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糖异方对肝硬化胰岛素抵抗大鼠肝脏中糖原合成以及关键酶的酶活性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肝糖异方组和二甲双胍组,每组各10只。制备四氯化碳和高脂高糖饮食复合肝硬化大鼠模型,肝糖异方组大鼠予肝糖异方灌胃(1 mL/100 g),二甲双胍组大鼠予二甲双胍(200 mg/kg·d)灌胃。对肝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和天狼猩红染色,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空腹血清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PAS染色和硫酸蒽酮比色法检测肝糖原含量,连续循环光谱法或比色法检测肝组织中GSK3α、GS和GPa的活性。结果:模型大鼠肝脏中观察到明显的脂肪样变和纤维化。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大鼠检测到显著的葡萄糖不耐受和胰岛素抵抗。正常组大鼠肝组织中的糖原含量为64.30(54.33, 67.35)μg/mg肝组织,模型组大鼠的肝糖原含量显著下降,为29.51(24.99, 39.13)μg/mg(P0.001)。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的GS活性显著下降(P0.01),GSK3α和GPa活性则显著增高(均P0.01)。肝糖异方和二甲双胍显著减轻模型大鼠的肝纤维化程度和脂肪样变,改善葡萄糖不耐受和胰岛素抵抗。与模型组相比较,肝糖异方和二甲双胍组大鼠肝组织中的GS活性显著增高(P0.01),而GSK3α和GPa活性则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肝糖异方汤能显著减轻CCl_4高脂高糖饮食复合肝硬化大鼠的肝脏损伤,增加肝组织中的GS活性,降低GSK3α和GPa活性,从而增加肝糖原含量,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方与黄芪汤合用对实验性肝硬化大鼠的治疗作用,探讨补虚中药对肝硬化的治疗作用特点。方法:二甲基亚硝胺(DMN)腹腔注射4周制备肝硬化大鼠模型。成模后模型大鼠分别给予扶正化瘀方、黄芪汤、扶正化瘀方合黄芪汤灌胃2周。观察大鼠体重、肝重、脾重;HE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病理;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组织胶原沉积;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肝功能(ALT,Alb,T.Bil)、肝组织SOD活性及MDA含量;盐酸水解法测定肝组织Hyp含量;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肝组织α-SM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α-SMA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模型大鼠血清ALT,T.Bil明显升高,Alb含量显著降低;肝组织SOD活性下降,MDA和Hyp含量显著升高;肝组织炎症病变和胶原沉积明显,α-SMA表达显著增加。黄芪汤、扶正化瘀方及两方合用均可显著改善模型大鼠血清肝功能,改善肝脏脂质过氧化,降低肝组织Hyp含量,减轻肝组织炎症和胶原沉积,抑制α-SMA表达。在改善肝脏胶原沉积与抑制α-SMA表达方面,两方合用优于单用。结论:扶正化瘀方、黄芪汤、扶正化瘀方合黄芪汤均可改善DMN模型大鼠肝纤维化,两方合用较之各单方组抑制胶原沉积明显,其部分机制在于两方合用可更好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扶脾柔肝方配方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0.2 mg·kg-1)组、扶正化瘀(0.415 g·kg-1)组、扶脾柔肝方配方颗粒高、中、低剂量(80,40,20 g·kg-1)组,采用四氯化碳复合乙醇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8周成功后,分别给予相应药物ig,每日1次,连续4周,正常组、模型组ig等体积生理盐水。第12周末,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酸转移酶(AST),透明质酸(HA);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组织i NO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T,AST,HA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扶正化瘀组、扶脾柔肝方低、中剂量组血清中的ALT,AST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组ALT,AST含量显著降低(P0.01),秋水仙碱组、扶正化瘀组、扶脾柔肝方中剂量组血清中的HA含量明显降低(P0.05),扶脾柔肝方高剂量组HA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肝组织内纤维化程度均有不同程度减轻(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i NOS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大鼠肝组织i NOS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其中以扶脾柔肝方高剂量组最明显。结论:扶脾柔肝方配方颗粒下调纤维化肝组织i NO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扶正活血不同组方对肝纤维化大鼠相关血清指标及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CCL加橄榄油复制肝纤维化大鼠,以扶正活血不同配伍组方(活血健脾益气方、活血滋养肝肾方、活血温补脾肾方)灌胃给药,检测肝纤维化大鼠相关血清指标及肝组织Hyp)含量.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扶正活血方对血清指标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ⅢP)、Ⅳ型胶原(Ⅳ-C)均有明显作用(P<0.01,P<0.05),其中活血健脾益气方、活血滋养肝肾方作用较强;活血健脾益气方、活血滋养肝肾方能明显降低Hyp含量(P<0.05).结论 扶正活血不同组方能改善肝纤维化大鼠相关血清指标,对肝组织Hyp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消胀方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Wistar雄性大鼠66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CCl4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消胀方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均采用CCl4诱导大鼠成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开始时分别给予秋水仙碱1 mg·kg-1,消胀方200,400,800 mg·kg-1ig 7周。观察大鼠体重和肝脾指数的变化;采用HE染色和天狼猩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及胶原沉积情况;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Hy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体重明显下降(P0.05),大鼠肝脏指数和脾脏指数均明显增高(P0.01),大鼠血清ALT,AST,HA,LN,PCⅢ水平明显升高(P0.01),大鼠肝组织Hyp,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SOD和GSH-Px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和消胀方组ALT,AST,HA,LN,PCⅢ均明显下降(P0.01,P0.05),Hyp,MDA含量明显下降(P0.01,P0.05),SOD和GSH-Px活性明显升高(P0.01,P0.05);肝组织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肝脏肝细胞明显变性坏死,肝小叶结构破坏,假小叶形成,肝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秋水仙碱和消胀方组肝组织假小叶数目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减少;天狼猩红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肝窦周围胶原沉积明显;秋水仙碱和消胀方组胶原纤维明显减少。结论:消胀方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保护肝细胞、减轻肝脏炎症和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319方(简称319方)对大鼠肝纤维化及其白蛋白基因(Alb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胺腹腔注射诱发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模型组、319方组、秋水仙碱组,分别治疗3周。进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和血清白蛋白(Alb)含量、肝组织蛋白、羟脯氨酸(Hyp)含量的检测及肝组织病理学观察、Alb 表达分析。结果:较之模型组,319方组肝组织蛋白含量增高.Hyp 含量显著降低,肝纤维化程度改善明显,其结果与秋水仙碱趋势一致。此外该方可显著提高肝脏 Alb mRNA 的表达。结论:319方有显著促进胶原降解和改善肝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八宝丹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 9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造模组,以0.5%DMN按2μl/g体质量腹腔注射4周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4周末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八宝丹高、中、低剂量组,扶正化瘀组;用药各组灌胃相应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剂量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给药4周。8周末处死动物,留取标本。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含量;测定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含量;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TBIL、ALT、AST水平明显升高(P0.05),各药物组干预后,血清学指标TBIL、ALT、AST均有所降低;HE染色显示模型组肝脏内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肿胀、变性坏死,有明显出血现象;天狼猩红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肝脏胶原增生明显,形成假小叶,胶原面积明显增加;模型组肝组织Hyp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药物干预后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均有所改善,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降低,高、中剂量八宝丹组和扶正化瘀组较模型组肝组织胶原沉积明显减轻(P0.05),扶正化瘀组与八宝丹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宝丹对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有较好的逆转作用,高剂量八宝丹的疗效相对于中低剂量的八宝丹更为突出;八宝丹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药物扶正化瘀胶囊组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干预效果类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糖异方对肝硬化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以及对肝脏中胰岛素受体底物2/磷脂酰肌醇-3-激酶(IRS2/PI3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肝糖异方组和二甲双胍组,每组各10只。制备四氯化碳和高脂高糖饮食复合肝硬化大鼠模型,肝糖异方组大鼠予肝糖异方灌胃(1 m L/100 g),二甲双胍组大鼠予二甲双胍(200 mg·kg~(-1)·d~(-1))灌胃。对肝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空腹血清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中IRβ和IRS2的表达,比色法检测PI3K活性。结果:四氯化碳和高脂高糖饮食复合肝硬化模型大鼠中检测到显著的葡萄糖不耐受和胰岛素抵抗。肝糖异方和二甲双胍显著减轻模型大鼠的肝纤维化程度和脂肪样变,改善葡萄糖不耐受和胰岛素抵抗。正常组大鼠肝组织中IRβ的蛋白表达量是模型组的3.13倍(P0.001),肝糖异方组和二甲双胍组的肝脏中IRβ的表达量分别是模型组1.71倍和1.92倍(均P0.001),有统计学差异。各组大鼠肝脏中的IRS2含量无显著差异,但正常组的IRS2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是模型组的2.02倍(P0.001)。肝糖异方组和二甲双胍组的IRS2磷酸化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增高,分别是模型组的2.30倍和2.25倍(均P0.001)。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的PI3K活性显著下降(P0.01),而肝糖异方组和二甲双胍组的PI3K活性比模型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肝糖异方汤能显著减轻肝硬化大鼠的肝脏损害,减轻葡萄糖不耐受和胰岛素抵抗,上调肝脏中IRβ的表达及其下游的IRS2/PI3K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扶正化瘀方对大鼠肝癌前病变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D1、CDK4蛋白以及癌基因c-myc mRNA表达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揭示扶正化瘀方治疗肝癌前病变的机制及其效果。方法:将80只清洁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单纯致癌组、扶正化瘀方组、苦参素组,每组20只。除空白组外,其他组以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大鼠肝癌前病变模型,应用扶正化瘀方、苦参素对其诱癌过程实施全程干预,共17周。各组大鼠在饲养18周后取材,利用RT-PCR技术与免疫组化对癌基因c-myc mRNA水平、CyclinD1、CDK4蛋白表达及肝组织病理形态学进行观察。结果:扶正化瘀方组、苦参素组大鼠肝脏病变均明显轻于单纯致癌组,与空白组相比,单纯致癌组大鼠肝组织c-myc mRNA水平、CyclinD1、CDK4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扶正化瘀方组、苦参素组c-myc mRNA水平、CyclinD1、CDK4蛋白表达均明显少于模型组(P0.05);扶正化瘀方组与苦参素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化瘀方对肝癌前病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理可能与调控肝细胞癌基因c-myc mRNA水平以及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D1、CDK4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扶正化淤方通过影响基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四氯化碳(CCl4)皮下注射与高脂低蛋白饲料复合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与扶正化淤方药物干预组.药物组自造模之日起以扶正化淤方稀释液灌胃,共用药6周.HE染色观察肝组织炎性病理变化,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胶原沉积,盐酸水解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Western 印迹法分析肝组织α-SMA、Ⅳ型胶原、MMP-2、MMP-9、TIMP-2和MT-MMP1蛋白表达水平;明胶酶图法检测肝组织MMP-2/9活性.结果 与正常大鼠比较,模型大鼠血清肝功能异常、肝组织炎症明显、肝组织IV型胶原表达与沉积增加,α-SMA、Ⅳ型胶原、MMP-2、MMP-9、TIMP-2和MT-MMP1蛋白表达升高,而MMP-2/9活性水平明显上升.扶正化瘀方显著改善模型大鼠血清肝功能、减轻肝脏炎症和胶原沉积;减少肝星状细胞活化;抑制Ⅳ型胶原蛋白表达和沉积;降低MMP-2、TIMP-2和MT1-MMP蛋白表达;抑制MMP-2/9活性.结论 扶正化瘀方可通过抑制MMP-2的激活与活性水平,并减少Ⅳ型胶原沉积,而起到减轻肝组织的破坏与重构而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有效的抗肝纤维化扶正化瘀319方(下称319方)对肝纤维化、肝硬化常见病理变化肝窦毛细血管化的逆转作用。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MN)4周12次腹腔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型后分为模型对照组与319方治疗组,用药4周;获取血清与肝组织,作病理组织学、电镜超微结构、免疫组化、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及肝功能观测。结果:正常组大鼠肝窦内皮细胞外周胞浆很薄,有许多小窗孔,内皮下未见基底膜。模型组大鼠肝窦扭曲、狭窄,内皮细胞胞浆窗孔减少或消失,有明显的基底膜出现;肝组织可见出血性坏死,门脉区大量的结缔组织增生,纤维间隔向小叶内伸展,肝组织Hyp含量显著增高;肝窦壁第Ⅷ因子相关抗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LM及Ⅳ型胶原阳性染色较正常大鼠均显著增强,且范围较广。与模型对照组比较,319方治疗组肝窦扭曲、狭窄程度及内皮窗孔减少和消失程度轻,基底膜较薄或不连续,部分肝窦结构接近正常;肝细胞变性坏死程度轻,肝组织内纤维间隔明显减少,Hyp含量显著降低(P<0.05);肝窦壁第Ⅷ因子相关抗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LM及Ⅳ型胶原阳性染色均显著减弱,分布面积图像分析结果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扶正化瘀319方可显著促进肝纤维化、肝硬化常见病理变化肝窦毛细血管化的逆转。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肝癌前病变大鼠予抗纤抑癌方灌胃给药,结合肝脏病理及相关指标的免疫组化检测,观察抗纤抑癌方对肝癌前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5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15只、扶正化瘀组15只与抗纤抑癌组1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以二乙基亚硝胺腹腔注射诱导肝癌前病变形成,每周1次,持续14周,同时每天分别以等计量生理盐水、扶正化瘀胶囊及抗纤抑癌颗粒的水溶剂灌胃给药,在第14周末给药后取材,进行大鼠肝脏HE、Masson病理染色及FN、GST-Pi及PCNA指标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通过肝脏HE及Masson染色发现抗纤抑癌方较扶正化瘀胶囊可明显改善肝癌前病变大鼠肝脏纤维堆积及肝细胞异常增生情况,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抗纤抑癌方可明显减少肝癌前病变时FN、GST-Pi及PCNA表达(均为P<0.01),较扶正化瘀组也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分别为P<0.01、P<0.01及P<0.05)。结论:抗纤抑癌方具有改善肝癌前病变大鼠肝脏纤维堆积及肝细胞异常增生等作用,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扶脾柔肝方对肝纤维化(HF)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0.2 mg·kg~(-1)),扶正化瘀组(0.415 g·kg~(-1)),扶脾柔肝方低、中、高剂量组(20,40,80 g·kg~(-1))。采用大鼠背部皮下注射(sc)50%四氯化碳和灌胃(ig)30%乙醇的方法诱导HF,造模10周,成功建立大鼠HF模型,其后给予相应药物10 m L·kg~(-1),每日1次,连续4周,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检测大鼠血清TGF-β1;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TGF-β1、Smad 3、Smad 4、Smad7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的HF程度较其余组明显严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GF-β1明显升高(P0.01),肝组织α-SMA蛋白及TGF-β1、Smad3、Smad4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Smad 7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扶脾柔肝方各组大鼠血清TGF-β1明显降低(P0.05,P0.01),肝组织α-SMA蛋白及TGF-β1、Smad3、Smad4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P0.01),Smad 7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结论扶脾柔肝方下调HF肝组织α-SMA蛋白及TGF-β1、Smad3、Smad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上调Smad7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可能是其抗HF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扶正化瘀方对DMN肝纤维化模型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扶正化瘀方(主药:丹参、桃仁、蝙蝠蛾青霉菌、绞股蓝、松花粉、五味子)对DMN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细胞凋亡的影响。Wistar雄性大鼠 60只,随机分造模组及正常对照组。其中 52只隔日腹腔注射 0 .5% DMN造模, 4周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扶正化瘀方组、秋水仙碱组,各组分别以自来水、3. 69g·100ml-1扶正化瘀方、0 .1%的秋水仙碱按 10ml·kg-1灌胃,每周 6次,共 4周;正常对照组 8只,前 4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后 4周用自来水灌胃。8周时处死动物取材,检测相关指标。结果:扶正化瘀方组大鼠死亡率、腹水发生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肝功能好转;肝组织Hyp含量以及肝组织胶原分期下降,纤维化程度减轻;肝组织α- SMA表达明显降低,HSC凋亡增多,肝细胞凋亡减少,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促进活化HSC凋亡、抑制肝细胞凋亡是扶正化瘀治疗肝纤维化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抗纤抑癌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正化瘀组、抗纤抑癌组,每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以二乙基亚硝胺腹腔注射诱导肝纤维化病变,每周1次,持续8周。同时每天分别以等剂量蒸馏水、扶正化瘀胶囊及抗纤抑癌颗粒的水溶剂灌胃给药。在第8周末取材,进行大鼠肝脏HE、Masson染色,α-SMA、Col I、Col III指标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抗纤抑癌方可降低α-SMA表达(P0.01),减少抑制Col III的形成(P0.01),在一定程度上抑制Col I的表达(P0.05),并且抗纤抑癌组α-SMA表达量低于扶正化瘀组(P0.05)。结论抗纤抑癌方可抑制HSC的活化,降低Col III的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进而改善甚至逆转肝纤维化,但其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康氏抗纤方对肝纤维化大鼠的药理效应及对内源性大麻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康氏抗纤方组和安络化纤丸组,每组10只。造模8周期间,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康氏抗纤方组和安络化纤丸组给予四氯化碳(CCl_4)腹腔注射复制肝纤维化模型。从第5周开始,康氏抗纤方组、安络化纤丸组分别给予康氏抗纤方、安络化纤丸灌胃治疗4周。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ELISA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肝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检测肝组织内源性大麻素N-花生四烯酸氨基乙醇(AEA)、2-花生四烯酸甘油(2-AG)含量变化;通过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肝组织内源性大麻素水解酶脂肪酰胺水解酶(FAAH)和单酰基甘油酯酶(MGL)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肝组织内出现明显肝纤维化状态,血清ALT、AST活性及肝组织Hyp、AEA、2-AG含量升高(P0.01),FAAH、MGL m-RNA表达降低(P0.01)。治疗4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康氏抗纤方组、安络化纤丸组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胶原纤维增生明显减轻,血清ALT、AST活性、肝组织Hyp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康氏抗纤方组、安络化纤丸组血清大麻素AEA、2-AG含量明显降低(P0.01,P0.05),FAAH、MGL的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P0.05)。结论康氏抗纤方对肝纤维化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内源性大麻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丹参酮Ⅱ_A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胶原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_A(TanshinoneⅡ_A,TSN)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胶原纤维表达的作用.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CCl_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Cl_4模型组,阳性对照联苯双酯组(100mg/kg),TSN高、中、低(21.3,14.2,7.1 mg/kg)剂量组,均以灌胃的方式给药.治疗结束后,动物采血处死,分离血清进行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检测,以及肝组织匀浆羟脯氨酸(Hyp)的含量检测,观察TSN对慢性肝纤维化大鼠的肝纤维生化指标的影响;取固定部位肝组织做HE染色和Masson胶原纤维特殊染色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肝组织中胶原纤维表达的情况.结果 TSN可以恢复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已降低的TP和ALb含量,并下调肝组织Hyp的含量(P<0.05或P<0.01);HE染色显示TSN可以明显改善肝纤维化的病理损伤;Masson胶原纤维特殊染色发现TSN可以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的胶原纤维的表达.结论 TSN对肝组织中胶原纤维的的合成过程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从而能阻断肝纤维化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扶正健肝方对白蛋白所致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扶正健肝方对白蛋白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人血白蛋白(HSA)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并随机分为扶正健肝方高、低剂量组(生药39.4,9.85 g·kg-1),秋水仙碱组(0.000 1 g·kg-1),模型组,对照组5组。观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活性、总蛋白( TP),白蛋白(Alb)含量球蛋白和白蛋白比值。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层连蛋白 (LN)、透明质酸(HA)和Ⅳ型胶原(IV-C)的含量,化学法测定肝脏羟脯氨酸(Hyp)的含量。光镜观察肝细胞结构和肝纤维化程度。结果:扶正健肝方能明显降低人血白蛋白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ALT, AST 活性( P<0.05, P<0.01) ,提高Alb, TP含量及A/G比值 ( P<0.05, P<0.01) ,降低血清LN, HA IV-C含量(P<0.05, P<0.01)。病理学观察结果, 扶正健肝方能使大鼠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减轻,假小叶结构明显减少。并明显降低纤维化计分(P<0.05, P<0.01)。结论:扶正健肝方可抑制人血白蛋白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扶正化瘀中药治疗肝纤维化大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扶正化瘀中药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花生油皮下注射结合高脂饲料、酒水饮料复合因素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大黄虫丸为对照,观察扶正化瘀中药对肝纤维化大鼠的一般情况、肝脾质量、肝功能、肝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结果扶正化瘀中药可显著改善肝纤维化大鼠的一般情况,抑制肝脾增大,显著改善肝功能,明显减轻肝细胞损害、肝脏脂肪变性和胶原纤维增生的程度。结论扶正化瘀中药有较好的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阻止肝纤维化进展甚或逆转肝纤维化病理改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扶正祛瘀方抗肝纤维化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成  刘平 《中医杂志》1994,35(10):602-604
扶正祛瘀方对大鼠CCl_4纤维肝模型的预防实验与治疗实验观察结果表明,能降低模型鼠肝羟脯氨酸HyP含量,减轻纤维增生程度。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能降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与血清板层素(LM)的含量,对照组则无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