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英吉苏凹陷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英吉苏凹陷侏罗系和志留系获得了工业油气流或良好的油气显示,目前已发现该凹陷中生界侏罗系和寒武-奥陶系2套烃源岩。文章根据英吉苏凹陷英南2、龙口2和华英参1井主要产层天然气样品的化学组分和碳同位素分布特征,利用多种判别标准、各种图件、典型图版等综合研究,确定了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并对其来源作出了初步判识。研究表明,英南2井天然气主要由寒武系腐泥型烃源岩来源的裂解气构成,混入部分寒武系来源的早期原油的伴生气,且有少量中生界烃源岩早期生成油的伴生气混入;龙口1井天然气同样为寒武系来源的裂解气与寒武系早期生成油的伴生气的混合气;华英参1井天然气属于腐殖型气,其中也混入了少量腐泥型气。英南2井天然气中较高含量氮气可能与寒武系泥岩干酪根高温裂解相关;CO2为有机成因气。  相似文献   

2.
正构烷烃的组成和碳数分布能反映有机质来源、沉积环境性质和热演化程度。通过正构烷烃色谱特征对比发现,塔中低隆起区上奥陶统烃源岩的正构烷烃具明显的奇碳优势,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的正构烷烃呈现偶碳优势。塔中地区油源对比的结果表明,塔中10-11-12井区的原油主要来源于上奥陶统烃源岩,塔中45井和塔中162井奥陶系原油以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为主要来源。具正构烷烃奇偶优势的原油样品所对应的油源均与油源对比所指示的层位相吻合。所以,正构烷烃奇偶优势的特征可以作为塔中低隆起油源对比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Z-1井油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Z-1井位于准噶尔盆地昌吉凹陷、马桥凸起和中拐凸起3个二级构造单元结合部位,两个含油层段分别位于K1tg4788—4797m和J1$s^{1}_{2}$4 808.5—4812.5m.两层原油的族组分、全油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和饱和烃色谱-质谱(GC-MS)分析结果表明,两层原油的族组分、碳同位素、各类生物标志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基本一致,并且显示原油均主要源自成熟度较高的还原、含盐、富藻类湖相沉积岩系。油源分析认为,两层油主要源自二叠系烃源岩,并有侏罗系烃源岩或侏罗系和三叠系烃源岩原油的混入,这与区内存在多套烃源岩的地质背景吻合。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永1井侏罗系地层中存在几套地化特征完全不同的原油,油源分析认为其侏罗系西山窑组原油主要来自二叠系烃源岩、三工河组下部原油主要来自侏罗系烃源岩,而上部油砂的抽提物则具有上下2套原油的混合特征。侏罗系和二叠系是准噶尔盆地昌吉凹陷最主要的烃源岩,下二叠系烃源岩的主要生烃期在二叠纪末至侏罗纪早期,中二叠统烃源岩主要生烃期在三叠纪末期至早白垩纪,而侏罗系烃源岩的主要生烃期在第三纪以后。根据分析昌吉凹陷的构造演化后认为,西山窑组中的降解原油为侏罗纪末抬升剥蚀前形成的油藏,其正常原油油藏则在白垩系沉积后形成,而三工河组侏罗系原油则相对更晚形成。   相似文献   

5.
运用碳同位素、全油气相色谱、色谱-质谱技术对霍尔果斯地区油气原油样品进行分析,探讨了该区油气生物标志物与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并进行油气成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霍尔果斯地区原油轻组分与天然气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出腐殖型特征,原油的生物标志物的地化特征与白垩系烃源岩具有亲缘关系。据此推断,该区原油主要来源于白垩系烃源岩,混有高成熟侏罗系烃源岩的轻组分,天然气来源于侏罗系烃源岩。  相似文献   

6.
基于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干酪根样品以及古生界原油样品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探讨台盆区古生界原油的成因和来源。台盆区寒武系至少发育下寒武统以及中—上寒武统2套碳同位素组成具有明显差异的烃源岩,其中,下寒武统烃源岩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明显偏轻,中—上寒武统烃源岩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相对偏重,而奥陶系烃源岩则介于两者之间。台盆区古生界原油的碳同位素组成分布范围较大,其d~(13)C值为-35.2‰~-28.1‰,其中d~(13)C值为-34.0‰左右相对富集轻碳同位素的原油应主要来源于下寒武统烃源岩,d~(13)C值为-29.0‰左右相对富集重碳同位素的原油应主要来源于中—上寒武统烃源岩,碳同位素组成居中的原油不能排除寒武系烃源岩的贡献。分析认为,寒武系烃源岩具有主力烃源岩的条件,台盆区深层油气勘探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7.
针对东濮凹陷方里集地区沙河街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不明和油源认识不清的问题,应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层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和沉积环境特征,明确了不同油藏的石油来源。研究结果表明,方里集地区ES32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中等—高,干酪根类型为Ⅱ-Ⅲ型,处于成熟—高熟阶段,是有效的烃源岩,而ES12和ES31烃源岩均难以大量生烃;沙河街组烃源岩沉积于还原—弱氧化环境,ES12和ES31烃源岩沉积于淡水—咸水环境,ES32为淡水—微咸水环境。方里集地区油藏为自生自储型,其中ES32下部原油来源于ES32下部烃源岩,ES31及ES32上部原油主要来源于ES32上部烃源岩。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星火1井寒武系烃源岩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塔里木盆地北部星火1井寒武系玉尔吐斯组灰黑、黑色碳质泥岩进行一系列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测试分析的基础上,从有机碳、氯仿沥青"A"、生烃潜量、热解峰温、海相镜状体反射率、烃源岩可溶抽提物和饱和烃色质特征等方面着手,对该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成熟度及类型进行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讨论了这套烃源岩与以往报道的寒武系烃源岩的异同,并开展了与塔河原油的油—岩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套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而且已达高成熟热演化阶段,与柯坪露头肖尔布拉克剖面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烃源岩特征类似;星火1井下寒武统黑色碳质页岩有机质地化特征与塔河油田原油具亲源性。  相似文献   

9.
呼仁布其凹陷位于二连盆地西部的巴音宝力格隆起中段,前期勘探已发现优质烃源岩和较好的油气显示,但凹陷南洼烃源岩的研究还比较薄弱。通过对呼仁布其凹陷南洼烃源岩测井地球化学评价以及烃源岩和原油样品的有机地球化学对比,揭示了其下白垩统烃源岩有机相分布、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和油源关系。结果表明:呼仁布其凹陷南洼下白垩统烃源岩主要分布于南洼漕东部,发育阿尔善组、腾一段和腾二段等3套烃源岩,其中阿尔善组烃源岩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腾一段烃源岩处于低成熟阶段,腾二段烃源岩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呼仁布其凹陷南洼下白垩统3个层段均发育C相和D/E相烃源岩,其中,C相烃源岩主要分布于腾一段,厚度为300~400 m,初始氢指数为400~800 mg(/g TOC),显微组分多为腐泥组、壳质组和镜质组,母质来源主要为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形成于微咸水—半咸水、还原环境;D/E相烃源岩主要分布于阿尔善组,厚度为100~200 m,初始氢指数为200~400 mg(/g TOC),显微组分多为壳质组、镜质组和惰质组,母质来源主要为陆源高等植物,形成于淡水—微咸水、弱还原环境。油源对比认为:阿尔善组的成熟原油来源于阿尔善组烃源岩,腾一段成熟度较低的原油来源于腾一段烃源岩,而腾二段的原油可能来源于腾一段烃源岩。  相似文献   

10.
河套盆地临河坳陷勘探程度低,早期未取得油气实质性发现,近期石油勘探取得重大突破,S5井、Jh2X井在古近系渐新统临河组试油分别获得62.6m~3/d和10.26m~3/d的高产工业油流。为了剖析S5井、Jh2X井原油的油源关系,确定今后的勘探目标,对原油与烃源岩开展系统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S5井、Jh2X井原油为低成熟—成熟原油,总体反映出高盐、厌氧的咸水湖泊沉积环境。下白垩统固阳组与渐新统临河组烃源岩为咸水湖相烃源岩,部分烃源岩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有机质丰度高、母质类型好、生烃潜力大。油源对比结果显示S5井原油来自临河组烃源岩,Jh2X井原油可能来自于固阳组成熟烃源岩。临河坳陷油气资源丰富,具备良好的勘探潜力,固阳组与临河组是主要勘探目的层。  相似文献   

11.
英吉苏凹陷原油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英吉苏凹陷目前所揭示原油分子碳同位素分布呈现明显二阶段模式,显示该地区具两期成藏特征:一期为以龙口1井为代表的正常原油成藏,油源主要与下奥陶统沉积有关(以英东2井4171-4175m地层为对比源岩);另一期为以英南2井为代表的高演化凝析油气成藏,其轻烃组成可能属于干酪根高演化阶段产物,而非原油裂解成因。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北缘马北地区油源对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柴达木盆地北缘马北地区不同构造上的原油分两大类。一类是该地区普遍分布的原油,包括马北1 井、马北101 井和马北3 井以及马北2 井后期注入的原油,这类原油主要来源于中侏罗统烃源岩,但在成熟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马北1 井浅层和马北3 井原油来源于尕丘凹陷,属成熟原油; 马北1 井深层和马北101 井原油来源于赛什腾凹陷,为高成熟原油。另一类是马北2 井生物降解原油,来源于石炭系海陆交互相烃源岩。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胡状集地区胡41井、胡83井等烃源岩和油砂进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可以初步判定胡状集地区沙三段烃源岩干酪根类型为混合型,成熟度较高,沉积环境为成化的还原环境;沙三段原油属于成熟原油,沙二段原油属于低熟原油;沙三段原油为自生白储原油,沙二段原油与沙三段原油不同源。  相似文献   

14.
油气包裹体在莫索湾地区油藏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包裹体中油气组分是目前研究油气藏成藏时间和油气源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据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油气包裹体组分综合分析,确定了莫索湾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油藏原油主要来源于盆1井西凹陷二叠系下乌尔禾组烃源岩.三工河组油气为两期成藏,第一期油气成藏时间为晚侏罗纪-早白垩纪;第二期油气成藏时间为晚白垩纪-早第三纪.  相似文献   

15.
塔西南坳陷周缘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西南坳陷及其周缘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战略接替区和新的储量增长点。伴随近年该区油气勘探活动中重要井位的突破,油气勘探显示十分明显的增长前景,成为重要的勘探和研究焦点。选取塔西南地区巴什托-亚松迪油气田、柯克亚油气田、喀什凹陷和玉北地区共32件原油和油砂进行原油族组成、原油气相色谱、色谱-质谱和碳同位素分析,厘定塔西南原油和油苗样品的典型地球化学特征,对原油进行精细划分并族群,揭示原油的成因类型。研究认为:塔西南麦盖提周缘地区识别出巴什托原油族群、柯克亚原油族群、克拉托原油族群和玉北原油族群。琼002井、琼003井、群5井、群7井等属巴什托原油族群,BT4井、曲1井和琼003井位于色力布亚断裂逆冲断裂带下盘,可能受深部寒武系等烃源层烃源贡献的影响,地球化学特征与巴什托主体原油显示差异性,但仍属于巴什托族群,BT2井分子地化特征与巴什托主体原油具明显差异,其位于色力布亚断裂带上盘,可能为寒武系烃源贡献。巴什托原油与LN46井和TZ30井所采集的典型台盆区奥陶系烃源岩具可对比性,可能存在石炭系烃源岩的贡献,为混源油气藏;饱和烃气相色谱显示其为至少2期充注。柯东1井属柯克亚原油族群,油-源对比显示,柯克亚原油与侏罗系烃源岩具良好对比性。喀什凹陷原油与油砂存在差异,原油来自中下侏罗统康苏组和杨叶组烃源岩具可比性,克拉托油砂与下石炭统烃源岩可比。玉北地区的YB1井和YB1-2X井与巴什托原油族群地化特征具有可比性。丰富的油气显示与多套烃源层的复杂成因关系揭示塔西南地区油气勘探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6.
准东石炭系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杨斌  韩军 《新疆石油地质》2002,23(6):478-481
通过对准东地区石炭系烃源岩评价和油源对比研究认为,彩25井区,彩参1井和吉15井原油为石炭系滴水泉组和巴塔玛依内山组煤系的煤成油;阜10井原油源于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彩31井和沙丘6井原油为二叠系烃源岩和石炭系烃源岩的混油;彩25井区和井15井原油为在弱氧化-弱还原环境下形成的煤成油;而彩参1井原油则为在还原-强还原环境下形成的煤成油。  相似文献   

17.
甫沙4井位于塔里木盆地塔西南坳陷昆仑山前冲断带的柯东构造带上,北部和东部分别发育有柯克亚和柯东1井油气田。为研究甫沙4井原油来源与充注过程,对原油样品和连续抽提后的含油砂样各组分(游离态、束缚态、包裹体)进行GC、GC?MS和 GC?IRMS分析,与柯克亚凝析油气田油样进行油—油对比。结果表明:甫沙4井晚期充注原油组分具有C29?32重排藿烷、重排甾烷和Ts相对含量高,C27?29甾烷ααα 20R分布呈反“L”型,以及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值较低等特征,与柯克亚凝析油气田来源于二叠系普司格组(P2?3p)烃源岩的主体原油(I类)地球化学特征一致。而早期充注的原油组分具有重排藿烷、重排甾烷和Ts相对含量较低,C27?29甾烷ααα 20R分布呈“V”型,以及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值较高等特征,与柯克亚凝析油气田来源于中—下侏罗统湖相泥岩的II类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一致。甫沙4井经历3个阶段成藏过程:①在上新世,二叠系烃源岩于生油晚期阶段生成的I类原油运移至柯克亚构造带或柯东构造带深部形成油藏;②在更新世早期,侏罗系烃源岩于生油早—中期生成的II类原油运移至甫沙4井白垩系储层;③在第四纪,强烈的构造作用使深部I类原油沿断裂调整进入甫沙4井白垩系储层。最终造成甫沙4井白垩系储层II类原油先充注,I类原油后充注的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的油源争议问题,选择该油田主体区TK772井原油,对原油和沥青质温和氧化产物包裹烃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沥青质包裹烃具有正构烷烃偶碳优势、姥植比低、C29藿烷/C30藿烷低、C35藿烷/C34藿烷低、成熟度低、Ts/(Ts+Tm)高和伽马蜡烷指数高等特点,说明其母源形成于局限台地、高盐度、强还原、水体分层的蒸发岩环境,代表了塔河油田最早期充注原油的特征。而TK772井原油的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则与沥青质包裹烃明显不同,反映其母源形成于水体开阔、盐度较低的碳酸盐岩沉积环境,代表了塔河油田主体区多数原油的特征。根据这些新的地球化学证据,结合前人关于塔北地区烃源岩分布与沉积相关系的研究结果,认为塔河油田存在3期成藏,第一期是寒武系台内凹陷蒸发岩烃源岩的贡献,第二期是上奥陶统碳酸盐岩烃源岩的贡献,第三期是塔河外围晚期高熟轻质油充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