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0 毫秒
1.
目的探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在子宫内膜腺癌早期诊断与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银染法染色,检测子宫内膜增殖症25例,非典型增生内膜19例,子宫内膜腺癌63例,共107例为观察组;因患宫颈原位癌子宫切除后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5例为对照组;计数正常子宫内膜及不同内膜病变组织中单位细胞核内AgNOR的定量值,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AgNOR每核颗粒数在正常子宫内膜(2.51±1.97)、子宫内膜增殖症(2.92±2.02)、非典型增生内膜(3.04±2.05)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内膜腺癌(7.43±2.18)中,AgNOR颗粒数明显升高,与良性病变组(子宫内膜增殖症、非典型增生内膜)及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AgNOR颗粒计数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分化程度[高分化(4.69±2.32)、中分化(5.38±2.99)、低分化(7.54±2.09)]、临床分期[Ⅰ期(3.68±3.16)、Ⅱ期(4.53±2.94)、Ⅲ期(7.27±2.84)、Ⅳ期(7.84±2.33)]、淋巴结转移[无转移(3.62±3.27)、有转移(7.68±2.42)]密切相关(P<0.05);AgNOR颗粒的形态分布随着子宫内膜病变的进展由单一型转变为弥散型。结论AgNOR的每核颗粒数及其形态分布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AgNOR的定量值对早期诊断子宫内膜腺癌、判断疾病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C-erbB-2在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及内膜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erbB-2在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及内膜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内膜腺癌中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C-erbB-2在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阳性表达率为23.3%,随着病变程度增高而增高(P<0.05),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0%,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而表达增高(P<0.05),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高于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P<0.01)。结论:C-erbB-2的表达与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C-erbB-2在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和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23例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21例复杂性子宫内膜增生、43例非典型性子宫内膜增生、25例子宫内膜腺癌中Glut-1、C-erbB-2的表达。结果:Glut-1、C-erbB-2在各实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增生期子宫内膜组均为0,单纯性增生组分别为0和4.5%,复杂性增生组为4.8%、4.8%,低级别非典型增生组为20.0%、30.0%,高级别非典型增生组为52.2%、60.9%,腺癌组为88.0%、92.0%;Glut-1、C-erbB-2在各实验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在高级别非典型增生组与子宫内膜腺癌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C-erbB-2与Glut-1在各组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Glut-1、C-erbB-2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共同发挥重要作用,二者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腺癌及癌前病变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上皮性钙黏蛋白(E-cadherin)和肌动蛋白聚合蛋白(Fasci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及前驱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20例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20例不伴非典型性子宫内膜增生和20例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E-cadherin和Fascin蛋白表达,并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相联系。结果E-cadheri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和非典型内膜增生组织中的异常表达明显高于其它内膜病变(P<0.05);Fascin蛋白高表达仅见于子宫内膜样腺癌,表达程度明显高于正常内膜和前驱病变(P<0.05)。E-cadherin异常表达和Fascin高表达均与肌层浸润深度及FIGO分期相关,但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E-cadherin和Fascin协同参与子宫内膜腺上皮癌变过程,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鉴别子宫内膜样腺癌及其前驱病变。  相似文献   

5.
杨丞  饶翔 《海南医学》2013,24(8):1108-1110
目的研究Twist蛋白在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13例正常内膜组织、25例非典型增生内膜、54例子宫内膜腺癌,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wist蛋白在各组织中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腺癌的临床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内膜和子宫内膜腺癌中Twist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4%(2/13)、48.0%(12/25)、和74.1%(40/54),三组之间的阳性率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子宫内膜腺癌组中,Twist蛋白在Ⅲ级肿瘤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级肿瘤,肌层浸润深者阳性率高于肌层浸润浅者,ⅢA期阳性率高于Ⅰ~Ⅱ期,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的患者间比较,Twist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wist蛋白的过表达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子宫内膜腺癌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C-erbB-2蛋白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C-erbB-2蛋白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表达规律度其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增生期、分泌期正常子宫内膜各15例作为对照组。子宫内膜增殖症30例、非典型增生30例、子宫内膜癌高、中、低分化各30例,共150例作为实验组,观察C-erbB-2蛋白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正常子宫内膜及不同内膜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结果C-erbB-2蛋白和ER、PR在子宫内膜增殖症、非典型增生中阳性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子宫内膜癌中,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子宫内膜癌中ER、PR阳性表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意义。C-erbB-2蛋白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P〈0.05)、组织分化程度(P〈0.05)、淋巴转移(P〈0.01)和ER、PR(P〈0.05)有关。结论C-erbB-2蛋白、ER、PR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密切相关,C-erbB-2蛋白表达增加、ER及PR表达减少提示子宫内膜病变恶性程度高,且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水通道蛋白(AQP)1和2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9例子宫内膜腺癌、18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21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AQP1和AQP2蛋白的表达.结果:AQP1阳性着色主要分布于子宫间质的毛细血管及小血管的内皮细胞胞膜,而在肿瘤细胞无表达;AQP2分布于子宫上皮细胞胞质及胞膜.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AQP1、2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升高(P<0.001).FIGO分期Ⅲ、Ⅳ期的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AQP1、2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伴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低分化组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AQP1、2蛋白强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6,P:0.460),但2者表达成正相关(r=0.938,P=0.000).结论:AQP1和AQP2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张静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6):27-28,3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RUNX3蛋白的表达及其对预后判定的意义。方法本文病理标本来自本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腺癌患者40例,非典型增生症40例,及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子宫内膜腺癌组织、非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子宫组织中RUNX3蛋白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子宫内膜腺癌肿瘤分期、病理分级、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与RUNX3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腺癌组RUNX3蛋白阳性率低于非典型增生组及正常组(χ2=4.308、7.935,P<0.05);不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子宫内膜腺癌组织RUNX3蛋白阳性率差异显著(χ2=5.479、4.916、3.852,P<0.05),淋巴结转移与子宫内膜腺癌组织RUNX3蛋白表达无关(χ2=1.073,P>0.05)。结论 RUNX3蛋白有明显抑癌作用,其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恶性程度、病理分期以及浸润深度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判断病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芳香化酶蛋白、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在子宫内膜病变中表达的规律,探讨其在子宫内膜腺癌早期诊断、内分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子宫内膜增殖症30例,轻、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各10例,子宫内膜腺癌88例,共148例为实验组;增生期及分泌期子宫内膜各30例做对照组,观察芳香化酶蛋白、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在不同内膜病变及正常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结果 芳香化酶蛋白和ER、PR、Ki67在子宫内膜增殖症、非典型增生中阳性表达与增生期内膜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子宫内膜腺癌中,芳香化酶蛋白的阳性表达明显升高,与良性病变组、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芳香化酶蛋白的阳性率与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级别、淋巴转移无关。在子宫内膜腺癌中ER、PR阳性表达降低,Ki67阳性表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意义。子宫内膜腺癌中芳香化酶蛋白与ER、PR及Ki67无一致性。结论芳香化酶基因与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密切相关,芳香化酶、PR、ER及Ki67表达为子宫内膜腺癌的早期诊断及内分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纤维粘连蛋白(FN)及其受体CD29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与组织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关系以及在子宫内膜癌转移浸润中的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图象分析法检测56例子宫内膜癌、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FN和CD29的表达。结果 正常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FN弱阳性表达,主要分布于细胞基底部;内膜腺癌组织FN染色增强,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低分化腺癌染色强度低于高分化组(P<0.05),阳性面积比例与细胞分级成反比。CD29在正常子宫内膜腺上皮呈强阳性表达;在不同分化的内膜腺癌组织表达均明显减少(P<0.01);与细胞分化有关;FN和 CD29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无关。结论 子宫内膜腺癌组织的FN和CD29表达与正常明显不同。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应采用调节这些粘附蛋白和粘附分子表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中癌基因C-erbB-2、ps2及ER、PR的表达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结合的方法检测了30例正常子宫内膜、3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76例内膜癌组织中C-erbB-2、ps2及ER、PR的表达。结果:C-erbB-2基因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中即出现了过度表达,mRNA和蛋白的表达率为56.7%(60%),子宫内膜癌C-erbB-2mRNA和蛋白的表达率增加为76.3%,且C-erbB-2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级及病理类型有关(P<0.01,P<0.05)。ps2仅在非典型增生及癌中表达,非典型增生中表达率为90%,内膜癌中为40.8%,ps2表达与病理类型、分级有关(P<0.01,P<0.05)。ER、PR在正常内膜中高表达,非典型增生及内膜癌中表达率下降,且与分级及病理类型相关(P<0.01,P<0.05)。C-erbB-2表达与ps2及ER负相关,ps2与ER正相关(P<0.05)。结论:C-erbB-2基因、ps2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C-erbB-2、ps2及ER、PR异常表达及相互间的调节关系对子宫内膜癌的形成及发展有重要意义,可考虑作为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蛋白hMSH2及抑癌基因蛋白P53表达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2例子宫内膜癌、12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6例正常子宫内膜中hMSH2蛋白及P53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秩和检验和χ2检验及确切概率法统计分析。[结果]hMSH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04%、25.00%和33.33%,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P53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阳性表达率45.65%和50.00%,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16.67%,但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hMSH2蛋白表达阳性与阴性子宫内膜癌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90%与26.47%,两种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碱基错配增多导致的基因突变积累可能是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组 织化学法检测MFN2 在20 例正常子宫内膜(正常子宫内膜组)、33 例非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组)和72 例 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组)患者石蜡包埋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采用qRT-PCR 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20 例)、非典型增生组(23 例)和子宫内膜癌组(40 例)的新鲜冷 冻组织中MFN2 mRNA 相对表达量。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MFN2 蛋白阳性率低于非典型增生组和正常子宫 内膜组(P <0.05)。qRT-PCR 结果提示,子宫内膜癌组MFN2 mRNA 相对表达量低于非典型增生组和正常 子宫内膜组(P <0.05)。不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FIGO 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MFN2 蛋白高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不同年龄、是否绝经及肌层浸润深度的MFN2 蛋白高 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MFN2 蛋白低表达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时间 短于高表达患者(P <0.05)。结论 MFN2 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生物学过程, 检测MFN2 的表达水平可以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及错配修复基因hMLH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散发性子宫内膜癌、2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3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TEN及hMLH1的表达。结果hMLH1基因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分别为83%(19/23)、64%(14/22)、11%(4/36),hMLH1基因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与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hMLH1基因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转移、肌层侵润、手术分期、病理类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化程度有关(P〈0.01):PTEN基因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分别100%(23/23)、73%(16/22)、56%(20/36),PTEN基因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其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PTEN基因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手术分期、病理类型、肌层是否侵润无统计学相关(P〉O.05);PTEN与hMLH1两种基因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有相关性(相关系数r=0.28;P〈O.05)。结论hMLH1及PTEN均是子宫内膜的保护性基因,在子宫内膜的癌变过程中表达逐渐减少,可能与早期子宫内膜癌癌变的启动有关,且二者有显著的相关性;免疫组化法测定PTEN的表达有可能成为筛选子宫内膜癌变的早期指标;测定hMLH1的表达有可能成为预测子宫内膜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薛晓馥  邰贺  王宏宾  杨清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2,21(8):620-622,F0004
[目的]测定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extracellular singnal-regulated kinase,ERK2)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方法]良恶性子宫内膜石蜡标本共66例,其中子宫内膜腺癌43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12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1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ERK2和PI3K蛋白的表达,采用SPSS11.5软件系统进行数据分析.[结果]PI3K与ERK2蛋白在增生期子宫内膜细胞中均以阴性表达为主,PI3K蛋白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的阳性率分别为33.3%、81.4%,其中Ⅰ+Ⅱ期、Ⅲ+Ⅳ期子宫内膜癌阳性率分别为78.9%、90%;ERK2蛋白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的阳性率分别为33.3%、65.1%,其中Ⅰ+Ⅱ期、Ⅲ+Ⅳ期子宫内膜癌阳性率分别为60.6%、80%,两者在增生期子官内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差异显著(P<0.05),而在子宫内膜癌不同手术病理分期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ERK2和PI3K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γ=0.3651).  相似文献   

16.
C-erbB-2、ER、P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癌因子(C-erbB-2)和雌孕激素受体(ER、PR)表达水平的检测分析,探讨其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对30例正常内膜、30例不典型增生、76例子宫内膜癌手术标本常规进行病理检查,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标记。结果:C-erbB-2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出现了过度表达,子宫内膜癌表达率为76.3%,且C-erbB-2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级和病理类型有关(P<0.01,P<0.05)。ER、PR在正常内膜中高表达,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率下降,且与分级和病理类型有关(P<0.01,P<0.05)。C-erbB-2的表达与ER呈负相关。结论:C-erbB-2基因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是评价子宫内膜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Cyclin D1在增生性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引侠  王淑莉  樊江波 《医学争鸣》2003,24(12):1127-1129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D1 (Cyclin D1)蛋白在增生性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对14例正常子宫内膜,25例增生性子宫内膜及43例子宫内膜癌中Cyclin D1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 正常子宫内膜、单纯加复合增生、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中Cyclin D1阳性率分别为14.3%, 43.8%, 77.8%, 72.1%.增生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内膜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典型增生与单纯加复合增生Cyclin D1过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子宫内膜癌Cyclin D1过表达阳性率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与组织学类型无关.结论: Cyclin D1异常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其过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对内膜癌Cyclin D1蛋白表达的检测有助于估计其进展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