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护理教育应对多元文化护理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彩虹  曹和安 《护理研究》2004,18(11):1884-1885
介绍了文化的多元化、多元文化护理的定义和特征。以及认识和把握多元文化中的精髓和主流部分方法,提出要做好多元文化护理,护理教育者要具有多元文化意识,在教育理念、课程结构、教育方法上进行改革,充分体现多元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护理教育应对多元文化护理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的多元化给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提出了多元文化护理的问题.多元文化护理是护理工作者所面临的实践课题,对护理教育提出了挑战.笔者分析了多元文化护理的相关研究,以此提出护理教育要改变教育理念、增加多元文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加快护理教育国际化进程、重视继续教育,以适应多元文化护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蒋海兰  曹和安 《现代护理》2006,12(17):1648-1649
文化的多元化给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提出了多元文化护理的问题。多元文化护理是护理工作者所面临的实践课题,对护理教育提出了挑战。笔者分析了多元文化护理的相关研究,以此提出护理教育要改变教育理念、增加多元文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加快护理教育国际化进程、重视继续教育,以适应多元文化护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临床护士多元文化护理培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文化护理是随着整体护理的广泛深入实施和对护理文化建设的重视和加强,在强调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的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临床护士在护理病人的过程当中,面对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护理对象,提供具有不同护理内涵的多元文化护理将成为必然趋势,也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具体体现。如何对临床护士进行教育和培训,增强其多元文化护理的意识和能力,是当前应该思考的课题。文章阐述了多元文化护理的含义,以及实施多元文化护理教育和培训的重要意义,从教育途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等方面,对临床护士的多元文化护理的教育和培训模式,作了一定的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护理文化的定义和内涵,提出要做好护理文化教育,护理教育者要具有护理文化理念,在教育理念、课程结构、教育方法上进行改革,充分提升护理人员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6.
护理教育中培养学生文化护理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季坚  耿青 《家庭护士》2007,5(5):77-79
M.1eininger首先将多元文化理论引入护理学,提出了多元文化护理理论,或称跨文化护理。她认为护理是一个跨文化照护专业,护士为各种不同文化的人或人群提供健康照护,应适应病人的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对护士的能力要求,即文化能力。文化能力已成为护理界关注的主要概念之一,在护理教育、临床实践、护理研究、护理管理等领域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7.
多元文化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护理工作被赋予多元化内容。根据多元文化的特征,护理工作需不断的从各方面完善,开展和实施多元文化护理。护理工作在多元文化的渗透下会日趋广泛,以利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护理教育中引入护理文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护理文化的定义和内涵,提出要做好护理文化教育,护理教育者要具有护理文化理念,在教育理念、课程结构、教育方法上进行改革,充分提升护理人员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9.
护士多元文化护理认知度及培训需求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护士对多元文化护理的认知状况和培训需求,为多元文化护理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北京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302名临床护士对多元文化护理的认知状况及培训需求。结果:护士对多元文化护理的认知度分数较低,其中理论知识得分最低(0.76±0.60),其次为沟通能力得分(1.99±0.93);本科及其以上学历护士理论知识分数显著高于大专和中专学历护士;90%以上的护士认为有必要进行多元文化护理培训。结论:加强多元文化护理教育和护士培训,增强护士的多元文化护理意识和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多元文化护理和我国护理的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多元文化护理和跨文化护理是护理工作的发展趋势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知识、信仰、文学艺术和世界观、伦理观以及风俗习惯等。多元文化是指世界上多种民族各自具有不同的文化。我国是著名的文明古国,并具有5千年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它们对我国的护理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被我国广大护理人员看作护理工作中行动指南的格言“待病人如亲人”、“一切从病人利益出发”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关于子女要孝敬父母,尊敬老人,人与人之间要仁爱相处等伦理观在护理工作中的反映。 改革开放以…  相似文献   

11.
多元文化护理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1  
阐述了多元化护理的内涵和多元化护理在现代护理中的地位。论证了多元化护理产生、发展和实践的科学性;指出多元化护理丰富了护理基础理论;完善了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促进了护理学科的发展。依据多元化化护理发展与实践过程,预测和展望了多元化护理前景,强调护士在多元化护理研究和推广运用应充当的角色和应尽的职责义务。由于现代高新科技发展,社会多元化的金融,必定给现代护理学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也将造新一代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文安华 《全科护理》2013,11(4):378-378,383
比较护理院校校园文化与医院护理文化,二者在结构、作用、目的、特点等方面有相同之处;在建设目标、建设主体、建设内容、本质特征等方面有一定的区别。强调为了实现护理院校校园文化与医院护理文化的有效对接,应准确把握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13.
多元文化护理在ICU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杨瑞 《护理学报》2002,9(6):59-61
针对ICU特殊的医疗环境和病人对多元化的迫切需要,总结在ICU应用多元化护理的具体护理对策。指出依据病人不同的化背景和需要,通过改善ICU的化环境(传统化、现代化、饮食化)、居住环境、语言环境,可缓解多元化冲击,提高ICU的护理质量和护士素质。  相似文献   

14.
开展多元文化护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加入WTO后 ,开展多元文化护理是必然趋势 ,从学校教育、继续教育、临床护理专家的培养、就医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等几方面分析了影响多元文化护理的因素 ,并提出了更新护理观念、拓展相关知识、提供人文文化的就医环境等相应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院基于医院护理文化理念的护理科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于医院人性化护理文化理念的临床护理及护理科学研究。方法:加强护理文化教育,引导临床开展人性化服务的护理科研,以患者体位护理及康复知识宣教方法为切入点,研制系列体位护理枕、健康教育教程光盘并应用于临床,探索人文关怀理念与临床护理、护理科研的有机结合。结果:增强了护士人性化护理科学研究的意识,系列体位护理枕、健康教育光盘教程不仅能达到相应的治疗效果及增加患者的舒适度,还能让患者感受到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关怀、尊严与尊重,患者的依从性显著提高。结论:人文关怀理念引导下的临床护理科研,丰富了护理文化的内涵,促进了该院护理科研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础护理是护理工作永恒的基本内容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基础护理始终是护理工作不变的基本内容,护理专业的职能理念随着时代进步和专科医疗发展而变化,全面加强临床护理工作,强化基础护理是医疗护理工作发展的要求,作为护理管理人员,做好基础护理必须科学地利用好人力资源,要有医疗护理安全意识,做好基础护理工作的质量控制,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上海浦东新区护理实习生多元文化护理的认知水平及相关因素,为多元文化护理培训课题的设置提供依据及管理建议。方法采用“护士多元文化护理问卷”(四个维度)进行认知调查,对浦东3所综合性教学医院全体护理实习生共305名在同一时间段内进行调查。结果护理实习生多元文化护理认知总体得分为(104.99±9.41)分,其中知识理论维度得分最低为(25.84±6.53)分;87.9%护生不知道“朝阳模式”;总体及格率为36%,良好率及优秀率为0;护生认知水平低于同一区域临床护士的认知水平(P〈0.01);本科及专科护生对宗教风俗的认知水平显著高于中专护生(P〈0.05);护生每日学习时间≥3h者总体认知水平显著高于≤2h者(P〈0.01);95%~99%护生认为,影响认知水平的主要因素有:①学校没有要求过;②没有培训过;③不知道有此内容。结论浦东新区护理实习生多元文护理认知水平亟待提高,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加强教育培训与教学管理。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多元文化护理特色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多元文化护理的形成与概念,详细介绍了新加坡多元文化护理特色,对我国现行医院文化环境,护理理念,护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Dai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creases the nursing time spent on resident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urses are primary managers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activities. When improving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content of care provided and time spent on residents.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allocation of nursing staff time within a contex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The variables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and residents' characteristics were derived from the Resident Assessment Instrument. The wage-adjusted direct nursing time was obtained from a time measurement study carried out in November 2002 in long-term care facilities in southern Finland. The average direct wage-adjusted nursing time spent on resident was 93.8 min per day. Residents receiving dai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were allocated ∼8 min more wage-adjusted direct nursing time than their peers. More 'hands in care' staff is required for adopting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long-term care units. Maximizing residents' independency should be the goal for rehabilitation care and therefore the focus for allocating both nursing and rehabilitation staff to units and facil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