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急诊呼吸支持抢救流程指南--呼吸阶梯化管理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目的探讨急诊呼吸支持患者的抢救流程指南.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四急救部1992-2002年2 548例急诊抢救患者(其中创伤1 823例,非创伤725例)的呼吸通路阶梯管理进行统计分析及操作者登记调查.结果患者中男1 876例,女672例,男∶女为2.79∶1;年龄4~86岁,创伤患者平均年龄(32.3±19.8)岁,非创伤患者平均年龄(65.2±17.3)岁;创伤患者以20~29岁和30~39岁两个年龄段最突出(占创伤患者总数的60.2%),非创伤患者以50~59岁和60~69岁两个年龄段为主. 呼吸支持方式采用复苏体位816例次(占32.0%),开放气道、清除呕吐物314例次(占12.3%),鼻塞、鼻导管吸氧2 311例次(占90.7%),面罩给氧124例次(占4.9%),气管插管254例次(占10.0%),气管切开195例次(占7.7%),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58例次(占2.3%),环甲膜穿刺25例次(占1.0%).阶梯化管理即无创伤类和有创伤类二类、四阶梯、十方法.第一阶梯为徒手方法阶梯①复苏体位;②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③胸背按压.第二阶梯为氧疗支持阶梯④鼻塞、鼻导管吸氧;⑤面罩类给氧;⑥气管插管/氧疗.第三阶梯对有创伤气道类采用⑦环甲膜/气管穿刺;⑧气管切开或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第四阶梯为机械通气阶梯⑨简易呼吸器/简易呼吸机类;(10)常规呼吸机类.结论对急危重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呼吸阶梯化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危重病患者呼吸管理效果,是值得推荐的呼吸衰竭急诊抢救流程指南.  相似文献   

2.
气管呼吸综合征的护理对策650032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钟玲,莫莉气管呼吸综合征为喉癌患者行全喉切除术后,由于造设永久性气管瘘,终身只能进行气管呼吸而出现的一系列症候群。我科1993年以来对全喉切除术后出现了气管呼吸综合征的20例患者进行了调查分析,针...  相似文献   

3.
急诊垂危病人的气管插管时机与呼吸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垂危病人在心跳骤停前多有垂危呼吸的表现,主要有潮式呼吸,间歇呼吸及临终呼吸,为研究垂危病人及心肺复苏病人气管插管的时机及呼吸管理方法,本文对24例出现垂危呼吸的病人即行气管插管,辅以心肺复苏的抢救措施,并对同期38例心跳呼吸停止后插管的病人对照分析,将有关影响抢救成功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处理。认为垂危呼吸出现时即插管病人,其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垂危呼吸病人的呼吸管理也较之心跳骤停后的管理有效。因此,急诊垂危病人一旦出现垂危呼吸征象,即应当作心肺复苏开始的指征。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1):3848-3850
目的探讨呼吸阶梯化管理在急诊呼吸支持抢救急危重症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明确原发疾病并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衰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急诊抢救与呼吸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抢救过程中开展呼吸阶梯化管理,比较两组急救效果及呼吸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在呼吸支持方面均以复苏体位、导管吸氧、面罩吸氧方式最为多见,观察组呼吸辅助方式主要为联合及跨阶梯方式,而对照组则主要以单一呼吸支持方式为主,观察组气管切开、气管环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复苏体位方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复苏时间、呼吸平稳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APACHE I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APACEH I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呼吸阶梯化管理方法能有效改善急危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功能,提升急危重症的抢救成功率与急救效果,对改善患者预后结局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诊疗术中并发急性心血管事件患者采用呼吸阶梯化管理的护理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导管室对254例心脏介入诊疗术中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患者采用呼吸阶梯化管理,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237例(93.31%)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安全转至病房;9例(3.54%)患者行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后转入ICU或CCU进一步治疗;8例(3.15%)患者因原发病危重而死亡。结论心脏介入诊疗术中并发急性心血管事件者经呼吸阶梯化管理及相应的护理,可提高呼吸管理效果,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和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喉罩(LMA)是一种介于气管导管与面罩之间的通气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麻醉中实施呼吸道管理,既可让病人自主呼吸,又可施行正压通气,与气管插管相比,喉罩操作简单,易掌握,对循环功能的影响较轻;与面罩相比,喉罩对维持通气更加确切。2003年以来,我们将其应用于手术室外需呼吸支持的病人,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及分析对于心脏介入诊疗术中并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患者实施呼吸阶梯化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科心脏介入诊疗术中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患者250例,且予以患者呼吸阶梯化管理模式,实施相关护理方案。结果顺利实施手术的病例有235例,占比94.00%,同时均安全返回病房;实施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后,被转入到ICU或者CCU展开进一步治疗的病例10例,占比4.00%;另外的5例患者由于原发疾病较重致死,占比2.00%。结论通过采取呼吸阶梯化管理联合有关护理措施,可以让心脏介入诊疗术中产生急性心血管事件患者的呼吸效果进行提升,进而平稳顺利结束手术,有效提升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初乳口腔免疫疗法联合三阶梯俯卧位在呼吸暂停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9年11月—2021年11月接收的78例呼吸暂停早产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管理及体位干预)与观察组(给予初乳口腔免疫疗法联合三阶梯俯卧位干预),每组各39例,观察并比较两组的口腔感染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及机械通气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口腔感染和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呼吸暂停早产儿在机械通气治疗时给予初乳口腔免疫疗法联合三阶梯俯卧位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早产儿口腔感染及VAP发生,提高早产儿机械通气效果。  相似文献   

9.
急诊有创呼吸支持方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在急诊抢救危重患者的呼吸阶梯化管理中应用有创呼吸支持方法的效果.方法 总结1994年至2004年中对实施有创呼吸通路方法的292例急诊抢救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环甲膜穿刺术、气管切开术、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气管穿刺旋切术四种有创呼吸支持方法.结果 采用气管切开术203例(69.5%)、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58例(19.8%)、环甲膜穿刺术25例(8.6%)、气管穿刺旋切术6例(2.1%);使用呼吸机占95例(32.5%).常规气管切开术常需两个人以上操作,15~30 min完成;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只需单人操作,最快可在90 s以内完成,一般在3~5 min内完成,出血少,损伤小,对生命体征影响小,术中术后并发症少,伤口愈合快.结论 急诊快速建立有创呼吸通路应该视病情紧急程度按时间标准决定选择不同的方法.从速度由快到慢顺序是:环甲膜穿刺术、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气管穿刺旋切术、气管切开术;从安全可靠性推荐: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气管穿刺旋切术、气管切开术、环甲膜穿刺术.  相似文献   

10.
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障碍或呼衰,需要进行辅助呼吸,而时间长不宜用气管插管者,或呼吸机能减退,下呼吸道分泌物排除困难,短期内又无法解决者,气管切开是解决这类问题,保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然而做好气管切开后的护理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在护理过程中由于不当及失误会给病人造成许多不必要的痛苦,严重者可造成死亡。  相似文献   

11.
吉兰-巴雷综合征行气管切开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ian Barre syndrome,GBS,旧译格林-巴利综合征)呼吸麻痹行气管切开救治的成功护理措施.方法对33例GBS呼吸麻痹行气管切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气管切开术后,经过借助呼吸机、简易呼吸器(呼吸皮囊)、吸氧、胸外按压辅助等维持呼吸功能,营养支持,对症治疗,强化呼吸道管理(有效排痰、合理湿化、防治气管切开后的并发症),心理护理,瘫痪肢体功能锻炼等,治愈28例,深昏迷家属放弃治疗2例,死亡3例.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抢救危重型GBS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葛敏娟 《护理学报》2007,14(12):80-81
高压氧舱内的吸氧方法一般患者采用活瓣式面罩吸氧,重危患者采用开放式一级供氧,而气管切开患者的高压氧治疗方法,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标准。我院自2002年5月开始对气管切开患者的高压氧治疗方法进行探索改进,引入麻醉呼吸回路,治疗患者51例。结果治疗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治疗安全得到保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小儿先心病术后气管插管期间的呼吸监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儿先心病术后气管插管期间的呼吸监护221009江苏省徐州第四人民医院王娜莎我院自1981年已运用体外转流技术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的纠治手术,小儿患者约占80%。因条件所限,患儿苏醒生命体征平稳后即拔除全麻插管送回病房进行简单的ECG、循环指标监测,弊端...  相似文献   

14.
5例全喉切除术后气管呼吸综合征的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呼吸综合征为喉癌患者行全喉切除术后,由于造设永久性气管瘘,终身只能进行气管呼吸而出现一系列症候群.我科2001年以来对全喉切除术后出现气管呼吸综合征的5例患者进行了调查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护理防治,现就护理对策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从事危重症病人护理的护士经常需要确定哪些病人何时需进行气管插管术,并在协助麻醉师进行此术中起到重要作用。气管插管有一定的危险性,尤其是在病人病情可能迅速恶化或可能合并有呼吸循环衰竭时。在这种应急的有潜在生命危险的情况下,护士  相似文献   

16.
总结电视硬质气管镜手术的呼吸管理,强调体位摆放应到位、保证通气管路通畅和静脉通路通畅。  相似文献   

17.
急性颈脊髓损伤并呼吸功能障碍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颈脊髓损伤后并发呼吸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以减少呼吸功能障碍发生,降低死亡率。方法对2002年7月-2006年8月收治的48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根据瘫痪程度、脊髓损伤平面、吸烟及年龄与呼吸功能障碍发生率的相关性,采用维持有效呼吸、颈部制动、减压复位内固定等相关措施,减少颈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并发呼吸功能障碍的发生。结果 22例发生呼吸功能障碍;9例死亡,其中7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心跳骤停死亡,1例合并脑干损伤死亡。结论全瘫、脊髓损伤平面高、吸烟、高龄是急性颈脊髓损伤并发呼吸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对高危患者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态度应积极。  相似文献   

18.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40例急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呼吸支持治疗,观察组采用呼吸规范性阶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呼吸稳定平均时间为54.84±2.65min,呼吸复苏成功率为60.92%;观察组患者呼吸稳定平均时间为71.25±3.79min,呼吸复苏成功率为88.24%。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急危重症患者采用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呼吸支持治疗的临床疗效[1],治愈率极高,能够有效缓解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自2002年1月~2004年1月,我科共收治20例昏迷患者,6例预防或急诊下行气管切开,防止和纠正了因舌后坠、异物、分泌物堵塞气管支气管而致的呼吸窒息,直接或间接地指导了临床护理,减少了并发症,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气管插管人工正压呼吸致纵隔气肿7例分析江苏省淮安市人民医院[223200]冯长春,李冰清,吴新华气管插管人工正压呼吸是抢救严重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但极少数病例可引起致死性纵隔气肿,本院1982.1~1993.12遇到7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中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