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根治手术的残胃癌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1月至2003年1月,海口市人民医院和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共收治71例残胃癌,其中26例行根治性切除手术,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全组男19例、女7例,年龄57~78(平均65.3)岁。胃远端大部分切除24例,其中毕Ⅰ式9例、毕Ⅱ式15例;胃近端大部分切除2例。首次胃手术病因及发生残胃癌间隔时间见表1。本组出现上腹部胀痛22例(84.6%),呕吐11例(42.3%),呕血6例(23.1%),黑便20例(76.9%)。经胃镜活检证实为进展期胃癌,其中瘤体位于吻合口周围16例,胃底贲门周围6例,浸润全残胃4例。区域淋巴结转移17例(65.4%),第12组表1首次手术病因及发生残胃癌间隔…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82年1月至1995年1月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残胃癌18例,占同期收治胃癌的2.06%,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龄自43岁~78岁,平均58.3岁。发生残胃癌的时间自胃切除术后10年—25年,平均15.6年。再次手术切除12例,切除率为66.6%,其中根治切除5例,占27.7%,6例因病变广泛固定,仅行探查活检和腹腔置管化疗。严格胃切除指征,降低残胃基数和尽量采用毕氏Ⅰ式或Roux—y型及间置空肠吻合是目前减少残胃癌发生的有效途径,自胃切术后10年起定期进行胃镜检查,是发现早期残胃癌的可靠方法,早期手术是目前改善残胃癌预后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3.
28例残胃癌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1990年1月至2004年1月共收治残胃癌28例,占同期胃癌病例的1.8%,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8例,术前均经胃镜检查并取活检确诊。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35~80岁,平均62.3岁。原发疾病胃溃疡10例,十二指肠溃疡14例,胃癌4例。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BillrothⅠ式8例,BillrothⅡ式20例。残胃癌的发生距首次手术时间12~34年,平均20.5年。发生部位位于吻合口16例,胃底贲门部8例,全残胃4例。2.治疗:所有病例均接受了手术,其中根治性切除14例,姑息性切除8例,6例因为腹腔广泛转移仅作剖腹探查或短路、造口等手术。根治性切…  相似文献   

4.
胃恶性淋巴瘤系起源于胃粘膜固有层及粘膜下层淋巴滤泡的恶性肿瘤,临床少见,约占胃恶性肿瘤的1~4%。我院1974年~1991年收治胃恶性淋巴瘤7例,占同期845例胃恶性肿瘤的0.83%,占胃肉瘤的35%(7/20)。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7例中男6例,女1例。年龄为36~64岁,平均51.4岁。临床表现为上腹痛伴肿块5例;上腹痛伴血便2例;体重减轻6例;食欲减退4例;暖气返酸2例;低热1例。7例均无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 7例中钡餐检查4例均诊断为胃癌。6例胃镜检查肉眼观均疑为胃癌,活组织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残胃癌诊治水平。方法对32例经手术治疗的残胃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确诊残胃癌距首次手术时间平均为26.5年,首次手术BillrothⅡ式25例,占78.1%。残胃癌发生在吻合口占46.9%,残胃小旁侧43.8%,胃底贲门部9.3%,根治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2%、42.4%、31.9%。结论胃良性疾病行手术治疗时,应以BillrothⅠ式为首选;定期胃镜检查残胃癌高危人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残胃癌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胃切除术后胃瘫1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奎海  赵晓光 《腹部外科》2004,17(4):256-256
胃癌根治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又称为“胃瘫综合征”。文献报道 ,其发病率为 0 .2 %~ 4 .6 %。我院近 1 5年行胃癌根治术 36 0例 ,其中发生术后胃瘫 1 0例 ,发病率为 2 .78%。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男性 6例 ,女性 4例 ;年龄 4 1~ 75岁 ,平均 6 0 .3岁。癌肿位于胃窦部 5例 ,胃小弯侧 3例 ,胃大弯侧 2例。肿瘤大小为 1 .2cm× 1 .8cm~2 .0cm× 2 .5cm。手术为胃癌根治 (D2 式 6例 ,D3式 4例 ) ,残胃空肠结肠前毕 Ⅱ式吻合。2 .临床表现 :1 0例胃瘫均发生在术后 5~ 1 0d。其中 ,9例发生在由全流质饮食改为半流质饮食或突然…  相似文献   

7.
胃手术后残胃排空障碍诊治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习惯上称之为胃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又称胃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延迟综合征(functional delnyed gastric errpuresis,FDGE)。均指不伴吻合口或输出端空肠袢等机械性梗阻因素的残胃无力、排空障碍[1]。我院近十年来共发生11例,占同期胃大部切除总数的4·2%。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3例。年龄49~72岁。原发病:胃癌9例,胃溃疡1例,胰头癌1例。行胃癌根治术9例(D2),其中B-Ⅰ式吻合2例,B-Ⅱ式6例(结肠前4例,结肠后2例),Roux-en-Y吻合1例。胃溃疡1例,为B-Ⅱ式吻合。前10例中,残胃<20%3例,20%~30%6例,>30%1…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残胃癌的定义说法不一,但多数人倾向为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以上,恶性病变术后10年以上残胃发生的原发癌[1]。腹腔镜残胃癌手术难度大,对护理配合要求更高,因此国内外鲜有报道[2],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科共23例残胃癌患者行腹腔镜残胃癌根治术,现将手术配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23例患者中男14例,女9例,平均(63.8±8.7)岁。术前患者均有明确胃镜及病理诊断,肿瘤位置以胃镜检查为准。23例残胃癌患者中,19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根治性残胃切除,3例行姑息性残胃切除,1例中转开腹行姑息性残  相似文献   

9.
胃部分切除术后,残胃发生癌是一种少见的晚期并发症。我科1976~1981年共收治胃癌361例,其中7例曾因良性病变而做过胃部分切除。今将7例残胃癌诊治情况作一介绍。临床资料本组7例均为男性,年龄43~63岁,平均53岁。首次手术原因:胃溃疡4例,十二指肠溃疡2例,十二指肠憩室合并慢性胃炎1例,均行BillrothⅡ式胃部分切除。首次手术到确诊胃癌的时间分别为3 3/4、4 1/4、4 3/4、6 1/4、12、17 1/2、22 1/2年,平均间隔时期为10 1/2年。临床表现有上腹胀痛7例,消瘦3例,呕吐、黑便、吞咽困难及肝大者各2例,腹水1例。行胃肠钡餐检查5例,诊断吻合口狭窄2例,进展期残胃癌2例,吻合口溃疡不除外恶变1例。纤维胃镜检查7例,均诊断为残胃新生物。部位:贲门部2例、胃体  相似文献   

10.
有上消化道手术史病人的食管癌贲门癌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5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月 ,我们外科治疗有上消化道手术史的食管癌、贲门癌病人 18例 ,现结合本组临床所见 ,对肿瘤切除的范围及肿瘤切除后对消化道重建器官的选择作一探讨。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 17例 ,女 1例。年龄 34~ 6 9岁 ,平均 5 6 4岁。其中贲门癌术后吻合口复发癌 7例、残胃癌 1例 ,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贲门癌 3例 ,食管胸中段癌 1例 ,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胸中段癌 1例、贲门癌 4例 ,食管中段癌术后并放疗后残食管癌 1例。两次手术间隔 0 5~ 34年 ,贲门癌术后吻合口复发 1年以内者 3例 ,2年以上者 4例 ,胃溃疡胃大部…  相似文献   

11.
残胃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残胃癌(指胃、十二指肠良性疾病行胃大部切除后残胃发生的癌肿)的报道逐渐增多,加上我院6例(初次因十二指肠溃疡5例、胃溃疡1例行胃大部切除,采用B-Ⅱ术式4例。B-Ⅰ术式2例。(?)初次手术时间最短10年,最长29年,平均18.3年)已有105例(实际数远比此数为高)。除2例早期残胃癌外,余均为中、晚期病例,经剖腹探查者仅占60.4%,切除率为59%,多数患者在一年内死亡,生存2年以上7例,5年以上仅5例。鉴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在我国每年有上万人施  相似文献   

12.
复方大承气汤治疗胃癌术后胃瘫19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胃瘫是一种胃非机械性梗阻,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严重时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胃癌术后,随着消化道原有解剖关系的改变、神经支配的阻断,其胃动力学的改变已引起不少科研工作者的关注。1999年1月—2003年12月间我院收治可切除胃癌193例。其中术后出现胃瘫19例,应用复方大承气汤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9例中男性7例,女性12例;年龄46-65岁,平均52岁,占胃癌根治术后9.8%。19例病人均行Billroth-Ⅱ式胃癌根治术。术后3~5d均排气,肠鸣音恢复。4~6d后拔除胃管进流食。7~12d病人出现腹胀、恶心,…  相似文献   

13.
31例残胃癌临床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年间31例残胃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诊断均经病理证实,男女比例为14.5∶1,平均年龄52岁。首次手术的病因80.6%为胃溃疡,12.9%为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憩室和幽门梗阻各占3.23%。采用Billroth II术式占77.4%。平均于术后16.7年(5~40年),发生癌变。癌变部位吻合口占54.8%,小弯侧29.0%,贲门部16.2%。早期就诊率低。19例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为61.3%,根治切除率为51.6%。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7.1%,21.4%,和14.6%。结论:在行胃大部分切除治疗胃良性疾病时外科医生应严格掌握毕II式胃大部切除的手术指征;术后定期内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及诊断残胃癌。治疗宜尽早行根治性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1 资料和方法行胃部分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排空障碍 2 4例 ,男 15例 ,女 9例 ,2 7~ 76岁 ,平均 5 1.5岁。术前 13例有不完全性幽门梗阻 (5 4 .2 % )。手术后发生残胃排空障碍的时间 6~ 13天 ,平均 9.5天。胃癌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 13例 ;胃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5例 ,其中行毕Ⅰ式 1例 ,毕Ⅱ式 4例 ;胃平滑肌瘤行胃部分切除术 1例 ;晚期胃癌行胃空肠吻合术 4例 ;壶腹部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1例。2 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12例 ,两组均采用了禁食 ,维护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TPN ,H2 受体拮抗剂 ,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等。治疗组加…  相似文献   

15.
1985年1月至2001年6月,我院普通外科共收治胃癌868例,其中残胃癌12例,残胃再发癌13例。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残胃癌患者男10例、女2例,年龄33~74(平均54.5)岁;残胃再发癌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45~72(平均59.6)岁。临床表现因肿瘤部位和病期不同而症状各异。除1例残胃癌无症状外,其余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部不适、腹胀等,症状呈进行性加重;有的同时有黑便,甚至呕血和大量柏油样便;贲门癌患者有进食后哽噎和烧灼感、吞咽困难。12例残胃癌患者发病时间距首次手术后最长23年,最短5年,平均13.5年。首次手术毕Ⅰ式3例,毕Ⅱ式…  相似文献   

16.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发生的癌称为残胃癌(gastric stump carcinoma,GSC),我院从1994—2003年共收治GSC8例,占同期住院胃癌1.6%(8/492),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残胃再发癌1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科1975~1986年间共收治胃癌446例,以“胃癌术后复发”诊断住院者102例,其中残胃再发癌12例施行手术治疗,占11.77%,均获病理诊断。参照陈峻青分类标准,其中残胃复发癌7例,残胃新生癌5例。分组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性别与年龄:男9例,女3例。年龄在36~70岁之间。复发癌中位年龄为41.5岁,新生癌中位年龄为59岁。首发症状与两次手术间隔时间:12例首次术后均经过良好。确诊前首发症状依次为疼痛9例,呕吐7  相似文献   

18.
<正> 我院1991年1月~2001年1月共手术治疗70岁以上高龄胃癌贲门癌53例,均经病理证实,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3例胃癌贲门癌病人中,男35例,女18例。年龄70~83岁,平均年龄75.5岁。肿瘤发生部位:胃窦部24例(45.8%),贲门胃底部14例(26.3%),胃体8例(14.8%),弥漫型7例(13.1%)。分期:Ⅰ期1例(1.9%),Ⅱ期4例(7.5%),Ⅲ  相似文献   

19.
<正> 胃癌是常见恶性肿瘤,其位居消化道肿瘤之首位,发病率及死亡率高。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病人在确诊时已属中晚期,疗效不甚满意。我院于1990年2月~1999年2月采用经腹全胃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胃癌26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性21例,女性5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56.6岁,病程6~11个月。术前均经过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纤维胃镜及病理检查证实为胃癌。肿瘤发生部位:贲门胃底部7例,胃体部10例,胃窦部4例,胃底体部3例,残胃癌1例,弥漫型1例。病理类型:腺癌15例,低分化腺癌6  相似文献   

20.
��θ��28���ٴ�����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 分析和总结残胃癌的外科诊断和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了28例残胃癌发病率、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结果 首次胃切除以胃溃疡为主,占64.3%。首次手术B-Ⅱ式22例,占84.6%。确诊残胃癌距首次手术时间平均为28.3年。残胃癌发生在吻合口占50%,残胃小弯侧42.9%,贲门部7.1%。结论 胃良性病行手术治疗时以B-I式为首选;定期胃镜检查残胃癌高危人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残胃癌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