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动作观察疗法对单侧大脑半球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和吞咽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卒中后吞咽障碍(PSD)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组、动作观察疗法(AOT)组和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动作观察疗法(rTMS+AOT)组,每组15例.每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对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反应扩充疗法(response elaboration training,RET)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的语言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仅采用传统语言训练),r TMS组(传统语言训练+低频rTMS治疗),RET+rTMS组(传统语言训练+RET+低频r TMS治疗),每组各20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均进行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与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CRRCAE)动作说明、画面说明2个亚项,以及实用性语言交流能力检查(CADL)评估,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后,RET+rTMS组患者WAB自发言语、听理解、命名、复述、AQ得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RET+rTMS组自发言语、命名及AQ得分高于rTMS组(P0.05);治疗后,RET+rTMS组患者CRRCAE动作说明和画面说明得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和rTMS组(P0.05),rTMS组患者动作说明得分高于治疗前(P0.05),常规组以上两项得分与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rTMS组与RET+rTMS组患者CADL得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RET+rTMS组CADL得分高于rTMS组(P0.05)。结论:反应扩充疗法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能显著改善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3.
赵勇勇  吴松  刘思  李晓雯 《中国康复》2022,37(6):341-345
目的:探讨反应扩充疗法(RET)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语言训练和低频rTMS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反应扩充疗法训练,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评分、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工具(CRRCAE)中动作说明评分、画面说明评分和日常生活交流能力量表(CADL)评分及波士顿失语诊断测验(BDAE)分级。结果:治疗后,2组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及AQ评分较治疗前增加(P<0.01),CRRCAE动作说明评分、画面说明评分和C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均P<0.01),BDAE分级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联合组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及A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CRRCAE动作说明评分、画面说明评分和C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BDAE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是非流畅性失语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RET联合rTMS有利于增加WAB评分、RRCAE动作说明、画面说明评分和CADL评分,改善BDAE分级,治疗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高压氧(HBO)治疗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例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分为对照组、HBO组及观察组。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药物治疗、语言训练及肢体康复训练等),HBO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HBO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辅以HBO及低频rTMS联合治疗,磁刺激部位为右侧大脑半球Broca镜像区,磁刺激频率为1 Hz。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使用中文版西方失语症成套检验(WAB)评估患者语言功能情况,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WAB各项指标评分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4周治疗后,发现HBO组、观察组WAB各项指标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观察组WAB自发言语评分[(9.13±3.01)分]、听理解评分[(150.19±34.36)分]、复述评分[(83.94±18.20)分]、命名评分[(75.63±21.71)分]、AQ评分[(65.18±16.22)分]及MBI评分[(67.38±16.15)分]均显著优于HBO组及对照组(P<0.05),HBO组上述指标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低频rTMS联合HBO治疗可有效改善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早期语言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在卒中后失语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王甜甜  陆芳  李霖荣  何欢  樊红 《中国康复》2016,31(6):412-413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视图命名的疗效,比较不同频率rTMS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24例,分为对照组、低频组和高频组3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语言治疗,低频和高频组在常规语言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联合低频和高频rTMS治疗,3组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估(PACA)中的视图命名测试。结果:经过2周治疗后,3组视图命名得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反应时间明显缩短(P0.05),且rTMS刺激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但是低频组与高频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频和高频rTMS刺激和语言治疗均有利于改善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视图命名成绩,并加快视图命名反应时间,而且rTMS联合语言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语言治疗;另外,低频与高频rTMS在改善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视图命名方面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言语训练对缺血性卒中失语患者语言功能重建的作用。方法:缺血性卒中后失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言语康复训练,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频rTMS。于治疗前、后,采用汉语失语成套测验(ABC)评定患者语言功能,计算失语商(AQ),采用功能性言语沟通能力判定法(CFCP)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交流和沟通能力。结果:2组治疗后ABC评分、AQ和CFCP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联合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rTMS联合言语训练有助于重建缺血性卒中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LF-rTMS)联合旋律语调疗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非流畅性失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在郑州人民医院治疗的124例脑卒中恢复期非流畅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2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LF-rTMS治疗,观察组给予LF-rTMS联合旋律语调疗法治疗,连续治疗4周。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失语商(AQ)及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CRRCAE)评估治疗前后2组患者语言功能及失语症状改善情况;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采用诱发电位仪检测事件相关电位P300(ERP-P300)评估脑组织高级思维功能。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WAB中自发言语、复述、命名及听理解4项及CRRCAE中动作说明和画面说明2项、AQ、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均P<0.05),且观察组各项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ERP-P300的潜伏期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均P<0.05),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ERP-P300的波幅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纳入脑卒中后亚急性期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4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0.5 Hz组、1 Hz组、假刺激组,每组15例。在常规语言训练基础上对患者右侧额下回三角部进行不同频率(0.5 Hz、1 Hz、假刺激)的rTMS治疗,治疗10 d。于治疗前、治疗5 d、治疗10 d,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中文版对各组患者进行语言功能评价,并观察不良事件的发生。 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WAB评分失语商、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5 d及10 d WAB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与组内治疗5 d比较,0.5 Hz组治疗10 d 4项指标(失语商、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显著改善,1 Hz组治疗10 d WAB评分5项指标均改善(P<0.05),假刺激组治疗10 d 4项指标(失语商、自发言语、听理解、命名)改善(P<0.05)。与假刺激组治疗10 d同指标比较,0.5 Hz组听理解评分[(7.34±2.08)分]显著较高(P<0.05),1 Hz组自发言语评分[(11.25±3.13)分]显著较高(P<0.05)。 结论 1 Hz及0.5 Hz的rTMS均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亚急性期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其中,0.5 Hz rTMS在改善患者听理解能力方面较优,1 Hz rTMS在改善患者自发言语能力方面较优,且安全性均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方法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听理解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60例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rTMS组)和假刺激组(S-rTMS组),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汉化版)听理解维度和简式Token测验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听理解功能评定。对纳入的部分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采用Re Ho方法对扫描后的图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后对比,rTMS组患者WAB听理解维度及简式Token测验得分均有显著提高,且改善幅度较S-rTMS组患者显著增高。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结果为:Re Ho分析发现rTMS组患者右侧半球多个脑区ReHo值下降,功能连接发现部分颞叶大脑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功能连接增强。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常规言语训练可通过抑制右侧半球颞顶叶多个脑区激活从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言语训练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恢复期外侧裂周失语症患者的疗效,探讨其最佳治疗方案。 方法纳入48例脑卒中后外侧裂周失语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言语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rTMS联合言语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末、治疗8周末三个时间点对患者进行BOLD-fMRI检查,观察大脑语言功能区激活范围的变化。2组均采用汉语失语成套检查(CRRCAE)评分评估治疗前、后的言语功能。 结果①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CRRCAE得分分别为(40.7±10.2)分和(41.2±11.4)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末,2组CRRCAE得分[(49.7±12.6)、(43.4±11.5)分]较组内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且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末,2组CRRCAE评分[(70.6±12.2)、(52.7±12.5)分]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CRRCA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②治疗2周末时,治疗组不同类型失语患者的CRRCAE得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提高,且以Broca失语患者的改善最为明显(P<0.05),而Wernicke失语和传导性失语患者的改善相对较差(P>0.05);对照组不同类型失语患者的CRRCAE得分在治疗2周末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8周末时,治疗组不同类型失语患者的CRRCAE得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而对照组仅Broca失语患者的改善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2组患者治疗8周末时的组内不同类型失语患者间CRRCAE得分比较,以Broca失语患者的改善最为明显(P<0.05),且治疗组Broca失语患者的CRRCAE得分明显高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的Broca失语患者(P<0.05)。③治疗组患者在治疗2周末和治疗8周末,BOLD-fMRI显示右侧大脑半球激活区较同侧治疗前明显减小;治疗8周末时,亦较左侧半球同时间点明显减小(P<0.05)。 结论低频rTMS联合言语训练早期干预治疗可能会通过调节脑卒中后的语言功能重组,促进脑卒中后外侧裂周失语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朱慧敏  张新颜  程欣欣  饶江  张羽  刘莉 《中国康复》2020,35(11):563-567
目的:探讨抑制性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镜像神经元训练系统(MNS)对脑卒中后完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50例脑卒中后完全性失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16例、MNS组16例和联合组18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言语康复训练,MNS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镜像神经元系统训练,联合组在MNS组的基础上给予右侧Broca同源区1Hz的rTMS刺激,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评定3组患者西方失语成套测验(WAB)以及波士顿失语症程度分级(BDAE)评分。结果:治疗3周后,3组WAB各项评分和BDAE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联合组WAB各项评分及BDAE评分显著高于MNS组和对照组(P<0.05),MNS组WAB评分中自发语评分及AQ评分亦高于对照组(P<0.05),BDAE评分MNS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抑制性rTMS刺激右侧Broca同源区联合MNS训练系统对改善脑卒中后完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认知康复在重型颅脑损伤失语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40例重型颅脑损伤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语言组(n=20)和语言认知组(n=20)。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语言治疗,语言认知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康复。每次治疗30 min,每天1次,共1个月。语言功能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失语症检查表(CRRCAE)进行评定,认知功能采用中文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量表(LOTCA)电脑版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CRRCAE中的各项指标分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CRRCAE中除听写(P>0.05)外,语言认知组治疗后其他指标分值均高于单纯语言组(P<0.05)。失语症患者CRRCAE及LOTCA中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听理解与定向、视知觉、空间知觉、动作运用、视运动组织及思维运作均存在相关性。结论认知康复可改善颅脑损伤后失语症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强度旋律语调疗法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及日常交流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非流畅性失语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言语治疗,观察组采用高强度旋律语调疗法治疗。治疗前后分别使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的前四项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和命名评价语言功能,日常生活交流活动检查(CADL)评价日常交流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在WAB评定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和命名等各项评分及CADL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2组患者WAB评定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高强度旋律语调疗法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及日常交流能力的提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结合作业疗法(OT)治疗后卒中患者的上肢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卒中后伴上肢偏瘫患者47例,按Brunnstrom分期量表分为3期组(12例)、4期组(15例)、5期组(20例),进行低频r TMS结合OT治疗15 d。在治疗前、治疗后及30 d随访时对受影响的上肢痉挛和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及30 d后随访发现MAS评分和WMFT评分明显下降(P<0.01),FMA评分明显提高(P<0.01),4期组最明显。同时发现偏瘫上肢痉挛改善的患者较未改善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更明显。结论:卒中后伴有上肢偏瘫的患者经低频r TMS结合OT治疗15 d后可明显改善受损上肢的偏瘫和运动功能,其中Brunnstrom偏瘫分期为4期的患者受益最明显。且改善受损上肢的痉挛症状有助于提高其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语言训练与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后失语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对脑卒中后失语症康复的治疗方法进行疗效比较.方法:34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7例.联合组采用语言训练与高压氧治疗;训练组则单纯语言训练.治疗前后采用中国康复中心失语检查法对语言功能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经2-4周治疗后,联合组患者在听理解、复述、命名和阅读方面的评分均高于训练组(P<0.05).结论:语言训练与高压氧治疗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作观察疗法(AOT)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2名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D 4组各18例,4组都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再给与不同治疗措施。A组:AOT+rTMS,B组:AOT,C组:rTMS;D组:无其他治疗措施。每组均治疗8周。在治疗开始前、治疗4、8周后分别进行Fugl-Meyer下肢评分(FMA-LE)、10m步行测试(10MWT)、体感诱发电位(SEP)评估。结果:4组患者治疗4周、8周后的FMA-LE、10MWT、SEP潜伏期以及SEP波幅均存在交互效应(均P<0.05)。4组患者治疗4周、8周后的FMA-LE、10MWT以及SEP波幅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4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FMA-LE,10MWT以及SEP波幅均较治疗4周后升高(均P<0.05);4组患者治疗4周及8周后SEP潜伏期均降低(均P<0.05);4组患者治疗8周后SEP潜伏期较治疗4周后均有降低(均P<0.05)。治疗4周、8周时,A组FMA-LE、10MWT和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左背外侧前额叶结合头皮针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4例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言语训练及头针治疗,同时给予tDCS伪刺激治疗,观察组在给予言语训练及头针治疗的同时联合tDCS治疗,共治疗4周。2组患者于治疗前后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CRRCAE)、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测验(BDAE)评估患者的语言功能,采用采用日常生活交流能力量表(CADL)评定患者语言交流能力,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定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CRRCAE评分、BDAE等级、CADL评分、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CRRCAE评分、CADL评分、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BDAE等级较前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CRRCAE评分、CADL评分、SF-36评分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BDAE等级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tDCS刺激左背外侧前额叶结合头皮针可以更好的改善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症的语言功能、日常交流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风失语症患者应用靳氏舌三针联合吡拉西坦的治疗效果。方法 源自我院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中风失语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疗法,治疗组采用靳氏舌三针联合吡拉西坦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语言功能、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神经功能、血清学指标、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CRRCAE)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动脉、后动脉、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管内皮素(ET)水平低于对照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高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 中风失语症患者应用靳氏舌三针联合吡拉西坦治疗效果较佳,且安全性好,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