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市公园是城市老年人日常游憩的场所。随着我国人口结构日益老龄化,老年人日常游憩需求不断增加。“住区—公园”步行环境的适老化建设对老年人出行具有积极影响,是鼓励老年群体进行户外休闲的重要途径。研究选取老龄化、城市化均较高的南京市,通过问卷调查获取老年人对住区到莫愁湖公园步行环境满意度数据并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影响老年人的“住区—公园”步行环境的满意度评价因子分别为安全性、可达性、舒适性、愉悦性;其中影响老年人步行环境满意度的最重要因素是可达性;不同社会属性老年人之间的步行环境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基于研究结果,从步行环境可达性、安全性等方面提出具体的优化方向,以期为适老化步行环境的更新改造提供兼顾公园内外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选取大庆市设施布局、路网形态各异的老龄化社区为研究对象,对其可步行性展开研究。宏观与微观层面建立社区可步行性综合测度模型,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对影响指标进行定性定量的测度评价;中观层面应用步行指数的方法对设施分布及可达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可步行性综合测度模型和步行指数可以较好的反映社区的可步行性;土地利用多样性、路网结构方式、设施分布及步行环境质量等因素都影响社区步行友好水平。建议:对于社区规划:构建合理路网结构,增加社区用地多样性,打造良好步行环境,提升老年人步行舒适性和愉悦性。对于建成社区:调整现有道路空间,优化停车空间和停车方式,健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体系。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老龄化 挑战。鉴于步行的多重价值,营造适老社区步行 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本研究基于成都市1 012 名老年人对步行环境的满意度问卷调查数据, 采用随机森林模型确定了各个步行环境指标的 重要性,并进行了重要性—绩效分析,明确了步 行环境指标的改善优先级。研究结果显示,社 区街景、生活服务设施可达性、步行道宽度和座 椅可及性是影响老年人步行满意度最为显著的 四个指标,而老年人对于十字路口间距和步行 道连通性这两个指标的关注较为有限。座椅可 及性、社区街景、商业中心可达性和休闲设施可 达性需要优先改善。基于这些发现,提出了有针 对性的社区适老步行环境改善策略,旨在为未 来的政策设计和养老服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日常活动机会与其健康水平息 息相关。街道作为居民日常活动的空间载体,对 其活动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为明晰老年人日常 活动的街道环境影响因子,提高活动出行质量, 从可行能力视角切入,将老年人日常感知的活动 机会作为因变量,街道可步行性(街道连通性、 街廓尺度、步行安全性)、生活性(设施密度及 丰富度、设施可达性)以及美学性(街道绿化、 界面连续性)三个维度特征数据作为自变量,运 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揭示街道环境要素对活 动能力水平的作用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 不同维度街道环境要素对不同类型活动能力差 异显著,对比街道美学性环境要素,街道可步行 性、生活性要素是影响老年人活动能力的主导方 面。其中,在步行性维度,停车方式对活动能力 至关重要,整合度次之;在生活性维度,商业设 施可达性对活动能力的影响十分关键,设施种类次之,此外设施数量与休闲和医疗设施可达性对 活动能力的作用效应也不容忽视。据此,为提高老年人活动水平,选取两个典型案例提出针对性 的街道环境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袁琦  陈泳 《南方建筑》2022,(5):64-72
认知衰退是人体老化最普遍的特征,步行活动对其具有干预作用,以上海市中心城区生活街道为例,探索基于认知衰退视角的老年人宜步行环境,从可达性、便捷性、安全性、舒适性等品质维度的13个环境要素指标,借助机器学习算法推测影响认知衰退老年人日常就医、购物步行路径,选择的关键环境变量。结果显示,认知衰退老年人步行活动范围较小,沿街界面透明度、人车隔离设施、消费店面密度、人行道宽度等街道环境要素对其生活型步行环境选择偏好有较强的影响,且其适宜值与健康人群存在差异。基于研究结果,在街区设施步行可达距离、沿街底层界面形态与步行设施品质等方面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邱义楠 《建筑与文化》2021,(11):163-165
基于环境行为学理论与方法,文章选取福州两个典型社区进行现场调研,获取居民散步行为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对步行空间的满意度数据,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步行空间可达性满意度与散步频率存在显著正相关,步道连通性、安全性、绿化、休息设施的满意度与散步行为持续时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据此提出了保障安全可达、减少慢行阻隔、优化景观设施的社区步行空间优化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7.
邱义楠 《建筑与文化》2021,(11):163-165
基于环境行为学理论与方法,文章选取福州两个典型社区进行现场调研,获取居民散步行为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对步行空间的满意度数据,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步行空间可达性满意度与散步频率存在显著正相关,步道连通性、安全性、绿化、休息设施的满意度与散步行为持续时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据此提出了保障安全可达、减少慢行阻隔、优化景观设施的社区步行空间优化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8.
邱义楠 《建筑与文化》2021,(11):163-165
基于环境行为学理论与方法,文章选取福州两个典型社区进行现场调研,获取居民散步行为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对步行空间的满意度数据,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步行空间可达性满意度与散步频率存在显著正相关,步道连通性、安全性、绿化、休息设施的满意度与散步行为持续时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据此提出了保障安全可达、减少慢行阻隔、优化景观设施的社区步行空间优化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9.
邱义楠 《建筑与文化》2021,(11):163-165
基于环境行为学理论与方法,文章选取福州两个典型社区进行现场调研,获取居民散步行为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对步行空间的满意度数据,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步行空间可达性满意度与散步频率存在显著正相关,步道连通性、安全性、绿化、休息设施的满意度与散步行为持续时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据此提出了保障安全可达、减少慢行阻隔、优化景观设施的社区步行空间优化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10.
TOD是减少交通拥堵、降低环境污 染的有效方式之一,友好步行环境是TOD的 关键内容。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提高TOD站点 周边步行环境质量,首先,对地铁站周边居民 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定性分析和讨论 出行者的步行需求特征;其次,构建基于步 行者需求的TOD站点周边步行环境友好性 指标评价体系,并对北京地铁站地区步行环 境设计进行定量评价;最后,提出改善地铁 站地区步行环境的规划和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绿色住区标准看住区生态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卓刚 《中国园林》2007,23(7):70-73
近10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形成了大量的新型住区,虽然这些住区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住房紧张的矛盾,但各地在土地资源和能源耗费等许多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不少小区美丽的景观后面往往是住区生态的严重退化和居住大环境的破坏。从绿色建筑和绿色住区的标准入手,在场地与朝向、公建配套与停车以及景观规划诸方面,通过大量正反两方面的实例探讨了我国绿色住区规划建设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卓德雄 《福建建筑》2010,(1):46-47,6
本文通过对城市住宅和住区发展历史的分析,认为宜居是当前城市住区规划设计的新趋向,并提出城市住区宜居性规划设计的若干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3.
建筑舒适的生态住宅小区声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邰惠鑫 《华中建筑》2003,21(4):81-82
从生态住宅小区环境建设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影响声环境建设的主要噪声因素,根据《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规定的声环境设计的标准,提出了生态小区声环境建设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文章呼吁设计师们关注外迁居民这个容易被忽视的群体,关注外迁居民区的设计。并且以中日韩“世博家园杯”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竞赛银奖作品《再造追忆的场所》为例,阐述作者如何研究和运用传统社区元素和精神,在新的地块上完成场所的延续性设计。  相似文献   

15.
汪徽 《建筑与文化》2013,(12):102-103
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住房体制不断发展,城市住区类型呈现出多元发展的特征,很多城市中居住空间分异现象也日趋明显。本文以南京市的中央路地块为例,分析了地块中典型住区的背景和居住空间特征,总结了地块中各类社区存在明显不同的生活状态,居住空间存在一定得分异现象的特点,并给出相应的评价和建议,以期可以延缓居住空间分异现象。  相似文献   

16.
范玉祥 《华中建筑》1998,16(3):78-80,93
文章对旧在的成片改造-武昌黄鹤小区的规划设计作了介绍。由于采用了大进深,天井式及转换平台等手法,较好地满足多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和谐住区公共设施配套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它是住区和谐的保障,而和谐住区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但是,随着住房由计划经济下的“产品”向市场经济下的“商品”的转变,围绕住区配建公共设施的矛盾日益严重。本文针对住区公共设施配置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对其改善和管理的对策,以期提出有效可行的技术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前,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大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让城市近郊的住区逐渐形成,由于这些住区不同于以往城市中心区里的小区,因此此文试对这种新趋势下的住区规划设计提出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山地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探讨——以广州市林海山庄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郑宇  段斌 《规划师》2007,23(6):48-50
山地住区建设已逐渐成为我国许多城市住宅用地拓展的重要方式.广州市林海山庄规划用地原始地形大部分为山体,地势起伏较大,高差变化复杂.其规划提出整合设计的原则,即将居住区置于城市自然环境文脉中进行设计,从总体布局、建筑边界、道路交通、绿化环境四个方面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定量分析绿地结构及其模式对夏 日室外温湿度、风速的影响,综合运用三维非静 力模式ENVI-met对住宅区绿地改造前后进行 对比分析。结果表明:ENVI-met模拟结果与实 况接近,能较好反映温湿度变化情况;“中心+ 宅间”绿地模式中,增加高大乔木及场地树阴, 改造后温度平均降幅0.2~1.13 ℃;改造后相对 湿度提升1.61%~5.87%,且上午较下午显著; 改造后由于缺失通风廊道而导致风速降低。 UTCI结果显示改造后的居住区热舒适下午改 善效果较上午明显,平均降幅0.72 ℃。因此,基 于现有场地约束性条件对小区内现存绿地的布 局、形态结构、植被搭配及通风廊道的营造,是 现阶段针对老旧小区人居热舒适提升的可行性 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