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大港探区海域属于滩涂地带,地表条件较深海域更加复杂。随着陆上油田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深入,剩余资源潜力逐渐减少,具有丰富油气资源的滩海区域逐步成为大港勘探重点区带。近年来,通过深化研究与探索实践,解决了大港滩涂区特殊的环境和海况条件下"陆上设备下不去、海上设备上不来"的难题,逐步形成了适合滩涂区域的地震地质、海洋工程建设以及钻完井等配套技术系列,并实现了高效开发。技术系列包括地质研究领域拓展应用地震一体化采集处理、精细构造解释、储层预测等关键技术;海洋工程建设领域创新形成环保型"实体"结构进海路、"透流"结构进海路、滩海域人工岛建设、滩涂区钻井平台建设等特色配套技术;钻完井领域集成应用磁感应防碰绕障、大斜度井、大位移水平井优快钻井、单筒双井井口槽利用等"井工厂"模式高速高效钻完井配套核心技术。这些油田建设配套技术及特色技术应用为大港滩涂区域油田优质高效开发提供重要技术保障,同时为类似油田建设开发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2.
大港埕海一区地表、地质条件复杂,构造认识、储集层研究与开发方案实施都存在较大难度。有鉴于此,开展了构造、储集层、建模及方案优化联合攻关研究,形成了大斜度井精细地层对比与微构造研究、薄砂体储集层预测、少井多参数精细地质建模、薄互层油藏大斜度水平井数值模拟及方案跟踪优化、大斜度井及水平井现场随钻跟踪等适合埕海一区海上及滩涂开发的系列技术。实施结果表明,该系列技术不仅成功指导了埕海一区的开发,而且对渤海湾地区滩海开发提供了经验和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3.
滩海地区井资料少、井距较大,形成以地震资料为主的勘探开发技术系列,对滩海地区地质模型能否满足早期开发需要进行评价,面临滩海区特殊的地面、地下地质条件,薄互层的储层预测存在困难,基于地震资料的地质建模研究是其关键技术之一。以埕海油田埕海二区为例,三维储层建模技术通过对地震属性、地震反演数据和测井数据的直接协同,在平面上融合地震数据的空间结构和钻井描述的地质特征,在垂向上则在反演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刻画储层垂向的特征,使其趋于测井的尺度。此三维综合建模的方法比较适合砂泥薄互层的预测。通过对埕海油田二区已建立的薄互层地质建模效果评价研究,认为受沉积相影响滩海油田薄互层较发育,比较适合采用井—震结合的方法进行地质建模研究。通过对反映薄互层的岩相模型进行平面和垂向精度分析,优选出符合地质认识的岩相模型。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港油区关家堡滩海边际油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油藏特点以及水平井开发的技术难点,在分析油藏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庄海8井区水平井目的层进行了精细描述,建立了以含油单砂体为目标的三维地质模型,并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影响水平井开发效果的各种因素和最佳的井网组合方式,为配套的地面工程建设提供了优化的开发方案,回避了开发风险,缩短了油田开发建设周期,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大港南部滩海区的勘探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港南部滩海区位于大港油田南部海域0~5m水深线范围内,其成藏前景良好。但由于该区地表及地质条件复杂,因此需要选择有针对性的勘探技术才能取得勘探的突破。本文系统总结了针对滩海地区的预探技术方法,即充分利用连片三维地震资料,在区域地质研究基础上,优选有利目标区,然后进行精细目标评价、优选钻探井位,以整体部署、分批实施、边钻探边研究的方式逐步推进。近两年应用这套技术在该区油气勘探中见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大港滩海地区埕海油田馆陶组为底水稠油油藏,采用水平井开发,其测井系列全部为随钻测井,电测曲线仅有自然伽马和电阻率,缺乏物性曲线,影响了油藏描述工作中剩余油分布预测,导致后期调整开发方向不明确、产能建设实施风险大,严重制约了馆陶组的高效开发.针对上述难题,开展了随钻条件下测井曲线物性反演研究,首先采用直方图平移法,以顶部...  相似文献   

7.
大港埕海油田采用人工岛与人工井场开发,受地面井场条件限制,以井口槽为基础,以水平井及大斜度井为主进行开发。由于存在井网较稀、井型复杂、地下靶点位移大等问题,仅靠室内研究成果难以保证新井实施效果,需要开展现场随钻分析,及时决策。在大港埕海油田水平井实施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索,提出了水平井随钻分析技术方法。该方法以石文地质研究软件为平台建立水平井现场决策系统,实现室内研究与现场随钻分析无缝连接,将地震、钻井、录井、测井、模型等数据综合运用,解决了水平井实施现场快速决策难题。另外,对不同钻井条件下角度与厚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方便现场角度控制。水平井现场决策系统在埕海油田得到规模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随着滩海油田海上石油开发的不断发展,滩海陆岸的设施日益增多,由于滩海处于海洋与陆地过渡带的特殊地理环境,在滩海地区进行工程建设,必须对海洋环境动力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另外滩海构筑物的建设导致海域周围潮流场变化,影响构筑物周边泥沙的运移,因此开展滩海构筑物与海洋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对滩海工程开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水动力-生态耦合模型COHERENS,修改并完善了三维水动力与悬沙耦合数值模型COHERENS-SED,并利用该模型对某滩海陆岸井台及进海路工程建设前后的潮流场和泥沙冲淤变化特征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该数值模型可以较好地分析滩海构筑物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为滩海构筑物的开发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大斜度井和水平井开发的需要,提出了研究地震油藏地质的新思路、新技术和新方法,并对在大港滩海地区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滩海油田开发初期的地质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建模是油田开发的基础性工作,由于滩海油田特殊的地理位置条件,造成钻井少,各种资料获取、采集难度大,给处于开发初期的油田带来了较大挑战。以大港滩海关家堡开发区为例,提出在前期地质概念模型的指导下,多学科综合,应用随机模拟理论,采用储层约束反演与地质建模相结合,建立储层岩性模型,并在岩性模型的控制下实现储层参数建模,通过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提取出沿设计井轨迹方向的预测曲线成果,指导复杂结构井的钻探,利用该建模思路与成果,大大降低了井间储层预测的不确定性与开发风险,现场实施效果显著,其建模方法对于类似滩海稀井网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港滩海油田埕海一区庄海8馆陶油组底水油藏含水上升快、无水采油期短的问题,开展了水平井底水油藏控水完井方法的调研,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庄海8馆陶油组实际地质情况的分析,综合考虑防砂及控底水两方面因素,确定了该区采用筛管+中心管的完井方式,并进行了现场试验应用,取得了初步效果.该工艺的应用使水平井底水油藏完井方法有了新...  相似文献   

12.
百色盆地田东油田复杂小断块油藏勘探开发难度大、技术薄弱、投资成本高.通过研究复杂断块油藏地震解释技术、油水层测井解释技术、油藏地质描述技术与储量计算方法,建立小油田勘探开发一体化工作模式.应用勘探开发一体化工作模式、编制科学合理的开发和扩边及调整方案、采用注水驱与边水驱相结合的开发和调整方式、以平台式钻井多井1管集输简化钻采与集输工艺、施行地下与地面经济实用的动态监测方式,田东油田采油速度1%以上稳产27 a、水驱采收率达43.1%,采油综合成本平均为23美元/桶,投入产出比为1:4.93,实现探明储量100%动用程度.勘探开发一体化工作模式对小油田高效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滩海技术中心站自1993年成立以来,为滩海油田的开发建设做了一定的工作,包括技术交流、编制滩海建设技术标准、开展科研技术攻关、发挥咨询中心作用。较好的发挥了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本文详细的介绍了胜利埕岛油田、辽河滩海油田、大港油田滩海地区的勘探开发现状。  相似文献   

14.
大港滩海地区地震沉积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井点少、井网不规则的滩海地区,基于井资料的研究方法对储集层研究精度低,难以满足油藏开发研究的需要.在大港埕海油田Ⅰ区开展地震沉积学研究,通过纵向与平面信息相互约束和标定,实现对辫状河心滩单砂层内部结构的细致刻画.对地震资料进行相位转换和地层切片处理,利用切片上的振幅特征对研究区心滩砂体平面分布进行解释,并通过不同深度...  相似文献   

15.
辽河滩海地区月东油田经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月东油田位于辽河滩海地区海南一月东披覆构造构造带上,石油储量大,但滩海的恶劣地表条件,以及高粘度、高密度的油藏特性,一直阻碍着对该油田的开发进程。本文根据石油工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规范的要求,对该油田进行了系统的经济评价。评价后认为:尽管该油田的开发投资大、周期长、费用多,但仍具有投资价值,可以投入开发。  相似文献   

16.
大港滩海区海岸线长达147km,滩海过渡带地表条件极其复杂,地震激发、接收环境差、差异大,地震资料分辨率与信噪比低、成像和一致性差。为此,针对该区特殊的地震地质条件,就近年来大港油田在滩海过渡带地震采集处理方面的主要特色技术方法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尚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复杂断块、复杂岩性、复杂地层油藏受复杂断裂体系、岩性和地层尖灭或剥蚀的影响,准确合理地开展地层对比难度大。油田现场的地质分层数据往往沿用不同历史时期测井资料解释的结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错误分层问题,因此,在老油田重构地下层位认识体系很有必要。以大港王徐庄油田为例,在总结井震联合分层方案和细分层统层对比准则的基础上,建立了声波引导地震约束模式控制等时地层对比技术,将声波时差曲线引入到地质分层工作之中,提高了含钙质较高、致密或含有较大泥岩段储层地质分层的品质。井震联合等时地层对比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大港王徐庄油田地质分层的精度,为复杂油藏开展细分层和不同层系单独分层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8.
王家岗油田王43断块区是典型的复杂断块油藏,目前含水高、开发矛盾突出、地质基础薄弱,下一步开发调整、提高采收率工作迫切需要可靠的精细地质模型。针对其断裂系统复杂的油藏地质特点,综合应用多项关键技术,开展精细地质研究,建立了复杂断块油藏三维精细地质模型,主要包括:缺乏对比标志的地层对比技术、复杂断块油藏低序级断层识别技术、精细油藏类型划分以及精细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该研究结果为王43断块后续开发调整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9.
CB油田为复杂断块、断鼻型圈闭油藏,地面河网发育,地下构造复杂.在CB油田的滚动勘探开发中,主要运用了构造精细解释技术、双靶定向井挖潜技术、低电阻油层解释技术、精细三维地质建模技术,为CB油田的长期高效稳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滩海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表条件和复杂的地下地质条件,往往发育多种类型的干扰波,干扰波的大量存在严重影响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及分辨率。针对滩海地区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噪声压制和提高资料的保幅程度是滩海地区连片资料处理的关键所在。针对胜利滩海地区地震资料的噪声类型,进行了大量的试验,总结了区域异常噪声衰减处理、线性噪声衰减、多次波压制等几种噪声压制技术,通过实际资料的处理见到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