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龙岩烟区植保应急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强大的基层烟草站和烟草病虫害测报站网络为基础,并以现代烟草农业为理念,借助机械化、信息化等手段构 建了烟草“植保应急”服务体系。经过近3 年来的应用实践表明,烟草“植保应急”服务体系能有效通过远程在线、QQ 群、 电话、手机照片、技术交流平台等方式进行烟草病虫害灾情的诊断与处理。具有早发现、早防治的特点,能实现对病虫害灾 情的实时监控,可达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而减轻其带来的“3R”问题,并对提高烟叶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 该体系还具有“公共植保”的理念,能快速、简便地减少由于病虫危害等引起的烟叶损失。建议把该体系推广到烟区基层烟 叶生产中。  相似文献   

2.
“食品安全”关系千家万户 ,科技部已将此问题列入“十五”重大科技专项 ,联合卫生部、质检总局和农业部 ,投入 2亿元 ,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进行攻关 ,力争在“十五”末期 ,形成共享的食品安全监控网络系统。该专项将从 4个方面开展行动 ,包括研究开发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与相关设备、建立食品安全监测与评价体系、积累食品安全标准的技术基础数据和发展生产与流通过程中的控制技术。力争在“十五”末期 ,构建共享的食品安全监控网络系统 ,包括环境和食源性疾病与危害的监测、危险性分析和评估等。该专项行动还将达到一系列具体目标 ,如初步建成…  相似文献   

3.
现从法律体系、检测体系、标准体系、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络、监控策略和技术、风险性信息交流6个方面分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技术的现状和问题,期望能对食品安全控制战略的制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正>因为食品安全直接对人体健康和安全有影响,所以其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监督和管理的实施可以确保食品安全的有效性,所以应获得政府机构和执法机构的关注和重视。这篇文章首先对食品安全监测与管理及其快速检测技术进行了阐述分析,然后讨论了食品安全监测与管理中使用比较多的快速检测技术。接下来,细致地讨论了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管理和监控方面的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目前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的主要表现是:产地环境污染较为严重;食品生产加工水平还处于较低阶段;食品安全标准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违法手段呈现恶意性、严重危害性和多变性;假冒伪劣食品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并导致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不足;食品出口受阻,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是:现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构建并不以食品安全为目的;现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强调以制裁为特征的“强法”,忽视以强调纲领、政策和原则为特征的“软法”;中央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管理职能尚且没有法制化,食品安全公共管理部分职能缺失;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横向与纵向的交叉和冲突严重;食品安全标准的含义以及强制性标准的法律性质和法律位阶的模糊不清。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完善的构想:制定食品安全基本法;清理和完善现行食品安全监管法;建立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之间、地方与中央之间及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6.
近日,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监督协调办公室联合工商局、质检局、卫生局、农业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城管执法局等8个政府部门,加大对北京市食品的监管力度。目前,已将猪肉、蔬菜、米、面等14类食品列入市食品安全办的重点监管范围。在北京市食品安全办的协调下,北京市将构建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即实现统一的食品安全评估机制、应急处理机制、监测抽查体系和信息发布制度,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减轻和消除食品危害。据了解,北京市食品安全办监测与监督抽查的范围覆盖了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那些危害北京市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将被列为监测…  相似文献   

7.
针对地市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其深化发展的思路。目前,地市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政府主导作用有待加强,针对地域特点的主动监测有待提高,地域性食物消费量参数急需储备,信息共享互通不畅,检验检测能力有待提升。建议强化政府主导作用,促进监测和监督联动,加快风险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提升检验检测能力,注重监测数据的利用发挥监测作用。结合地级市自身实际情况,开展地域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基础理论以及体系建设,对于推动地域食品安全城市建设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婷婷 《中国食品》2009,(17):66-67
食品安全信息网络系统使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实现多部门信息共享。该系统包含多部门协调和组织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和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专门的信息发布、交流、互动网站,逐步完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将与食品质量安全有关的信息收集汇总、分析整理、传递、及时向社会发布,实现多个部门共同对食品安全的动态监测、控制和及时处理突发安全事故之目标。  相似文献   

9.
<正>柳环菌[Pholiota cylindracea(Fr)Gill]是我国蕈类资源中新开发出来的一种食用菌。其生物学特性及人工栽培方法已分别在“食用菌”(1984.3)和“食用菌科技”(1984.1)杂志上作过介绍。它以味道鲜美、栽培工艺简单、生  相似文献   

10.
研究“巴厘”、“卡因”和“台农11 号”3 种菠萝果实的香气成分及其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 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3 种菠萝成熟果实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测定。从 “巴厘”、“卡因”和“台农11 号”3 种果实中分别检测出46、40 和29 种香气成分,各占总峰面积的99.04%、84.11%、92.43%。主要成分为酯类、烃类、苯类、萘类化合物。酯类物质在“巴厘”“卡因”“台农11 号”测试品种中含量最高,分别达90.87%、59.92% 和82.54%;烃类次之,苯类和萘类物质含量较小。3 种果实有11 种相同的香气成分,独有的香气成分为:“巴厘”16 种,“卡因”16 种,“台农11 号”7 种。3 种菠萝果实香气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之间存在差异,“巴厘”的重要特征香气成分为癸酸乙酯、己酸乙酯和2- 甲基丁酸乙酯;“卡因”的重要特征香气成分为己酸乙酯、辛酸乙酯和乙酸异戊酯;“台农11 号”的重要特征香气成分为己酸乙酯、辛酸乙酯和2-甲基丁酸乙酯。  相似文献   

11.
李彬  李忠海 《食品与机械》2012,28(3):104-107
当今社会食品安全问题事件屡次发生,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近年来政府开始着手建立食品安全预警系统,以期为食品安全构建一道安全的防线。地市级地区的食品安全是国家食品安全体系中的关键管理区域。针对地市级政府构建食品安全预警系统目前尚无完整的模式,文章根据地市级食品安全状况及人员配备等具体情况,将地市级政府食品安全预警系统结构分为预警信息采集、预警分析和预警反应3个模块,同时对模块的信息系统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2.
俞峰  李荣钧 《食品与机械》2012,28(3):101-103
食品供应链是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食品安全预警和监测工作是有效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前提和基础。文章针对食品安全供应链的相关环节,在分析基本预警要素的基础上,构建面向食品供应链的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并根据企业生产特点,应用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建立食品供应链预警的层次结构模型。在集对分析过程中,引入信息熵的概念,在原有采用专家经验法确定权重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熵权法使权重确定更具客观性和科学性,减少评判过程中的信息流失,保证原始信息的完整性。差异度i的取值,说明系统的同一、对立和不确定项之间的转化程度,反映出食品安全预警等级,是食品供应链安全管理工作的"晴雨表"和"方向标"。  相似文献   

13.
中美食品安全监管差异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安全是世界性的难题,各国都有自己的制度。美国是世界上食品安全水平较高的国家之一,它在食品安全立法上体系完善,安全政策公开透明,监管严格缜密,值得我们借鉴。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在立法及实践方面存在配套法规体系滞后,风险监测、风险评估及预警基础薄弱,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统一、不衔接,地方经费投入明显不足,企业"第一责任人"意识不强等问题,因此我们要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尤其要借鉴美国现有的食品安全法律、监管制度及做法,提高我们的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全面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的感知、筛查、分级、预警和防控能力,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与治理体系, 客观正确的引导舆情。方法 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研究食品安全检测数据, 建立食品安全分析可视化模型。运用大数据分析平台Hadoop, 结合Tree Ensemble和Model-Based Ranking算法特征性分析食品抽检数据, 搭建BP神经网络, 结合Apriori和FP-growth关联分析等技术, 深度挖掘相关信息, 有效集成为对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有价值的信息资源。结果 以折线图、热力地图等可视化模型实现食品类别、检测项目、结果分析、生产地址、检测数据分析及发展趋势等相关信息进行在线展示与分析, 能够满足关注食品安全的各领域人员很直观地就获得自己需要的食品安全信息的需求。结论 可视化模型能够增强数据分析结果的视觉效果和直接性, 切实提高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的靶向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内外由食品安全问题导致的公共健康事件屡见不鲜。食品安全问题涉及食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收集和识别食品安全风险因子,挖掘造成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是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的重要途径,也是制定管理措施的前提条件。有效利用和分析食品安全信息,开展有效预警,已经成为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食品抽检数据特征和食品安全预警模型原则,在此基础上从风险分析、趋势分析、关联挖掘、全息画像和效能评价等视角构建了基于食品抽检数据的风险预警智能分析模型。该模型旨在为食品安全的监管、消费、生产等各个环节提供有力支撑,为推进基于食品抽检数据的风险预警智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食品安全离不开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食品安全关系到百姓的健康与生命,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突出问题。一方面,食源性疾病频频爆发;另一方面,食品生产及加工工艺创新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危害,由此引起的食品贸易纠纷不断发生。这些部是制约我国食品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直接影响着我国的食品出口。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及体系的不完善和发展的不平衡、监测和预警体系起步晚、以及先进食品安全关键控制技术的使用尚未得到普及,已成为当前发展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科技瓶颈。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几年,中国对外贸易以超过10%的速度持续增长,虽然中国食品进出口贸易,尤其是食品的出口受到进口国采取各种贸易技术性措施的影响,但在近几年还是处于一种持续增长状态。从上海口岸看,根据上海市地方产业的政策,出口食品量一直低于进口量,趋势总体上是不断增加:出口加工食品从2001到2007年增加73%,平均年增幅10%。上海地区出口加工食品主要包括罐头食品、速冻方便食品、面糖制品、饮料、调味品、酒类、保健食品、糖果类等,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美国、欧盟;上海口岸进口工业食品从2001年的31万吨增长到2007年76.6万吨,增加了147%,年增幅在24%。进口食品主要种类包括食品添加剂、乳制品、酒类。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化时代, 食品安全信息呈现出复杂化、传播快、数据量大、有效信息密度低等显著特征, 这给现代化食品安全预警体系的构建带来了困难和挑战。基于此背景, 本文首先从构建适应当前信息化发展趋势的食品安全预警体系出发, 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 总结归纳了食品安全预警体系的定义和该体系中的3个主要构成系统, 即食品安全信息收集系统、预警信息分析系统和预警反应系统。其次阐述了结合数据库的食品安全预警体系的模块化设计路径。最后探讨了爬虫、云计算、物联网、关联分析、情感分析、深度学习等智能化信息技术在构建高效、智能的食品安全预警系统方面的最新实践。本文以期为构建适应现代化信息时代食品安全风险管理需求的预警体系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Recent and past food scandals highlight the urgent need for food safety authorities to anticipate future risks in order to enable improved and proactive response mechanisms. With this goal in mind, the Bavarian Health and Food Safety Authority (LGL) has established an early warning system aimed at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 health risks and fraudulent practices in the food sector. The early warning approach allows intervention at different stages of risk development. On the one hand, the scanning of a broad area of the food production chain (horizon scanning) may enable prospective risk identification. To this end, relevant factors of influence (drivers) need to be identified, observed and analyzed. On the other hand, 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ase studies may unravel novel cause-effect associations that could be transferred to other products and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possibly leading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new drivers (root cause analysis). Additionally, various datasets emanating from food safety authorities, for example data from the European Rapid Alert System for Food and Feed (RASFF) and from Bavarian-wide laboratory analyses and food business inspections, will be closely observed and analyzed. The multidisciplinary character of the LGL has proven to be essential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early warning approach, the analysis of inflowing data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nsequences such as food business inspections and sampling for analysis. This article details the objectives and methodical approaches of the project. The acquisition of systematically compiled information as well as its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are comprehensively described. The early warning system presented here has already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risk-oriented food inspection practiced to date, by integrating novel risk-relevant aspects.  相似文献   

20.
食品安全预警体系框架构建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唐晓纯  苟变丽 《食品科学》2005,26(12):246-250
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发生,以及近几年如SARS、禽流感等重大公共安全卫生的突发事件,对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食品安全防控能力构成了新的挑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需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预警体系,提高我国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卫生的能力。本文拟以功能模块的研究方式,初步构建食品安全预警体系框架,并着重研究体系中的信息源系统、预警分析系统、反应和快速反应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