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顺义区常见传染病发病的季节分布特征,为传染病监测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ARS系统不依赖历史资料方法C1、C2和C3对顺义区常见传染病季节性进行分析.结果 顺义区常见传染病中除病毒性肝炎和结核发病无明显季节性流行特征外,其余7种传染病发病均有季节性流行特征.其中细菌性痢疾、麻疹、风疹、手足口病及流行性腮腺炎在1年中的发病只有一个流行高峰,猩红热和水痘在1年中有两个流行高峰.细菌性痢疾发病高峰为5月中旬~10月下旬,持续时间约为21周.麻疹发病高峰为1月中旬~8月中旬,持续时约为31周.风疹发病高峰为3月上旬~7月中旬,持续时间约为18周.手足口病发病高峰为3月中旬~10月上旬,持续时间约为30周.流行性腮腺炎发病高峰为3月下旬~9月下旬,持续时间约为25周.猩红热流行第一个高峰自4月中旬~6月下旬,持续时间约为10周;第二个高峰自9月下旬~12月上旬,持续时间约为9周.水痘流行第一个高峰始自5月上旬~6月下旬,持续时间约为7周;第二个高峰自10月中旬~第二年2月上旬,持续时问约为15周.结论 针对不同传染病的季节性分布特征拟采取不同的措施,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南通市通州区常见乙类传染病发病的季节特征.方法 分别采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对2006-2013年常见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通州区常见乙类传染病中,麻疹有很强的季节性,发病高峰为3月下旬至6月下旬;痢疾、伤寒和猩红热有一定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分别为4月中旬至10月中旬、7月中旬至12月下旬、1月中旬至6月下旬;其他常见乙类传染病季节性特征不明显.结论 不同传染病发病特征不同,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切实提高防控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南海区常见传染病发病的季节分布特征,为监测和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集中度及圆形分布法对南海区2006~2010年常见传染病进行分析.结果 南海区常见传染病中其他感染性腹泻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为9月中旬至次年1月下旬;麻疹、痢疾、伤寒和流行性腮腺炎有一定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分别为5月上旬至9月下旬、5月中旬~11月上旬、5月上旬~10月下旬以及5月上旬~10月下旬;其余传染病季节性均较差.结论 应针对不同传染病的季节性分布特征采取不同的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南通市某地主要传染病疫情数据的分析,探讨不同分析法对传染病季节分布研究的意义。方法用集中度和圆分布法,对2005—2013年某地主要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种方法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麻疹和痢疾有较强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分别为3月中旬至6月下旬、4月中旬至8月下旬;戊肝和猩红热有一定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分别为1月中旬至6月中旬、2月上旬至7月上旬;其他传染病季节性不明显。但对多峰分布难以发现。结论两种方法可分析单峰分布传染病的季节特征,有助于及早部署落实防控措施,提高防控成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盐城市常见学生传染病发病的季节分布特征。方法采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对盐城市2009-2013年8种学生常见传染病进行季节性分析。结果学生常见传染病中,腮腺炎、流感、猩红热、手足口病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其M值/r值均在0.3~0.5;而水痘、菌痢、肺结核、肝炎发病季节性差,其M值/r值均0.3。集中度M值和圆形分布r值呈高度正相关(R=0.999,P0.001)。腮腺炎的发病高峰日为5月16日,高峰期为2月28日-8月1日;流感的发病高峰日为1月9日,高峰期为10月25日-次年的3月25日;猩红热的发病高峰日为5月13日,高峰期为3月4日-7月23日;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日为6月11日,高峰期为3月21日-8月31日。结论应利用传染病的季节性分布特征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预防控制学生传染病的暴发。  相似文献   

6.
高秋菊  张世勇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9):3894-3895,3900
[目的]分析石家庄市2004~2009年风疹发病的季节性和长期趋势,为有效防控风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上报的石家庄市风疹疫情资料,用圆形分布法分析风疹发病的高峰日和高峰期,用相关分析法分析风疹发病的长期趋势。[结果]①石家庄市风疹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其季节分布特征是,全年均可发病,2、3月份发病人数开始增多,4、5月份达高峰,6月份以后下降,7~11月发病最低。②2004~2009年风疹发病均存在明显的高峰日和高峰期(P﹤0.01),各年发病高峰日不相同或不全相同(F=13.309,P﹤0.01),总高峰日在4月20日,总高峰期为2月16日~6月24日。③2004-2008年石家庄市风疹发病率存在明显的上升趋势,2009年发病有所下降(χ2=574.81,P=0.000)。[结论]石家庄市风疹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高峰,发病高峰日多集中在4~5月份,高峰期为2月中旬到6月下旬,应围绕此发病高峰期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利用数学模型探讨计划免疫前后麻疹发病季节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圆形分布构成比法与余弦模型对某地开展计划兔疫前后各12年麻疹发病季节特征进行分析。求得计划免疫前麻疹的发病前峰时点为4月中旬,高峰时区为2月上旬~6月下旬;计划免疫后麻疹发病的高峰时点为3月下旬,高峰时区为元月下旬~5月中旬,显示开展计划免疫后,麻疹发病高峰有所提高,表明控制措施也应提前,通过对求得模型的拟合,并求得第二谐量三角多项式的决定系数均在96%以上,表明用该模型拟合该资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石家庄市2009-2014年手足口病发病的季节性和长期趋势,为有效预防控制手足口病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对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中关于石家庄市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圆形分布分析其发病的高峰日和高峰期,用相关分析法分析近6年手足口病发病的长期趋势。结果 2009-2014年石家庄市手足口病均表现出明显季节性,即3月份开始发病明显增多,5、6月份达高峰,7月份开始下降,9月至次年2月发病最低。2009-2014年手足口病发病均存在明显的高峰日和高峰期(P<0.01),各年发病高峰日不相同或不全相同(F=5 134.21,P=0.000),总高峰日在6月3日,总高峰期为4月3日至8月2日。2009-2014年石家庄市手足口病发病下升趋势不显著(γ=-0.764,P=0.077)。结论石家庄市近6年手足口病下降趋势不显著,但存在明显的季节性,高峰期从4月下旬持续到8月上旬,应围绕此高峰期积极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顺义区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麻疹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北京市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顺义区2005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麻疹发病以流动人口为高,地区分布表现为本市人口以城区居多,流动人口以近郊外来人口聚集地为主;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存在3~5月份发病高峰;本市人口发病以﹤1岁年龄组为主,﹤8月龄儿童占较大比例,还存在1个成人发病小高峰;流动人口发病以0~9岁为主,﹤8月龄儿童也占有一定比例,各年龄组发病均较多,相对于本市人口,流动人口的发病特征更接近于自然感染。[结论]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消除流动人口中的免疫空白,提高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同时可考虑定6月龄为麻疹免疫的初免月龄,给育龄妇女生育前进行麻疹疫苗加强免疫,以减少小月龄发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宜昌市2005-2012年风疹发病的季节性集中趋势,为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理8年间宜昌市风疹发病的数据资料,应用Rayleigh’s圆形分布法探索发病的高峰日和高峰期,应用Watson-William检验法分析各年的季节性集中趋势是否一致。结果宜昌市风疹的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每年3月起发病逐渐上升,4-6月发病数达到当年最高水平,7月起出现下降趋势,9月、10月间达到最低。8年问风疹发病存在明显的高峰日和高峰期,但各年的高峰日和高峰期不相同或不全相同(F=101.662,P〈0.01),总高峰日在5月18日,总高峰期在3月6日-7月24日。结论宜昌市风疹的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高峰,高峰日多集中在4-5月,高峰期为3月上旬至7月下旬,就此特点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2010年北京市顺义区中小学生的常见病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2010年中小学生常见病的发病情况,为青少年常见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顺义区7所监测学校所有在校学生为检测对象,进行体质与健康监测。结果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3.0%,肥胖检出率为11.6%,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4.0%,贫血检出率为3.9%,龋齿检出率为7.8%。结论视力不良是学生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学生营养不良与肥胖同时存在,对学生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学生贫血问题依然存在;加强龋齿预防,要从小做起。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北京市顺义区2002~2008年被动物致伤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减少动物致伤的发生,为制定狂犬病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2~2008年北京市顺义区发生的37827例动物致伤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北京市顺义区2002~2008年被动物致伤人数逐年增长,致伤者中以中青年居多,学龄前儿童和学生也占有一定比例;伤人动物以犬类为主,8月份致伤人数最多,上肢是最容易被咬伤的部位;大部分伤者预防注射及时,但Ⅲ度伤者抗狂犬病学清或免疫球蛋白注射率较低。[结论]加强犬、猫等动物的管理,普及狂犬病防治知识,及时进行狂犬疫苗及被动免疫制剂注射是预防狂犬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肖雷  王凤双  吴殚  冯冉  唐莹 《职业与健康》2011,27(16):1879-1880
目的分析2010年北京市顺义区某中学风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原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年顺义区某中学风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次疫情累计病例28例,96.43%的病例为初三年级学生。发病时间集中于3月24—27日。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病例占64.29%。疫情发生主要原因是由于医院对疾病的诊断不规范,未及时发现报告;麻风腮疫苗接种率较低和学校相关传染病防控工作未落实。结论应通过培训提高该区临床医生诊断技术和传染病防控意识;教育和卫生主管部门均应重视和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加强学校卫生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强化免疫接种和学校常见传染病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14.
赵莹颖  何朝  郑奇光 《职业与健康》2010,26(22):2647-2648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农民健康与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为今后农村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中的小组专题讲座方法了解广大农民需求。结果社区中传染病发病较少,但各种慢性病发病较多。居民最需要的健康知识有慢性病的预防保健(25.4%)、合理膳食(20.6%)、适量运动(6.3%)、季节性传染病的预防(9.5%)等知识。健康知识获得途径较少而且比较集中,主要以电视(34.9)、村内的广播(27.9%),邻里聊天(16.3)为主,较少来自于健康知识讲座和各种宣传品。结论顺义区广大农民健康知识需求量很大,需要开展多频次、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保障北京奥运会和谐、顺利举办,向中外运动员及宾客提供安全卫生的公共场所,为顺义区奥运卫生保障提供技术指导。方法顺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8年7月11日-8月12日对顺义区8家涉奥公共场所的淋浴热水及中央空凋冷却水水样进行调查。依据北京市地方标准BD11/485—2007{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规范》附录A.1空调系统冷却(凝)水中嗜肺军团菌检验方法,对水样中的军团菌进行检测。结果共采集淋浴热水6件,2件检出嗜肺军团菌,检出率为33.3%;采集冷却水18件,2件检出嗜肺军团菌,检出率为11.1%。结论顺义区中央空调冷却塔水及生活热水中存在军团菌污染,建议加强对环境水中军团菌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公共场所和饮食服务从业人员HBsAg携带情况。加强对HBsAg携带者的管理。方法应用ELISA法对65 208例公共场所饮食服务从业人员进行HBsAg检测。结果 65 308例人员中HBsAg阳性率1.26%,其中男性阳性率1.36%,女性阳性率1.17%,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4.989,P<0.05);各年龄组中HBsAg阳性率最高的为21~30岁组,阳性率为1.72%最低的为≥50岁组,阳性率为0.36%,不同年龄组间HBsAg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01.001,P<0.01)。结论该区公共场所饮食服务从业人员HBsAg携带率较低;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加强对低年龄人群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和复种的宣传及卫生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17.
王凤双  肖雷  吴殚  冯冉 《职业与健康》2010,26(22):2673-2676
目的分析1998—2009年北京市顺义区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麻疹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疾病监测资料对1998-2009年顺义区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结果顺义区近12年来麻疹共发病446例,发病率为5.67/10万,发病情况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2004年后麻疹发病出现明显升高,2005、2006年发病率分别为18.60/10万和15.07/10万;发病高峰为3~5月。发病年龄主要是1岁以内和20~30岁组,1岁以内本市和流动儿童发病基本相同,15岁以上组流动人口发病率高于本市人口。高发职业是散居儿童和民工。结论顺义区麻疹发病的重点人群是流动人口,发病年龄主要是1岁以内和20岁以上年龄组,控制1岁以内人群发病主要是提高8月龄麻风疫苗免疫的及时率,同时提高麻疹疫苗2剂次接种率或在育龄妇女婚检或孕前接种麻风腮疫苗。对于控制20岁以上人群麻疹发病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集中强化免疫和提高麻疹病例监测的及时性。  相似文献   

18.
管文齐 《职业与健康》2012,28(21):2639-2641
目的分析北京市顺义区居民2008—2010年死亡状况和死因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 10进行编码分类,使用死亡率、构成比及减寿率(PYLL率)对2008—2010年北京市顺义区居民死因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0年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4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仍是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恶性肿瘤构成比逐年上升。结论应采取针对性强的有效措施控制脑血管病、心脏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对恶性肿瘤的防治应加强监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北京顺义、天津红桥、浙江嘉兴和浙江桐乡基层卫生人员肥胖和糖尿病相关知识状况,为干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61名参与项目工作的疾控和医疗卫生人员相关知识的获取和知晓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2.9%的疾控卫生人员既往曾获得过肥胖和糖尿病相关知识,获取率最高和最低的知识内容为健康饮食和糖尿病药物治疗;94.6%的医疗卫生人员既往曾获得过肥胖和糖尿病相关知识,获取率最高和最低的知识内容为健康饮食和合理运动。疾控卫生人员平均得分为14.3分,医疗卫生人员平均得分为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论是疾控还是医疗卫生人员,掌握得最好的知识内容为糖尿病相关知识,其次为肥胖知识,掌握最差的为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结论项目地区基层卫生人员在健康生活方式和肥胖相关知识还有待提高,需要加强相关知识的普及。  相似文献   

20.
赵莹颖  何朝 《职业与健康》2010,26(11):1243-1245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知识知晓情况,并探讨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该区农村地区2个行政村,采用北京市健康教育所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农村地区居民在干预之前(2008年)和干预后(2009年)的主要卫生知识知晓率由68.5%提高到77.6%、主要卫生行为形成率由57.9%提高到65.2%,主要卫生技能提高不明显。结论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居民主要卫生知识知晓率及主要卫生行为形成率,应针对提高健康相关技能方面探索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