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山东省赫达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工业大学日前联合开发出烟气脱硫除尘一体净化装置。该装置采用脱硫吸收与固硫反应分体的循环系统 ,防止净化器内部阻塞 ,提高了系统运行可靠性和稳定性 ,并采用循环重复利用的封闭循环 ,无二次污染 ,可适用于 40 0t/h以下锅炉及工业炉窑的烟气治理。其脱硫效率为 80 %~ 95 % ,除尘效率 :层燃炉为 90 %~ 98% ,煤粉炉大于 98% ,是目前国内较为成熟、先进的脱硫除尘设备。该设备经有关企业使用证明效果很好。脱硫除尘一体净化装置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新型高效烟气除尘脱硫脱氮一体化装置,该装置将三种先进的技术有机结合,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采用独特溢流装置的自激式除尘器进行除尘和脱硫脱氮,采用球面筛板塔进行二次除尘和脱硫脱氮,采用结构新颖的汽水分离器进行进一步除尘和脱硫脱氮。该装置不仅实现烟气的高效脱硫脱氮,而且可实现有用细微粉尘即稀有金属的回收。此类装置还可应用于矿山、化工和建材等领域中的湿法除尘。  相似文献   

3.
新型烟气脱硫净化装置(LAPD)是一种复合净化机理的针对中小型燃煤工业锅炉的脱硫除尘一体化装置,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不同溢流口液面高度、不同环形管高度、不同吸收浆液pH值、不同进气温度对LAPD脱硫效率的影响;并设计正交实验建立了LAPD的最佳工况参数应用标准.  相似文献   

4.
燃煤工业锅炉烟气脱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脱硫与除尘的关系,将燃煤工业锅炉烟气脱硫装置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在同一时间,空间内进行脱硫与除尘的一体化装置,二是脱硫装置与除尘器分为两套独立的设备设计,安装,通常将引风机安装在两套设备之间,三是将一个塔体分为两部分,分别以脱硫,除尘为主,对这三种类型,作了举例说明,并讨论了其特点及适用对策。  相似文献   

5.
郭亮  张辰  王相凤  刘宇  王凡  张凡  苗杰  钱枫 《环境工程》2015,33(8):47-51
通过对6台燃煤工业锅炉污染物控制装置前后烟气中重金属浓度进行测试,考察了静电除尘器(ESP)、湿法脱硫装置(WFGD)和脱硫除尘一体化装置对烟气中重金属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ESP对烟气中的重金属有较好的捕集效果,对Pb、Cd、Cr的去除效率均为50%以上,通过对2台工业锅炉烟气中重金属排放测试发现,静电除尘器对Hg的去除率分别为45.70%和29.63%;经WFGD装置洗涤后,烟气中Hg、Pb、Cd的浓度均低于10μg/m3;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对Hg、Pb和Cd的去除效果不明显,4号锅炉烟气脱硫后Pb的排放浓度高达65.76μg/m3。ESP+WFGD烟气处理装置较脱硫除尘一体化装备能够更好地控制烟气中重金属的排放。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旋流板——填料塔烟气脱硫除尘装置,对其在燃油锅炉烟气治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关干法脱硫除尘装置的研究及工业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灰乳喷雾干燥法脱硫除尘再配上双筒旋风高效除尘装置,实现了中小型燃煤锅炉烟气脱硫,除尘双功能一步法,克服了湿法脱硫常见的二次污染的问题。同时,运行费用低廉操作方便,占地面积小,设备阻力小。  相似文献   

8.
纯碱厂在生产过程中要排放许多废碱液,如果用作烟气脱硫剂,不仅降低了脱硫费用,而且消除报废碱液的主要成分,介绍了旋流板塔式除尘脱硫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探讨了影响用废碱液除尘脱硫效果的主要因素,并找出了较好的操作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废认在该装置上脱硫和除尘效果均达到国内外同类装置的水平,同量,解决了因为废碱液带来的水污染。除尘脱硫装置结构简单,基建费用和运行费用低,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湿式烟气除尘器是一种理想、高效的除尘脱硫装置。本文结合实际监测,就其设备运行情况做了总结分析,可作为燃煤脱硫除尘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0.
DCL型烟气脱硫除尘净化器是在传统的文丘里水膜除尘器基础上研制而成的烟气脱硫除尘一体净化装置。是济南市科委下达的环境保护课题项目,于1998年5月30日通过济南市科委组织主持的专家鉴定,成果水平:国内先进。该技术主要应用于中型锅炉及工业窑炉烟气脱硫除尘,并可对高温、高湿及含有粘性粉尘的气体进行净化处理。其技术原理主要是利用先进的雾化、混流技术在低液气比下洗涤烟气,经过碰撞、冲击、凝聚,将水滴增大,并配以水膜捕集,形成高效脱硫及两级除尘效果,使脱硫除尘一体完成。本净化器经过几年的工业运行及热态试验…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钠钙双碱法脱硫除尘原理,并应用于某热源厂的锅炉烟气脱硫除尘改造工程。燃煤锅炉烟气先经陶瓷管旋风除尘器预除尘,然后在喷淋塔中经增湿降温钠碱溶液吸收SO2,吸收液用石灰乳将其再生后循环使用,最终产物以亚硫酸钙和石膏的形式析出。实践证明,钠钙双碱法具有操作简便、效率高且稳定等特点,是适应当前环境保护要求的实用型脱硫技术。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多管陶瓷除尘器与旋激旋流板塔串联工艺应用于燃煤锅炉烟气除尘脱硫,并阐述了其关键技术装备及旋激旋流板除尘脱硫塔,工业应用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其具有高效脱硫除尘效率,能被广泛应用于锅炉烟气净化。  相似文献   

13.
烟塔合一技术特点和工程数据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剖析了德国烟塔合一技术特点和工程数据.烟塔合一技术可以提高能源效率,简化烟气系统设计,减少烟囱和GGH换热器,可以合并锅炉引风机和脱硫增压风机,降低电厂建设费用,有利于降低发电成本.更为重要的是,烟塔合一技术可提高脱硫后净烟气的抬升高度,有利于降低污染.   相似文献   

14.
选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月桂醇聚氧乙烯(9)醚(AEO-9)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配制成4种单一表面活性剂洗涤液,采用新型斜板洗涤器对憎水性炭粉进行湿法除尘实验,探讨表面活性剂种类、入口含尘浓度、空塔气速和液气比(L/G)等参数对除尘效率(η)和压降(ΔP)的影响,评价斜板洗涤器的脱水性能.结果表明,新型斜板洗涤器除尘效率高,压降小,脱水性能良好;4种表面活性剂均能较大程度提高除尘效率,其中AEO-9的脱除效果最佳;当AEO-9浓度为0.07mmol/L,入口含尘浓度为5g/m3,L/G为1.0L/m3,空塔气速为2.5m/s时,除尘效率高达99.99%;入口含尘浓度对ΔP的影响较小,L/G和空塔气速对ΔP影响较明显;实验范围内出口含湿量小于11g/kg(干).  相似文献   

15.
我国因燃煤导致的SO2污染危害十分严重。从清洁生产角度出发,通过比较锅炉烟气脱硫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确定氨法脱硫作为化工企业处理锅炉烟气的工艺。介绍了氨法脱硫机理,工艺各系统结构组成,进行了经济及社会效益分析。氨法脱硫工艺可以去除93%的SO2,处理后的烟气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脱硫副产品硫酸铵可以转交给同区域的企业,深加工为优质化肥。说明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是企业预防和控制污染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综合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6.
半干半湿法烟气脱硫净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讨论了半干半湿法烟气处理技术的特点 ,进行了 35t h燃煤锅炉烟气处理系统脱硫效率的稳定性研究。实验内容包括出塔烟气温度、Ca S摩尔比和循环飞灰量对SO2 去除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在Ca S摩尔比 <1 2的条件下 ,脱硫效率可达 85 1% ;Ca S摩尔比为 1 4时 ,脱硫效率为 88 3%。在循环飞灰量和石灰比为 4∶1,Ca S摩尔比为1 15的条件下 ,SO2 的去除效率为 81 0 7% ,系统的除尘效率达 97 7%。  相似文献   

17.
益阳麻纺厂锅炉烟气综合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益阳麻纺厂一台SHF2 0— 2 5 / 40 0型 2 0t/h的煤粉炉尾气 ,采用复合塔麻石水膜多级高效脱硫除尘器 ,运用该厂的印染废水作除尘、脱硫剂 ,不仅收到了良好的脱硫、除尘效果 ,而且解决了印染废水的色度和碱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台75 t/h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中汞排放浓度、燃煤和其他固体副产物中的汞含量进行测试,分析了燃煤大气汞的排放因子,并建立了燃煤汞的质量平衡。结果表明:燃煤锅炉中,大部分汞主要存在于烟气和脱硫副产物中,燃烧后进入炉渣、飞灰中的汞含量较少,低于5%。燃煤汞排放去向与脱硫除尘控制技术有关,不同控制技术协同除汞的效果差异较大,而单质汞是燃煤锅炉汞污染防治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9.
循环流化床烟气悬浮脱硫技术中试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设计了新的循环流化床烟气悬浮脱硫中试装置,其烟气处理量达3500m3/h.首先进行了进料钙硫比(Ca/S)、过饱和温度对装置脱硫效率影响实验,进一步研究了脱硫塔内固体颗粒物循环和烟气流速等因素对脱硫装置性能的影响.对比实验研究表明:在Ca/S=1.2时,固体颗粒物的循环使系统脱硫效率提高15% 左右;脱硫塔内烟气设计流速可以偏高一些.本文同时对系统脱硫过程进行了机理分析,指出了延长脱硫剂有效停留时间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移动床活性焦烟气脱硫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错流移动床活性焦烟气脱硫试验结果。当空速为(994~1342)·h-1,颗粒层厚度100mm,温度100~120℃时,脱硫效率最高达86%;颗粒层压力损失与操作气速呈线性增长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