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水资源总量控制是水资源管理的主要手段,针对区域来水、取用水分开统计,导致区域来水、取用耗排水、断面出境水量不闭合问题,本文从水量控制核算的角度出发,构建基于水循环转化的水资源配置模型,通过模拟区域水资源取用耗排过程下的水循环过程,以区域来水和出境断面水量双向控制方法核算区域水量取用情况。以天津市为例,在全境多年平均来水42.1亿m~3(其中外调水14.7亿m~3)情景下,2020年水平年天津市取用水、耗水和排水等总量闭合控制阈值分别为38.25、22.0和16.25亿m~3,出境水量为22.1亿m~3,根据水资源实际管理需求,模型给出了各区县不同水源和行业相应的控制阈值,研究成果可为水资源消耗双控行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2.
<正>根据《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中线一期工程多年平均调水量95亿m~3,分配河北省水量(陶岔毛水量)35亿m~3,分配邢台市多年平均水量3.33亿m~3。引江水和当地水如何优化配置,实现水资源的联合调度,是当前应着手研究解决的实际问题。下面,以邢台市为例,探讨引江水与当地水优化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3.
《人民黄河》2017,(8):58-62
基于湟水干流"引大济湟"受水区跨越式发展形势下社会经济需水及生态环境需水产生的新变化,建立了以净效益最大及总缺水量最小为目标函数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且利用改进的人工鱼群算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研究区2020年和2030年可供水量分别为186 574万m~3和213 498万m~3,在充分满足区域生活、工业和环境需水基础上,只有部分区域农业用水存在少量缺口,缺水率分别为3.3%和9.2%,配置结果较为合理。研究表明,改进的人工鱼群算法在复杂水资源优化配置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解决漳河水事纠纷,保持漳河水事秩序的长期持续稳定,必须统一管理、优化配置漳河上游水资源,大力开展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根据漳河上游水资源管理现存的主要问题,提出漳河开发治理模式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张家口市是水资源紧缺的城市,全市水资源总量21亿m~3,能开发利用的16亿m~3,目前,已开发13亿多m~3。而农业用水占总用水的70%以上,因此,大力发展农业节水灌溉项目是张家口市水利工程的重中之重。1.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经济社会要可持续发展,水资源节约至关重要。近年,张家口市累计发展农业灌溉面积170多万亩,节约水量1亿多m~3。按张家口市人均占有水资源  相似文献   

6.
引汉济渭工程调水区水库群调水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汉济渭调水工程是缓解关中地区缺水,改善渭河生态的重要措施之一。黄金峡、三河口水库群、泵站群的调水模式直接决定了工程总调水量和调水效益。以多年平均调水15亿m~3为目标,设置"黄金峡水库先调水三河口水库补充调水"和"三河口水库先调水黄金峡水库补充调水"两种调水模式。通过长序列计算,对比不同调水模式下总调水量、泵站耗能和电站发电量等各项评价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在"黄金峡水库先调水三河口水库补充调水"的情况下,引汉济渭工程可调水量15.55亿m~3,梯级总发电量5.53亿k W·h,梯级总耗电量4.91亿k W·h,净发电量为正值;在"三河口水库先调水黄金峡水库补充调水"的情况下,引汉济渭工程可调水量14.45亿m~3,梯级总发电量6.24亿k W·h,梯级总耗电量10.86亿k W·h,净发电量为负值。研究结果对于引汉济渭工程的调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构建了一个系统描述自然及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循环路径的分布式水资源系统配置模型。通过将水文及其伴随过程与水资源配置过程进行"在线"或"离线"形式的耦合,基于抽象概化规则框架的规则集合进行水资源配置模拟,形成较为通用的水文-水质-水生态-水资源系统配置模型。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不同配置规则下的水资源分配过程,实现水量、水质、水生态要求的水资源综合配置。实例证明,模型能够根据区域供用水结构特征及用水需求灵活地调整配置规则,为水资源系统合理配置提供较为可靠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8.
晌水县始终把节水灌溉当作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特别是1996年以来,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工程措施和技术措施,使节水灌溉在全县迅速推广,促进了水利建设与发展的良性循环,也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思维创新,确立节水观念,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由于地处沂沭泗水系下游,境内无水源,晌水县原水资源除洪泽湖供给少量外,绝大部分靠北坍、大套翻水站两级翻水至中山河,用水成本很高,加之上游层层拦截,水源供给严重不足。全县年平均用水量5亿m~3左右,平水年缺水量2.3亿m~3,中等干年缺水量3.3亿m~3,枯水年缺水量达5.5亿m~3。在  相似文献   

9.
陈垓引黄灌区地处鲁西南大平原,黄河流经灌区西北部,灌区总控制面积5.44万hm~2,设计灌溉面积3.68万hm~2。该灌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2.18亿m~3,其中引黄1.5亿m~3。人均占有480m~3,高于全省平均值。但随着黄河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和国家对黄河水资源实行全流域统一调度,对灌区水资源必须采取新的调度措施,实行优化配置,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1 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 1.1降水 陈垓引黄灌区多年平  相似文献   

10.
以金沟河灌区为例,针对目前存在的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根据该灌区灌溉系统的独有特点、供需水的情况以及种植模式,将作物净收益最大作为目标函数,在耕地面积不能增加、种植结构安全以及相关的政策、地下水最大可开采量、供需水存在的偏差、金沟河灌区目前的可供水量、渠系的过流能力等等约束条件下,在保证粮食产量、工业需求、饲草产量等要求的大前提下,建立了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利用该模型,以2010年为例,金沟河灌区农业可节水650×104 m3,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12.8%,单位水经济效益提高率为5%左右.  相似文献   

11.
张立新  田军仓 《人民长江》2011,42(13):95-97
为提高宁夏黄河北干渠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灌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基于可持续发展思路,采用多目标线性规划分析方法,以节水灌溉技术、水资源系统工程优化技术、数据库技术、数学函数计算模型为手段,以Visualbasic6.0及其计算插件matrix为主要工具,以经济、环境和社会的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了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基于该模型计算出了各规划年的可供水量及需水量,并制定了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结果表明,该方案水资源配置合理,可满足该灌区规划年经济发展的需要,并可确保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黄河流域发展节水型农业的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已变得十分突出。在分析了黄河不资源状况和流域农田灌溉水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建立节水型 必要性,并针对目前农田灌溉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黄河了水灌溉应从推广应用新型节水技术,完善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水利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入手,才能杜绝农田灌溉水资源浪费的现象,才能使灌区管理运行真正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相似文献   

13.
针对黄河三角洲地区水资源不足、对黄河客水依靠程度高、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提出通过建设滨海骨干生态河道、完善灌区灌排干支渠、增设必要蓄水设施、构建生态水网等实现非常规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初步估算黄河以北非常规水资源利用量可达22 390万m3/a,黄河以南非常规水资源利用量可达14550万m3/a,这部分水经深度处理后可作为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补水水源或当地工农业用水水源。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黄河流域水沙资源区域分布的基础上,本文采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和水文量累计曲线法分析黄河水沙资源量的变化特征,进而探讨了黄河泥沙的资源化及水沙资源量变化对泥沙资源化的影响。黄河龙羊峡水库以上河段年径流量和输沙量没有明显变化,其他干流河段和中游大部分典型支流的径流量和输沙量随时间具有明显的减少趋势。黄河水沙资源量大幅减少对泥沙资源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水沙资源量大幅减少会降低引洪淤滩、淤临和淤背的效率,限制灌区黄河泥沙烧制建筑材料、淤改与稻改等途径的实施,减小黄河口泥沙造陆的速率,影响黄河与河口湿地质量与数量的塑造;而对灌区浑水灌溉、清淤泥沙利用等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渠灌区发展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是我国目前正在研究探索的一项新的农田节水技术。针对渠灌区的特点和引黄灌区水源含沙量高的实际,文中以山西禹门口提黄灌区为试验示范区,提出了利用有利地形、控制管道流速与管线纵段设计相结合的方法来解决管道泥沙淤积问题,取得了较好的预期效果。同时,通过示范区建设得出了渠灌区发展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具有投资小、省地、省水、便于管理等优势的初步结论,并相应提出了发展该项技术在管材、设备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由于自然气候条件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下游的来沙量大幅减少,为了维护黄河下游河槽均衡稳定、治理"二级悬河",合理利用泥沙资源,开展黄河下游泥沙均衡配置研究。采用黄河下游泥沙均衡配置数学模型,按照新水沙条件和配置模式,计算了黄河下游泥沙均衡配置方案,计算结果表明,来水来沙条件对泥沙配置状况的影响较大,一般年来水量约260亿m3条件下,如果年来沙量少于4亿t左右,黄河下游河槽不淤积萎缩,修建防护堤对增大平滩流量有一定作用,滩区放淤可以改善泥沙分布状况。通过对各配置方案综合评价,提出了建议方案及不同配置方式的泥沙配置比例。  相似文献   

17.
宁夏惠农渠灌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德仁  李银才 《人民黄河》2012,34(7):93-94,100
宁夏惠农渠灌域按取水水源和取水方式分为4个子灌域,在水资源管理上分为引黄自流灌溉、动力扬水灌溉、井渠结合灌溉、沟(河)道提水补灌4种模式。该灌域水资源管理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缺乏统一管理的机制,引水总量不足,水利工程设施薄弱,沟水污染严重,农业灌溉水市场无序等。提出惠农渠灌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建议:重新进行水权分配,加快灌域水利工程建设,尽快出台水资源统一管理、机井运行管理等规章,同时赋予惠农渠管理处一定的行政职责,以对全灌域各类取水活动实施统一管理、统一调度。  相似文献   

18.
采用渠道衬砌前后单位长度渗漏损失差值计算工程节水量的方法,对内蒙古包头市黄河灌区实施渠道衬砌后进行计算,灌区总节水量8 310.01万m3,其中镫口灌区节水量4 709.06万m3,民族团结灌区节水量3 600.95万m3。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58提高到0.749,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41提高到0.674。该方法旨在为全面实施用水总量控制、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与二元演化模型"研究成果简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要介绍了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与可再生性维持机理”第二课题(G1999043602)中取得的三项主要成果:(1)流域水资源二元演化模型;(2)黄河流域水资源全口径层次化动态评价;(3)人类活动影响下的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化规律。首先,将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WEP-L)和集总式水资源调配模型(WARM)相耦合,建立了流域水资源二元演化模型。然后,在界定“广义水资源”与“狭义水资源”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水资源全口径层次化动态评价方法,并给出了黄河流域评价成果。最后,通过比较2000年现状下垫面条件下与历史系列条件下的评价结果,以及考虑与不考虑人工取用水条件下的模拟结果,初步发现:(1)黄河流域在强烈的人类活动影响下,水资源量及其构成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地表水资源量衰减,而不重复地下水量增加;(2)在狭义水资源量衰减的同时,伴随着有效蒸散即降水有效利用的增加,流域广义水资源量有一定幅度增加。研究成果对客观评价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农田基本建设等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水资源效应,对黄河的治理规划和水安全战略具有重要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黄河水资源的调度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民治黄以来,黄河水资源管理得到加强,三门峡,刘家峡水库纺凌调度方式不断完善和改进,黄河水量调度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黄河水资源必须统一管理和调度,在保证黄河防洪、防凌安全的前提下采用各种手段强化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合理调度黄河水量,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今后应建立适应黄河特点的黄河水资源管理体制,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取水许可、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与水质,使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