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总结5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住院期的护理体会。认为护理重点是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加强用药护理及健康教育,重视营养支持、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做好出院指导,以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疾病传播,提高治愈率。50例中47例治愈,2例肺部病灶吸收不理想,1例大咯血死亡。  相似文献   

2.
李鸿昌 《临床医学》2013,33(7):55-56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提高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效果。方法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与非耐药肺结核患者各13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耐多药肺结核具有治疗时间长、治疗难度大、治疗费用高、治愈率低、病死率高等特点,其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耐药菌引起的肺结核。结论建立耐多药肺结核治疗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结核核心信息和耐多药肺结核知识知晓情况,为开展针对性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广州市胸科医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住院和门诊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面对面对其进行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和耐多药结核病知识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12份,回收112份,问卷回收率100%。全部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结核病核心信息和耐多药肺结核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78.39%(439/560)、61.96%(347/560);在结核核心信息方面:第3条核心信息即怀疑得了肺结核,应到县(区)级结防机构就诊的知晓率最高为89.30%(100/112);其次为第1条信息肺结核通过呼吸道传播;最低的是第5条只有坚持正规治疗,大多数肺结核患者是可以被治愈的为60.70%(68/112)。不同人群结核核心信息知晓情况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知晓率升高,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三组知晓率分别为74.44%、75.48%、86.2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08,P=0.017)。在耐多药肺结核知识方面:第2条核心信息即国家推荐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方案总疗程为两年的知晓率最高68.80%(77/112),其次为第5条信息耐多药结核病配合营养饮食有非常大作用,最低的是第1条和第3条信息都是58.00%(65/112)。在不同人群耐多药肺结核知识总知晓率中,<35岁组患者知晓率最高为79.07%,35~55岁组、>55岁组知晓率分别为50.40%、5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41,P=0.001);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三组知晓率分别为45.56%、57.74%、79.3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205,P=0.001)。结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对普通肺结核的知晓率较高,但对耐多药的知识认识较低,应针不同人群的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肺结核核心信息知晓率,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及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当前全球约有20亿人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约5 000万人感染了耐多药结核菌,其中至少2/3有发展成为耐多药结核病的危险[1]。我国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占全球患者总数的25%,名列第1位。全国200万肺结核患者中,有1/4以上为耐药患者,约55万人[2]。耐多药结核被认  相似文献   

5.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及护理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当前全球约有20亿人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约5000万人感染了耐多药结核菌,其中至少2/3有发展成为耐多药结核病的危险。我国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占全球患者总数的25%,名列第1位。全国200万肺结核患者中,有1/4以上为耐药患者,约55万人。耐多药结核被认为是影响结核病控制的一大挑战,是结核病治疗的难题。防止耐多药肺结核的发生,控制其蔓延。是我们迫在眉睫的任务。现将耐多药结核病发生的机理、原因、治疗、护理进展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耐多药肺结核肺部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内蒙古包钢第三职工医院资料完整的271例耐多药与不耐药肺结核患者,对病灶分布、形态及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耐多药肺结核侵犯3个以上肺叶和毁损肺的患者较多(P〈0.05),以播散、实变、空洞及毁损肺影像表现为主(P〈0.05),病灶吸收病例少,恶化病例多(P〈0.01)。结论:耐多药肺结核肺内病灶广泛,病变形态多样,病变活动明显,常表现为重症肺结核,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耐多药肺结核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涂阳肺结核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痰标本进行罗氏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分为耐多药肺结核15例和非耐多药肺结核85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民族、户籍、居住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吸烟、饮酒、体育锻炼、饮食、作息、既往肺结核史、结核知识宣教、抗结核治疗次数、肺部病变、治疗前痰菌量、结核治疗依从性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耐多药肺结核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户籍、文化程度、体育锻炼、既往肺结核史、结核知识宣教、抗结核治疗次数、肺部病变、治疗前痰菌量、结核治疗依从性是影响耐多药肺结核的相关因素(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户籍、文化程度、既往肺结核史、抗结核治疗次数、治疗前痰菌量、结核治疗依从性是耐多药肺结核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 临床工作者应了解耐多药肺结核的危险因素,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降低耐多药肺结核发生率,改善肺结核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前,结核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据WHO估计,全球近有20亿人感染了结核菌。由于种种原因,耐多药(根据国内结核专家在学术会议上讨论对2种或2种以上抗结核药物耐药且包括异烟肼和利福平称为耐多药)和难治性肺结核(将慢性传染源患者、难治的排菌者和重症的肺结核统称为难治性肺结核)近年有所增加,据统计耐多药肺结核和难治性肺结核分别占肺结核的17.1%和3.1%~7.6%,并有大幅度递增趋势。兹将收治的耐多药和难治性肺结核报告如下。1形成原因1.1结核菌耐药性结核菌的耐药性是耐多药和难治性肺结核的主要原因。耐药性分为原发耐药和获得…  相似文献   

9.
李宁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7):2494-2494
耐多药结核病指至少耐2种或2种以上主要抗结核药物的结核病。中国是全球27个耐多药肺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每年新发耐多药结核病患者12万例,新发广泛耐药结核病患者9000例。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与普通肺结核患者相比,传染危害大,受感染者一旦发病即为原发耐多药肺结核病,且传染期更长;耐多药和广泛耐药肺结核病患者的治疗时间长达2~3年,治疗费用较普通肺结核患者明显升高[1]。因此,防止耐多药肺结核病的发生,控制其蔓延,做好耐多药肺结核病的护理对结核病控制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加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以便寻求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有效方案,我们对2002年9月-2004年10月期间收治的复治肺结核患者72例分别给予含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方案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特点,提出心理护理的干预对策。方法:选用症状自评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和医学应对问卷对104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按照不同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心理需求进行有效的心理支持,比较干预后患者心理问题改善情况。结果: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心理干预前焦虑评分为(4.10±0.72)分,干预后为(1.67±0.79)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4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心理干预前医学应对问卷中面对因子得分为(13.28±3.52)分,干预后为(18.53±4.48)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心理干预前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得分高于干预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问题,根据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心理问题的特点,进行有效的个性化心理支持,形成患者心理和病理的良性循环,和传统的单纯治疗相比,能更加有效地缓解和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其有效的应对能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生存期的延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镜注药辅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鞍山市千山医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9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全身化疗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全身化疗的基础上加每周经支气管镜局部输入抗结核药物治疗,共治疗6个月。结果 经3个月及6个月治疗后,研究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及肺结核空洞闭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全身化疗治疗的基础上再加用经支气管镜注药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显著,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耐多药肺结核的成因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志坚  崔秀琴  郭悦鹏 《临床荟萃》2000,15(13):594-594
耐多药肺结核是指患者排出的结核分支杆菌 ,至少已对异烟肼 (INH)和利福平 (RFP)产生耐药的结核病。随着发生率的不断增高和传播的日益扩大 ,特别是国外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耐多药肺结核爆发流行以来 ,对全球结核病控制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进一步研究耐多药肺结核的病情 ,我们分析了 36例耐多药肺结核的成因和治疗结果 ,以便正确的诊断和制订控制策略。1 材料和方法1 .1 研究对象 经过 HRZS/HRE方案连续治疗 6个月以上 ,痰结核分支杆菌仍然阳性 ,至少对 HR耐药 ,X线胸片病变仍然进展者。年龄 1 8~ 60岁 ,非孕妇 ,未…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医院感染管理对策。[方法]加强组织管理与制度建设,规范病房管理及病人安置,严格消毒隔离和职业防护,加大健康教育与用药指导。[结果]加强耐多药结核病人的管理,确保了医疗安全,未发生医院感染。[结论]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科学管理,严格环境控制,可防止MDR-TB的传播,减少MDR-TB对社会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噬菌体检测利福平耐药性在快速早期诊断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广州市胸科医院2009-2011年诊治菌阳肺结核患者的痰噬菌体检测利福平耐药结果和培养法的药物敏感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在药物敏感试验证实RFP耐药的患者中,82.7%为耐多药肺结核.(2)在菌阳肺结核中耐多药肺结核患病率24.6%.其中初治和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中耐多药肺结核分别为4.1%和54.9%.(3)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噬菌体法检测RFP耐药阳性率为79.0%.(4)噬菌体法和培养法检测RFP耐药有较好的相关性(r=0.587).结论:噬菌体法检测RFP耐药性与耐多药结核病诊断符合率较高.噬菌体法测定RFP耐药可以作为耐多药的早期诊断依据.由于噬菌体法检测快速、方便和简易,它可以作为耐多药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和筛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理论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8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则根据自我效能理论制定健康教育路径表实施健康宣教。结果:实验组服药依从性明显提高(P0.05)。结论:根据自我效能理论制定健康教育路径表实施健康宣教,使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认识到必须严格执行才能康复的信念,通过住院期间责任护士的不断强化从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自信心,减轻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完全管理模式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08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完全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病灶吸收、用药依从性、护理总满意度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病灶吸收、用药依从性、护理总满意度及生存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实施完全管理模式,可增强病灶吸收率,改善患者服药依从性,提高护理总满意度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11月~2011年6月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64例,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系统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焦虑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经过系统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后,显效16例,有效31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73.44%.与护理干预前比较,患者焦虑程度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干预可改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对其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介入治疗耐多药结核空洞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耐多药空洞肺结核介入治疗的意义。材料与方法:采用30例临床培养的耐药菌株,作耐药结核菌抑制试验?临床对照观察的方法。180例耐多药空洞肺结核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用3DLOZA/18DLOZ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86例配合抗结核药物凝胶介入治疗并完成过程。结果:提高抗结核药物浓度,可有效控制耐药结核菌生长,而所需浓度远远低于药物凝胶的含药浓度。结论:经纤支镜引导灌注抗结核药物凝胶,是治疗耐多药空洞肺结核的有效方式,其有净化空洞,促进痰菌转阴、空洞闭合的作用。并且有安全无创,无明显不良反应,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及心理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实验组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观察比较两组不良心理的变化、服药的依从性、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治疗后SCL-90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服用药物的依从率和胸部X片好转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耐多药结核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使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