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肃省肾综合征出血热防制与监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为全面了解甘肃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发病特征。疫区,疫源地的变化情况。总结防制与监测经验。方法 流行病学分析。常规监测(检测)方法。结果 我省HFRS发病经历了发现与扩散。暴发与流行和控制在低水平的发病3个阶段;疫情仍不稳定。疫区还在扩大,疫源地已从典型的姬鼠型(I型)疫区(疫源地)向混合型疫区(疫源地)演变。结论 坚持每年开始大面积灭鼠。加强宣传教育是控制该病暴发和蔓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不同类型疫区监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河南省不同类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的人间疫情、宿主动物监测及影响因素,为控制该病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血清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及计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1)1990至2000年,河南省HFRS呈稳定下降趋势,其中姬鼠型疫区一直呈下降趋势,家鼠型有一定有春、冬两个季节高峰。(3)家鼠型疫区居民区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58.07%),黄胸鼠、小家鼠次之。野外以黑线姬鼠(33.67%)和大仓鼠(42.5%)为优势种。姬鼠型疫区居民区以褐家鼠(46.12%)、小家鼠(42.92%)为优势种;野外以黑线姬鼠占绝对优势(83.04%),大仓鼠为次要鼠种(11.49%)。混合型疫区居民区褐家鼠为优势鼠种(73.8%),黄胸鼠为次要鼠种(17.83%);野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49.66%),大仓鼠次之(36.43%)。(4)家鼠型疫区居民区褐家鼠带病毒率较高,其次为黄胸鼠、小家鼠,野外为褐家鼠、黑线姬鼠。姬鼠型疫区居民区以黑线姬鼠带病毒率最高,褐家鼠及小家鼠次之,野外仅有黑线姬鼠带病毒。混合型疫区居民区带病毒鼠包括褐家鼠、黄胸鼠及小家鼠,野外为黑线姬鼠、大仓鼠、黑线仓鼠。(5)在姬鼠型疫区褐家鼠、黄胸鼠及小家鼠中发现带有Ⅱ型HFRS病毒。说明我省姬鼠型疫区已发生向混合型疫区的转化。结论:我省HFRS不同疫区呈不同流行特点,制定防制措施应根据监测结果分别实施,并密切观察不同疫区的演变。  相似文献   

3.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我省自1963年首例报告以来,已有30多年历史,全省共有48个县市报告病例,是危害我省人民健康的重要自然疫源性疾病之一。该病在我省经历年调查证实,可分为家鼠型及混合型(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二类三种疫区。为了解我省不同类型疫区HFRS流行趋势及正常人群血清抗体状况,我们对1984~1997年共14年间各地市HFRS疫情与正常人群血清抗体水平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希望透过表面的资料数据揭示其内在规律,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出血热混合型疫区病人血清型别构成的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浙江省建德市1972 ̄1993年发生的部分病例血清,用HI试验进行检测。结果发现,627份标本中,440份判为I型(姬鼠型),占70.18%;146份判为Ⅱ型(家鼠型),占23.29%;41份(占6.54%)为未定型。各年之间型别构成差别不显著(P〉0.25)。表明建德市是以I型为主的EHF混合型疫区,22年来型别构成基本稳定。文内对EHF疫区分型的若干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比较河南省不同流域稻田型钩螺旋体病流行特征的异同。为制度相应扩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主要采用现况研究,病原分离,血清学检验等结果:淮河流域及黄河流域稻田型钩体病存在:(1)流行形式的差异;淮河流域流行形式较单一,为稻田型;而黄河流域则较复杂,有稻田型,雨水-稻田型,洪水-稻田型。(2)疫区环境的不同:淮河流域疫区主要在丘陵地带,较为固定;黄河流域疫区主要在平原,流行地区逐年扩大。(3)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分型研究张家驹,周燕平,田君喜,邢爱华,范根蔚,封怀义姜克俭(指导)为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苗试区的疫区型别,以正确选用相关型别疫苗,于1994~1995年对本省病毒株型别、发病季节分布、本病患者血清抗体分型、鼠情监...  相似文献   

7.
天台县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血清学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天台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源地分型的血清学证据。方法:用血凝抑制试验对全县疫区内HFRS病人血清486份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姬鼠型296例,占60.91%;家鼠型158例,占32.51%;未定型(混合型)占6.58%。结论:全县HFRS疫区属于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血清学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找到湖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源地分型的血清学证据,在对全省HFRA疫源地进行流行病学初步分型的基础上,按流行病学要求,在全省不同动物地理区划、不同发病强度的疫区内,用微量细胞病变中和试验对92份免疫荧光试验初筛阳性的病人血清进行血清学分型。发现其中HTN型(Ⅰ型)48例,占52.18%,SEO型(Ⅱ型)29例,占31.52%,未定型15例,占16.30%;全省疫区按血清学划分属于Ⅰ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但不同小区血清学类型各有特点;老疫区的型别分布更复杂,因此本省HFRS疫苗的运用最好用双价疫苗,或选用与当地型别一致的单价疫苗;本次血清分型结果与流行病学分型结果基本相符,由于疫区型别在不断演变,所以应定期进行分型调查;在进行疫苗效果观察时,还应注意先后接种两型疫苗的接种反应。  相似文献   

9.
应用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疫区人群及家畜家禽血清抗体山东省潍坊市卫生防疫站(261041)张桂兰,隋月兰,贾路平,王世文自1974年淮坊市首例流行性出血热发病以来,该病在我市的疫情始终未有中断。为进一步协助流行病学调查,为了解我市疫区常...  相似文献   

10.
于1989~1993年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对广安县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的1637只小哺乳动物和949名健康成人,分别进行了汉坦病毒(HTNV)抗原和抗体的连续五年调查。结果显示:(1)疫区的优势带毒动物为褐家鼠、四川短尾和黑线姬鼠。病毒的血清型属野鼠型。(2)5年中各年度各种动物的总带毒率和其中褐家鼠的带毒率均无显著差异(P>0.10和>0.70)。褐家鼠带毒率明显高于四川短尾(P<0.001),但与黑线姬鼠差别不显著(P>0.30)。(3)疫区健康成人血清抗体流行率无明显差异(P>0.30),但显著高于非疫区(P<0.05)。调查提示,5年中广安县EHF疫区动物带毒率和人群血清抗体流行率保持稳定,与疫区人类EHF持续发病一致。降低优势带毒动物的密度是灭鼠和控制EHF流行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郝建华  赵文彬 《现代预防医学》2003,30(6):869-870,871
目的: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该病的流行特征及疫苗防制效果。方法:应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对连云港市HFRS疫区演变特征进行监测,并根据疫区类型试用单价HFRS灭活疫苗进行防病效果观察,对二种类型并存的混合型疫区多年流行特征、HFRS病人感染类型和主要宿主动物黑线姬鼠(Aa),褐家鼠(Rn)季节带毒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该市HFRS疫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汉城病毒(Ⅱ型病毒)侵入由姬鼠型疫区演变为混合型疫区。试区人群接种HFRS灭活疫苗连续观察3年。同型特异性保护率为100%。结论:掌握HFRS疫区流行规律,采取相对应防制措施,能有效控制HFRS流行。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首次在鼠肺中检测到肾综合征出血热家鼠型抗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多年来一直属姬鼠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1〕,而全国大多数姬鼠型疫区都已向混合型疫区演变〔2〕。近几年我省曾出现城市病人、轻型病人和春季病人增多的趋势,提示可能存在疫源地演变问题。为此,从1994年起在疫源地分型调查上做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山林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山林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分离安徽省卫生防疫站(230061)赵月萍,陈晓琴,柳燕,任次早,刘红,丁一新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该病的发病范围正在逐步扩大,新的疫区不断出现。我国从80年代初起相继在沿江、沿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2004年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有效控制该病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河北省2004年HFRS人间疫情及宿主动物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年河北省HFRS发病主要集中在东部的秦皇岛市、唐山市;3~6月发病占全年总发病数的63.65%,具有明显的春夏季流行高峰。人群隐性感染率高,病死率低,符合家鼠型疫区流行特征。结论 河北省HFRS控制应坚持灭鼠与免疫并重的原则,并对易感人群接种Ⅱ型或双价HFRS疫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这5个地理相邻的省份中重要虫媒传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的病毒演化关系,为HFRS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根据以往疫情资料和疫区类型在这5省中选择14个HFRS疫区,应用分子流行病学方法全面、系统的研究该病的流行特征、时空演变规律和宿主与病原共进化关系等。结果 5个省份在地理上邻近,气候上属于亚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地区,为病毒宿主提供了良好的繁衍条件。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分别为汉坦病毒在野外和室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构建系统发生树进行分析发现,从疫区鼠中分离的汉坦病毒(hantavirus,HV)基因与现有病毒有高度的同源性;研究HV基因时空演变规律与病原分子进化发现,汉滩型病毒(hantaan virus, HTNV)和汉城型病毒(seoul virus, SEOV)的基因差异和亲缘性主要表现为地区性。结论 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地区仍是肾综合征出血热汉滩型和汉城型的主要混合疫区,该研究结果可为我国丘陵地区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趋势预测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肾综合征出血热双价灭活疫苗随机对照试验现场情况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在1994年开展了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Ⅰ型和Ⅱ型单价灭活疫苗现场效果评价研究,疫区现场人群接种后的血清学和流行病学效果考核均取得较好结果〔1,2〕。鉴于我国主要是HFRS混合型疫区,虽然现场效果显示单价疫苗对异型(Ⅰ或Ⅱ型)有一定的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7.
布鲁氏菌活菌苗的接种对新疆布鲁氏菌(型)分布的影响任德坤,金根源,卿燕,王伟导,徐振舟,阎守敦,史丕裕为有效地开展人、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应从病原学角度去了解引起本地区危害的主要菌种(型)的数量、分布及规律,以确定本地区的疫区性质优势布鲁氏菌种(...  相似文献   

18.
1990年3月~1993年9月,我们对福建省莱姆病疫区的蜱、虻类进行调查。共捕获蜱类17种、虻类3种,对部份蜱、虻类肠道进行莱姆病病原体的分离与检测,结果从其中的粒形硬蜱(I.granulatus)中肠及其吸血宿主鼠类(社鼠和褐家鼠R.Confucianus&R.norvegicus)肾脏共分离出4株莱姆病病原体-伯氏疏螺旋体,从台湾角血蜱(H.cornigerataiwana)中肠观察到同样病原体,表明粒形硬蜱和某些血蜱可能是福建莱姆病疫区传播该病的生物媒介。此外,我们还发现因虻类、蜂类叮咬而发生感染的病例,提示莱姆病的传播媒介可能还不仅局限于蜱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疫区主要宿主动物及疫区性质,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抗原和抗体,小型宿主动物密度调查采用夹夜法。结果:宿主动物野外以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Aa)为优势种,其密度和带毒率均最高;住宅区以褐家鼠(Ratlus norvegicus ,Rn)为优势种,褐家鼠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带毒率较高,之后未检出HFRS病毒抗原。结论:贵州省遵义县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是以黑线姬鼠为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疫区性质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其余年代均为典型的姬鼠型。  相似文献   

20.
东海县肾综合征出血热Ⅰ型灭活疫苗初免效果分析王庆奎,曹大胜,董秋良,单良中/关于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苗在疫区人群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及近期免疫效果已见报道[1~5]。我县是HFRS疫区,为预防本病的发生与流行,于1995年10月对青湖镇部分健康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