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碰到一种硬盘软故障,其表现是:开机后硬盘不能引导,屏幕显示:“DISKBOOTFAILTURE,INSERTSYSTEMDISKANDPRESSENTER”。从软盘引导系统成功后,不能进入C:盘,显示“Invaliddrivespecification”。用FDISK查看DOS分区时,也不能进入C盘。我们怀疑是主引导区数据损坏所致。将以前备份的主引导区数据写入主引导区(0磁头0磁道第1扇区),也失败了。数据不能写进主引导区,有可能是磁道地址信息ID被破坏或者磁道好坏标志损坏。为了保留硬盘上的数据,我们编了下面一段程序,只对硬盘第0磁道格式化…  相似文献   

2.
在《微电脑世界》第28期中,《并驾齐驱双硬盘》一文提到了一种解决双硬盘盘符交叉问题的有效方法,但该方法有以下缺点: 1.要破坏第二个硬盘原有的操作系统,把第二个硬盘的现有数据全部毁灭,若该盘保存有大量重要的数据文件,则需要做数据文件的备份工作,耗时费力。 2.不能很好地利用双硬盘双操作系统进行互为文件备份的优势。 3.浪费了一个可以随身带走的“活动硬盘”。  相似文献   

3.
双WINDOWS系统的安装 (1)硬盘的的分区(根据个人需要,至少两个) (2)安装WIN98,注意将WIN98安装在D盘(为了以后的WINDOWS系统的维护可以将系统文件备份于E盘) (3)安装WIN2000: 1.在“选择安装方式”选择中,必须选择“安装新的WINDOWS2000”。 2.在“选择特殊选项”中进入“高级选项”将“安装过程中选择安装磁盘分区”选项勾上。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很多单位及部门都纷纷建立K级的局域网络系统,如企业单位的管理系统、工程设计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等。我们在享用计算机管理的快速高效、智能等强大功能时,不得不担心文件服务器的可靠性。倘若服务器的数据一旦丢失,带来的是难以估量的严重后果。现在硬盘价格日趋下降,推荐文件服务器采用在必要时能独立引导启动运行的双硬盘镜像系统,并在硬盘开辟数据备份卷,可快速简易地定期备份重要的数据,甚至备份系统卷。万一文件服务器主硬盘损坏不能使用时,不至于数据尽失。当改镜像硬盘为主硬盘,重新启动系统后,…  相似文献   

5.
蓝荣强 《电脑》1995,(7):31
一台IBM PS/255型微机,硬盘80M,用作Net-ware网络工作站,主要是作网络数据的软硬盘备份.在作软盘备份过程中出现故障,软驱无法备份.用清洗盘清洗软驱后重新启动,软硬盘均不能启动系统.用网络引导盘引导此机器,也无法上网.故障现象:软硬盘启动时,均显示601(系统引导失败的错误信息提示),硬盘灯一直亮,然后死机.故障维修:①观察现象.微机自检正常,引导系统时显示:4096 KB OK601ERROR(RESUME“F1”KEY)按F1键,硬盘指示灯一直亮,无任何显示,死机.②分析故障.因IBM PS/255型微机的软盘驱动器比较特殊,由主板直接控制,无独立的电源接口,软驱的电源及控制信号通过一条扁平电缆与主板相连.硬盘则由一块独立的适配权控制.机器通电启动的,先进行自检,接着访问软驱,若软驱有故障,则无法访问硬盘等其它设备,提示系统错误,死机.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的办公自动化网络建于1998年,在局域网络中的服务器主要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内部 Web 服务器,外部 Web 服务器及 E-mail 服务器、财务软件服务器等,其中数据库服务器为 Compaq公司生产的 Alpha Server4100,安装 Compaq Unix 操作系统,Oracle 数据库,完成全部涉外系统数据的存储。信息中心在系统建设初期曾采取了许多防范措施,例如,利用数据库服务器 Alpha Server 4000的软件镜像技术,实现硬盘的镜像,保护数据。但是,这种技术存在着很多的局限性,包括:服务器可扩充磁盘数量有限,镜像技术使系统消耗一半数量的磁盘用于备份。镜像技术不能将操作系统备份,这样一旦系统故障,将导致业务终断,必须耗费一定的时延恢复系统。镜像技术  相似文献   

7.
《电脑》2000,(8)
1、硬盘不能启动,通过软驱、光驱或网络服务器仍能启动。 分析:这种情况一般是硬盘启动信息不完整或遭到了破坏,可以利用工具软件进行恢复。如果以前制作有系统急救盘则可以利用软盘启动,然后用急救盘恢复硬盘系统信息;如果没有系统急救盘,可以按照系统CMOS信息、硬盘分区表、C盘引导扇区、DOS系统文件、系统配置文件的顺序对硬盘进行恢复。 2、启动时自检通过,然后出现“verifying DMI POOLdate…,”这是验证DMI数据时死机。 分析:如果机器还能从软驱启动,则说明这可能与DMI无关,可用系统…  相似文献   

8.
轻松一刻     
1.不要把软盘留在驱动器中,因为数据会泄漏出来,腐蚀驱动器的内部结构。软盘要卷起来保存在铅笔盒里。 2.每周要清洁和给软盘上蜡一次,上蜡的时候,要保持软盘表面水平,这样可使软盘转动得更快,存取速度也就更快。不要把软盘靠近磁铁,因为磁铁会把软盘上微小的金属颗粒吸下来,软盘上不平的痕迹可以用滑石粉绒抹平。 3.除非软盘不能放进驱动器中,否则不要折叠。“大”盘折叠后可以在“小”驱动器中使用。 4.不要上下颠倒着把软盘放进驱动器,因为这样数据就会从软盘表面掉下来,卡住驱动器,使其无法工作。 5.软盘上的数据不能通过复印机拷贝。如果需要备份,就  相似文献   

9.
对于银行业务系统来说,由于应用系统数据实时变化,灾难备份系统的工作重点在于备份业务数据。灾难备份系统是当应用系统因灾难性事件遭到破坏时;提供对应用系统进行灾难恢复所需的数据、环境,最终恢复应用系统的功能;保证系统的可用性。交易异地镜像的实现一般需要解决两个问题:将交易备份到备份系统,并通过应用程序的运行,实现对数据库相同的操作,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并且,控制丢失“交易”对系统功能的影响,恢复丢失的“数据余量”。 目前灾难备份方案主要采用硬盘异地镜像与数据库异地镜像两种数据备份方式,但均存在很多无法…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由于病毒破坏或其他一些原因,导致硬盘主引导记录被破坏,分区表丢失,硬盘无法启动,软盘启动后,进不了C盘。为了防止这种恶性情况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PCtoob及近期的DOS版本都提供了Mirror功能,用户率先可对主引导记录等敏感部位进行备份,一旦发生意外,再甩Rebuild将原先保存在软盘上的分区信息恢复到硬盘上去。常常由于种种原因,疏忽了对系统区的备份,等到硬盘主引导记录被破坏,分区表丢失,已悔之晚矣。只好重新分区、格式化硬盘,过去的数据荡然无存,损失可谓大矣。笔…  相似文献   

11.
读《电脑爱好者》第5期中的“妙用HD-COPY救盘”一文后,获益不浅,挽救了几张软盘中的重要数据。不过,由于软盘的可靠性实在太差,用不了几次又会出同样的问题。如果能把软盘中的数据直接恢复到硬盘中就好了。带着这个目的,几经试验,发现用Hd-COPY配合IMG.EXE可把坏盘上的数据直接恢复到硬盘中。操作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12.
硬盘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用来直接引导操作系统和存储软件及数据等。硬盘出现故障,正常的工作就不能继续进行。简单的方法可以对硬盘重新分区、格式化(如果不是硬件和其它故障)。这对于有些硬盘软故障一般都可以得到解决。但常常会遇到硬盘中存有重要文件和数据,要尽力挽救。 硬盘软故障可使硬盘不能自举。用软盘启动后有些情况下可进入c:盘进行正常操作,有些情况下进入c:盘后不能进行操作,严重时不能进入c:盘。这类故障的原因大多是由于硬盘主引导区损坏、硬盘  相似文献   

13.
硬盘是电脑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存贮设备,用来存放用户常用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资料。为保障硬盘软件系统的安全,使电脑能正常工作,硬盘的备份就显得尤为很需要了,但笔者在工作中尝试过多种方法,但都不尽人意。直到最近,笔者试着将硬盘划出一部分空间(如D盘)备份常用的软件,使用MIRROR命令保存硬盘分区表,然后删除该逻辑分区;需要时再用UNFORMAT命令将分区恢复,备份的软件即可用于传送,效果颇佳。具体操作如下:一、常用软件的第一次备份1.用FDISK命令将硬盘分为两个区C、D(或更多),D区作备份数据用(当设多…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在正常工作时,是按照“逻辑盘”对硬盘进行数据存取的,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C盘、D盘……。这种数据存取的前提条件是:硬盘要有正常的主引导记录、分区表、分区引导记录、文件分配表、文件目录表。如果其中有一项不正常,计算机就不  相似文献   

15.
当我们在Xenix操作系统下工作时,常使用tar命令把自己重要的数据从硬盘中备份到软盘上,有时数据量很大,往往需要用多张高密盘连续备份。但有时其中某张盘偶尔会出现问题,这时如果不了解tar盘的格式,往往会把自己弄得手足无措。笔者在工作中,曾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以前为了保存数据库和程序而tar出来的三张高密盘,其中第二张盘被“火炬”病毒感染了,并且有一个大数据库文件跨在第一张和第二张盘上。当用tar命令往硬盘上释放时,到第二张盘,系统提示Directory checksum error信息后便退到$提示符下,后经笔者摸索和分析,终于将盘中的数据库文件挽救出来。现将tar盘的格式及文件的恢复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左齐 《电脑》1996,(10):52-53
对大硬盘,我们习惯将它分为几个区使用.分区一旦确定就很难改变.如果要改变分区大小,一般要求先把硬盘上的有用数据备份下来,然后重建分区,硬盘上存储的所有数据在分区过程中将被清除,最后用备份盘恢复这些数据.这不仅效率很低,而且要求准备大量软盘供备份用,往往很不现实.有没有办法在修改分区过程中不丢失硬盘数据呢?这样的办法是有的.本文以一个实际问题的处理过程为例介绍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7.
当我们在Xenix操作系统下工作时,常使用tar命令把自己重要的数据从硬盘中备份到软盘上,有时数据量很大,往往需要用多张高密盘连续备份。但有时其中某张盘偶尔会出现问题,这时如果不了解tar盘的格式,往往会把自己弄得手足无措。笔者在工作中,曾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以前为了保存数据库和程序而tar出来的三张高密盘,其中第二张盘被“火炬”病毒感染了,并且有一个大数据库文件跨在第一张和第二张盘上。当用tar命令往硬盘上释放时,到第二张盘,系统提示Directory checksum error信息后便退到$提示符下,后经笔者摸索和分析,终于将盘中的数据库文件挽救出来。现将tar盘的格式及文件的恢复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很久以来,对大型软件包(如Windows,Auto CAD等)发行盘的备份工作一直采用的软盘到软盘的方法,即:如果一套系统有25张软盘,则需要用另外25张相同密度的软盘将其用类似DISKCOPY的方法备份。另一方面,由于软盘出现读写故障的比率要比硬盘高且保存不便,所以将软盘信息写到硬盘保存是一较为理想的选择,但是大型软件系统往往是由INSTALL程序从发行盘上经过特殊过程(如将压缩文件释放等)安装到硬盘上的,这在Windows 3.0/3.1Auto CAD MSC6.0等软件的安装中屡见不鲜,INSTALL程序对软盘上的文件组织、目录结构、卷标名称都有要求,甚至有些在软盘的BOOT写入版权信息以供识  相似文献   

19.
九丫 《网络与信息》2009,23(7):63-63
问:我在用GHOST镜像系统时,本来打算将GHOST镜像安装到C盘的,结果不小心选了"Disk→From Imag",将GHOST镜像安装到整个硬盘了.重新启动电脑后,整个硬盘只有一个C盘分区,D、E、F盘都没有了,200多GB的数据啊,请问我该怎么找回D、E、F盘?  相似文献   

20.
软件巧安装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一个比较大的软件,发行者把它分放在多张容量为360K的低密软盘上,而且往往要通过软件本身提供的安装程序才能正确安装到硬盘上去.由于某些原因,比如,嫌低密盘多不易保管,或者手头暂时没有那么多低密盘,或者认为使用高密盘经济些(一张高密盘可以备份3张低密盘),我们常常把它备份在容量为1.2M的高密软盘上,但是,这样做却不能使用安装程序了,因为安装程序是按照低密盘的盘号来要求使用者依次插入1号盘、2号盘的……,怎样才能作到:既能够把多张低密盘软件备份在高密盘上,又能够方便地使用安装程序把它正确安装到硬盘上去?本人在安装CLIPPER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