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人民黄河》2014,(6):23-25
分析了重复组装式导流桩坝在欧坦抢险施工过程中的水文、气象和现场地质条件,结合施工过程中对人员、材料、机械使用数量和工作过程的观测,定量分析了重复组装式导流桩坝施工定额中人员、材料、机械的消耗量。结果表明:重复组装式导流桩的费用为12.8万元/100 m,在单桩长20 m的情况下,每100延米的桩坝投资约为320万元;与传统的土石结构抢险坝相比,重复组装式导流桩坝在施工的抗干扰性、工程投资、日后的管理维护等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具备推广应用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
<正>重复组装式导流桩坝应急抢险技术研究与示范是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由河南黄河河务局主持完成。该项目提出了利用重复组装式导流桩坝控制畸形河势、遏制工程险情的新方法和新技术,设计开发了以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混凝土盖梁等为主要构件的组装式不抢险导流桩坝,研发制造了拼装式刚性水上插(拔)桩施工平台、插桩定位装置、高压射水拔桩器等专用装备。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通过吊车。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传统技术手段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畸形河势等问题,开展了以吊车、高压水流射孔器等为主要施工机具进行插(拔)桩的重复组装式导流桩坝理论研究、现场试验等,并在欧坦工程应急抢险中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重复组装式导流桩坝施工简单快捷、安全可靠、投资少;减缓流速的效果明显,可有效地控制河势,减少并控制险情的发生,保护滩地和工程的安全;只需花费有限的拆除、搬运费用,即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4.
重复组装式导流桩坝水上插桩施工的关键技术包括管桩水上运输技术、桩位控制技术、射水插桩技术及射水系统拆装技术,其中管桩的水上运输采用大马力拖船顶推单节浮桥舟体的管桩运输方案,一次可装载5~6根桩,每天装运2次,可基本满足插桩施工的需要;桩位控制包括桩心偏离工程轴线值控制和桩间距控制两个方面,需借助经纬仪或全站仪的监测,由专用定位装置实现;射水插桩技术包括吊挂、牵拉输水胶管等准备作业,射水插桩过程可分为高压射水插桩期、降压射水插桩期和稳桩期。试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射水弯头拆装速度慢、平底式射水底板穿透黏土夹层的效率低,建议今后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5.
《人民黄河》2016,(5):37-40
以黄河下游应急抢险和小水河道整治为研究背景,以重复组装式导流桩坝施工高压射水插桩和黄河下游土质为研究对象,利用D-P屈服准则简化土体模型,并建立射水插桩破土有限元模型,对简化后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插桩过程的仿真分析。通过改变不同射水速度来观察破土有限元模型的沉桩过程,对不合理的射水插桩设计参数进行优化、筛选,得出最佳的射水速度为10 m/s。  相似文献   

6.
根据重复组装式导流桩坝在黄河下游欧坦抢险工程的总体布置方案,结合抢险工程特定的施工环境、工程自身的安全要求以及实际的水沙情况等,研究确定了该坝的设计流量及相应水位,结合以往工程经验确定了其合理的平面尺寸,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①为保证安全,需在根据设计流量确定相应桩顶高程后预留0.1~0.2 m的超高;②尽可能采用最大冲刷深度来确定设计桩长;③应加大桩径、维持桩间距,以减小透水率。  相似文献   

7.
根据重复组装式导流桩坝专用射流机具的要求,对其射流装置进行了设计。该射流装置由13个喷嘴和射流板通过螺栓与混凝土预制管桩组成,其中5个直喷嘴、8个斜喷嘴,喷嘴出口直径为16 mm、长径比为4、入口角取20°;射流板厚30 mm,材料为Q235A。应用结果表明:该射流装置设计合理,插桩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比较了现有桩坝的施工方法,介绍了振动沉桩法的特点和在国内的应用情况,对水上修筑桩坝的方法进行的研究表明:无论是修筑通道法还是建造浮箱平台法,施工方法都较为简便、工艺简单,工期设置更为灵活。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黄河下游滩区移动式不抢险坝工程,对国内外常用的静压沉桩、锤击沉桩、振动沉桩、钻机成孔沉桩技术,从沉桩机理、施工技术方法、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比较,指出钻机成孔沉桩是黄河不抢险潜坝沉桩的最佳沉桩方法。  相似文献   

10.
移动式不抢险潜坝桩体抗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俊玲  张波  胡燚 《中国水利》2010,(4):45-45,26
<正>一、潜坝结构黄河下游移动式不抢险潜坝可以作为永久性控导工程或用于修建临时抢护工程,为河道整治工程建设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新坝型。该潜坝布置为顺河道治导线的透水桩形式,为实现导流桩坝的简便拼装、拆卸和移动,达到不抢险运用,设计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预制钢筋混凝土连接销轴和连系帽梁有机组合的装配式结构,管桩外径0.5m、内径0.25m、净间距0.3m,设计桩长15m。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河势游荡多变,难以控制,受长期小水流量过程影响,近几年一些河段畸形河势发育.威胁防洪工程和滩区安全。利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盖梁和连接销柱为主要构件的组合式透水桩坝结构,通过钻机、高压射水拔桩器、吊车等主要施工机具可以进行桩坝施工、拆除和移动,根据桩坝在2009年黄河调水调沙期间的运用观测结果,该结构可以作为控制畸形河势、河道整治的可选坝型,应用前景广阔,但需要进一步开展水上施工技术研究,以便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单桩静载荷试验中,锚桩法相比于压重平台法等其他方法具有安装简单安全,场地条件要求低、工期短等优势。通过将工程管桩用作静载荷试验中抗拔锚桩的成功实例,对管桩作为抗拔锚桩的制作方法,抗拔力、桩身强度、以及后期作为抗压管桩的工作性能进行了分析评价,以期为同类工程试验提供经验参数。  相似文献   

13.
以玉堂震损水库为实例基础,通过运用有限元法基本原理,依靠ANSYS通用软件平台,建立钢筋混凝土抗滑桩及蠕动区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不同桩深在坝坡蠕动压力作用下的应力场,通过对比,确定桩深及桩体应力分布。研究表明,抗滑桩在土石坝坝坡加固中可以缩短工期、节省投资,取得明显效果,同时也为抗滑桩在土石坝整治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  相似文献   

14.
对面板一次性施工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对面板结构受力分析,在理论上得出了面板不开裂的条件,解决了特长混凝土面板不开裂这一关键技术问题,论证了堆石坝面板一次性施工是完全可能的.提出了一个可行的研究方向,对全面认识面板结构受力,进而采取相应保护措施,避免或减轻面板遭受各种力的破坏,指导堆石坝面板一次性施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狭窄河谷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的 一种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两个工程实例,借鉴深厚覆盖层上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基防渗处理理念并结合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改善不良地形地质缺陷所采用的高址墙等新的筑坝技术,介绍了将上游围堰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体相结合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新的结构型式及其上游围堰设计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大坝是建于深厚覆盖层上的高面板砂砾石堆石坝。坝址处于高地震烈度区,大坝的变形控制问题尤为突出。工程设计从合理选择筑坝材料、优化坝体分区、提高各料区压实密度、有效控制填筑顺序和施工工艺等方面确定了坝体变形控制措施,以减小面板浇筑后的坝体变形以及坝体不同分区间的不均匀变形,为控制坝体变形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喷浆桩在南阳市白河第三级橡胶坝坝基粗砂、砾砂地层中试验、施工,以及对墙体渗透性、抗冲性、抗压强度、小应变等物理力学指标的测试,证明了用喷浆桩处理坝基防渗抗冲方案合理,效果较好,对以后类似工程处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数值模拟试验,计算分析了先加桩后填筑坝体(先桩后土)、先填筑坝体后加桩(先土后桩)和先填筑坝体后加桩并注浆(先土后注浆)3种情况下的地基固结变形、应力特性。以秦岭电厂灰坝加固工程为例,探讨了复合地基施工顺序优化的方法机理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先土后桩"的施工顺序较传统的"先桩后土"可以较大地发挥上部土体对地基的压密作用,使桩间土承担更大的上覆荷载,促进地基土的固结,大大减少地基的"工后沉降",有利于坝体或路基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南城子水库除险加固应急工程建设需求,考虑到汛期洪水可能对水库防洪安全和大坝稳定造成的恶劣影响,将水文遥测、大坝监测、防汛会商等技术应用于水库安全管理保障信息体系中,集成预报、预警、分析、管理、会商等安全管理保障体系,实现水库安全的硬件监测支撑和软件应用平台服务的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20.
以分析严寒、强震区修建特高拱坝的关键技术为目标,针对QBT工程特高拱坝建基面选择、坝体应力控制及动力反应分析、坝肩变形稳定、坝体开裂控制、大坝整体抗灾能力等关键技术问题,采取了体形裕度设计、智能温控、综合抗震控制等应对措施。结果显示,多目标优取的拱坝体形,具有适应性强、抗震性能好、安全度充足、整体安全性高等特点。结果表明,结合智能温控措施,低热水泥及坝体全断面保温的采用可有效地降低温度应力,控制裂缝的产生,解决严寒地区工程工期短、浇筑量大、温控与浇筑强度需协调一致等系列控制工期的施工矛盾,保障建设期及运行期的工程安全运行。综合抗震措施的采用使坝体在设计地震作用下,整体性好,满足抗震设计要求。研究成果为今后在严寒强震区筑坝提供了更多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