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 方法:选择健康婴儿246例,根据其生后前4个月的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在生后的42 d、3个月、6个月龄时分别测量其体重和身长及6个月时的血红蛋白含量.结果: 3组婴儿的体重和身长在42 d、3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各组婴儿身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婴儿体重低于混合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2,P<0.05);混合喂养组婴儿贫血发生率高于母乳和人工喂养组(P<0.05).结论: 母乳喂养的婴儿6个月时体重增长速度减慢,混合喂养和母乳喂养婴儿的生长模式可能存在差异;混合喂养组婴儿6个月时出现贫血,可能与生长过快及铁吸收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身长、体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5年3月~2006年3月出生的小儿282例,42d来院儿科早期教育门诊体检,按喂养方式分成3组母乳喂养组140例,混合喂养组102例,人工喂养组40例,进行身长、体重的测量.结果 3组婴儿出生时体重与身长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生后42d纯母乳喂养组的身长、体重增长数均明显高于混合喂养组及人工喂养组(P<0.01);混合喂养组42d时身长的增长与人工喂养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体重的增长较人工喂养组增大(P<0.01).结论 婴儿纯母乳喂养比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有利于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身长、体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3月~2006年3月出生的小儿282例,42d来院儿科早期教育门诊体检,按喂养方式分成3组:母乳喂养组140例,混合喂养组102例,人工喂养组40例,进行身长、体重的测量。结果3组婴儿出生时体重与身长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生后42d纯母乳喂养组的身长、体重增长数均明显高于混合喂养组及人工喂养组(P<0.01);混合喂养组42d时身长的增长与人工喂养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体重的增长较人工喂养组增大(P<0.01)。结论婴儿纯母乳喂养比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有利于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许德芳 《广西医学》2011,33(7):867-868
目的观察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影响。方法母乳喂养组55例,婴儿出生后4个月内给予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组137例,出生后即给予混合喂养。观察两组婴儿4个月6、个月、8个月时缺铁性贫血发生率。结果 4月龄时混合喂养组婴儿缺铁性贫血检出率为48.9%(67/137),明显高于纯母乳喂养组的32.7%(18/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6个月、8个月时缺铁性贫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可减少缺铁性贫血发生率,适时、适量、合理添加辅食是减少缺铁性贫血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5.
张小平  赵慧  颜春英 《西部医学》2012,24(9):1748-1750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新生儿期体重、身长发育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66例新生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纯母乳喂养(241例)、母乳+配方奶粉混合喂养(187例)及人工喂养(138例)三种不同的喂养方式,比较3组新生儿在满月时的体重、身长发育情况。结果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体重、身长的增长与混合喂养、人工喂养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母乳是新生儿的最佳食品,但在母乳不足或没有时喂授配方奶粉同样能满足新生儿的营养需求,保障新生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李薇  吴康敏 《四川医学》2010,31(4):454-456
目的了解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和部分母乳喂养3种喂养方式对1岁内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对比不同喂养方式超重及肥胖发生率的差异。方法选择在我院建卡的婴儿,定期(3、6、9、12个月)测量其体格生长指标并按照WHO标准评价超重和肥胖,比较3组婴儿体格生长情况、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以生后4个月内的喂养方式分为纯母乳喂养组、部分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结果男童在3、9、12个月龄体重以人工喂养组最重,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龄组以母乳喂养组为最重,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0,P〈0.05);女童在各年龄组体重均以人工喂养组最重,在9、12个月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1、6.39,P〈0.05)。超重的发生率在3个月龄为母乳喂养组最高,6个月龄以部分母乳喂养组最高,9个月龄后以人工喂养组最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的总体发生率除6个月龄以外,均是人工喂养组最高,在9、12个月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喂养儿肥胖及超重总体发生率高于母乳喂养儿和混合喂养儿。母乳喂养可能对预防肥胖的发生有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祥钦  李暖  胡静  郭霞  张红敏 《实用全科医学》2011,(10):1579-1580,F0003
目的观察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自出生后即在长垣县人民医院系统管理的婴儿708例,其生后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318例,混合喂养266例,单纯人工喂养124例;于2,4,6,8,10和12个月测量其身高、体重,Kaup指数法评价营养状况。结果①不同喂养方式婴儿体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81,P=0.023,人工喂养儿体质量最大。②3种喂养方式婴儿身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363,P=0.208。③生后2,4月龄时人工喂养婴儿的偏瘦发生率和12月龄时肥胖发生率均高于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P〈0.05。结论以母乳为主的喂养方法可以使婴儿体格均衡发育,单纯人工喂养增加4个月前的营养不良率,并可能潜在影响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对婴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出生的正常体重儿,分母乳喂养组(124例)和人工喂养组(89例),随访6个月,比较不同时间点两组体重、身高、常见病患病次数的差异。结果在出生后3个月、6个月两个相同的时点,母乳喂养组婴儿的身高和体重在正常范围内均高于人工喂养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且出生后6个月内母乳喂养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25.8%)低于人工喂养组(46.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母乳喂养是一种天然的喂养方式,对促进婴儿生长发育的作用明显,是目前人工喂养无法取代的喂养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不同喂养方式的7个月婴儿健康体检结果分析,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7月龄婴儿的健康体检结果即体格发育、智力发育、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以2009年1月~2010年12月来我院健康体检的182名7月龄婴儿为研究对象,测量婴儿身长、体重情况及发育商、血红蛋白水平,并将其分为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及混合喂养三组进行比较。结果三组婴儿身长、体重、发育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组及混合喂养组婴儿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配方奶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36,P〈0.05);母乳喂养组及混合喂养组贫血发生率分别为24%、18%高于配方奶喂养组(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P〈0.05)。结论不同喂养方式对7个月龄婴儿的体格发育、智力发育影响不明显,对血红蛋白影响显著,母乳喂养贫血发生率高,应注意加强母亲孕期及哺乳期的铁补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6个月婴儿体格、运动以及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将76例婴儿根据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37例)和人工为喂养组(39例),分析2组3个月、6个月时体重、身长以及头围净增值,比较2组智力发育指数(MDI)以及运动发育指数(PDI)及贫血情况。结果母乳组2个月~3个月体重、身长以及头围净增值均明显大于人工喂养组(P<0.05),但是在3个月~6个月期间除身长外,2组体重和头围净增值差别不大(P>0.05)。6个月时母乳喂养组MDI、PDI、贫血率均明显高于人工喂养组(P<0.05)。结论母乳喂养有利于婴儿体格、智力以及运动等多个方面的生长发育,但是仍然要注意提高母乳营养水平以及喂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7-12个月婴儿生长发育影响。方法:选取大连市妇产医院出生的100例婴儿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出生前后7个月的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和人工组,每组各50例。在生后9、12个月对婴儿的身长、体重、血红蛋白水平、智力发展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母乳喂养组的婴儿在出生后9、12个月的身长、体重明显的高于人工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组婴儿的血红蛋白水平高达(120.1±7.2)g/L,而其贫血率仅为7.8%,远远高于人工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母乳喂养组与婴儿智力水平相关的各项参数也显著高于人工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喂养能显著提高婴儿12个月以前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水平,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婴儿喂养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提高母乳喂养率,对我院出生42d婴儿喂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并进行评价。方法:选择980例足月产婴儿,进行出生时~42d时的喂养方式调查,小儿生长监测,分别进行体重、身长、头围的比较。结果:42d婴儿母乳喂养率为70.4%;母乳喂养方式的婴儿体重、身长、头围平均增长均高于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三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接受健康教育者母乳喂养率高达80.5%,自然产者母乳喂养率81.5%,高于剖腹产者。结论:母乳喂养对婴儿生长发育明显优于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  相似文献   

13.
婴儿生长发育与喂养方式关系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蔚 《广东医学》2004,25(3):325-326
目的 通过对 5 0 70例小儿出生时、3月龄、6月龄体重、身长、头围、胸围及喂养方式的调查 ,观察喂养方式对婴儿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近年 2 4 4 0例婴儿与 5年前同期 2 6 30例婴儿分成两个组 ,分别进行 3月龄、6月龄时的生长发育指标测定。结果 两组母亲生产时的年龄、孕次、产次与出生时身长、体重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两组喂养方式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两组婴儿 3个月及 6个月时生长指标 (头围、胸围、身长、体重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喂养方式直接影响其以后的生长发育水平 ,0至 6个月间纯母乳喂养小儿无论体重、身长、头围、胸围 ,较其他喂养方式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喂养方式对0~1岁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3种喂养方式对0~1岁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对比不同喂养方式超重及肥胖发生率的差异.方法 选择在我院定期健康体检0~1岁的婴儿,采用前瞻性调查.以生后4个月内的喂养方式分为纯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母乳和配方奶喂养)和人工喂养组;定期测量其体格生长指标.比较3组婴儿体格生长情况、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结果 男性婴儿身长和体质量1~3月均为母乳喂养组最大;从4月龄开始人工喂养有超过其余两组的趋势,体质量在10~12月龄时、身长在8~12月龄时大于母乳喂养组(P<0.05).女性婴儿体质量从2月龄开始人工喂养组最大,3~12月龄时与其余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身长从3月龄开始人工喂养组最大,4~12月龄时与其余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的总体发生率在前3个月为母乳喂养组最高,从4月龄开始以人工喂养组最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的总体发生率除第2月以外,均是人工喂养组最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喂养儿肥胖及超重总体发生率高于母乳喂养儿和混合喂养儿.母乳喂养可能对预防肥胖的发生有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产儿母乳、早产儿配方奶及普通足月儿配方奶对早产儿出院后家庭喂养条件下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21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早产儿母乳组、早产儿配方奶组及普通足月儿配方奶组,观察三组早产儿生后矫正胎龄6个月时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早产儿母乳组与早产儿配方奶组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普通足月儿配方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母乳组神经行为发育与早产儿配方奶组及普通足月儿配方奶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后矫正胎龄6个月时早产儿配方奶喂养早产儿在体重、身长及头围方面能与早产儿母乳喂养取得相同效果,且均较普通足月儿配方奶喂养效果好,早产儿母乳喂养早产儿在神经行为发育方面优于早产儿配方奶及普通足月儿配方奶喂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种不同喂养方式对9个月内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对用纯母乳喂养、配方奶粉喂养、配方奶粉 母乳喂养3种不同喂养方式喂养的208名3-9个月婴儿,根据WHO 1985年儿童生长发育评价六级标准进行评价。结果3种不同喂养方式在3、6、9个月中,纯母乳喂养组体重及身长超中位数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母乳是6个月内婴儿的最佳食物,其营养素齐全,能全面满足婴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体重与身高的影响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增才 《中国热带医学》2007,7(5):829-829,831
目的 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生长发育速度的影响。方法 分析2种喂养方式婴儿不同年龄阶段生长发育速度情况。结果 在2种喂养方式中,母乳喂养组婴儿体重和身长增长速率最快,其次是混合喂养组。经分析母乳喂养组与混合喂养方式婴儿体重增长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4个月以内婴儿纯母乳喂养可大大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本地区婴儿生长发育状况,母乳与人工喂养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生长发育的“标准”适用性。方法以体重、身高、头围、胸围等指标,两组比较,以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监测对象初生时体重、身高与全国现执行标准基本一致,经统计差异无显著性(P>0.05),头围、胸围在3月、6月时亦基本一致;但监测对象男、女婴儿身高、体重差异明显(P<0.05-0.001);不同喂养方式监测表明,母乳喂养组男、女婴儿3个月体重均高于人工喂养组(P<0.05),女婴身高6个月时高于人工喂养组(P>0.05)。结论全国现行儿童生长发育标准适用于遵义。遵义目前以全国男童标准统一作为男女儿童生育发育标准不太适宜,母乳喂养对儿童生长发育有较大益处。  相似文献   

19.
陈简 《中外医疗》2014,(23):6-8
目的 探析适度水解乳清蛋白配方对婴儿过敏性疾病和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影响,为早期预防儿童过敏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入选2010年1—12月于该院定期产检并生产的孕妇所生的婴儿30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3组各100例,A组采用非纯母乳喂养法,并将适度水解乳清蛋白配方奶粉作为唯一母乳不足时的补充品,B组也采用非纯母乳喂养法,将非适度水解配方作为母乳补充品,C组采用纯母乳喂养法,观察时间不少于6个月,24月龄时,测量头围、体重及身长评价婴儿生长发育状况,记录特应性皮炎、哮喘和荨麻疹发生率,采集脐血4月龄时血清并用荧光过敏原吸附试验测定IgE水平。结果 3组婴儿的头围、体重和身长情况大体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的特应性皮炎、哮喘和荨麻疹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发生率大体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的IgE水平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大体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度水解乳清蛋白配方有助于降低婴儿IgE水平,预防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且不影响婴儿生长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20.
人工喂养与母乳喂养婴儿的免疫功能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人工喂养与母乳喂养婴儿的免疫功能,为大力提倡母乳喂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本市人工喂养(n=220)和母乳喂养(n=260)两组4-6个月婴儿分别进行免疫功能检测,并调查半年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结果 ①人工喂养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与母乳喂养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IgA明显降低(P<0.01),IgE明显升高(P<0.01);人工喂养组静脉血CD^3 与母乳喂养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CD^4 明显下降(P<0.01),CD^8 明显升高(P<0.01),CD^4 /CD^8 比值明显下降(P<0.01)。②人工喂养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较母乳喂养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人工喂养婴儿免疫功能失调,更易患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