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较多见一种,又名颈性眩晕,该病从认识到接受也只是20~30年时间.过去往往把颈性眩晕误认为眩晕症、内耳眩晕症;有于认识上偏差,治疗效果欠佳.笔者经过30多年临床探索,以推拿为主配合中药,内外合方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及疗程均理想,现就其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眩晕34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眩晕是高血压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大部分高血压病病人的眩晕可随着血压的有效控制和对症治疗而消失,但有部分高血压病患者虽经降压、对症治疗,其眩晕症状仍不能缓解。  相似文献   

3.
杨春晓 《四川中医》2007,25(10):30-31
简要分析了眩晕的中医病因病机,总结了眩晕辨证治疗的四种常用治法,认为清肝法、滋阴法、温阳法、祛痰法是中医治疗眩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手法治疗颈性眩晕11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青云  郑征 《中医正骨》1996,8(3):37-38
手法治疗颈性眩晕113例报告南京市回民医院(210004)刘青云,郑征,刘霞,诸方受,周福贻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的眩晕(以下简称颈性眩晕)临床常见,占我院门诊眩晕病人的70%左右。该症虽然和耳源性眩晕、限性眩晕、低血糖等症状相似,但因其发病机理不同,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证的疗效。方法: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眩晕证属痰浊内蕴型者100例,并与眩晕停、苯海拉明治疗60例作对照,对总体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眩晕证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对高血脂症、内耳眩晕症、植物神经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以及原因不明证属痰浊内阻型眩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证的疗效.方法: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眩晕证属痰浊内蕴型者100例,并与眩晕停、苯海拉明治疗60例作对照,对总体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眩晕证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对高血脂症、内耳眩晕症、植物神经性眩晕、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以及原因不明证属痰浊内阻型眩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使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眩晕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对71例眩晕症患者使用苓桂术甘汤加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并作分析。结果:71例眩晕症患者经过治疗,有效率达到91.5%,效果非常显著。结论:对眩晕症患者使用苓桂术甘汤加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值得进一步挖掘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了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医眩晕的认识及治疗,探讨了眩晕的病因病机,并从中医角度论述了眩晕各种辨证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观察益气通络法治疗眩晕的疗效.以益气通络法治疗眩晕患者30例,疗程1个月.结果总有效率为70%,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有显著差异(P<0.01),并明显改善头痛、心悸等伴随症状.提示益气通络法是治疗眩晕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颈源性眩晕症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眩晕症,该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笔者多年来运用整骨理筋等推拿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症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陈志杰  陈创斌 《陕西中医》2009,30(10):1295-1296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治疗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益气活血汤(红景天、黄芪、赤芍、丹参、葛根、川芎等)和西药眩晕停治疗眩晕62例,并设对照组采用眩晕停口服治疗5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益气活血法治疗眩晕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从饮辨证治眩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海婷 《四川中医》2005,23(8):18-18
本文全面论述了眩晕的几种病因并着重论述了饮邪导致眩晕的特点,以及治疗饮邪所致眩晕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葛立君 《光明中医》2015,30(1):214-217
目的回顾近年来中医治疗眩晕的研究结果,总结该病的临床研究进展特别是对病因病机特点、相关因素及中医治疗方法、中医护理的探讨,为中医眩晕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检索近年来中医防治眩晕的文献,从病因病机与相关因素、中药汤剂治疗、中成药治疗、针灸及其他治疗、中医护理方面总结,探讨中医治疗眩晕的机制及经验。结论近年来中医防治眩晕病无论在病因病机特点和辨证治疗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3,(8):1640-1641
研究历代医家关于眩晕的重要论述,学习现代名医家对眩晕的认识,结合自己的用药体会,总结出眩晕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方法,并将该方法运用于临床,自拟解郁定眩汤加减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以自拟解郁定眩汤加减为治疗组,以西医基础治疗组为对照组,通过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验证自拟解郁定眩汤加减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甘立森  陈北森 《光明中医》2014,29(2):418-420
眩晕症主要的临床症状是视物旋转,并且伴有恶心、呕吐、不能睁眼、不能起床走动的症状,为临床中很常见的一种综合征,有报道指出眩晕症在我们国内的患病率为 0.5%[1].眩晕症的病因多种多样,治疗也有很多种方法.对于急症患者,首先需要临床医生对症治疗,同时需要找出患者的病因,然后针对病因治疗.笔者将对眩晕症的病因以及对眩晕症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眩晕属中医内科范畴。现代医学认为,它是由许多疾病引起的共有症状。引起眩晕的疾病很多,诸如:内耳眩晕病,椎-基动脉供血不足、肥大性颈椎骨关节炎、低血压、阵发性心动过速、颅内血管疾病、内耳药物中毒、贫血、神经衰弱、脑动脉硬化、白细胞减少、晕动病等均可引起眩晕。临床以温胆汤为主治疗眩晕,收到了满意的效果。1温胆汤药物组成竹茹、枳实、陈皮、半夏、茯苓、钩藤、天麻等7味药组成。2适应证无论何等疾病引起的眩晕,只要表现有头晕,视物旋转,或伴恶心、呕吐、汗出等证,均可以本方加减治疗。治疗原则:降逆化痰,止眩晕。3随证加减药物…  相似文献   

17.
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眩晕3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容平  徐大鹏 《陕西中医》2003,24(2):124-125
目的 :观察清热化痰类的中药治疗眩晕的疗效。方法 :采用黄连温胆汤加味 (黄连、半夏、竹茹、白僵蚕、天麻、川芎等 )治疗眩晕 3 6例。结果 :总有效率 1 0 0 %。提示 :清热化痰 ,健脾定眩法是治疗痰热上扰清窍型眩晕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益气升阳、通行脑脉的治法,自拟益气定眩汤(黄芪、党参、天麻、柴胡、升麻等)治疗眩晕100例,总有效率98%。旨在治疗眩晕以益气升阳药为主,是治疗气虚眩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灸治疗颈性眩晕近5年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针刺治疗、灸法治疗、刺血疗法以及其它疗法4方面综述了针灸治疗颈性眩晕近5年的研究进展,认为针灸对于治疗颈性眩晕总体疗效比较理想,总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改善颈椎部受压迫的椎动脉供血,以达到治疗眩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丁跃文  马俊杰  韩世荣 《陕西中医》2006,27(11):1338-1339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通络作用的中药注射剂川芎嗪静脉滴注,治疗眩晕患者46例。结果:总有效率为78.3%。提示:本剂对血管性病变引起的眩晕疗效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