳性面积与假手术组(Sham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Em-1mvs Sham-1m:8.14±0.84vs 1.00±0.37;Em-3mvs Sham-3m:34.40±5.07vs1.00±0.08,P0.01);Col3a1免疫组化检测阳性面积比值泡球蚴感染Em-1m和Em-3m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Em-1mvs Sham-1m:32.05±5.24vs 1.00±0.37;Em-3mvs Sham-3m:37.58±10.84vs 1.00±0.08,P0.01)。qRT-PCR结果显示60μg/ml泡球蚴组织蛋白刺激LX-2 72h后Col3a1mRNA相对表达量为1.29±0.49,与刺激12h时的Col3a1mRNA相对表达量0.35±0.0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泡球蚴感染时间的增加,小鼠肝脏Col3a1表达逐渐增加且纤维化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泡球蚴感染中期BALB/c小鼠病灶周围肉芽肿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其Ⅰ型受体(TβRⅠ)和p-Smad2/3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8~10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BALB/c小鼠开腹,肉眼直视下肝左叶注射100μl泡球蚴混悬液,建立小鼠肝泡球蚴感染模型,对照组以相同方法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于造模第12周时处死小鼠,取肝脏组织,4%甲醛固定、石蜡包埋,4μm连续切片,HE和Masson染色,光镜下观察泡球蚴感染病灶周围病理改变和纤维化程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肉芽肿TGF-β1、TβRⅠ受体及p-Smad2/3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小鼠病灶周围以形成典型的大小和形状各异的囊泡为主要特征,囊泡外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明显,存在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囊泡外围肉芽肿TGF-β1、TβRI和p-Smad2/3的显色指数分别为3.90±1.39、3.18±0.95和3.60±0.93,对照组分别为0.28±0.18、0.32±0.18和0.20±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囊泡外围组织纤维化较重部位TGF-β1、TβRI和p-Smad2/3表达也相应较高,提示TGFβ1/Smad信号通路可能参与泡球蚴感染小鼠病灶纤维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泡球蚴持续感染对小鼠肝脏纤维化的影响,为研究泡型棘球蚴病肝纤维化进展及其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以泡球蚴感染长爪沙鼠血清(25、50、100μL)和泡球蚴及其生发层细胞、原头节分别对肝星状HSC-T6和LX-2细胞进行体外刺激48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HSC-T6细胞培养上清中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1, Col1)和α-平滑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量。收集泡球蚴感染1、2、4、6、8个月小鼠血清和肝脏,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Col1和α-SMA含量,采用天狼猩红染色法动态观察肝脏胶原纤维沉积情况。结果泡球蚴感染沙鼠血清体外可诱导HSC-T6和LX-2细胞增殖,不同血清剂量组细胞增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HSC-T6=126.50、FLX-2=201.50,P均0.05);其中100μL血清对HSC-T6和LX-2细胞促增殖率最高,HSC-T6和LX-2细胞增殖率分别为(573.36±206.34)%和(940.38±61.65)%。泡球蚴感染沙鼠血清体外刺激后,HSC-T6细胞培养上清中Col1和α-SMA蛋白含量均上升;且以100μL血清刺激后Col1和α-SMA含量最高,分别为(20.99±2.01)ng/m L和(305.52±16.67)pg/mL。泡球蚴及其生发层细胞、原头节均可体外诱导HSC-T6和LX-2细胞增殖,增殖率分别为(142.65±9.17)%和(189.99±7.75)%、(118.55±8.96)%和(122.54±0.21)%、(156.34±17.45)%和(160.59±31.41)%,不同刺激组细胞增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HSC-T6=11.24、FLX-2=47.72,P均0.05);泡球蚴及其生发层细胞、原头节刺激后,HSC-T6细胞培养上清中Col1和α-SMA含量均增高;且以泡球蚴作用最为明显,Col1和α-SMA含量分别为(4.43±2.23)ng/mL和(285.20±90.67)pg/mL。泡球蚴感染后1~8个月,小鼠肝脏中胶原纤维沉积持续增加;小鼠血清中Col1水平在感染后6个月达最高,为(280.26±23.04)ng/mL;α-SMA水平在感染后8个月达最高,为(33.68±4.45)ng/mL。结论泡球蚴持续感染可促进肝星状细胞体外增殖及小鼠血清中Col1和α-SMA蛋白含量升高,引起小鼠肝脏中胶原纤维沉积增多。泡球蚴感染阶段是引起泡型棘球蚴病肝纤维化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泡球蚴感染BALB/c小鼠肝脏中诱导性协同刺激分子(ICOS)的动态变化。方法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经腹腔注射感染泡球蚴,对照组以相同的方法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感染后2、8、30、90、180和300d各处死5只小鼠,取肝脏组织,通过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通过免疫组化观察泡球蚴感染后ICOS的动态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泡球蚴感染小鼠肝脏ICOS表达升高,表达部位主要在肝细胞浆和肝细胞膜。结论泡球蚴感染鼠肝组织ICOS表达增高。ICOS可能参与泡球蚴感染致肝纤维化及肝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感染泡球蚴的小鼠肝脏进行自噬相关Beclin1基因mRNA及其蛋白的检测,了解自噬在泡球蚴感染过程中的变化。方法取雌性BALB/c小鼠3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建立泡球蚴感染小鼠模型,于感染30 d和90 d各处死8只,通过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的病理学变化,利用qRT-PCR、免疫组化等技术分别检测泡球蚴感染小鼠肝脏中Beclin1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小鼠肝脏Beclin1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均增高,其中感染30 d和90 d Beclin1基因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34±0.59、14.19±3.49和1.69±0.59、9.23±1.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肝组织有典型囊泡病灶。结论泡球蚴感染小鼠肝脏中Beclin1基因高表达,且以感染30d时增高更显著,提示在泡球蚴感染早期和中期,自噬随着感染呈现先增强再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熊敏莉  龚晓媛  万舒淇  罗声政 《肝脏》2024,(2):174-177+192
目的 探究SOX9基因对肝星状细胞活化与增殖的影响。方法 通过每周三次腹腔注射15%的四氯化碳或玉米油构建肝纤维化及对照小鼠模型。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肝纤维化造模情况,qPCR检测小鼠肝脏SOX9、α-SMA、Col1基因表达。用TGFβ1细胞因子诱导LX2细胞活化,qPCR检测LX2细胞活化状态及敲减SOX9基因后SOX9、α-SMA、Col1、CyclinD1、PCNA基因mRNA表达。结果 HE、Masson染色表明肝纤维化模型成功构建。qPCR结果表示肝纤维化标志基因α-SMA(造模组:2.568±0.726,对照组:1.000±0.272,t=4.518,P=0.002)与Col1表达明显上升(造模组:3.125±0.775,对照组:1.000±0.398,t=5.454,P=0.001)。SOX9基因在纤维化的小鼠肝脏中也显著上升(造模组:1.986±0.634,对照组:1.000±0.288,t=3.126,P=0.014)。在活化的LX2细胞中SOX9基因表达显著上调(活化组:1.718±0.395,对照组:1.000±0.155,t=3.783,P=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肝泡型棘球蚴周围单核细胞中的表达。方法40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20)和假手术对照组(n=20),实验组小鼠开腹直视下肝脏穿刺注射0.1 ml泡型棘球蚴混悬液,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感染6个月后处死小鼠,取肝组织,观察泡型棘球蚴的生长和转移情况;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NF-α和caspase-3在肝泡型棘球蚴和淋巴转移灶周围组织中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肝组织和泡型棘球蚴病灶周围单核细胞的凋亡。结果感染6个月后,实验组小鼠肝脏可见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或团块状的泡型棘球蚴组织,淋巴结转移率为45.0%(9/20)。HE染色后观察发现,实验组肝泡型棘球蚴和淋巴转移灶周围均有大量单核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TNF-α和cas-pase-3蛋白在肝泡型棘球蚴和淋巴转移灶周围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单核细胞阳性细胞检出率分别为100%、100%和95%、100%,与对照组肝组织中阳性细胞检出率(5%和0)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UNEL结果显示,肝泡型棘球蚴和淋巴转移灶周围单核细胞发生凋亡,单核细胞阳性细胞检出率为100%,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泡型棘球蚴在感染宿主过程中,引起TNF-α蛋白高表达,可能参与了诱导肝泡型棘球蚴周围宿主单核细胞的凋亡,从而抑制宿主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泡球蚴感染小鼠肝脏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的动态变化。方法将6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腹腔注射活原头节悬液0.2ml(约含400个原头节),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接种后2、8、30、90、180和360d各处死5只小鼠,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中IL-10和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小鼠,腹腔和肝小叶出现多处直径不等的小囊泡,随感染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增大,与周围肝组织分界不明显。HE染色显示,实验组小鼠肝脏出现炎症细胞浸润,泡球蚴纤维囊壁与肝细胞和囊壁之间炎症反应带的形成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对照组小鼠肝小叶结构完整,偶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胞浆疏松化和脂肪变性。实验组小鼠肝组织表达水平随着泡球蚴感染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感染后90d,实验组小鼠肝组织中IL-10和TCF-β1的表达水平均达高峰,细胞阳性率分别为(16.39±1.73)%和(23.69±2.29)%,与对照组比较[(1.09±0.10)%和(0.98±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之后均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小鼠泡球蚴感染中晚期,IL-10和TGF-β1表达水平均提高,其免疫抑制作用不利于清除和控制肝脏中泡球蚴。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泡球蚴持续感染对小鼠肝脏纤维化的影响,为研究泡型棘球蚴病肝纤维化进展及其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以泡球蚴感染长爪沙鼠血清(25、50、100 μL)和泡球蚴及其生发层细胞、原头节分别对肝星状HSC?T6和LX?2细胞进行体外刺激48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HSC?T6细胞培养上清中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1, Col1)和α?平滑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量。收集泡球蚴感染1、2、4、6、8个月小鼠血清和肝脏,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Col1和α?SMA含量,采用天狼星红染色法动态观察肝脏胶原纤维沉积情况。结果 泡球蚴感染沙鼠血清体外可诱导HSC?T6和LX?2细胞增殖,不同血清剂量组细胞增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HSC?T6 = 126.50、FLX?2 = 201.50,P 均< 0.05);其中100 μL血清对HSC?T6和LX?2细胞促增殖率最高,HSC?T6和LX?2细胞增殖率分别为(573.36 ± 206.34)%和(940.38 ± 61.65)%。泡球蚴感染沙鼠血清体外刺激后,HSC?T6细胞培养上清中Col1和α?SMA蛋白含量均上升;且以100 μL血清刺激后Col1和α?SMA含量最高,分别为(20.99 ± 2.01) ng/mL和(305.52 ± 16.67) pg/mL。泡球蚴及其生发层细胞、原头节均可体外诱导HSC?T6和LX?2细胞增殖,增殖率分别为(142.65 ± 9.17)%和(189.99 ± 7.75)%、(118.55 ± 8.96)%和(122.54 ± 0.21)%、(156.34 ± 17.45)%和(160.59 ± 31.41)%,不同刺激组细胞增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HSC?T6 = 11.24、FLX?2 = 47.72,P均 < 0.05);泡球蚴及其生发层细胞、原头节刺激后,HSC?T6细胞培养上清中Col1和α?SMA含量均增高;且以泡球蚴作用最为明显,Col1和α?SMA含量分别为(4.43 ± 2.23) ng/mL和(285.20 ± 90.67) pg/mL。泡球蚴感染后1~8个月,小鼠肝脏中胶原纤维沉积持续增加;小鼠血清中Col1水平在感染后6个月达最高,为(280.26 ± 23.04) ng/mL;α?SMA水平在感染后8个月达最高,为(33.68 ± 4.45) ng/mL。结论 泡球蚴持续感染可促进肝星状细胞体外增殖及小鼠血清中Col1和α?SMA蛋白含量升高,引起小鼠肝脏中胶原纤维沉积增多。泡球蚴感染阶段是引起泡型棘球蚴病肝纤维化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明确二肽基肽酶-4(DPP4)在泡球蚴感染所致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 取泡球蚴不同感染时期(1、3、6个月)小鼠肝脏组织,HE染色检查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天狼星红染色法检测肝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DPP4的表达,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DPP4蛋白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小鼠肝星状细胞(JS1),经60μg/ml泡球蚴蛋白(EmP)刺激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PP4、α-SMA、COL1A1、TIMP1、MMP2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组,模型组小鼠感染泡球蚴后1、3、6个月α-SMA表达上调(阳性面积分别为3.521±0.8862、7.846±0.9873、15.34±0.6263)(均P<0.05),且呈时间依赖;天狼星红染色病灶旁纤维组织阳性面积增加(阳性面积分别为56979±9550、69844±763.8、82687±13774)(均P<0.05),且呈时间依赖;DPP4表达上调(阳性面积分别为5038±201.2、6110±174.4、9021±697.4)(均P<0.05),且呈时间依赖。...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泡球蚴感染BALB/c小鼠肝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动态变化。方法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肉眼直视下肝脏穿刺感染泡球蚴。分别于感染后2 d8、d、4周、12周、24周、36周采取小鼠肝脏组织,通过HE和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泡球蚴感染不同阶段的TGF-β1动态变化。结果泡球蚴感染小鼠肝脏汇管周围出现炎细胞浸润、脂肪变性、坏死、钙化和肝泡球蚴纤维囊壁形成等多种病理改变;TGF-β1表达水平呈先升高再下降趋势,感染4周、12周、24周、36周时的阳性率分别为(1.44±3.22)%、(18.83±4.03)%(、9.44±4.71)%和(8.13±3.65)%,其中感染12周和36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泡球蚴感染BALB/c小鼠TGF-β1表达上调,可能与感染小鼠肝纤维化的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观察泡球蚴感染不同阶段小鼠肝脏纤维化情况与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在泡球蚴感染中自噬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取雌性BALB/c小鼠45只,随机分为模型组(30只)与对照组(15只)。模型组小鼠感染泡球蚴,并分别于感染8、30、60、90、180 d处死,通过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的组织病理学变化,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肝脏胶原纤维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中Atg5、LC3与α-SMA蛋白的表达情况,qRT-PCR检测肝脏中Atg5、LC3、α-SMA mRNA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小鼠感染泡球蚴8~90 d, Atg5、LC3、α-SMA蛋白及其mRNA表达逐渐增加,其中感染30~90 d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180d时Atg5、LC3表达量较之前减低,而α-SMA表达量继续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泡球蚴感染早、中期小鼠肝脏自噬相关蛋白高表达,可能促进肝星状细胞活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感染泡球蚴小鼠肝脏的自噬相关蛋白以及巨噬细胞不同分型的检测,探讨在泡球蚴感染过程中自噬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取雌性BALB/c小鼠1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建立泡球蚴感染小鼠模型,于感染90天处死,通过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的病理学变化,利用免疫组化等技术检测肝脏中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利用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法进行肝脏组织巨噬细胞与自噬相关蛋白共定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肝脏巨噬细胞M1、M2表达水平。结果感染90天时,实验组小鼠肝脏自噬相关蛋白LC3、p62表达均增高,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08±0.3和1.85±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60.114和434.116,均P0.01);实验组小鼠肝脏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LC3、p62与巨噬细胞存在共定位表达,Pearson’s相关系数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32.219和36.325,均P0.01),Manders重叠系数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05.410和140.665,均P0.01);实验组小鼠肝脏巨噬细胞数增加至31.74±1.68,M1型巨噬细胞增加至66.46±1.82,M2型巨噬细胞减少至22.46±0.6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09.358、194.001和759.194,均P0.01)。结论泡球蚴感染小鼠肝脏自噬相关蛋白高表达,促进巨噬细胞以M1型极化,抑制M2型极化,以减轻炎症反应,帮助机体清除病原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泡球蚴蛋白对肝星状细胞中纤维化关键基因二肽基肽酶-4(Dipeptidyl Peptidase 4,DPP4)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二肽基肽酶-4在泡型棘球蚴病患者肝脏病灶近端与远端的表达情况。体外培养小鼠肝星状细胞系JS1,以60μg/mL浓度的泡球蚴蛋白(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 Protein, EmP)刺激JS1细胞,检测细胞活化及Wnt通路的激活情况,Wnt通路抑制剂(IWP-2)和激动剂(LY2090314)靶向干预检测肝星状细胞活化标志物COL1A1、α-SMA与PPARγ,Wnt通路关键分子Wnt5a、β-catenin、GSK3β以及DPP4的表达水平。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泡型棘球蚴病患者肝脏病灶近端DPP4的表达(5927±987.1)显著高于病灶远端(2478±6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26,P<0.05);EmP可显著促进JS1细胞活化并促进DPP4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DPP4=10.65,P<0.05);与对照组相比,EmP刺激组Wnt通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泡球蚴(Em)感染C57BL/6小鼠肝脏CD34微血管密度(MVD)的动态变化。方法 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通过肉眼肝叶穿刺感染泡球蚴(Em),对照组通过注射等量PBS。分别于感染后30 d、60 d、90 d及120 d后取小鼠肝脏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泡球蚴感染后CD34-MVD的动态改变。结果 实验组泡球蚴组织各时间点中CD34-MVD分别为(39.10±11.84)/HP、(66.80±11.08)/HP、(111.20±8.00)/HP和(56.14±7.12)/HP,实验组泡球蚴周围肝组织分别为 (1.14±0.82)/HP、(1.56±0.92)/HP、(2.32±1.43)/HP和(1.38±0.82)/HP ;对照组分别为(1.00±0.94)/HP、(1.30±1.06)/HP、(2.00±1.15)/HP和(1.10±0.87)/HP。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泡球蚴组织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63,P<0.001);实验组泡球蚴周围肝组织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24,P>0.05);对照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8,P>0.05)。结论 泡球蚴浸润性生长过程中可能伴随着血管新生,血管新生可能为其生长重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肝脏中MMP2及其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感染细粒棘球蚴病羊肝脏,取肝脏囊泡中的原头蚴处理后接种实验组小鼠肝脏,建立细粒棘球蚴病动物模型。于感染后2、8、30、90和180d各取8只小鼠处死,无菌收集肝脏,采用RT-PCR检测MMP2mRNA,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MP2在肝脏中的表达。实验设假手术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肝脏MMP2mRNA水平在感染后2d达高峰(t2d=6.566,P0.01),总体呈现早期高表达,晚期下降的趋势。免疫组化检查实验小鼠肝脏MMP2表达趋势与RT-PCR的结果一致。结论小鼠感染细粒棘球蚴早期肝脏MMP2高表达,中、晚期低表达,这可能是导致细粒棘球蚴小鼠发生肝脏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蚴不同感染时间小鼠肝组织细胞外基质蛋白1 (extracellular matrix protein 1,ECM1)的表达水平以及与肝纤维化过程的相关性。方法将4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多房棘球蚴感染组和对照组(20只/组),感染组经肝门静脉接种2 000个原头节/鼠,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感染后第1、 6、 12和24周,两组各取5只小鼠采集肝组织,切片后HE染色观察多房棘球蚴感染后小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天狼星红染色以及α-SMA染色检测小鼠肝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组织中ECM1的表达水平与分布。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ECM1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多房棘球蚴感染后6周,小鼠肝组织内可见具有明显生发层结构的病灶形成,周围炎性细胞浸润明显且伴有纤维组织增生。天狼星红染色结果显示,感染组小鼠肝组织内病灶周围胶原沉积面积占比在感染后1、 6、 12和24周分别为(6.97±0.07)%、(10.39±0.02)%、(17.31±1.78)%和(22.24±1.07)%,均高于对照组(P 0.05);α-SMA染色结果显示,感染组肝组织病灶周围α-SMA阳性染色面积占比在感染后1、 6、 12和24周分别为(5.31±0.39)%、(9.97±1.3)%、(16.16±0.17)%和(19.01±0.49)%,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且随着多房棘球蚴感染小鼠时间的延长病灶周围肝纤维化程度不断加重。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ECM1主要表达在病灶周围的炎性细胞带中,少量表达在肝窦;感染组ECM1阳性染色面积占比在感染后1、 6、 12和24周分别为(8.60±0.44)%、(13.90±0.57)%、(16.37±0.77)%和(19.50±0.50)%,均高于对照组(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ECM1表达水平与天狼星红阳性染色区域面积(r=0.900, P 0.01)及α-SMA阳性染色区域面积占比(r=0.941, P 0.01)均呈正相关。结论 ECM1在多房棘球蚴不同感染时间小鼠肝组织的表达均较对照组升高,并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ERK1/2和p38在泡球蚴感染小鼠肝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肝泡球蚴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16例感染组小鼠和16例对照组小鼠肝组织中的ERK1/2和p38的表达水平。结果感染组ERK1/2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p38的表达在感染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泡球蚴感染早期,肝细胞增殖占主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外源性给予抗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抗体,观察其对肝泡型棘球蚴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开腹直视下肝脏穿刺接种泡型棘球蚴组织混悬液的方法(0.1 ml/只,约含原头节400个),建立肝泡型棘球蚴沙鼠模型180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于接种后当天经尾静脉分别注射0.15 ml抗OPN抗体(效价1∶32)和沙鼠注射用的兔血清,共注射17次,前7次每次间隔2 d,后10次每次间隔1周。模型组未作处理。上述3组沙鼠分别于感染后1、20、40、60、80和100 d随机各处死10只沙鼠,观察泡型棘球蚴的生长和转移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各组沙鼠肝泡型棘球蚴组织中OPN的表达情况。于感染后100 d乙醚轻度麻醉沙鼠后,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用ELISA测定沙鼠血清中OPN的含量。结果感染后1、20、40、60和80 d,实验组与对照组和模型组囊湿重、胸腔淋巴结转移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后100 d,实验组囊湿重、胸腔淋巴结转移率[(7.28±0.38)g、20%]均低于对照组[(9.70±0.61)g、70%]和模型组[(9.32±0.73)g、7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Apocynin通过TGF-β1/Smad信号通路对脂多糖(LPS)心肌纤维化(MF)小鼠的作用及其对ColⅠa1、ColⅢa1的影响。方法将4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pocynin对照组、MF模型组和Apocynin干预组(n=10)。连续4周,每周一次腹腔注射LPS(10 mg/kg)的方法建立心肌纤维化模型。Apocynin干预组则于LPS(10 mg/kg)处理前0.5 h连续4周每周一次腹腔注射Apocynin(10 mg/kg)。各组小鼠于4周末颈椎脱臼处死后,心肌组织天狼星红染色检测心肌纤维化程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心肌组织中TGF-β1,Smad2/3,p-Smad 2/3蛋白相对表达量;采用蛋白印记法检测小鼠心肌组织中ColⅠa1、ColⅢa1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Apocynin对照组较正常对照组心肌组织胶原面积分数以及TGF-β1、Smad2/3、p-Smad2/3蛋白表达量和纤维化因子ColⅠa1、ColⅢa1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F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心肌组织胶原面积分数以及TGF-β1、Smad2/3、p-Smad2/3蛋白表达量和纤维化因子ColⅠa1、ColⅢa1表达量增加(P0.01);Apocynin干预组较MF模型组心肌组织胶原面积分数以及TGF-β1、Smad2/3、p-Smad2/3蛋白表达量和纤维化因子ColⅠa1、ColⅢa1表达量降低(P0.01)。结论 Apocynin通过TGF-β1/Smad信号通路介导了纤维化因子ColⅠa1、ColⅢa1蛋白的下调,从而减轻了LPS诱导的小鼠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