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侯立军  吴大鸣  庄俭  吴智明 《塑料》2012,41(3):77-79,89
微换热器以换热表面大,易于加工成型为特点,因此受到广泛的重视。实验以制品质量为实验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的F值、极差等方法分别对微型散热器成型中的主要工艺参数(注射速度、注射压力、保压压力、保压时间、模具温度、冷却时间等)进行了优化,并讨论了注射速度与注射压力之间的交互作用,同时对制品的密度,以及制品的收缩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保压时间和保压压力,对制品的影响最显著;最佳工艺条件为:保压时间9 s,保压压力90 MPa,冷却时间35 s,背压15 MPa,模具温度40℃,注射速度300 mm/s,注射压力200 MPa;密度方法对于微型换热器的评价不是很显著。实验为微换热器的微注射成型提供有益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
基于微注射成型的微连接器工艺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对微连接器在不同的微注射成型工艺参数下的充填情况进行研究,选择制品的质量作为实验指标,确定模具温度、熔体温度、注射速度、保压压力、保压时间、冷却时间等6个工艺参数为实验因素,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极差分析,得到了各因素对指标值的影响的主次顺序。实验结果表明,模具温度是影响制品质量精度的主要工艺参数因素,而冷却时间的影响最小。通过因素水平影响趋势图分析,得出了微连接器的最优工艺参数组合方案为模具温度80 ℃、熔体温度335 ℃、注射速度100 mm/s、保压压力20 MPa、保压时间1.5 s、冷却时间3.0 s,为微型器件生产中的工艺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  相似文献   

3.
用注塑成型方法制备了聚甲醛(POM)、钛酸钾晶须改性POM复合材料(ZA343)、PA66及钛酸钾晶须改性PA66复合材料(ZN262B)样品,运用控制变量法考察了工艺参数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A343和ZN262B相对于POM和PA66的拉伸强度分别提高53.8%和87.1%。当注射温度为210℃、模具温度为90℃、注射压力为55 MPa时,ZA343的拉伸强度最大为89.1 MPa;当注射温度为315℃、模具温度为60℃、注射压力为60 MPa时,ZN262B的拉伸强度最大为127.6 MPa。  相似文献   

4.
采用正交分析法考察了机筒最高温度,注塑压力,保压时间,喷嘴温度对注塑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中机筒最高温度对冲击强度和对拉伸强度有较大的影响,是影响冲击强度和对拉伸强度的主要因素,当最高机筒温度为185℃、注射压力为5.5-6.5 MPa、保压时间为10 s、喷嘴温度为200℃时为最优工艺。  相似文献   

5.
针对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PP/GF)注射成型制品存在的翘曲变形缺陷,研究了注射工艺参数如模具温度、喷嘴温度、注射速率、保压压力和保压时间对制品成型收缩率及翘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模具温度、喷嘴温度和保压压力的降低,制品的翘曲减小;适当提高注射速率和减少保压时间也可减小制品翘曲。  相似文献   

6.
采用熔融共混/注塑成型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用于制备含铜宫内节育器的聚合物合金基含铜复合材料,即铜/聚氧化乙烯/低密度聚乙烯(Cu/PEO/LDPE)复合材料。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加热温度、注射温度、注射压力、注射速率、保压压力和保压时间等对该复合材料Cu2+释放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压力对复合材料Cu2+释放速率的影响最大,其它工艺参数的影响相对较小,且影响大小的顺序依次为:注射压力保压时间注射温度注射速率加热温度保压压力,调控注塑工艺参数是调控该复合材料Cu2+释放行为的手段之一。获得了制备宫内节育器Cu/PEO/LDPE复合材料的最佳注塑工艺参数为:注射压力60bar、注射温度165℃、加热温度180℃、保压压力10bar、保压时间0.5s、注射速率70%。  相似文献   

7.
利用Moldflow Plastics Insight软件对洗衣机盛水桶的成型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优化的注射工艺条件为:模具温度60℃,熔体温度240℃,注射压力48 MPa,保压压力38.4 MPa,注射时间10s,保压时间33s,冷却时间为22s。该优化分析结果得到很好的实践验证。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的工艺条件对无规共聚聚丙烯EP548N进行注塑成型,测试注塑件表面光泽度、黄色指数和透光率,分析了注塑成型条件对制品光学性能的影响。确定聚丙烯EP548N的最佳注塑工艺为:熔体温度200℃,模具温度40℃,注射速度210mm/s、保压压力4.6MPa、注射压力4.9MPa,注塑工艺条件改变对聚丙烯EP548N注塑件透光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以污水处理厂污水除砂机使用的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塑料链条的链节为例,对其注射成型加工工艺进行研究。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料筒温度、注塑压力及速度、保压压力及时间等工艺条件对成型链节的外观和质量的影响并对成型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料筒温度对链节质量的影响最大,注塑压力的影响其次,保压压力的影响较小,而注射速度和保压时间对质量几乎没有影响。当料筒温度为250℃,注塑压力为85 MPa、注射速度为55 mm/s,保压压力为70 MPa、保压时间为6 s时,成型链节的质量最大,为275.8 g,其外观光滑,无"浮纤"现象,由其组成的链条在污水处理厂装机实际运行时,达到了设计上要求的4个月的运行时间。拉伸试验结果表明,未优化前成型的272.3 g链节的拉伸断裂力低于优化后成型的275.8 g链节,且272.3 g链节根部拉伸断面有明显缩孔。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一次因子法确定了Taguchi法的试验因子,采用Taguchi法对试验因子进行权重分析与优化,并进一步研究了注射成型工艺条件对聚丙烯制品光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注射成型过程中,提高熔体温度、模具温度、保压压力及注射速率都有助于提高制品的光泽度,同时也会提高制品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但会降低缺口冲击强度。影响聚丙烯制品光泽度的最显著因素是熔体温度。影响因子的权重大小顺序为:熔体温度、模具温度、保压压力、注射速率。  相似文献   

11.
高光泽GF增强POM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聚甲醛(POM)的粘度和防玻纤(GF)外露剂的种类、含量、注塑成型工艺对GF增强POM复合材料表面光泽度的影响,测试了添加不同含量防GF外露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POM粘度的降低、防GF外露剂含量的增加、注射速度和压力及模温的提高,GF增强POM复合材料制品的表面光泽度逐渐提高;随着防GF外露剂含量...  相似文献   

12.
利用熔融浸渍装置,采用长玻纤(LGF)增强双马来酰亚胺等改性的聚丙烯(PP),制备了LGF增强PP复合材料。研究了在螺杆转速为80~250 r/min、背压为8~10 MPa的注塑条件下,复合材料的纤维长度、力学性能与热变形温度的变化。在研究范围内,注塑工艺参数的变化对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热变形温度没有明显的影响,但随着螺杆转速的提高,纤维长度下降,所得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先降低后升高。  相似文献   

13.
孙晓辉  张婧婧 《塑料》2020,49(2):152-155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多种粒径、不同含量的石墨烯(GNP)/聚丙烯(PP)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流变实验和拉伸实验分别研究了GNP粒径和GNP含量对复合材料流变特性的影响以及注塑成型工艺参数(注塑温度、注射压力、注射速度及背压)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GNP微粒能够显著改善PP基体的抗拉强度,在一定含量范围(3%~9%)和较大粒径(40μm)时,会对PP熔体的流动性产生较大影响。虽然,注塑成型工艺参数对GNP/PP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影响较小,但是,其对材料的韧性影响较大。随着注塑的温度、压力、速度和背压的升高,材料韧性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最优参数组合为注塑温度215℃、注射压力60 MPa、注射速度50%、背压压力1 MPa。  相似文献   

14.
采用热空气加热处理工艺,改变加热温度和时间,研究了热空气处理对聚甲醛纤维的取向度、结晶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和时间的延长,聚甲醛纤维的取向度逐渐下降,结晶度逐渐上升,拉伸强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热处理温度为120℃,热处理时间为20 min时,聚甲醛纤维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5.1 cN/dtex,比未处理纤维提高了约10%。  相似文献   

15.
以改性纳米SiO2为填料,通过熔融共混工艺制备聚甲醛/纳米SiO2复合材料,对其力学性能、结晶行为及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二者分别在SiO2质量分数为3%和1%时达到最大;而弹性模量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其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不断增大。DSC测试结果显示,纳米SiO2具有较好的形核作用,能够促进聚甲醛的结晶温度升高,但会抑制晶粒的生长,导致复合材料结晶度的降低。此外,纳米SiO2还能显著提高聚甲醛的热稳定性。与纯聚甲醛相比,复合材料的最大热分解温度在氮气和空气气氛下分别提高了约41.1℃和24.5℃。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于双组分注塑质量稳定性差的问题,以Ford C346发动机舱侧饰条制备为例,采用注塑级改性聚丙烯(PP)为硬料,热塑性弹性体(TPE)为软料,通过计算机辅助工程进行模流分析,设计生产工艺参数及模具的结构,通过拉伸强度测试验证了双组分注塑工艺参数和模具处理对软硬料结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具温度60℃,熔体温度210℃,注射速度20cm3/s和保压压力7 M Pa是双组分PP/TPE注射的最佳工艺条件;模具结构采用增加硬料和软料接触面的粗糙度、对硬料加固处理和圆弧过渡方式可明显改善PP/TPE结合强度。计算机分流模拟的结果与实践结果基本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7.
POM/LDPE共混改性新品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POM/LDPE/增容剂共混增容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增容剂的加入,使POM/LDPE体系中LDPE分散均匀,POM球晶细化,物理力学性能得到改善,且增容剂的用量控制在5-7%为最佳。所研制的新品级的主要性能指标为:拉伸强度50-60MPa,缺口冲击强度≥12kJ/m^2,制作的小模数齿轮精度等级达7级,摩擦系数为0.20-0.30。  相似文献   

18.
Long glass fiber (LGF)‐reinforced polypropylene (PP)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using self‐designed impregnation device. Effects of impregnation time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crystallization,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orphology of PP/LGF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excellent tensile strength, Notched Izod impact strength was 152.9 MPa, 31.2 KJ/m2, respectively, and the stiffness of PP/LGF composites was higher, when the impregnation time was 7.03 s. The excellent interfacial adhesion between PP and glass fiber indicates that PP/LGF composites possess the outstand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 impregnation time scarcely influenced thermal properties of PP/LGF composites. J. VINYL ADDIT. TECHNOL., 24:174–178, 2018. © 2016 Society of Plastics Engine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